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 第2套 省一等奖 优质课
- 格式:pptx
- 大小:27.39 MB
- 文档页数:24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比赛观摩课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难点: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图一:操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教室里桌椅摆放杂乱,黑板没擦,小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图三:在教室一角,扫帚、拖把、簸箕、纸篓堆放凌乱。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出示课件:
图一:学校美丽的花园。
图二:漂亮的教室。
图三:整洁的楼道。
图四:宽敞的教室。
图五:垃圾满地的马路。
图六:体育场或电影院等场所中留有垃圾的座位。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题是公共卫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认识到讲究公共卫生是一种文明习惯,并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讲究公共卫生的目标,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第一课时包含两个板块,即《我喜欢哪种情景》和《不只是为了干净》。
第一板块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了场景,侧重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以及引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
第二板块是在前一个话题基础上的深化。
用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正反两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为保护美好家园。
经过调查谈话,了解到许多学生参与过环保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已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活性和活动性, 本课主要通过图像和影像两种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乱扔垃圾带来的危害,认识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懂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是文明的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3.通过“垃圾分类”游戏培养“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的意识,初步养成卫生好习惯。
【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学习维护公共卫生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难点】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懂得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教师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录音、故事、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部编⼈教版⼩学道德与法治⼆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教学设计_3《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2011课标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年级上册(2017年7⽉第1版)P38-41第10课《我们不乱扔》。
教材分析:本课是⼆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课。
《我们不乱扔》这⼀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净”、“这样可不⾏”、“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要⾃觉保持公共卫⽣,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是⽂明的做法,也是每个⼈的责任。
学情分析:⼩学⽣对学校的公共卫⽣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常⽣活中,有的⼈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的公共卫⽣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学⽣分清是⾮,从⼩培养保持公共卫⽣的好习惯显得⼗分必要。
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中⼩学⽣守则⾥提倡我们要保持公共卫⽣;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保护⾝边环境的意识,并在⽣活中⾝体⼒⾏。
(⼆)情感与态度1.喜欢⼲净的卫⽣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的⾏为反感。
2.愿意保持公共卫⽣,做到“以保持公共卫⽣为荣,以破坏公共卫⽣为耻”。
(三)⾏为与习惯1.在⽇常⽣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养成在⽣活中⾃觉维护公共卫⽣的好习惯。
(四)过程与⽅法通过观察记录等⽅法,理解个⼈在公共场所的⾏为会影响到他⼈的健康。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
教学难点:保持公共卫⽣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
(⼆)学⽣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新课(⼀)出⽰课件图⼀:操场上到处是果⽪纸屑等垃圾。
图⼆:教室⾥桌椅摆放杂乱,⼩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共同维护,知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
但是孩子自控力不足,在教室、校园等监督力度较强的公共场所,能自觉爱护并遵守,但在其他公共场所,就会随意一些。
因此,教学中需加强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帮助他们解决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重点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针对以上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公共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应该保护公共环境卫生。
2.理解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不乱扔垃圾既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公民的责任。
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评价设计】1.通过引入身边的脏乱环境和干净环境的对比,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谈话法了解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设计情境体验活动“不只是为了干净”,通过完成“出游准备”学习任务单、讲述绘本故事,情境表演、行为辨析等方式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3.设计了“垃圾分类我能行”的卡片实践活动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拓展了“垃圾回家要文明,保护环境我行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明理导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分类。
【教学方法】课前:自学法、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
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渲染、讨论研究、交流汇报、媒体教学、以情激情、故事明理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同伴之间的环保行为,调查垃圾扔地上的原因,填写“身边的好地方”调查表带到课堂。
教师准备:微视频、动画片、PPT课件、垃圾桶、卡片垃圾、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活动一:别把垃圾随便丢1.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瞧他来了——【播放王勇录音】谁想和王勇打个招呼?他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
我们一起去瞧瞧。
2.播放动画片《乱扔垃圾的小斑马》3.师生交流:看完动画片,你想对小斑马说什么?你身边有没有乱扔垃圾的小伙伴?你还想对伙伴说什么?看看自己周围,有小纸片吗?小结:我们都要不乱扔。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中心校汪秀珍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公共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应当保护公共环境卫生。
2、喜欢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对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反感。
3、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从而产生乐意保持公共卫生的情感。
4、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为什么要保持公共环境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环境卫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威威有个什么坏习惯你想对它说什么2、揭示课题:我们不乱扔。
二、看看身边的环境1、出示学生身边公共场所中收集的图片。
2、学生讨论交流:看了这些图片,你愿意身处哪个环境为什么3、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干净净的呢4、小结:干净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美好,肮脏的环境让人觉得恶心不适,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多么重要啊!三、绘本引领,不只是为了干净观察图片和视频,思考并交流:情境中每个人的行为,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为什么王勇的哪些行为值得大家学习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怎么给垃圾分类为什么要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小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四、文明小督察学生讨论交流: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五、文明我先行你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么做吗学生列举一些身边的文明行为,说一说,评一评。
小组交流汇报:我能做到的……。
六、小结践行。
课后延伸,请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公共卫生的文明行为,看看到期末时,谁的文明之花最灿烂。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0.我们不乱扔单元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比较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给自己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重点 1.知道不随手乱扔就是给自己创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2.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难点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师播放视频: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伙伴——可可和小爱。
他们要送给你们一段小视频呢,请看。
师:看完可可和小爱送给你们的小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十课《我们不乱扔》,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的好习惯学生回答讲授新课 3.(1)师:可是,前几天,我发现在星光班级评比栏里,我们班的清洁星前几周都没有呢,这是为什么呢?师:是啊,因为个别同学习惯不好,不仅损坏了班集体荣誉,更破坏了环境。
不乱扔垃圾,环境才会更美丽。
(2)齐读儿歌《教室校园多美好》清洁扫除要认真,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桶儿吃个饱。
无论哪里有垃圾,看见你就弯弯腰,我们一起来爱护,教室校园多美好。
(3)师:看,乒乓台干净整齐,同学们主动捡起垃圾;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清洁用具摆放整齐;校园——操场平整、国旗迎风飘扬。
师:我们都喜欢环境优美的地方吧。
它让我们感觉心情舒畅。
4.比较,感受不同的环境(1)师:可可和小爱带来了六幅图,邀请小朋友们看看,给你喜欢的情景点赞?还要说出为什么点赞哟。
屏幕出示38页六幅图图片。
(2)师:左边三幅图这样的情景是怎样造成的?学生回答,发现问题,引起反思是人们管不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收集身边喜欢的环境,并拍成照片。
清洁扫除要认真,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桶儿吃个饱。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比赛观摩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借助鼻子丢失的绘本故事,在对比中感受干净整洁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鼻子找自己喜欢的主人为线索,以校园内和校园外公共场合两个场景为切入点,剖析大家乱扔垃圾的原因,一是不小心不经意,二是不负责任不文明,在讨论分析中感悟不乱扔是每个人的责任,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重点难点)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美好家园。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第7条“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本课从教材内容编写上看,分为四部分:“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
第一部分“我喜欢哪种情景”通过“脏乱的环境”和“干净的环境”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状况对比,启发感受干净的环境让人身心愉悦。
第二部。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比赛观摩课教案
【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会学生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从小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教师课前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两类垃圾处理时比较容易混淆孩子在家里不会乱扔垃圾,在社会和学校还存在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在本课教学中围绕四个中心词“环保”、“尊重”、“责任”、“文明”,精心设计五大环节,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会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在实践体验上感悟保护环境、洁净家园、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劳动者
2.学会垃圾分类并于生活中自觉践行,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提升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缔造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
2.学习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带动家人一起进行环保活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0.我们不乱扔单元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比较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给自己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重点 1.知道不随手乱扔就是给自己创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2.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难点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师播放视频: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伙伴——可可和小爱。
他们要送给你们一段小视频呢,请看。
师:看完可可和小爱送给你们的小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十课《我们不乱扔》,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的好习惯学生回答讲授新课 3.(1)师:可是,前几天,我发现在星光班级评比栏里,我们班的清洁星前几周都没有呢,这是为什么呢?师:是啊,因为个别同学习惯不好,不仅损坏了班集体荣誉,更破坏了环境。
不乱扔垃圾,环境才会更美丽。
(2)齐读儿歌《教室校园多美好》清洁扫除要认真,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桶儿吃个饱。
无论哪里有垃圾,看见你就弯弯腰,我们一起来爱护,教室校园多美好。
(3)师:看,乒乓台干净整齐,同学们主动捡起垃圾;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清洁用具摆放整齐;校园——操场平整、国旗迎风飘扬。
师:我们都喜欢环境优美的地方吧。
它让我们感觉心情舒畅。
4.比较,感受不同的环境(1)师:可可和小爱带来了六幅图,邀请小朋友们看看,给你喜欢的情景点赞?还要说出为什么点赞哟。
屏幕出示38页六幅图图片。
(2)师:左边三幅图这样的情景是怎样造成的?学生回答,发现问题,引起反思是人们管不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收集身边喜欢的环境,并拍成照片。
清洁扫除要认真,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桶儿吃个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