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50.7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大气层何小芳海盐县元通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3、掌握对流运动的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2、对流运动的规律二、教学难点:探究对流运动的规律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手机(同屏技术展示学生实验结果及任务单上的完成情况)、铁架台、回形管、酒精灯、火柴、红墨水、大烧杯、自制彩烟线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小行星撞击月球现象(其中阐述了撞向地球变成流星体的现象)师:为什么小行星撞向地球和月球的现象不一样呢生: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师:对,因为有大气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大气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了解大气层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发展能力【图片展示】这是一张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大气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1000Km的高度内,但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1000Km以上,大气已经十分稀薄,而到了5000Km,大气已经接近于真空了。
一)大气的重要性师:那它对于地球有什么意义呢【小组讨论】如果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会怎么样呢教师总结:1、保护地球,阻挡小天体的撞击 2、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3、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较小 4、阻挡一部分紫外线辐射 5、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
二)大气的温度师: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科学家都对大气进行了探索,早在1804年,卢塞卡乘坐一个氢气球进入7Km的高空研究大气【图片展示】图中是他乘坐的氢气球师:在他随着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他发现大气的温度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测得了大气在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读图】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介绍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横坐标表示温度)你能帮我找到卢塞卡到达6Km高空时的温度值吗怎么找那你们能找到600Km高度处的温度吗师:学会了看这张图,你能从这张图中归纳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吗【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完成任务一:填表归纳师:了解了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你能解释一些现象吗【思考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思考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约600Km高度)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三)大气的分层【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完成任务二: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分层情况师:科学家们也和大家一样,以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主要依据,但他们还综合考虑了大气的密度、组成物质等特点,将大气分为了5层,我们来看一下。
大气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温州乐清乐成镇实验中学吴明君【设计的基本思想】1、本节设计的出发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2、本设计从红墨水不能倒入细口瓶实验导入新课内容——大气,经过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及避免流星撞击实验的探究,获得相关知识后,再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保护我们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的思想意识。
3、本设计有一重要特点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实验的手段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一致性对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4、考虑到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课堂知识的密度和难度,第一课时可以只着力于理解大气的重要性和大气的温度变化规律,而对大气层的分层及对流层安排在下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大气层的各点重要性知识点的建构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直筒(两只)、钢球、塑料袋、温度计、棉花、蜡烛、火柴、黑白纸袋各一只、CAI课件学生桌面器材:温度计(两只)、黑白纸袋各一只、蜡烛、火柴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1、出示三个塑料袋(两个有物品,一个空)提问袋子里分别有什么物质呢?学生讨论空的袋子中充满是无色的大气。
引出新课。
教师阐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2、建构模型,形象比喻:展示橙子剖面,橙子皮模拟大气层,橙子肉模拟地球,大气层约占地球半径的1/6。
地理1.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区域认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特征,认识不同地区对流层厚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结合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分析各个分层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
地理实践力:结合相关图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环保案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学业质量目标四、教材分析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是从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起,而后分章节针对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进行了具体叙述,是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入杂,由单一要素向要素综合过渡的逻辑顺序编排的。
本章主要涉及大气的基本知识,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 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的内容。
其中第- - 节主要讲述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垂直分层,在本章中为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五、学情分析本阶段的学生经历了第一章节的学习,对地理学科的宏观知识有了大致了解。
大气是日常生活中经验丰富的要素,学生的了解度较高,能够充分调动初中已有知识和实际经验。
因此,在学习中,容易参与,积极性较高。
六、学习重、难点1.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2.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七、教学方法课前:任务驱动自学反馈;课中:合作探究引领提升八、教学过程复习预习反馈:1. 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划分情况。
2. 地震波有何特性?3. 地球内部圈层各有哪些特点?(一)新课导入奥地利“坠落人”39千米高空跳伞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思考:1、39km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2、鲍姆加特纳为什么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带着问题情境进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模块一、大气的组成【问题导学】读图2.2及p28—29内容归纳1、找出大气组成成分及所占比例。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l节大气层联想情景导入你攀登过长白山吗?长白山给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山脚下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之时,长白山山顶仍是冰天雪地。
就是在气温最高的七月份,山顶阴凉处也有千年不化之雪。
科学家们说,长白山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之一,主要与长白山的海拔高度有关。
长白山最高峰海拔二千六百九十一米,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有二千多米,因此气温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变化。
在长白山,高度每增加一百米,温度就降低零点五到零点六摄氏度,而年降水量则增加约三十毫米,因此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地带基本没有夏天,而是春秋相连。
那么,气温的垂直分布为什么会和海拔高度有关呢?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密切的关系呢?学习了大气层的相关知识后,我们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重点知识详解一、大气层1.大气: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到l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侵袭,温差增大等。
2.大气的分层及其温度变化。
层序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对流层O~l7 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流层17~55 温度逐渐升高中间层55~85 温度逐渐降低暖层85~500 温度逐渐上升外层500~1000 温度逐渐降低3.对流层。
(1)对流层的分布: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l7~l8千米。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2)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3)对流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
烧杯中受热的水上升。
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
大气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温州乐清乐成镇实验中学吴明君
设计的基本思想】
1、本节设计的出发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
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
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2、本设计从红墨水不能倒入细口瓶实验导入新课内容——大气,经过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
用及避免流星撞击实验的探究,获得相关知识后,再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保护我们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的思想意识。
3、本设计有一重要特点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实验的手段
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一致性对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4、考虑到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课堂知识的密度和难度,第一课时可以只着力于理解
大气的重要性和大气的温度变化规律,而对大气层的分层及对流层安排在下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大气层的各点重要性知识点的建构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直筒(两只)、钢球、塑料袋、温度计、棉花、蜡烛、火柴、黑白纸袋各一只、CAI 课件学生桌面器材:
温度计(两只)、黑白纸袋各一只、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1、出示三个塑料袋(两个有物品,一个空)提问袋子里分别有什么物质呢?学生讨论空的袋子中充满是无色的大气。
引出新课。
教师阐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 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 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2、建构模型,形象比喻:展示橙子剖面,橙子皮模拟大气层,橙子肉模拟地球,大气层约占
地球半径的 1/6。
3、展示媒体:气球中充了 100 升无色大气,
图示颜色表示各种气体成分所占体积含量,你
能说出各部分所代表什么气体吗?小结:大气
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
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
等物质组成。
4、大气中各种成分中你哪种气体比较了解,它
对我们人类和地球有什么样的作用?学
生回答。
大气还有什么作用呢?分组讨论。
⚫创设实验情景,重建认识结构。
拓展探究实验1:探究大气对避免流
星的袭击作用
有相同的两直筒,其中一直筒空、另一直筒放有松散的棉絮(模拟大气
层)由金属球相同高度下落,观察对复写纸的撞击情况,媒体投影。
拓展探究实验 2:探究大气地球具有保温作用展示一块海绵,提问海绵
里是否存在空气。
能否能通过实验证明得出。
(放入水压,产生气泡)
学生演示。
除海绵外,棉花中是否存在空气呢?教师展示两块质量的“棉被”
(一松一实),冬天选择哪一条比较暖和,为什么?展开讨论,积极发言。
教师补充阐述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松的“棉被”空气含量高,保温性能好。
而我们地球同样也被这样“棉被”——大气保护着,起着保温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去体验,去领悟而获得知识]
总结得出: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欣赏自然风光,课堂轻松片刻。
提问这张图片所描绘什么季节的景色?山脚和山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景象?这说明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乘座“未来2号”太空气球来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以自然风光图片情景和别致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养成合作精神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
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通过实验
分析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拓展探
究实验3:比较什么颜色容易吸热?步骤:1、你认为白色纸和黑色纸
哪种吸热快?遵循以下的步骤
来验证你的猜想。
结论:黑色纸比白色纸吸热_______ (快/慢)
2、按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记录数据。
时间/分白色纸温度黑色纸温度
开始
0.5
1
1.5
2
2.5
[师生协作,共同探究,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情感,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学及教学平等的原则]
⚫及时合理评价,共享探究成果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其它进行合理评价。
⚫迁移反馈知识,愉悦总结课堂通过【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这一教学环节一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同时使学生从自己做起一同来保护我们的大气。
⚫课后继续探究,实现课堂延续假设你是第一个乘坐热气球在大气中飞行的人,你必须带上哪些物品?查资料找出早期探险者携带的物品,至少写两段有关携带品及携带理由的短文。
[使学生从问题中来,以回到问题中去,实现课堂的延续性]
任务单
组号:组员:日期:
活动二:通过实验分析哈勃望远镜的外
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探究课题:比较什么颜色容易吸热?步骤:1、你认为白色纸和黑色纸哪种吸热快?遵循以下的步骤来验证你的猜想。
2、按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记录数据。
⚫课外活动:假设你是第一个乘坐热气球在大气中飞行的人,你必须带上哪些物品?查资料找出早期探险者携带的物品,至少写两段有关携带品及携带理由的短文。
时间/分白色纸温度黑色纸温度
开始
0.5
1
刻度朝上
1.5
2
2.5
结论:黑色纸比白色纸吸热_______ (快/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