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41
现代奥林匹克发展史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
当时,古希腊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邦。
公元前776年,3个城邦的国王达成协议,决定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恢复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宗教庆典———体育大会,每4年一次,并同意在庆典期间停止战争行动,以便运动员和观众参加奥运会并安全返回。
这就是著名的“奥林匹克神圣休战”。
古代奥运会共举办了293届,直到公元394年才因外族入侵等原因结束,历时1170年。
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会议在巴黎举行,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希腊、俄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西班牙等9个国家的78名代表集会。
经过法国人顾拜旦多次提议和精心安排,会议终于通过了恢复举办奥运会的建议,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并为举办奥运会建立一个长期委员会,即国际奥委会(IOC),顾拜旦任秘书长。
会议还决定于1896年在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经过顾拜旦等人近两年的艰苦工作,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
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宣布大会开幕,他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各国来宾及选手表示热烈欢迎。
当他赞扬顾拜旦为创办现代奥运会所做的努力时,全场6.9万名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向顾拜旦表示深深的敬意。
生前,顾拜旦被尊称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去世后,人们把他的心脏运往奥林匹亚,为他建立了圣洁的大理石墓,并在雅典的大竞技场中给他保留了一个永远空着的座位。
参加首届奥运会的共有14个国家的241名运动员,主要是希腊、德国、法国的运动员,有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古典式摔跤、体操、击剑和网球9个大项目。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
概括地说,奥林匹克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
奥林匹克格言亦称奥林匹克座右铭或口号,系奥林匹克运动宗旨之一。
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顾拜旦一位密友迪东于1895年提出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管从开展规模,还是从开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
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
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发动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
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
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
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
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坚决“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
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
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纪元。
之后,中国女排再接再厉,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蝉联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其内部结构复杂,涉及多个组织和个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体系,我们将从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三个层次进行详细介绍。
一、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简称IOC)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奥林匹克运动。
国际奥委会成立于1894年,总部位于瑞士洛桑,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
国际奥委会由主席、副主席、委员和执行委员等组成,任期为8年。
主席是国际奥委会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制定和执行国际奥委会的政策和计划,并担任奥林匹克运动的主席。
副主席和委员负责协助主席工作,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
国际奥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政策和计划;2. 确定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日程和组织形式;3. 批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和举办时间;4. 监督奥林匹克运动的管理和运营;5. 保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立、尊严和原则。
二、国家奥委会国家奥委会(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简称NOC)是各国管理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机构,负责选拔和组织本国的奥林匹克代表团,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和赛事。
国家奥委会的成员由各国政府任命,通常是该国体育组织的领导人。
各国国家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责包括:1. 宣传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2. 选拔和组织本国的奥林匹克代表团;3. 组织和参与国内、国际的体育赛事和活动;4. 为本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员提供支持和保障;5. 与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家奥委会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奥运会组委会奥运会组委会是在主办城市举办的奥运会期间的临时性组织,负责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和管理。
奥运会组委会的成员由主办城市的政府官员、体育组织代表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奥运会组委会的职责包括:1. 制定奥运会的组织计划和管理制度;2. 负责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设施配置和维护;3. 负责奥运会的赛事组织、运动员服务和管理;4. 负责奥运会的安保、卫生和医疗保障;5. 负责奥运会的营销、宣传和公关工作;6. 负责奥运会后的场馆利用和遗产管理。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
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渊源古希腊奥运会394年被禁止,沉睡了1000多年之后,19世纪末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4~18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
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勘察,除发现大量史料外,还发掘了不少和古奥运会有关的珍贵文物和史料,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更加浓厚的兴趣。
1883年,顾拜旦第一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去。
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
会议作出决定,将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人对这次大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出席开幕式的观众达8万人,这一数字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突破。
从此,奥运会成为世界性体育盛会。
诞生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
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
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
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
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名词解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IOC, Modern Olympic Games),简称现代奥运会。
从1894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它包括奥运会、残奥会、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四部分。
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和地区不固定。
每4年一次,在奥运会年,即每逢单数年举行。
具体时间由国际奥委会决定,但在此前一年内的一、二月份不得进行与奥运会无关的比赛。
1996年7月25日,国际奥委会第122次全会在巴黎投票决定,从1996年起将每两年举行一次夏季奥运会,在单数年;因特殊情况需改变的,由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如果奥运会被取消,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奥林匹克精神就意味着消失。
然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奥林匹克精神却是可以延续的。
让我们为了这个奥林匹克精神的火炬接力传递而奋斗吧!1996年,现代奥运会发源地希腊首都雅典遭到两次重大恐怖袭击,受伤人数多达870多人。
此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经历了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盐湖城冬奥会、亚特兰大冬奥会、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温哥华冬奥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各种原因而没能在预期举办,我们只好去期待2012年伦敦奥运会了。
期盼奥运会不要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停止,那样,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就会枯萎,奥林匹克精神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比之下,近几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有了显著提高,中国也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同时,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许多西方民众也开始逐渐了解中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
2008年9月25日,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中国正式宣布成立“全球合作伙伴网络”。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中国表示赞赏,并感谢中国对于奥林匹克事业的支持。
但在我看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场景。
而在当时,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及贵宾都起立致敬,表达他们对中国的友好祝福,甚至许多人都落泪了。
但我想,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见证了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