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反馈、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衡量系统性能指标: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化简和梅森增益公式
●微分方程的建立、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绘制。
●系统结构图的建立、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及化简。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森增益公式。
3)线性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典型输入信号。
●一阶及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劳思稳定性判据。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概念、稳态误差计算。
4)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5)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频率特性及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曲线、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及曲线。
●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最小相位系统频率特性曲线与传递函数的转换。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用法。
●稳定裕度的概念、稳定裕度的表示及计算。
●时域指标的计算、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6)线性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PID控制器、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装置。
●频率法串联校正。
三、考试大纲援引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涉及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的学科,学习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掌握系统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
一、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与性能指标4.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优缺点二、系统数学模型1.力学系统的数学建模2.电气系统的数学建模3.热力系统的数学建模4.液压系统的数学建模三、信号与系统1.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系统的时间域和频域分析方法3.信号的线性时不变系统表示与处理4.采样与保持四、系统时域分析1.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2.系统的零极点分析和阶跃响应3.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4.系统的动态特性与频域指标五、系统频域分析1.线性系统频域描述的基本概念2.系统的频率响应与波特图3.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析六、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1.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PID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与调整方法3.根轨迹法与极坐标法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七、校正和校准2.定义和识别开环和闭环误差3.适应性校正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八、多变量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1.多变量系统的性态和控制方法2.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概述3.线性二次调整与最优控制4.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九、主动振动控制1.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主动振动控制的建模和控制方法3.智能材料在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以上是《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大纲的主要内容,整体上包括了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信号与系统、系统时域分析、系统频域分析、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校正和校准、多变量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主动振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能对你的考研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自动控制原理》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信息学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简答题20%综合题80%(四)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王建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2.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4.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系统模型的建立1.传递函数的定义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根据物理定律写出描写系统动态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3.画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通过化简求出传递函数4.画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通过化简求出传递函数(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出系统输出随时间变化的解(主要考虑系统输入为阶跃信号,被控对象为一阶和二阶系统),并分析系统的性能。
2.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稳态误差的定义及计算(四)自动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1.根轨迹的概念2.根轨迹的绘制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五)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1.频率特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绘制3.利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4.闭环频率特性及与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关系(六)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2.串联校正3.并联校正4.复合校正(七)非线性系统分析1.非线性系统的特点2.典型的非线性系统3.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4.相平面法(八)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2.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推导3.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855《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自动控制原理》是北京林业大学电子信息(控制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
二、考试内容
1.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频域数学模型及梅逊公式及其应用;
2.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的稳
定性的劳斯判据及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3.绘制系统根轨迹的规则及方法;掌握闭环系统零,极点分布及其与时域响应性能指标
之间的关系。
4.掌握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相对稳定性及指
标,由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系统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掌握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的应用,以及稳定裕度计算。
5.掌握常用的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掌握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串联滞后-超前校
正,掌握综合校正法。
6.掌握离散控制系统概念,基本原理,了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了解Z变换,掌握离散
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与稳态误差的计算,了解最少拍离散控制系统,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校正方法。
三、考试要求
可携带不具备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四、试题结构
1、简答题(占20分)
2、填空题(占20分)
3、计算题(占11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资料
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
参考书目:(1)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及习题集(2)孙优贤、王慧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 北京:化工出版社,2011年6月(3)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 分别于2001年2月、2007年6月、2013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的(该书初版于1979年,前三版均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亦可作为参考书)特别提醒:本考试大纲仅适合报考2017年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课考<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45)课程的考生。
该门课程的满分为150分。
一、总的要求全面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深入理解与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的方法,并能用这些基本的原理与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基本要求(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分类,能将具体对象的控制系统物理结构图表示抽象成控制系统的方块图表示,能分析其中各种物理量、信息流之间的关系。
(2) 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建立给定典型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能熟练地通过方块图简化方法与信号流图等方法获得系统总的传递函数;能根据要求进行各种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3) 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掌握系统微分方程模型的求解,拉普拉斯变换在时域分析中的应用,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与分析;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及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系数与稳态误差的计算等。
(4) 根轨迹: 掌握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及推广法则;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与设计。
(5) 频率分析:掌握系统的频率特性基本概念;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及其分析;利用伯德图建立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奈魁斯特频率特性稳定判据以及稳定裕度分析。
(6) 线性系统的超前及滞后校正:一般性了解线性系统的超前及滞后校正方法,理解并能简单地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含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代码:829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自动控制原理》是为我校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科目。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计算题、简答题、选择题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控制的原理;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3.根据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由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Routh稳定判据。
2.稳态性能分析(1)稳态误差的概念,根据定义求取误差传递函数,由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2)静态误差系数和动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
3.动态性能分析(1)一阶系统特征参数与动态性能指标间的关系;(2)典型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3)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4)主导极点的概念,用此概念分析高阶系统。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0o根轨迹。
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及正反馈系统的根轨迹的画法。
4.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的概念,参数根轨迹。
5. 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 频率特性的定义,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2. 用频率特性的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3.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
851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系
统建模、控制理论、信号处理等内容。
根据不同学校或教师的教学
安排,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部分,以及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等。
2. 信号与系统,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
变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等。
3.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包括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状态空
间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 闭环控制系统,包括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域分析等。
5. 控制器设计,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校正器设计、状态反馈控制等。
6. 系统稳定性分析,包括极点分布、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稳定裕度等。
7. 频域分析,包括频域响应、频域设计等。
8. 数字控制系统,包括采样定理、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数字控制器设计等。
9. 控制系统的应用,包括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等。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面对选择题、计算题、分析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考试大纲通常会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自动控制原理的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该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要素,包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2. 信号与系统:介绍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方法、重要性质和常用变换,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3. 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以及这些表示方法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
4. 时域分析方法:介绍时域响应分析的方法,如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在系统性能评价和参数调整中的应用。
5. 频域分析方法:介绍频域响应分析的方法,如频率响应曲线、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以及这些方法在系统稳定性和稳定裕度分析中的应用。
6. 非线性控制系统:介绍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如构造相平面图、极限环分析和决策环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摆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7. 系统设计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
反馈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校正器的设计和模式选择方法。
8. 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节:介绍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调节方法,包括根轨迹和频率响应法,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状态反馈、观测器和最优控制。
除了上述内容,考研大纲还可能包括其他相关的内容,具体以考纲为准。
自动控制原理作为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控制工程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机械、电子、通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812(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差不多要求掌握操纵系统分析和综合差不多方法,要紧内容有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图等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稳定性、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的时域分析;频域法和根轨迹法;系统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系统状态空间建模及其求解;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线性定常系统状态反馈及观测器设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二】考试范围1、自动操纵的一般概念〔1〕自动操纵系统的定义、构成;〔2〕自动操纵系统的差不多操纵方式;自动操纵系统的分类;〔3〕对操纵系统的差不多要求;2、操纵系统的数学模型〔2〕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信号流图的组成、建立及梅森增益公式;〔4〕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量及扰动量作用下的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
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一阶系统动态性能;〔2〕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典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欠阻尼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3〕操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代数稳定判据;〔4〕操纵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稳态误差的定义、系统类型、稳态误差分析与静态误差系数。
4、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2〕180度根轨迹作图的一般规那么、典型的零、极点分布及其相应的根轨迹;〔4〕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增加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妨碍、利用主导极点可能系统的性能指标;5、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频率特性;〔2〕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应用;〔4〕稳定裕度;6、线性系统的校正法〔1〕校正装置:超前、滞后网络的特性;〔2〕系统校正的频率响应法:超前、滞后校正设计;〔3〕PID操纵器:操纵法那么及对系统性能的妨碍。
7.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1)信号采样和保持;(2)离散系统数学模型:差分方程和脉冲传递函数;(3)离散系统稳定性及稳定性判据;(4)离散系统稳态误差及动态性能分析;8.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建立、转换、标准型;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状态方程的解;(2)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3)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4)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极点配置和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5)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江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动制原编号807科目名称自控理察一、考性质《自动控制原理》汉大生考试是为江学招收硕士研究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有地试业和跨学效测专专业生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本评价标是学校科毕的准高等业析方,本掌握自的基概念、原理与分法本动控制理论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知识,生能者,本好优拔有利于我校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能更进行选择。
考目标二、察时考试制的基概系统模,域包括自动控念和控制的数学型《动控原自制理》本法根迹法频域分析和分析等内容要求考生、轨。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建立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基1.本结图信流图等表方法;立离散控制建系统传递数、构和号模型示掌握微分方程、函变方脉传递的数握z、、;换差分程冲函数,学模型掌自制系统的常用分析方法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进行2.,对掌握动控和分析并能根据系统要求改善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三、形试结考试式与卷构分钟3小时考试间为180,时间考试时1.:试卷满分150分2.:式卷试3.:、考试形闭笔试构卷题型结4.:分题每题2)选题20(择分共10小,小分题每题1)填空题10(分共10小,小分题每题20)分6小,小计算题120(共试卷内容结构5.:一,自动控制的般概念约10%模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型约20%,域析约20%时分法,根迹10%轨,法约域频分析约20%,离散控制系统约20%,四考、察内容1.一动控概自制的般念自控制概动控制系统的基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本;本;类动系统的基念自自控制系统的基要求动本。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性常统的微程传递函;结构分析系统及元件的工作原,线定系分方和数理公式递数求取典型传函的;其变换信Mason;。
图及号流图及3.时域分析法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主要性能指标分析与算;线性系统稳定的概念一阶、二计稳定据应用稳态误差的影响因素分和算析和充要条件Routh判;计。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全日制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自动控制原理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为本大纲规定的自动控制原理。
三、考试基本要求1.掌握经典的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与校正方法。
2.具备较强的C/C++语言或matlab语言的编程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客观试题考查考生对于自动控制原理的掌握程度。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总分150分。
1.考试要求考试内容主要涉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与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方法。
具体如下: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描述,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传递函数、梅森公式;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时域分析、二阶系统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4)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方法:包括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
5)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包括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串联校正、反馈校正的基本概念、复合校正中全补偿条件与近似补偿条件。
7)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方法:包括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与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数字校【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正等内容。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考试科目代码:[830]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经典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应用,并能对典型控制系统进行基本性能的分析和设计。
二、考试内容(一)自动控制系统概述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概念。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1)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2)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氏反变换3)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基本传递函数4)动态系统结构图(三)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一阶系统分析2)二阶系统分析3)控制系统稳定性条件和代数判据4)握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四)根轨迹法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规则3)单回路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基本性能分析(五)频率分析法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数学表示及图示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3)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4)频域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六)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1)系统校正基础2)性能指标时域指标、频域指标3)校正结构4)微分校正网络的设计5)积分校正网络的设计(七)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基础1)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的采样与重构2)采样信号的Z变换、Z反变换、连续环节离散化3)脉冲传递函数4)最少拍控制系统设计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满分:150分3.题型结构:(1)概念题(20~40分)(2)计算题(40~60分)(3)分析、设计题(50~70分)四、参考书目1.《自动控制原理》,孙亮、杨鹏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自动控制原理》,高国燊、余文杰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程学科。
本课程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重点论述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分析线性系统的性能,并介绍系统的初步设计及校正的一般性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有较系统的认识,达到理解并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解决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方法,掌握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做准备。
基本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的方法。
3、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
4、理解自控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本课程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工程数学、电工原理、电机拖动、变流技术、计算机原理等为前序课程,也是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必需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各门专业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三、第四、第五章章,次重点是第一、第二章,一般章节为六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控制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和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通过闭环控制系统的举例,理解反馈控制的原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自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述。
第二节自动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的特点,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类,了解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评价控制系统性能的指标主要包含三类。
848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摘要:一、前言二、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2.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微分方程模型2.传递函数模型3.状态空间模型四、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稳定性的定义2.稳定性判据3.稳定性分析方法五、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1.稳态误差的定义2.稳态误差分析方法3.稳态误差与系统参数的关系六、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1.动态过程的描述2.动态性能指标3.动态性能分析方法七、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器设计1.调节器的设计原则2.比例- 积分- 微分(PID)调节器设计3.其他类型调节器设计八、现代控制理论简介1.状态反馈控制系统2.输出反馈控制系统3.最优控制系统九、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案例1.温度控制系统2.飞行控制系统3.电力系统稳定器十、考研大纲总结与建议正文:【前言】自动控制原理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考研大纲旨在帮助考生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设计等核心内容,以提高考研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使其输出满足预设要求的系统。
它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反馈装置三部分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主要研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等方面的问题。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其中,微分方程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传递函数模型便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状态空间模型能够全面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动态性能。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评价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稳定性分析包括稳定性定义、稳定性判据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稳定性定义主要有稳定平衡状态、稳定过渡过程等;稳定性判据有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极点配置法、观测器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