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资料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8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大学语文一.单选题(共43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下列哪篇文章()A《徐文长传》B《李将军列传》C《张中丞传后叙》D《五代史伶官传序》正确答案: B2、穆旦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A现代派B朦胧诗派C新月社D九叶诗人正确答案: D3、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A法国B美国C英国D俄国正确答案: C4、下列孟子提出的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中,能够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元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 D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B屈原C曹操D陶渊明正确答案: B6、《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A对比B 比喻C排比D夸张正确答案: B7、姚纳是下列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A《风波》B《断魂枪》C《苦恼》D《舞会以后》正确答案: C8、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A杰克.伦敦B德莱塞C马克.吐温D欧.亨利正确答案: D9、“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哪位的()A荀子B孔子C 庄子D孟子正确答案: C10、“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苏轼B柳宗元C杜牧D 白居易正确答案: D11、属于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正确答案: C12、胡适所著的在我国新诗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集是()。
A《猛虎集》B《女神》C《尝试集》D《死水》正确答案: C13、“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下列哪位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庄子D 韩非子正确答案: B14、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正确答案: B15、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倡导()A仁政B王道C博爱D好学正确答案: D16、《断魂枪》的作者是()A鲁迅B茅盾C老舍D巴金正确答案: C17、陆游是哪个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A唐B五代C北宋D南宋正确答案: D18、哪篇作品的作者是吴组缃()。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学语文的复习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
们高效备考,我整理了一份最全的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文
学常识、熟词生义、古文阅读、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具体
的资料整理:
一、文学常识
1. 文学流派: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三国演义》;
3. 中国古代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
4. 中国古代文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5.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二、熟词生义
1. 常见的熟词生义:比如“夺冠”可指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也可指一个人从别人手中抢走冠军头衔;
2. 语文考试常见的熟词生义题型:如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等。
三、古文阅读
1. 古文名篇:如《论语》、《庄子》、《韩非子》等;
2. 古文阅读技巧:如理解文言文句式、考察修辞手法等。
四、作文技巧
1.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论点、论据和结论;
2. 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表达能力;
3. 作文的题材: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五、其他
1. 作文常见的错误:如逻辑不清晰、语法错误等;
2.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如找准关键词、善用排除法等。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料,提升语文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1.诗经的根本知识概述"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聚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
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局部。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毛四大家。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史传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
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3.唐诗知识概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散文知识概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古代散文的开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代表两汉最高成就的史传散文:司马迁的"史记"百家争鸣不仅产生了诸子散文,也产生了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5.新诗知识概述新诗开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A.以乐景写哀情B.以哀景叙哀情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3.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国语》B.《战国策》C.《左传》D.《史记》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A.词牌B.音乐机构C.诗歌总称D.地域名称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A.思慕贤才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C.礼遇贤才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C. 沉郁顿挫D. 清新淡雅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A.庄子B.河伯C.北海若D.河伯和北海若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A. 唇亡齿寒B.四面楚歌C.井底之蛙D.缘木求鱼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A. 本纪B. 表C. 列传D.世家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16.“贻笑大方”、“唇齿相依”、“移风易俗”分别出自( )A.《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谏逐客疏》B. 《史记·项羽本纪》、《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C.《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史记·项羽本纪》D.《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史记·项羽本纪》、《谏逐客疏》17..成语“望洋兴叹”、“唇亡齿寒”、“四面楚歌”分别出自()A.《前赤壁赋》、《秋水》、《项羽本纪》B.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谏逐客疏》、《项羽本纪》C. 《秋水》、《宫之奇谏假道》、《齐桓晋文之事》D.《秋水》、《宫之奇谏假道》、《项羽本纪》18..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色是()A.朴素自然B.旷达洒脱C.绮丽繁缛D.静谧朴实19.李白《蜀道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A.逐层递进B.逐层递退C.平缓舒展D.起伏跌宕20..《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运用通感手法的诗句是()A.一为迁客去长沙B.西望长安不见家C.黄鹤楼上吹玉笛D.江城五月落梅花21..杜甫《新婚别》的构思脉络是( ).A 新妇暮婚晨别的独白形式B 时间顺序串接C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D 情节发展的节奏22.杜甫《新婚别》精心构思了典型生活图景塑造了一个()的女主人公形象。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 对于大学语文04729 大家是怎么复习的你重点要看每篇文章标题下面的那段关于作者介绍之类的,还有就是文章后面的解释,最后就是和课文配套的作业本了.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二):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歌: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表现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2、悲剧:悲剧源于古希腊。
是描写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破灭的戏剧。
目的是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雷雨:曹禺的话剧《雷雨》写于1933年,是中国”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剧本以20 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以及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
4、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
5、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称科普小品,是指以文学小品的形式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让一般读者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的文艺性科普文体。
一、单选、多选、填空1、蒹葭——《诗经》《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伊人”可以是所渴望的贤才,也可以是所追求的心上人,甚或可以是所憧憬的某种理想、愿景。
“在水一方”可看作是对一切渴望而不可及的人生经验的艺术概括。
2、渔夫——《楚辞》《楚辞》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惯用格式,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解放。
背----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的形象往往是参破人生、远离尘俗的隐逸思想和超旷人格的象征。
屈原是一位忠而见黜、历尽磨难,却始终坚持理想人格的正直士大夫形象。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比〞法来抒情3.以下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国语? B.?战国策?C.?左传? D.?史记?“乐府〞本来是〔〕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慨功业无成,借酒浇愁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C. 沉郁顿挫D. 清新淡雅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A.赞美河海的宏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12.以下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A. 本纪B. 表C. 列传15.以下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16.“贻笑大方〞、“唇齿相依〞、“移风易俗〞分别出自( )A.?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谏逐客疏?B. ?史记·项羽本纪?、?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C.?庄子·秋水??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史记·项羽本纪?D.?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史记·项羽本纪?、?谏逐客疏?17..成语“望洋兴叹〞、“唇亡齿寒〞、“四面楚歌〞分别出自〔〕A.?前赤壁赋?、?秋水?、?项羽本纪?B.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谏逐客疏?、?项羽本纪?C. ?秋水?、?宫之奇谏假道?、?齐桓晋文之事?D.?秋水?、?宫之奇谏假道?、?项羽本纪?18..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色是〔〕19.李白?蜀道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20..?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运用通感手法的诗句是〔〕上吹玉笛 D.江城五月落梅花21..杜甫?新婚别?的构思脉络是( ).A 新妇暮婚晨别的独白形式B 时间顺序串接C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D 情节开展的节奏22.杜甫?新婚别?精心构思了典型生活图景塑造了一个〔〕的女主人公形象。
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请配合PPT使用)一、文学常识(一)诗歌《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汉代传授《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
其中《毛诗》得名于传授者毛亨、毛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乐府原本是指采集民间歌辞、制定乐谱、训练乐工而为朝廷祭祀与宴饮服务的机构。
后来人们将其所采集的歌辞以及后代文人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题材与风格所写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
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中国新诗的发展中,诗人们主要讨论的三个问题是“人的文学”、“人的异化”和“阶级斗争的革命诗歌”。
“朦胧诗派”是中国大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文学全面复苏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全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大多是民歌。
“雅”指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黍离》出自国风。
隐含着沉重的忧乡思国之情。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蒹葭》朦胧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与《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作品《离骚》、《九歌》。
《湘夫人》选自《九歌》,与《湘君》为姊妹篇。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全诗在秋色苍凉的背景下,以候人不来为线索,意境毕现。
《湘夫人》的主要特点是浪漫色彩浓郁,现实与想象交织,情感与景象交融。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抒发了曹操胸怀天下,求才心切。
4.陶渊明,中国田园诗第一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和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惬意。
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干扰,住地尽管喧闹,也能像在安静偏僻之处一样,这是诗人归隐后的一种得意舒心的体会,同时暗喻着深透的哲理。
此:指代这件事、这个环境或是一种感觉,诗人为之神往的大自然。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山阿:山陵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盛唐)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奇特丰富,风格雄奇豪放。
《将进酒》古体诗“陈王”指的是:陈思王曹植诗人的生活态度:主张在得意时要及时行乐,不要错过机会。
一、文学常识:1.《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全面地反映农夫苦难生活的诗篇。
2.《大同》出自于《礼记.礼运》篇,由孔子写成,3.《春秋》: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毂梁传》4.《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编年体史书5.《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项羽本纪》是一篇破例为体的本纪。
6.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长”,是司马迁以后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8.《永遇乐》是李清照所写,她的代表作有《淑玉词》《淑玉集》9.关汉卿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西厢记》;明初朱权赞其词为“花间美人”孔尚任《桃花扇》写于清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10.“玉茗堂四梦”或者“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汤显祖被誉为“东西曲坛伟人……”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中国古代戏曲家。
11.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代表,1923年,他参与成立新月社;雨巷诗人戴望舒,他是现代派代表诗人;12.《伤逝》出自于鲁迅的《彷徨》,发表于1926年。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他于1936年病逝于上海。
13.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上最有成就的作家。
吴翠远是其小说《封锁》中的人物。
14.巴金以其对文学的朴实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家。
15.《苏格拉底的申辩》“在艺术史上,是一幅绝技的烈士图像……”16.《名人传》是罗马帝国早期希腊传记作家和伦理学家普鲁塔克的作品。
其作品有《恺撒传》17.《论教育》出自于蒙田,其《随笔集》成为“那些依然相信人类尊严的人的永久而普遍的读物”。
18.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2.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音系学/ 语义学/ 语法学/ 文字学描写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规划、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法律语言学……二语言的起源1 劳动说2 手势说3 摹声说4 感叹说1 劳动说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2 手势说工作时无法进行手势交际黑暗中无法进行手势交际语言无法传承保留3 摹声说摹声词很少不能表达无声事物无法表达抽象概念4 感叹说叹词起源论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三语言的发展1.语言的分化和统一2.语言的接触和融合1.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1)语言的分化2)语言的统一1)语言的分化A. 社会方言B. 地域方言C. 亲属语言A. 社会方言行业用语、术语、社区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B. 地域方言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 ,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也有表现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C. 亲属语言按同源亲属关系亲疏分成: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不同语系是非亲属语言同一语言的进一步分化:方言→次方言→土语2)语言的统一方言→通用语→共同语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柴门霍夫:世界语Esperanto 爱斯不难读2. 语言的接触和融合1)语言的接触2)语言融合的类型3)语言融合的方式4)语言融合的形态1)语言的接触借词:葡萄、塔、咖啡、站、搞、哇噻音译兼意译:冰激凌、可口可乐字母词:WTO、OK、(卡拉OK)音译加意译:啤酒、酒吧借词语素:打的、巴士结构规则的借用:欧化句式,有吃2)语言融合的类型族际交际语(民族交际语+本族语)→国际地域交际语(国家之间交际语) →准国际交际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通用语(世界语)3)语言融合的方式A、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鲜卑语——汉语B、被迫融合(斗争方式):女真语——汉语4)语言融合的形态A. 双言B. 双语C. 洋泾浜(皮钦语)D. 克里奥尔语E. 混合语A. 双言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同时使用一种语言及该语言的某一方言(普通话/方言)B. 双语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汉语/民族语言,汉语/马来语/英语)双言现象→语言内双语现象→语言间C. 洋泾浜语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你的米西米西I 服了You 有空call我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人山人海→ 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C. 洋泾浜语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thanks→3X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I can not → My no canD. 克里奥尔语洋泾浜(皮钦语) 演变成的母语E. 混合语混合不同语言成分(本地+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如“五色语”。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秦汉文学贾谊的《过秦论》:通过对秦亡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为汉文帝提供治国方略。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他的作品风格自然质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如《归园田居》《饮酒》等。
4、唐宋文学唐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如“三吏”“三别”;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等。
宋词:柳永的婉约词,如《雨霖铃》;苏轼的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元明清文学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我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2、现代散文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鲁迅的杂文:如《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现实。
3、现代小说茅盾的《子夜》: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工业的困境。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在准备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
理解文章不仅仅是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每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阅读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确保读完全文,理解整个故事或论述的全部内容。
2. 理解段落: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独特的观点或论述。
要善于划分段落,并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取关键信息:文章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汇,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语言除了理解文章以外,还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分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词语含义:对于生僻词汇或多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2. 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等。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手法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会应用在复习期末考试时,仅仅理解和分析文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写作中。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写作文: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描述一个人、讨论一个问题等。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参加讨论和辩论:参加讨论和辩论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和论述的能力。
四、总结复习要点在复习期末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文章理解: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语言分析:要善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含义、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应用:通过写作、阅读经典作品和参加讨论辩论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4.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秦观、柳永。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5.蒲松龄著作《聊斋》6.《冯谖客孟尝君》中狡兔三窟是指焚券市义、复谋相位、请立宗庙。
7.词又称乐章、乐府、琴趣、长短句、诗余。
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8.《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扬“克己复礼为仁”。
9.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10.冯梦龙:“三言二拍”中“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1.诗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
12.诗经先秦称诗三百,汉初被称诗,是现实主义诗歌源头。
13.柳宗元与韩愈合称“韩柳”,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14.白居易与元稹同是中唐时期新乐府的倡导者,创作了一批深刻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新乐府诗,与元稹并称“元白”。
15.蒲松龄《聊斋志异》所收作品将近500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借谈鬼说狐,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
16.胡适《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郭沫若的《女神》奠定了中国新诗集的基础。
17.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钱钟书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8.《国语》国别体《左传》编年体《史记》纪传体19.小康是私有制,大同是公有制。
20.新月派诗人作品3个美的特点: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代表:徐志摩、闻一多)。
21.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诗经概况:诗经本名《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至春秋中约500年的诗歌作品,总计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自汉代始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多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章法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2、先秦诸子散文综述P26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史,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老子》又名《道德经》《论语》是儒家经典,《庄子》是先秦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
《韩非子》是最出色的议论文等3、汉魏诗综述P73乐府,本是西汉初年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之一是采集民间歌词歌曲,后代因而称乐府机关所演奏歌曲的歌诗和所采的民间歌诗为乐府诗。
汉乐府最基本的思想特色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基本的特色是叙事性。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指的是东汉末(189年)至魏初(232年)这一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等社会问题,表现作家建功力业和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诗歌形式以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在汉末魏初,流传着一批无主名无诗题的五言抒情诗,后人称之“古诗”,南朝梁明昭太子萧统从中选出十九首,入选他编撰的《文选》,这十九首被后人称“古诗十九首”。
4、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
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陶诗中情、景、事、理的浑融,对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进行了赞美,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5、唐代山水诗概述山水诗最杰出的代表是王维与孟浩然,王维作品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连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