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政治学原理-第十章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
- 格式:pptx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27
《简明政治学》第十讲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一、政治社会化(一) 定义①伊斯顿(David Easton)与丹尼斯( J. Dennis)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获取政治的行为取向与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②蓝敦(K. P. Langton)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把它的政治文化从上一代传递至下一代的过程。
1.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人们获取某种政治取向与行为模式的过程,或社会传递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换言之,也就是政治学习的发展过程,上一代传达对于政治事物的好恶给下一代。
一般认为30岁之后的政治社会化因为改变困难,通常只是强化原来的政治学习。
2.早期对政治社会化的看法:社会型塑公民的过程,其背后代表了一套行为价值、规范、标准去型塑所需的公民。
希望这些公民可维系社会的稳定。
(既得利益者有意识地教育、规范所需公民)3.当代对政治社会化的看法:个人将社会价值、规范、标准内化的过程。
唯此过程为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学习与吸收政治内容,所以,内容可能有助稳定,也有可能破坏稳定→政治学习(二) 政治社会化的理论1.先入为主:最先习得的政治规范影响最大。
幼年教育最重要;政党认同可以父传子;后来会受幼年影响2.后来居上:后来所习得的政治主张,推翻早期所学3.发展论:人的一生都是学习过程,政治学习也一样。
一种综合影响的看法,人的政治主张会改变,也会受早年学习所影响各种政治社会化的类型(一)显性的与隐性的—1.显性的政治社会化 (manifes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所谓显性的政治社会化,系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为人所意识,例如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政治知识的学习、政党的宣传等,皆属显性的政治社会化。
也就是政治教育。
2.隐性的政治社会化 (laten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所谓隐性的政治社会化,系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不为人所意识,例如家庭生活的过程、社会团体的参加、宗教信仰的熏陶等.均属隐性的政治社会化。
第十章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一、关键术语1.政治文化答:政治文化,即主观价值范畴,是指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2.大众文化答:大众文化是指在政治生活中的一般成员依据社会条件和个人地位的不同对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持有的不同态度。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叛》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大众文化具有属性的商品化、传播的媒介化、制作的标准化、审美的日常化、形式的娱乐化、趣味的时尚化的特征。
3.精英文化答:精英文化是指在政治系统中占有一定地位,或是能够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精英对政治体系、政治行为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等在政治文化的研究。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4.社会资本答:社会资本有狭义、过渡和扩展这三种定义。
狭义社会资本观是指个人的“联系”或“关系”,将社会资本看作是社会关系的功能和形式,即一个人与朋友、同事的关系或者更一般的联系。
过渡社会资本观是指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强调社会资本的公共产品性质。
扩展的社会资本观是指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将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联系起来。
5.政治社会化答: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传递与社会资本再生的过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是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个人与系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元、持续的过程。
二、复习思考题1.政治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是什么?答:《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政治文化”定义为“关于一种旧观念的相当新的术语”,其研究对象是既有的、传统的,但研究方法却是全新的、现代的。
政治文化研究最核心的问题意识是民主制度的稳定问题,即民主的政治制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环境来配套?什么样的政治文化类型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阿尔蒙德和维巴合著在《公民文化》指出,公民文化这项研究开始于对政治民主发展的关心。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对于了解政治的本质和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为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的自检自测。
第一章:政治学的性质和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以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性质是一门科学,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发现其规律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政治行为是指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或群体的活动。
政治力量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政治目标的追求所展示出来的能力。
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动力来源。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观念、信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适应政治文化的过程。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相互影响的,政治文化塑造了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而政治社会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体系。
政治秩序是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政治过程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决策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决定。
政治权力的分布和政治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和合理运行的关键。
第六章: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政治组织是指政治权力在政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政治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职权和管理社会事务时的活动和过程。
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的有效性和效率是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第七章: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政治领导是指指导和组织政治行为的个体或集体。
政治群体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具有一定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个体的集合体。
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的互动和关系对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是指在政治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投入。
第十章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功能1.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要求。
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规定着社会成员内在的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倾向。
3.影响政治过程。
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即对政治体系的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和方式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着整个政治体系的功能。
4.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首先,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大的影响。
其次政治文化对于维系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再次,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与政治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二、政治文化的分类1.西方学者的区分(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2)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3)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4)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2.马克思主义的区分(1)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2)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三、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方式。
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二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和相辅相成的。
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总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五、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一,家庭。
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儿童阶段。
第二,学校。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显然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总之,学校是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
第三,社会。
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本章重要问题●政治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政治文化的分类与功能●社会资本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政治社会化的机构与功能10.1 政治文化研究在政治学中的位置10.1.1 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1. 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渊源政治文化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研究领域是从近代开始形成的。
在《政治文化谱系》一书中,布林特(M Brint)将它的理论线索大致划分为三条:法国社会学传统、德国文化哲学传统和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理论研究。
(Michael Brint, A Genealogy of Political Culture, Boulder, CO,Westview, 1991, pp26)阿尔蒙德: 政治文化概念的产生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指出,政治文化概念的产生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思想发展互相吸收的结果:一是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人类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人类学家如马林诺夫斯基和本尼迪克特的观点。
二是以韦伯、帕累托、杜克海姆的研究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学,其中韦伯以“文化的”根据向马克思提出挑战,他认为宗教和价值观对经济活动和政治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是调查研究,以及抽样、访问和数据分析等更为尖端的研究技术的成熟发展。
(参见[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550页。
)2. 政治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总体而言,政治文化研究最核心的问题意识仍然是民主制度的稳定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文化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种支配性视角,“部分是由于其提供了在第三世界推动政治变革的蓝图,而这正是多数美国外交与军事政策所首要关注的。
”1.1.2 政治文化的界定代表性观点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解释为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 并概括为政治认知、情感与评价。
派伊将政治文化概括为社会的各种传统、公共机构的精神、公民的情感与集体的理性以及领导人的风格与行为规范。
ppt课件大纲•政治学概述•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国家与政府目•国际政治与世界秩序•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录政治学概述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现状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按照权力作用方式划分,可分为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
按照权力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按照权力主体划分,可分为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政治权力的定义: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政治权力的分类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制度;即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指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方式。
宪法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权力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产物和表现,它必须适应政治权力的要求,为政治权力服务。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保障和规范。
政治制度可以保障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规范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和范围,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政治制度可以影响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而政治权力也可以改变或塑造政治制度。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定义指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政治参与形式包括投票、选举、结社、游行、示威、抗议等,以及通过媒体和网络表达政治意见和诉求。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第1编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第1章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1.1.1 政治的分析单位1.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1)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观第一, 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 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二,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三,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 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古典多元主义(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特点是规范性,与多元主义理论特点是经验性(2)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3. 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马克思阶级理论(1)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2)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1.2 政治的范围1. 政府政治观所谓“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what concerns the state),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
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研究政府权威的行使。
2.非政府政治观非政府政治学(nongovernmental politics)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
3. 广义政治观政治居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公共的与私人的—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
4.公域与私域区分的两种不同形式1.1.3 政治与行政的分化第一阶段:“政党分肥制”(spoils system):1829年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
政治学原理第十章自检自测题答案1、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 )[单选题]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答案)2、91. 通货膨胀是由货币发行超出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的。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对经济危急中生产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指绝对过剩,即对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多。
B.指相对过剩,即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多。
(正确答案)C.指绝对过剩,对于劳动人民实际需求相比,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多D.指相对过剩,即对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多4、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正确答案)B.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C.完成了三大改造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单选题] *A.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答案)B.广大人民当家做主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6、87. 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无需再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反映的是()[单选题] *A.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已经提前实现B.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强国已经实现C.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正确答案)D.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于军队的共产革命形势,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单选题]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正确答案)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
9、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是(? )[单选题]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答案)D.深化文明交流,借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10、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科学发展观②毛泽东思想③习近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单选题] *A.①③④(正确答案)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第三课? 1单选题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是(? ?)[单选题] *A.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答案)B.中国共产党八大会议召开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重工业的迅速发展12、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
景跃进《政治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章政治文化与社会资本一、名词解释1.政治文化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它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
2.政治文化结构答: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3.政治社会化答: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特定的政治符号、政治实践。
4.政治心理答: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5.政治动机答: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
政治学中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化知识点在政治学领域中,政治文化与社会化是两个核心概念,对于理解和研究政治体制以及国家政权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治文化和社会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共同拥有的在政治上的价值观念、信仰、态度和习俗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具有的独特文化特征。
政治文化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
1.1 政治文化的要素政治文化的要素包括价值观念、信仰、态度和习俗等方面。
其中,价值观念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人们对于政治的基本认知和评价标准。
信仰指的是人们对于政治神圣性或权威性的承认和尊重。
态度是指人们对于政治行为和制度的情感倾向,可以分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
习俗则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传统。
1.2 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在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首先,政治文化可以塑造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民族认同,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凝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政治文化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传承和社会化过程,人们逐渐接受并内化了政治文化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最后,政治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和参与程度,在政治选举和公民参与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在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通过学习和适应来获取和内化各种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在政治学中,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政治方面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是一个人成为公民和政治参与者的过程。
2.1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化、教育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和群体社会化。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触社会的环境,通过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孩子逐渐形成了对政治的认知和态度。
教育系统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的政治教育和课程设置,学生接受到了系统的政治知识和价值观念。
媒体是政治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人们对于政治事件和政治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十章)
第十章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学科领域。
政治文化的研究源于西方,伴随二战以后的行为主义革命而兴盛起来。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
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首
次提出了“政治文化”一词。
我国政治学界在80年代初,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介绍和研究。
综合中西学者的观点: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1)主体有团体性,也有个体性;既是公民,也是政治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
政治理论第十章知识点总结政治理论第十章知识点总结政治理论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其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第十章是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关于政治权力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从权力的概念、类型和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首先,政治权力是指影响、控制和改变行为的能力。
它是政治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权力通常包括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两种形式。
正式权力是来自于法律和体制的规定,如国家元首、行政官员等拥有的权力。
非正式权力则是一种非官方的、隐性的权力,如社会群体、经济利益集团等拥有的权力。
其次,权力可以分为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
政治权力是指国家政权机构及其代表人员行使的权力,如立法、行政以及司法权力等。
社会权力则是指社会力量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如社会群体、公众舆论等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此外,政治权力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运作。
其中,权威性是政治权力运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权威性是指某个体或机构拥有被公认和接受的合法性和统治性,从而获得对他人行为的影响力和支配能力。
同时,政治权力还可以通过利益交换、强制和激励等手段进行运作。
在政治权力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观点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首先是马克斯·韦伯的权威理论。
韦伯认为,权威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个体或机构对他人行为具有合法支配的能力。
权威可以分为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三种类型。
其次是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福山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维系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合法性源于政府的合法性和治理的合法性,只有具备这两者的政府才能有效行使权力。
最后是达里奥·梅洛的权力与利益结构理论。
梅洛认为,权力的存在与运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利益结构。
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形成种种权力的纠葛和博弈。
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社会和政治环境下权力的运作方式。
例如,在民主制度下,政府权力应该是通过选举和民意表达进行合法赋予的,政府行使权力应该受到制约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