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存储分配
- 格式:pptx
- 大小:207.72 KB
- 文档页数:19
PL/0语言是Pascal语言的一个子集,我们这里分析的PL/0的编译程序包括了对PL/0语言源程序进行分析处理、编译生成类PCODE代码,并在虚拟机上解释运行生成的类PCODE 代码的功能。
PL/0语言编译程序采用以语法分析为核心、一遍扫描的编译方法。
词法分析和代码生成作为独立的子程序供语法分析程序调用。
语法分析的同时,提供了出错报告和出错恢复的功能。
在源程序没有错误编译通过的情况下,调用类PCODE解释程序解释执行生成的类PCODE代码。
词法分析子程序分析:词法分析子程序名为getsym,功能是从源程序中读出一个单词符号(token),把它的信息放入全局变量sym、id和num中,语法分析器需要单词时,直接从这三个变量中获得。
(注意!语法分析器每次用完这三个变量的值就立即调用getsym子程序获取新的单词供下一次使用。
而不是在需要新单词时才调用getsym过程。
)getsym过程通过反复调用getch子过程从源程序过获取字符,并把它们拼成单词。
getch过程中使用了行缓冲区技术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词法分析器的分析过程:调用getsym时,它通过getch过程从源程序中获得一个字符。
如果这个字符是字母,则继续获取字符或数字,最终可以拼成一个单词,查保留字表,如果查到为保留字,则把sym变量赋成相应的保留字类型值;如果没有查到,则这个单词应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的标识符(可能是变量名、常量名或是过程的名字),把sym置为ident,把这个单词存入id变量。
查保留字表时使用了二分法查找以提高效率。
如果getch获得的字符是数字,则继续用getch获取数字,并把它们拼成一个整数,然后把sym置为number,并把拼成的数值放入num变量。
如果识别出其它合法的符号(比如:赋值号、大于号、小于等于号等),则把sym则成相应的类型。
如果遇到不合法的字符,把sym置成nul。
语法分析子程序分析:语法分析子程序采用了自顶向下的递归子程序法,语法分析同时也根据程序的语意生成相应的代码,并提供了出错处理的机制。
答:DAG:优化后的代码1. t1=3*A2. t2=2*C3. t3=t1+t24. t4=t3+55.M=t3-16.N=t4-M3、设有布尔表达式文法G【B】: B→B or T | TT→T and F | FF→not F | (B)| true | false 给出句子( true or false)and not false的推导和语法树。
解:B T T and F F and F(B)and F (B or T)and F(T or T)and F (F or T)and F (true or T)and F(true or F)and F (true or false )and F(true or false )and not F ( true or false)and not false答:逆波兰式: x a b * c d e f * g / +* h * +=答:分析表(每个2分,共10分)Pbegind ;X endX d ;XX sYY ;sYYe四元式:答:因为FOLLOW(B)=FIRST(c)∪FOLLOW(S)={c,#}分析表8、对于下述文法G【A】: A→cAb | cAd | ε1.构造识别其规范句型所有活前缀的DFA;2.说明该文法是何种LR文法,并给出其相应的LR分析表。
G’[A’]:(0) A’→A (1) A→cAb (2) A→cAd (3)A→εDFA因为上述DFA的I0、I2状态集中有移进-归约冲突,所以该文法不是LR(0)文法。
对于I0、I2中:归约项目A→•移进项目A→•cAb和A→•cAd 而:{ c} ∩FOLLOW(A)= {c} ∩{ b,d,#} =Φ所以可用SLR(1)方法解决I0、I2的冲突。
所以该文法是SLR(1)文法。
分析表(6分,每行1分)9、将语句if x > y then x:=10 else x:= x + y 翻译为相应四元式。
一填空题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然后再分析每个并翻译其意义。
单词,句子2.编译器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和两种。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2.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与综合两大阶段。
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的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的生成则是对源程序的综合。
前端,后端4.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日渐多变的运行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方案和分配方案。
静态存储分配,动态存储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输出结果是。
源程序,目标程序6.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以及一个开始符号。
产生式7.文法按产生式的形式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是:0型文法,又称短语文法;1型文法,又称上下文有关文法;2型文法,又称;3型文法,又称。
上下文无关文法,正规文法8.最右推导称为,由规范推导产生的句型称为规范句型。
规范推导9.设G是一个文法,S是它的开始符号,如果S=>*α,则称α是一个。
仅由终结符号组成的句型是一个。
句型,句子10 对于一个文法G而言,如果L(G)中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那么该文法就称为是二义的。
语法树11.通常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分为五种:基本字、、常数、算符、界限符。
标识符12.在自底向上分析法中,LR分析法把“可归约串”定义为。
句柄13.编译中常用的中间代码形式有逆波兰式、三元式、和四元式等。
树代码14.对中间代码优化按涉及的范围分为,和全局优化。
局部优化,循环优化15.局部优化主要包括、利用公共子表达式和删除无用赋值等内容。
合并已知量16.为了构造不带回溯的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我们通常要消除和提取左递归,左公共因子17.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和。
解释执行,编译执行18.扫描器是词法分析,它接收输入的,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源程序,单词符号19.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和等四种操作。
一填空题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然后再分析每个并翻译其意义。
单词,句子2.编译器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和两种。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2.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与综合两大阶段。
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的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的生成则是对源程序的综合。
前端,后端4.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日渐多变的运行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方案和分配方案。
静态存储分配,动态存储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输出结果是。
源程序,目标程序6.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以及一个开始符号。
产生式7.文法按产生式的形式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是:0型文法,又称短语文法;1型文法,又称上下文有关文法;2型文法,又称;3型文法,又称。
上下文无关文法,正规文法8.最右推导称为,由规范推导产生的句型称为规范句型。
规范推导9.设G是一个文法,S是它的开始符号,如果S=>*α,则称α是一个。
仅由终结符号组成的句型是一个。
句型,句子10 对于一个文法G而言,如果L(G)中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那么该文法就称为是二义的。
语法树11.通常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分为五种:基本字、、常数、算符、界限符。
标识符12.在自底向上分析法中,LR分析法把“可归约串”定义为。
句柄13.编译中常用的中间代码形式有逆波兰式、三元式、和四元式等。
树代码14.对中间代码优化按涉及的范围分为,和全局优化。
局部优化,循环优化15.局部优化主要包括、利用公共子表达式和删除无用赋值等内容。
合并已知量16.为了构造不带回溯的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我们通常要消除和提取左递归,左公共因子17.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和。
解释执行,编译执行18.扫描器是词法分析,它接收输入的,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源程序,单词符号19.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和等四种操作。
第一章引论主要内容: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定义、编译原理的应用发展和现状。
重点: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构成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具体要求:理解什么是编译程序,了解各编译程序的基本构成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编译程序总框,了解编译程序生成过程和构造工具。
一、名词解释1、编译程序:能够把用各种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某种等价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2、遍:指编译程序对源程序或中间代码程序从头到尾扫描一次。
3、静态分配:在编译时就能够安排好目标程序运行时的全部数据空间。
二、问答题1、简述编译程序的结构?答:编译程序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产生五个阶段,上述各阶段中还要进行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的工作。
2、编译程序可分成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编译程序可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上述五个阶段之间每个阶段输出为作下一阶段的输入,第一阶段的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是目标代码程序。
注意:编译过程中,阶段的划分和遍的划分不一定相同第二章高级程序语言概述主要内容:程序语言定义、初等数据类型、数据结构、表达式、语句、高级语言的一般特征及程序语言的语法描述。
重点:程序语言定义具体要求:理解程序语言的词法、语法和语义等概念;熟悉高级程序语言的一般结构和主要共同特征。
一、填空题1、程序语言是由(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定义的。
2、一个名字的属性包括(类型)和(作用域)3、目标代码一般有三种形式:能够立即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待装配的机器语言模块)和(汇编语言代码)4、语义: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的(一组规则)5、2型文法又称为(上下文无关文法),3型文法又为(正规文法)二、是非题1、虽然名字都是用标识符表示的,但名字和标识符有着本质的区别(对)2、各种名字都是用标识符表示的,所以名字和标识没有本质的区别(错)3、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与数组的存储方式没有关系(错)4、语法是指程序的含义(错)5、因名字都是用标识符表示的,故名字与标识符没有区别(错)第三章词法分析主要内容:词法分析器的任务、词法分析器的设计、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
编译原理(龙书)课后习题解答(详细)编译原理(龙书)课后题解答第一章1.1.1 :翻译和编译的区别?答:翻译通常指自然语言的翻译,将一种自然语言的表述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表述,而编译指的是将一种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的过程。
1.1.2 :简述编译器的工作过程?答:编译器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 词法分析:将输入的字符流分解成一个个的单词符号,构成一个单词符号序列;(2) 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分析单词符号序列中各个单词之间的关系,确定它们的语法结构,并生成抽象语法树;(3) 代码生成:根据抽象语法树生成目标程序(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并输出执行文件。
1.2.1 :解释器和编译器的区别?答:解释器和编译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执行方式。
编译器将源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等,在运行时无需重新编译,程序会一次性运行完毕;而解释器则是边翻译边执行,每次执行都需要进行一次翻译,一次只执行一部分。
1.2.2 :Java语言采用的是解释执行还是编译执行?答:Java一般是编译成字节码的形式,然后由Java虚拟机(JVM)进行解释执行。
但是,Java也有JIT(即时编译器)的存在,当某一段代码被多次执行时,JIT会将其编译成机器语言,提升代码的执行效率。
第二章2.1.1 :使用BNF范式定义简单的加法表达式和乘法表达式答:<加法表达式> ::= <加法表达式> "+" <乘法表达式> | <乘法表达式><乘法表达式> ::= <乘法表达式> "*" <单项式> | <单项式><单项式> ::= <数字> | "(" <加法表达式> ")"2.2.3 :什么是自下而上分析?答:自下而上分析是指从输入字符串出发,自底向上构造推导过程,直到推导出起始符号。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第?1?章引论第?1?题解释下列术语:(1)编译程序(2)源程序(3)目标程序(4)编译程序的前端(5)后端(6)遍答案:(1)?编译程序:如果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某台计算机上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则此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源程序: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3)?目标程序:目标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它由这样一些阶段组成:这些阶段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
通常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阶段,某些优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与前端每个阶段相关的出错处理工作和符号表管理等工作。
(5)?后端:指那些依赖于目标机而一般不依赖源语言,只与中间代码有关的那些阶段,即目标代码生成,以及相关出错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6)?遍: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第?2?题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画出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图。
答案: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含?8?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中间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错误处理程序。
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词法分析程序:输人源程序,拼单词、检查单词和分析单词,输出单词的机内表达形式。
语法分析程序: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语法错误,输出错误处理信息。
语义分析程序:进行语义检查和分析语义信息,并把分析的结果保存到各类语义信息表中。
中间代码生成程序:按照语义规则,将语法分析程序分析出的语法单位转换成一定形式的中间语言代码,如三元式或四元式。
中间代码优化程序:为了产生高质量的目标代码,对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程序。
表格管理程序:负责建立、填写和查找等一系列表格工作。
编译原理句柄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程序的解析、优化和执行等方面。
在编译原理中,句柄是一个常用的概念,用于表示对数据结构的引用或指向。
下面将介绍关于句柄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句柄的定义在计算机科学中,句柄是一个指向内存地址的指针,用于引用数据结构或对象。
句柄提供了一种间接访问数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管理内存和资源。
2. 句柄的作用句柄在编译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编译器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地引用和管理内存中的数据。
通过句柄,编译器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数据结构,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3. 句柄的优点使用句柄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内存碎片化,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句柄还可以简化内存管理的复杂性,减少内存泄漏和错误。
4. 句柄的缺点虽然句柄在内存管理方面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句柄引入了额外的间接访问,可能会导致性能损失。
另外,句柄的引入也增加了程序的复杂性,需要额外的处理和管理。
5. 句柄的实现在编译原理中,句柄可以通过指针或引用来实现。
编译器会将数据结构或对象的地址存储在句柄中,然后通过句柄来访问和操作数据。
6. 句柄的应用句柄在编译原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动态内存分配、对象引用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句柄可以帮助编译器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对象,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7. 句柄的安全性在使用句柄时,需要注意确保句柄的安全性。
句柄应该被正确地初始化和释放,避免出现悬空指针或内存泄漏等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句柄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避免出现访问非法内存的情况。
8. 句柄与指针的区别句柄和指针都可以用来引用内存地址,但它们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句柄是一种抽象的引用,可以隐藏内存地址的具体实现,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
指针则直接指向内存地址,需要处理内存管理和安全性等问题。
9. 句柄的优化在编译原理中,可以对句柄进行优化,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句柄缓存、句柄池等技术来减少句柄的创建和销毁次数,提高内存访问的效率。
1》编译程序的框架图与功能块:(1)画出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七个部分(2)编译程序的结构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答编译程序总框架(1)词法分析器,又称扫描器,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
(2)语法分析器,简称分析器,对单词符号串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进行推导或规约),识别出各类语法单位,最终判断输入串是否构成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按照语义规则对语法分析器归约出(或推导出)的语法单位进行语义分析并把它们翻译成一定形式的中间代码。
(4)优化器,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处理。
(5)目标代码生成器,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程序。
(6)表格管理,登记源程序的各类信息,编译各阶段的进展状况。
(7)出错管理,把错误信息报告给用户。
编译程序的结构分为五个阶段:(1)词法分析.任务是:输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的单词(亦称单词符号或简称符号),如基本字,标识符,常熟,算符和界符。
(2)。
语法分析,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语法范畴)。
(3)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
任务: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并进行初步翻译(产生中间代码)。
(4)优化。
任务在于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省时间和空间)的目标代码。
(5)目标代码生成。
任务是:把中间代码(或优化出理之后)变换成特定机械上的低级语言代码。
2》.重要概念:a. 编译程序:是指能够把源语言程序转换成逻辑上等价的目标语言程序的一个程序。
b. 单词符号:是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人们理解和编写程序的基本要素,是语言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基本结构,它一般包括:基本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和界符等c. 中间代码:是一种含义明确,便于处理的记号系统,它通常独立于具体的硬件。
编译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2、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
3、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机器代码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为两大阶段:(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
4、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汇编语言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成三个阶段:(编译阶段)、(汇编阶段)和(运行阶段)。
5、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回溯)和((左递归带来的)无限循环)。
6、LL(k)分析法中,第一个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第二个L的含义是(每次进行最左推导),“k”的含义是(向输入串中查看K个输入符号)。
7、LL(1)分析法中,第一个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第二个L的含义是(每次进行最左推导),“1”的含义是(向输入串中查看1个输入符号)。
8、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识别符号)出发,不断建立(直接推导),试图构造一个推导序列,最终由它推导出与输入符号相同的(符号串)。
9、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待输入的符号串开始,利用文法的规则步步向上进行(直接归约),试图(归约)到文法的(识别符号|开始符号)。
10、LR(0)分析法的名字中,“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R”的含义是(采用最右推导的逆过程---最左归约),“0”的含义是(向貌似句柄的符号串后查看0个输入符号)。
11、LR(1)分析法的名字中,“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R”的含义是(采用最右推导的逆过程---最左归约),“1”的含义是(向貌似句柄的符号串后查看1个输入符号)。
12、SLR(1)分析法的名字中,“S”的含义是(简单的),“L”的含义是(从左到右进行分析),“R”的含义是(采用最右推导的逆过程---最左归约),“1”的含义是(向貌似句柄的符号串后查看1个输入符号)。
13、在编译过程中,常见的中间语言形式有(逆波兰表示)、(三元式)、(四元式)和(树形表示)。
第6章 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7. 下列文法由开始符号S 产生一个二进制数,令综合属性v al 给出该数的值:试设计求S.val 的属性文法,其中,已知B 的综合属性c, 给出由B 产生的二进位的结果值。
例如,输入101.101时,S.val=5.625,其中第一个二进位的值是4,最后一个二进位的值是0.125。
【答案】11. 设下列文法生成变量的类型说明:(1)构造一下翻译模式,把每个标识符的类型存入符号表;参考例6.2。
【答案】第7章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1. 给出下面表达式的逆波兰表示(后缀式):3. 请将表达式-(a+b)*(c+d)-(a+b+c)分别表示成三元式、间接三元式和四元式序列。
【答案】间接码表:(1)→(2)→(3)→(4)→(1)→(5)→(6)4. 按7.3节所说的办法,写出下面赋值句A:=B*(-C+D ) 的自下而上语法制导翻译过程。
给出所产生的三地址代码。
【答案】5. 按照7.3.2节所给的翻译模式,把下列赋值句翻译为三地址代码: A[i, j]:=B [i, j] + C[A [k, l]] + d [ i+j] 【答案】6. 按7.4.1和7.4.2节的翻译办法,分别写出布尔式A or ( B and not (C or D) )的四元式序列。
【答案】用作数值计算时产生的四元式: 用作条件控制时产生的四元式:其中:右图中(1)和(8)为真出口,(4)(5)(7)为假出口。
7. 用7.5.1节的办法,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四元式序列: While A<C and B<D do if A=1 then C:=C+1else while A ≦D do A:=A+2; 【答案】第9章 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4. 下面是一个Pascal 程序:当第二次( 递归地) 进入F 后,DISPLAY 的内容是什么?当时整个运行栈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第1次进入F 后,运行栈的内容: 第2次进入F 后,运行栈的内容:第2次进入F 后,Display 内容为:5. 对如下的Pascal 程序,画出程序执行到(1)和(2)点时的运行栈。
1、编译程序:能够把用各种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某种等价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2、遍:指编译程序对源程序或中间代码程序从头到尾扫描一次。
3、静态分配:在编译时就能够安排好目标程序运行时的全部数据空间。
4、编译程序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产生五个阶段,上述各阶段中还要进行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的工作。
5、编译程序可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上述五个阶段之间每个阶段输出为作下一阶段的输入,第一阶段的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是目标代码。
6、程序语言是由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定义的。
语法指可以形成和产生一个合式的程序的一组规则,语义是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的一组规则。
7、一个名字的属性包括类型和作用域。
8、目标代码一般有三种形式:能够立即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待装配的机器语言模块和汇编语言代码。
9、2型文法又称为(上下文无关文法),3型文法又为(正规文法)。
10、虽然名字都是用标识符表示的,但名字和标识符有着本质的区别。
11、词法分析器的任务是从左至右逐个字符地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的单词符号,把作为字符串的源程序改造成单词符号串的中间程序。
12、执行词法分析的程序称为词法分析器或扫描器。
13、词法分析器所输出的单词符号常常表示成如下二元关系:(单词种别,单词自身值)。
14、词法分析器:是一种程序,它能将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改造成单词符号串形式的中间程序。
15、程序语言的单词符号包括:(标识符)、(运算符)、(常数)、(基本字)、界符等。
16、超前搜索:在词法分析过程中,有时为了确定词性,需要超前扫描若干个字符,这个动作为超前搜索。
17、状态转换图是一张有限方向图,其中结点代表状态,状态之间用箭弧连接,箭弧上的标记代表在射出结点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输入字符或字符类,状态中有一个初态,至少有一个终态。
18、自上而下分析的主旨是,对任何输入串,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从文法开始符号(根结)出发,自上而下地为输入串建立一颗语法树。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3225003总学时: 64 学时(讲课 48 学时,实验16 学时)总学分: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预修要求: C 语言程序设计、 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地位:《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过程中的相关原理和编译技术,让学生能初步进行编译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同时促进提高学生开发软件的能力。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向学生讲述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使学生既掌握编译技术理论的基础与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
因授课对象为工科学生,所以在强调编译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目的是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利用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在教学方法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对于一些实际性较强的问题要多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读书、理解、体悟、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与发挥学生的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黑板 +上机实验的手段。
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练习与自学等形式。
大纲的使用说明:大纲对课程性质、目的等作简单说明,同时列出各章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便于教学时教授重点的安排和学生自学安排。
大纲正文第一章引论学时: 4 学时(讲课 4 学时,实验 0 学时)了解编译的概念;理解编译程序的各组成部分及功能。
本章讲授要点:介绍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程序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各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源程序的执行、编译程序的构造、编译程序的分类、形式语言理论与编译实现技术的联系。
*编译原理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句子? 什么是语言?解答:句子——设G 是一个给定的文法,S 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如果S x (其中x ∈V T *),则称x 是文法的一个句子。
语言——语言是句子的集合。
或——设G[S]是给定文法,则由文法G 所定义的语言L(G)可描述为:L(G)={x │Sx,x ∈V T *} 。
2) DFA 与NFA 有何区别 ?解答:DFA 与NFA 的区别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NFA 可以有若干个开始状态,而DFA 仅只有一个开始状态。
另一方面,DFA 的映象M 是从K ×∑到K ,而NFA 的映象M 是从K ×∑到K 的子集,即映象M 将产生一个状态集合(可能为空集),而不是单个状态。
3) 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解答: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开始,根据给定的输入串并按照文法的产生式一步一步的向下进行直接推导,试图推导出文法的句子,使之与给定的输入串匹配。
4) 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解答:从给定的输入串(终结符串)开始,根据文法的规则一步一步的向上进行直接归约,试图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
5) 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 包括哪四个组成部分?解答: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产生式。
6) 在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中,分析的关键是什么?解答:关键是寻找句柄。
7)在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中,分析的关键是什么?解答:关键是选择候选式。
8)什么是属性文法?答:是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础上,为每个文法符号(含终结符和非终结符)配备若干个属性值,对文法的每个产生式都配备了一组属性计算规则(称为语义规则)。
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完成语义规则所描述的动作,从而实现语义处理。
一个属性文法形式的定义为一个三元组AG,AG=(G,V,E)。
其中G为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V为属性的有穷集;E为一组语义规则。
9)语法制导翻译语法制导翻译:定义翻译所必须的语义属性和语义规则,一般不涉及计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