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连续存储分配
- 格式:pptx
- 大小:389.96 KB
- 文档页数:17
第5章一.选择题(40题)1.主存用来存放__D_。
A.程序B.数据C.微程序D.程序和数据2.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慢的是_C__。
A.半导体存储器B.光盘存储器C.磁带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3.某一SRAM芯片,容量为16KB×1位,则其地址线有__A__。
A.14根B.16K根C.16根D.32根4.下列部件中,存取速度最慢的是_B__。
A.光盘存储器B.CPU存储器C.软盘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5.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_C__。
A.扩大主存的容量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6.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__D_。
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C.便于系统升级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与存取速度间的矛盾7.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B×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后,该芯片的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__A__。
A.23B.25C.50D.208.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若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的任意一块的位置上,则这种方法称为__A__。
A.全相联映射B.直接映射C.组相联映射D.混合映射9.处理机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_B__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__D_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以下_B__不是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优点。
A.方便编程B.方便内存管理C.方便程序共享D.方便对程序保护12.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最佳适应法是将空闲块按_C__次序排序。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大小递增D.大小递减13.在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如果在按地址生序排列的未分配分区表中顺序登记了下列未分配分区:1-起始地址17KB,分区长度为9KB;2-起始地址54KB,分区长度为13KB;现有一个分区被释放,其起始地址为39KB,分区长度为15KB,则系统要_C__。
第十一讲存储器管理之连续分配方式连续分配是指将存储器中的空间按照一定的方式连续划分给进程使用的一种存储器管理方式。
常见的连续分配方式有三种:单一连续分配方式、固定分区分配方式和动态分区分配方式。
单一连续分配方式是最简单的分配方式,每个进程只有一个连续的存储区域。
操作系统将整个存储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操作系统占用,另一部分为用户程序占用。
优点是实现简单,缺点是无法有效利用存储器空间和不能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2.固定分区分配方式固定分区分配方式是将存储器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作业或进程。
每个进程的大小必须小于等于所分配的存储区域大小。
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存储空间时,优先从大小与所需存储空间最接近的空闲分区开始分配。
优点是管理简单,缺点是会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和外部碎片的产生。
3.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动态分区分配方式是将存储器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存储块,每个进程可以根据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存储块。
当新的进程需要存储空间时,操作系统从存储器的起始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可用空闲块,并将其分配给进程。
优点是存储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进程,但缺点是会导致内部碎片的产生。
对于动态分区分配方式,还可以采用三种具体的分区算法:a. 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从前向后遍历所有空闲分区,找到第一个大小大于或等于所需存储空间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优点是速度快,但容易产生较多的碎片。
b.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Next Fit):与首次适应算法类似,但从上一次分配的位置开始查找,减少了空闲分区的时间。
可以避免每次都从头开始,但仍会产生较多的碎片。
c.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从所有空闲分区中找到最小且大于所需存储空间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优点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碎片,但速度相对较慢。
综上所述,连续分配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存储器管理方式。
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连续分配方式来管理存储器,以实现存储空间的高效利用和进程的有效管理。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什么是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指的是将内存空间划分为一系列连续的块,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这些块分配给进程使用。
这种存储管理方式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等领域。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的常见算法1. 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首次适应算法是按照内存空间的地址顺序,从低地址到高地址依次查找可用的空闲块,并将进程分配到第一个满足大小要求的空闲块中。
该算法简单直接,但容易产生碎片。
2.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最佳适应算法是在所有可用的空闲块中选择最小且能满足进程大小要求的空闲块进行分配。
该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内存空间,但是搜索过程较为复杂,效率较低。
3. 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最坏适应算法是在所有可用的空闲块中选择最大的空闲块进行分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大块空闲空间。
但是这种策略可能导致产生更多的碎片。
4. 快速适应算法(Next Fit)快速适应算法是首次适应算法的改进版本,在分配空闲块时,从上次分配的位置开始搜索。
这样可以避免每次都从头开始搜索,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实现简单:连续分配存储管理算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和理解。
2.内存利用率高:连续分配存储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内存空间,减少空闲空间的浪费。
3.顺序访问性好:由于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将内存空间划分为连续的块,所以对于顺序访问的进程来说,访问效率较高。
缺点1.碎片问题:连续分配存储管理容易产生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
内部碎片是指分配给进程的内存块比进程所需的内存块大,造成内存空间浪费。
外部碎片是指内存空闲块的分布不连续,无法满足大块连续内存需求,导致内存的浪费。
2.分配效率低:由于需要搜索可用的空闲块,连续分配存储管理的分配效率相对较低。
3.控制粒度难以调整: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中,分配块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难以根据进程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第十一讲存储器管理之连续分配方式所谓连续分配方式: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
又可把连续分配方式分为:单一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四种方式。
1 单一连续分配(单独分区分配)最简单的一种存储管理方式,但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OS中。
概念:单一连续分配就是整个主存区域的用户空间均归一个用户作业使用。
存储管理方法:将内存分为系统区(内存低端,分配给OS用)和用户区(内存高端,分配给用户用)。
其中用户区是指除了系统区外的内存空间,提供给用户程序使用。
采用静态分配方式,即作业一旦进入内存,就要等待它运行结束后才能释放内存。
主要特点:管理简单,只需小量的软件和硬件支持,便于用户了解和使用。
但因内存中只装入一道作业运行,内存空间浪费大,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
例子:一个容量为256KB的内存,操作系统占用32KB,剩下224KB全部分配给用户作业,如果一个作业仅需64KB,那么就有160KB的存储空间被浪费。
2 固定分区分配分区分配方式是满足多道程序设计需要的一种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方法。
2.1 思想:将内存分成若干个分区(大小相等/不相等),除OS占一区外,其余的每一个分区容纳一个用户程序。
这样来实现多道并发。
2.2 分区划分方法:分区大小相等,分区大小不等。
但事先必须确定,在运行时不能改变。
即分区大小及边界在运行时不能改变。
2.3 内存分配:首先:要先建立一张分区说明表或使用表,以记录分区号、分区大小、分区的起始地址及状态(已分配或未分配)。
其次:当某个用户程序要装入内存时,由内存分配程序检索分区说明表,从表中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尚未分配的分区分配该程序,同时修改说明表中相应分区的状态;若找不到大小足够的分区,则拒绝为该程序分配内存。
第三:当程序执行完毕,释放占用的分区,管理程序将修改说明表中相应分区的状态为未分配,实现内存资源的回收。
2.4 特点主要特点:管理简单,但因作业的大小并不一定与某个分区大小相等,从而使一部分存储空间被浪费。
2020计算机专业考研操作系统知识点:连续分配管理方式1.固定式和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1)固定式分区存储管理(考纲不作要求)(2)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根据作业的实际需要动态地划分存储空间。
(3)分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下次适应算法(Next Fit)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最坏适应算法(Worst Fit)采用“内存紧缩”技术,可以把碎片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空闲区。
2.分区的存储保护(1)界地址保护:界地址保护又称为界限寄存器保护。
界限寄存器方式:下界寄存器存放起始地址,上界寄存器存放结束地址。
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基址寄存器存放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存放最大长度。
(2)存储键保护:同一作业的各页面所对应的内存块都要指定一个相同的,但又不与其他作业相重的键码。
这个键码存于快速寄存器和该作业的程序状态字 PSW 中,当程序要访问某一块时,将程序状态字中的键码与被访问块的键码进行比较,若相符,则表明允许本次访问,否则发出越界中断。
计算机专业定向营>>>全方位课程体系跟踪式个性服务九大教学阶段环环相扣导学引领基础夯实强化提高暑期特训真题精讲全真模拟目标冲刺一对一辅导指定教材逐一点拨启航内部研发资料针对性教学和专项教学综合提高赢取高分引导考生掌握主要内容真题剖析把握趋势从传统的培训到全面关注引导考生抓住考研命题实质有效提高能力,脱颖而出阶段测试突出重点课前有预习课中有练习课后有模拟让考生对内容一直在强化一线教师来相伴以“个性化精英教育”为根本小班教学与一线教师相结合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打造尊贵VIP教学圆梦启航。
文件的存取方法和存储分配方法
文件的存取方法和存储分配方法是计算机存储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文件的存取方法指的是如何访问文件中的数据,包括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两种方式。
顺序存取是按照文件中数据的顺序进行读写,而随机存取则可以直接访问文件中的任意位置。
而存储分配方法则是指如何分配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空间。
通常有三种方法:连续分配、链式分配和索引分配。
连续分配是将文件存储在一段连续的存储空间中,适用于文件较小的情况;链式分配则是通过链表将文件存储在多个不连续的存储空间中,适用于文件较大的情况;索引分配则是通过索引表来记录文件存储的位置,适用于文件数量众多的情况。
不同的存取方法和存储分配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同时,一些新兴的存储技术如云存储、分布式存储等也在不断推进,将对存储管理带来更多的变革。
- 1 -。
第5章一.选择题(40题)1.主存用来存放__D_。
A.程序B.数据C.微程序D.程序和数据2.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慢的是_C__。
A.半导体存储器B.光盘存储器C.磁带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3.某一SRAM芯片,容量为16KB×1位,则其地址线有__A__。
A.14根B.16K根C.16根D.32根4.下列部件中,存取速度最慢的是_B__。
A.光盘存储器B.CPU存储器C.软盘存储器D.硬盘存储器5.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_C__。
A.扩大主存的容量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6.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__D_。
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C.便于系统升级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与存取速度间的矛盾7.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B×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后,该芯片的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__A__。
A.23B.25C.50D.208.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若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的任意一块的位置上,则这种方法称为__A__。
A.全相联映射B.直接映射C.组相联映射D.混合映射9.处理机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_B__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__D_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以下_B__不是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优点。
A.方便编程B.方便内存管理C.方便程序共享D.方便对程序保护12.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最佳适应法是将空闲块按_C__次序排序。
A.地址递增B.地址递减C.大小递增D.大小递减13.在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如果在按地址生序排列的未分配分区表中顺序登记了下列未分配分区:1-起始地址17KB,分区长度为9KB;2-起始地址54KB,分区长度为13KB;现有一个分区被释放,其起始地址为39KB,分区长度为15KB,则系统要_C__。
分配连续物理内存的方法哎呀,这个话题听起来就有点技术宅的味道,但既然要我写,那就来聊聊吧。
记得有一回,我那台老电脑突然开始闹脾气,运行速度慢得跟乌龟似的,打开个网页都得等上个三分钟。
我心想,这可不行,得想个办法让它跑起来。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电脑的物理内存是不是没分配好?首先,我得搞清楚,什么是物理内存。
简单来说,就是电脑用来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就像你桌子上的便签纸,用来记下待办事项。
但是,电脑的便签纸是有限的,如果乱七八糟地写,很快就找不到你要找的东西了。
所以,我就开始研究,怎么合理分配这些“便签纸”。
首先,我打开了任务管理器,看看哪些程序在占用内存。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电脑上的“吃内存大户”是那个我几乎不用的图片编辑软件。
我决定先从它下手,把它关掉,然后重启电脑。
嘿,你别说,这招还真管用,电脑的速度明显快了不少。
但我知道,这还不够,我得更细致地分配内存。
我就开始上网查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结果,我发现了一个叫做“虚拟内存”的东西。
这东西就像是电脑的“备用便签纸”,当“主便签纸”用完了,电脑就会自动用到它。
但是,虚拟内存的速度比物理内存慢多了,所以,我得想办法减少对它的依赖。
于是,我就开始调整虚拟内存的大小。
我按照网上的教程,把虚拟内存设置成了物理内存的1.5倍。
这样,就算物理内存不够用,电脑也能应付一阵子。
接下来,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清理内存碎片。
这就像是整理便签纸,把用完的扔掉,把没用完的整理好,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来。
我用了一款叫做“内存优化大师”的软件,它帮我清理了内存碎片,还优化了内存的使用。
做完这些,我再打开电脑,哇塞,那速度,快得飞起!最后,我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定期检查和更新驱动程序。
这就像是给电脑打补丁,让它运行得更稳定。
好了,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的电脑终于不再像乌龟了,它现在跑得飞快,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枯燥,但看到成果,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数据结构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C 】。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
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2.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A 】。
A.数据的存储结构B.数据结构C。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D.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3. 【A 】是数据的最小单位,【B 】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A。
数据项B。
数据元素C.信息项D.表元素4。
计算机所处理数据一般具有某种内在联系,这是指【B 】.A.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某种关系B.数据元素与数据元素之间存在某种关系C.元素内部存在某种结构D.数据项与数据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5。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C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研究输入和输出的关系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D。
分析算法的易懂性6。
在存储数据时,不仅要考虑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C 】。
A。
数据处理的方法B。
数据元素的类型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D。
数据的存储方法7.算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D 】。
A.算法是否具有较好的可读性B。
算法中是否存储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C.算法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D.算法的执行时间与问题规模之间的关系。
8.数据的运算【A 】。
A.效率与采用何种存储结构有关B.是根据存储结构来定义的C.有算术运算和关系运算两大类D。
必须用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9.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算法的【B 】。
A.效率B。
时间复杂度 C.现实性 D.难度10.连续存储分配时,存储单元的地址【A 】。
A.一定连续B。
一定不连续C。
不一定连续 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二、判断题1。
数据元素是数据结构的最小单位【.×】。
2。
数据的逻辑结构说明数据元素之间的顺序关系,它依赖于计算机的存储结构【×。
】.3.数据的逻辑结构指数据元素的各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
4。
算法的优劣与算法的描述语言无关,但与使用的计算机有关【。
操作系统-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操作系统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负责有效地管理计算机内存资源,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种程序的正常执行。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方法,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为程序或进程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
这种方式相对直观和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首先,我们来谈谈单一连续分配。
在这种方式下,内存被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部分。
系统区通常存放操作系统内核等关键系统程序,而用户区则只供一个用户程序使用。
这就好比一个房间被隔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主人的私人空间,另一个部分则是留给客人的专属区域。
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因为内存资源无法被多个程序共享,利用率较低。
接下来是固定分区分配。
这就像是把一个大房间提前划分成了几个固定大小的小房间。
每个小房间都有固定的大小,并且只能分配给大小合适的程序使用。
系统会预先将内存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装入一个作业。
这种方式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支持多道程序并发运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如果程序的大小小于分区的大小,就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这就好比一个小个子住进了一个大房间,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
而且,由于分区大小固定,缺乏灵活性,可能会出现大程序无法装入小分区的情况。
然后是动态分区分配。
这有点像一个灵活的仓库,根据货物的大小来随时调整存储空间。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不会预先划分分区,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划分出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分配给它。
当进程运行结束后,再将这块内存空间回收。
为了实现动态分区分配,系统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数据结构来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比如空闲分区表或者空闲分区链。
这种方式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避免了固定分区分配中的一些浪费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比如说,随着进程的不断装入和退出,内存中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很小,无法满足新进程的需求,从而导致内存的利用率降低。
存储分配策略
存储分配策略是指在存储设备中,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环境,采取的分配空间来组织存储介质的一种方式。
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定长策略(Fixed Length Strategy):定长策略是存储空间分配中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存储介质分割成固定长度的片段来实现,每片段都能存放一定量的数据,当数据量超过此限,就需要再分配一片新的存储空间,这也就使得存储空间的分配更加灵活。
2、可变长策略(Variable Length Strategy):可变长策略是定长策略的另一种形式,它既可以使用固定长度的片段来存放数据,也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片段来存放数据,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连续存储策略(Continuous Storage Strategy):连续存储策略是指在存储设备中,将磁盘空间连续的分配给一个应用,这样可以使得读写速度更快,且对于大量数据的读取和存储更加有效率。
4、空闲空间分配策略(Idle Space Allocation Strategy):空闲空间分配策略是指在存储设备中,将存储空间分配给空闲空间,而不是直接给应用分配,这样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浪费,使得存储空间更有效率。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之覆盖与交换、连续内存分配文章目录•o内存保护o内存覆盖o内存交换技术o内存分配oo单一连续分配o固定分区分配o动态分区分配o动态分配算法o进程的运行原理 - 指令o逻辑地址VS物理地址o什么是内存?有何作用oo内存管理o什么是内存?有何作用内存是用于存放数据的硬件。
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系统中会有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也就是说会有多个程序的数据需要同时放到内存中。
那么,如何区分各个程序的数据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呢?方案:给内存的存储单元编地址值得注意的就是每个计算机的位数不同, 有16位, 32位, 那么每个地址对应的存储空间是不一样的, 而且CPU一次处理指令的位数也是不一样的进程的运行原理 - 指令可见,我们写的代码要翻译成CPu能识别的指令。
这些指令会告诉cPU应该去内存的哪个地址存/取数据,这个数据应该做什么样的处理。
在这个例子中,指令中直接给出了变量x的实际存放地址(物理地址)但实际在生成机器指令的时候并不知道该进程的数据会被放到什么位置。
所以编译生成的指令中一般是使用逻辑地址(相对地址)逻辑地址VS物理地址宿舍四个人一起出去旅行,四个人的学号尾号分别是0、1、2、3。
住酒店时酒店给你们安排了4个房号相连的房间。
四个人按学号递增次序入住房间。
比如0、1、2、3号同学分别入住了5、6、7、8号房间。
四个人的编号0、1、2、3其实是一个“相对位置”,而各自入住的房间号是一个“绝对位置”。
只要知道О号同学住的是房号为N的房间,那么M号同学的房号一定是N M。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各个同学的“相对位置”和“起始房号”,就一定可以算出所有同学的“绝对位置”指令中的地址也可以采用这种思想。
编译时产生的指令只关心“相对地址”,实际放入内存中时再想办法根据起始位置得到“绝对地址”Eg:编译时只需确定变量x存放的相对地址是100(也就是说相对于进程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而言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