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1.看图回答问题。

(1)收入最多的是()月,支出最少的是

()月;

(2)5个月一共收入()元;

(3)()月余额最多,()月和

()月余额同样多。

2.下面的统计图是鲜花店本周四种花的销售情况。

(1)平均每种花销售多少支?

(2)如果你是花店老板,下周要购进鲜花,你会怎样进货?

3.下表是2013年~2014年某校六年级1~4班各班近视学生人数统计。

2013年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是近视眼?2014年呢?你有什么建议?

4.小明和小刚练习50米蛙泳,每次的成绩如下。

(1)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并填在表格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七年级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两种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会利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 难点: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本课图片的课件。学生: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说明 师:用投影展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让学生找出四个直辖市的人口数,并引导学生制成表格。 生:根据题意制成表格。 师:这些数据很枯燥,要使这些数据和数据的变化能更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就要进一步学习统计图。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统计图) 生:辨认统计图类型,并举例平时看到的统计图。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板书]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利用制成的表格,用Excel软件制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组成。如长方形的高表示什么?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图一) 生: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长方形的高是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如这里的高是人口这个标目下的一组数据。 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记统计图的名称。(即完成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鼓励大胆发言,不怕说错。 让学生大致了解名称的来由;以及感受统计图的应用广泛;体验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 让学生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大胆发言。 注意统计图的完整性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数据呈统计过程。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每个刻度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知道奇数数量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共 1 教时第 1 教时 一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引出喜欢吃肯德基的图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好多肯德基,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 (出示PPT) 你们瞧,这儿都有些什么呢? (鸡翅、蛋挞、鸡块、薯条、汉堡) 师:看来,我们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吃肯德基是吧?小丁丁把他们班喜欢的东西做了一个统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PPT——肯德基“正”字统计情况) 师:你们看,小丁丁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正”字统计法) 对了,那你们能帮小丁丁把他统计的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吗? (学生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根据结果填写统计表)学生交流汇报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丁丁班喜欢吃的肯德基人数已经出来了,那你们知道这张表格叫什么呢?(统计表)讲得非常正确! 师:今天,老师根据这张统计表画了一幅图,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PPT)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在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统计数量、单位名称、统计项目、还有一条一条的) 师: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幅图的名字呢?(条形统计图)出示课题:条形统计图(齐读课题)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新授: 1、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统计数量、单位名称、统计项目、还有一条一条的) 2、学会看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画出条形图。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感受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树形结合和统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 师:对,老师来自美丽的图们。你们去过图们吗?去过图们的同学请举手?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下图们的美丽风光。(课件播放宣传片) 师:图们美吗?你还想继续了解图们吗?那么,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继续去了解图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统计人数,收集数据。 师:(课件示4幅图)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图们四处景点的美丽,你最喜欢哪个景点?(多找几个孩子说)

师:你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们市的景点,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去其中的一个景点参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做些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师:现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喜欢的景点,然后选一人把你们的圆片贴在喜欢的景点上。(分组来贴) 2、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师:刚才通过贴圆片的形式把同学们的想法展现在黑板上了,同学们能一眼看出参观哪个景点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用象形图(重读)表示人数,这种方法你觉得怎样?对,用图(重读)表示的方法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除了用象形图表示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式清楚地表示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呢? 师: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数、一个人填统计表。 学生汇报,师课件出示。 师:观察一下,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各是多少?用统计表(重读)表示人数,这种方法你觉得怎样?对,统计表用数字来表示人数能清楚地看出每个数量的多少。 3、对比优化。 师:刚才我们用象形图和统计表两种方法统计出了想去参观每个景点的人数,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课件出示)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基础上,本节用了2个例题、三个课堂活动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随之延伸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例1在选材上注意了生活现实北京8月份的天气情况,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怎样要用1格表示1个单位,如何画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统计人数。 2、问:你能清楚的把喜欢看每种动画片的人数表示出来吗?现在我们就去探究。

板书:条形统计图 3、认识统计图,出示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图表示出来,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纵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横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统计的天气。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里面晴天共几天? 生:9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格一格数的。

七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用练习题

图1 日期/日 数学: 12.2统计图的选用(2)(苏科版七年级下) 一、选择题 1、(08长沙)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 2、(08荆门)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1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吨 B. 31 吨 C.32吨 D. 33吨 3、(08安徽)如图2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 .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C .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 D .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二、填空题 4、(08 通过图表,估计这个病人下午16:00时的体温是 ℃ 5、如图4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_________册书。 6、( 07长沙)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下图5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 图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 5 20 25 -5 体温/℃ 6 10 14 图3

(3)这30名顾客办理业务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是 分钟. 三、解答题 7、(08深圳)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6和图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7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图 7图 69 10 11 12 时间 图5 图4

三年级数学下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第三章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用具 配套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动物们开运动会啦,他们开心的坐着各种各样的车去参加运动会了(出示条形统计图书上P41页)

车辆类型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 数量/辆15 32 24 37 师:看看这张表上有些什么?知不知道这张表叫什么? 生: 生: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数量、单位、名称等等。 板书:图 小结:像这样的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师:先数一下大客车的数量占了多少个格子?为什么有半格? 生:有7格半,因为一格是2,半格是1。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来补充完这张图?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老师抽一名学生把画好的条形统计图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讲解。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里的最高的数字是40,能不能最高是30或者50呢?为什么? 生:30的话自行车画不下,50的话没必要。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看到同学们很高兴,就摆了个他自认为比较帅气的姿势,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就是大客车和数量的位置换了。”原来是竖着的,现在是横着的。师:小动物们运动完了想去买点冷饮和饮料,正好有2个售货站,让我们去看看小动物们在2个售货站买了些什么好吃的。 师:仔细观察这2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号售货站雪糕卖得最好,2号售货站矿泉水卖得最好。等等。 师:雪糕和冷狗哪个卖出去的数量更多?为什么? 生:雪糕。因为它长一些。 师:所以直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多少有关。 师:雪糕和矿泉水哪个卖出去得多? 没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雪糕。因为雪糕的直条长 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矿泉水,因为左边一格表示的数量是5,雪糕是40个,右边一格则是10,矿泉水一共卖出去70瓶,所以矿泉水多。 师:所以收集比较不同统计图中数据时要注意单位数量的大小。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第2张图中的单位数量改成5,那么矿泉水的直条应该是几格? 生:14格。 师:也就是说,同样表示70瓶矿泉水时,如果单位数量是10,那么只需要7格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让学生参加实践,发挥主动兴趣调查收集数据,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将课内外联系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综合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统计图一一条形统计图。首先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1主题图统计图,代表展示以后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为学生今后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做准备。教学时让学生知道怎么制作统计图,如何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能力。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 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旧教材不同的地方,旧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

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 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 报节目。 2、揭示课题:天气预报是利用了有关统计分析的知识准确知道第二 天的天气情况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设计意

七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1)

5.2统计图(一) 学习目标: 1.回顾小学时所学过的三种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3.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 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51至P153“做一做”上方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2017年石油消费量 (2)2017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百万吨,约是日本的倍,约是中国的倍。 (3)这是统计图, (4)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5)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条形统计图,可以。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6)左图是统计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4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87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4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5从图中可以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2017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7)由左图的2017年我国几个城 市年降水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12017年海口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22017年广州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32017年武汉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42017年北京市年降水量大约是mm。 (8)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9)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 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10)这是统计图; (11)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 000 万千米3,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 万千米3,咸水资源约为万千米3。 (12)在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面表示总 体,圆内每个扇形表示; 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13)如左下图是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扇形统计图。 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千米2,则地球的海洋面 约为亿万千米2,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亿万 千米2。 (14)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从扇 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某县教育局一次对2017年初中 毕业生去向做了调查,将数据整理 后,绘制成统计图如右上。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已知上非达标高中的毕业生有1500人,求这一年初中毕业生有多少人?(2)上职业高中和赋闲在家有毕业生各有多少人?

条形统计图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课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68页例1及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存在与周围世界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建堂中心小学鞠清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格表示一、二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差异,更便于比较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一格表示一、二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同学们喜欢动物吗?我们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动物种类繁多,其中猞猁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东北虎更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了解我省动物资源概况,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为下文中的数学教学创设关爱动物的情境打下伏笔。) 2.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几种我省特有的野生动物,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出它们的名字,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图片总是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触,仔细观察更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同时,让学生养成会收集整理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出示图片 4.看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整理到统计表中。 5.学生汇报展示 6.说说从这个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将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整理到统计表中,完成得又准确又快速,真棒!老师也对这些数学信息进行了整理,请看(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1.认识条形统计图(同时配合图演)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条形统计图各部分所表示什么? 师: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动物名字,纵轴表示数量,一格表示数量1。(板书:以一当一)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第三季度的平均月产量是()。 A. 195 B. 190 C. 185 2.调查组要统计几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应绘制()更好些。 A. 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 3.根据以下数据选择正确的统计图。深圳某电子工厂有3个车间,甲车间有男工56人,女工24人;乙车间男工人数比甲车间多4人,女工人数比甲车少6人;丙车间有男工70人,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30。 A.

B. 4.下面是某品牌冰箱在甲、乙两个商场的销量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片这个品牌的冰箱在甲、乙商场哪一天的总销量最大? A. 星期三 B. 星期六 C. 星期天 5.关于选用统计图,下面说法合适的是() A. “二孩”政策后,为统计本区每个月新生儿出生变化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 B. 要统计一袋牛奶里的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情况,选用扇形统计图。 C. 要了解超市每月销售额和利润额数据,选用折线统计图。 D. 以上都合适。 6.下图表示的是六(1)班和六(2)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有48人,那么六(1)班的男生人数比六(2)班的多( )人。

A. 16 B. 10 C. 8 7.下面统计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反映三个数平均数的图是()。 A. B. C. 8.如图显示了四个同学的身高.图表中没有学生的名字,已知小刚最高,小丽最矮,小明比小红高,请问小红的身高是() A. 150厘米 B. 125厘米 C. 100厘米 D. 75厘米9.如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各项支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列对两户家庭教育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百分比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二年级数学2条形统计图教案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2条形统计图教案及练习题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8.2 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 授 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111页的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 .认识并绘制条形统计图,能够对条形统计图分析。 2.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几个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套圈游戏。 2.格子图,套圈得分统计表,水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信息,谈话引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套圈游戏。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套中几个圈,得几分,并在得分统计表里作好记录。 2.完成套圈得分统计表: 套圈游戏得分统计表( )组 姓名 得分 3.各小组长展示得分统计表,汇报得分情况。 二、分析数据,设计统计图 .观察数据: (出示现场收集的各组总得分统计表)瞧,老师也收集了一张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得分 45 20 35 30 2.能把这张表制成统计图吗?(媒体出示统计图)谁来说说你准备怎样画? 3.引发思考:如果用以前“一格代表1”的方法来制作统计图,一组得分要涂几个格?这样方便吗?怎么办? 4.学生小组内讨论。(师巡回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想法。 让学生明确:一格不仅可以表示“1”分,,还可以表示“2”分,或表示“5”分,甚至表示“10”分……只要每格表示的数量多一些,那么格子不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出示完成的统计图。 (1)观察一格代表几分。 (2)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统计图的优势在哪里? (3)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从条形的长短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的具体形象,便于比较。

《条 形 统 计 图》教学实录

《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钱月娥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94页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用合理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3.学生能多角度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材料。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农民伯伯在果园里唉声叹气,说:我今年辛辛苦苦了这么久,而果园里的果子结得又少又难吃,都是天公不作美呀!) 老师:果子的收成与老天爷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是呀,农作物的收成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一起去看看天气预报吧。 (课件展示:天气预报视频,一分钟左右) 老师:天气预报中出现的这些符号你都认识吗? (课件展示:出现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图例) 教师指认。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教师:农作物的生长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下李子花期4月份重庆市的天气情况。

(课件展示:重庆市今年4月天气统计表) 教师:看着这张表,你想了解关于4月份天气的哪些信息? (学生:我想知道晴天有多少天?------) 教师:也就是你想知道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课件要显示出来) 2.分四人小组合作。 (小组素材:每四人小组准备1张天气统计表,1张象形图表的横线,1张统计图的方格图,2张空白纸) 教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些学习材料,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研究。活动之前,先看要求。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1.组员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伴合作;2. 每组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材料进行研究;3.要让大家能清楚地看出各种天气的天数;4.如果你已经完成了,请做好交流准备)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这个环节:时间6-7分钟) 3.展示交流 (1)交流统计表 教师:谁上来介绍你的统计表。 (时间1-2分钟)(关注生生评价、反馈结果,如果有错要及时订正)教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2)交流象形统计图 教师:他们用的是表格,还有同学用图形,请这样的同学上来给大家交流下。 (说到几个点:数据是否正确,名称是否正确,采用了什么方式)(时间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张汉林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张汉林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第94、96页。 设计思想: 本课教案我用“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爱,选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良好的气氛中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后面设计的统计踢毽子比赛结果是巩固练习,都是小朋友兴趣很高的事例,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次统计的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来回答简单的问题,要理解和接受本次教学内容应该不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法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 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弓I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那如何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种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V”、画“ ”、写“正” 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帮助) 汇报展示: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表示: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9 6 9 5 2 (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 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条 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