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36.70 KB
- 文档页数:3
物理初三全册实验
1. 动量定理实验:利用摩擦环和重物,研究物体的动量定理。
2. 气动力实验:利用气阀和气压,研究物体的气动力。
3. 热力学实验:利用热量计、温度计和温度计,研究物体的热力学特性。
4. 动力学实验:利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定律,研究物体的动力学特性。
5. 电磁学实验:利用磁力计、电流表和电流计,研究物体的电磁学特性。
6. 声学实验:利用声学仪器和声学模型,研究物体的声学特性。
7. 物理实验:利用物理仪器和物理模型,研究物体的物理特性。
8. 光学实验:利用光学仪器和光学模型,研究物体的光学特性。
9. 化学实验:利用化学仪器和化学模型,研究物体的化学特性。
10. 气体实验:利用气体实验仪器和气体实验模型,研究物体的气体特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汇总实验一: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本实验通过观察小车在平直轨道上的运动,了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平直轨道上。
2. 推动小车,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3. 分别记录小车的位置和时间。
实验结果:- 当小车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时,称为匀速运动。
- 当小车速度逐渐增加或减小时,称为变速运动。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质量本实验通过秤量法测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1. 将秤盘与秤量钩相连接。
2. 用秤量钩悬挂待测物体,并调整秤盘到水平。
3. 通过调整物体下方的调整螺钉使秤量钩上的物体恰好悬浮。
4. 读取秤盘上标示的质量数值。
实验注意事项:- 在读取质量数值时,要保证视线与秤盘标线垂直。
-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三: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本实验通过观察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
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
2. 用手指向物体施加力。
3. 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形变情况。
实验结果:- 施加水平力使物体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施加垂直向下的力使物体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四: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本实验通过计时法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
实验步骤:1. 在平直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用手指推动小车,使其沿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同时用秒表记录小车运动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
4.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手指推动的力大小和方向相同。
- 避免在测量中施加无关的力。
实验五:测量物体的体积本实验通过液体置换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并加满一定量的水。
2.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中,观察水位的变化。
3. 用注射器从中抽取水,直到水位恢复原来的位置。
4. 通过注射器上刻度线的读数,得到待测物体的体积。
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量前,要确保内的水不会溅出。
-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总结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的大全总结。
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使用一个小孔将光限制在直线传播,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实验:使用一面平面镜,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规律,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使用一块玻璃棱镜,观察光在玻璃棱镜中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色散实验:使用一个玻璃棱镜,将光通过玻璃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光的色散原理。
5. 长度的测量实验:使用一把卷尺或者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理解长度的概念。
6. 弹力的实验:使用一根弹簧,挂上不同质量的物块,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观察弹簧的弹性现象,了解弹力的概念。
7. 静电实验:用橡皮筋摩擦毛发,然后将橡皮筋和毛发靠近一个金属物体,观察金属物体和橡皮筋、毛发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静电学的基本原理。
8. 集热器的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集热器,使用黑色纸板贴在一个镀有铝箔的纸板上,将集热器放在阳光下,测量黑色纸板和铝箔纸板的温度,观察集热器的效果。
9. 平衡力的实验:使用一根细木杆并在杆的中心支点处固定,然后将不同质量的物块悬挂在木杆两侧,调整物块的位置使木杆保持平衡,了解平衡力的概念。
10. 声音传播实验:使用两个空的金属罐,用一根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然后将一根绳子穿过罐的底部,使绳子的一端悬在水中,用手拨动绳子,观察声音在金属罐中的传播现象。
11. 热传导实验:使用一个长金属棒,将金属棒的一端放在火上加热,观察热的传导现象,并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12. 电流的实验: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观察电流的流动现象,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这些实验涵盖了物理学的多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初中物理实验大全,供大家参考。
实验一: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它是指一个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作用的情况下被重力所控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在一段垂直的高度上放置一个物体,然后记录下它下落的时间和距离,再用公式计算出加速度。
实验二:摆的周期实验摆的周期实验是一种非常基础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摆的周期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长度和重力加速度来控制摆的周期。
实验中需要使用简单的摆,如线摆和弹簧摆。
实验三:声音传播实验声音传播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和速度,实验中可以使用音叉、声管等器材进行实验。
我们可以在一段长的管子里面产生声波,通过计算声波从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声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四: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热的传导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热传导的控制。
实验中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导体进行实验,比如钢、铜等,通过测量不同导体的导热系数,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热传导速度。
实验五:电流实验电流实验是一种非常基础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以及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
实验中需要使用电源、导线和安培表等器材。
实验六:静电实验静电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静电原理和静电电荷的性质,实验中可以使用摩擦生电、摆电、感应电等多种方法产生静电。
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学生可以了解静电力的来源和作用方式。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大全,这些实验都是初中物理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原理,提高自己的物理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实验中学有所获,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此外,除了以上几种实验,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也非常值得初中学生进行,如光的反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磁场实验等等。
初中物理常考实验
初中物理常考实验:
1. 利用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实验:在悬挂于电子秤上的物体上记录下物体的质量,可通过此实验领悟测量质量的方法。
2. 利用浮力研究物体密度实验:将物体先在天平上测量其重量,再在水中称重,可得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物体密度的公式。
3. 利用杠杆原理研究物体重心实验: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设计制作出实验装置,可研究物体的重心以及平衡的原理。
4.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研究光学实验:手工制作光路,使用反射镜和透镜,实现光的反射和折射,探究光学原理。
5. 利用热学原理研究物 heat 的传递实验:设计制作实验装置,通过测量物质温度和热量,研究热的传导原理。
以上是几个初中物理常考的实验,每个实验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与难点,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原理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并且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引言概述初中物理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100个有趣且实用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正文内容一、力学实验1.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2.研究水平面上的运动: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力的作用。
3.摆锤实验:通过改变摆锤的质量和摆长,观察摆锤的周期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4.弹簧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加重法和拉伸法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5.动量守恒实验:利用弹性碰撞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计算碰撞物体的速度。
二、热学实验1.测量物体的热量:使用热量计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并计算热量容量。
2.研究热传导:通过热传导实验装置,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3.探究气体的压力:利用气体法则装置,调节气压,观察气体的容积和压力的关系,并进行相应计算。
4.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观察水的沸腾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
5.物体的膨胀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膨胀情况,探究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进行相应计算。
三、光学实验1.测量光的折射率:利用光的折射实验装置,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研究光的反射:通过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反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3.研究光的折射:通过折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4.研究光的散射:利用散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分析散射的原理。
5.探究光的干涉和衍射: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进行相应计算。
四、电学实验1.测量电阻:通过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探究电流对磁场的影响:利用电流感生磁场实验装置,观察电流对磁铁和电磁铁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计算。
初中物理必考的实验汇总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 3 。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必背- 实验一:测量并画出物体的形状实验一:测量并画出物体的形状1. 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个物体,如铅笔或书本。
2. 将物体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围绕物体的边缘轻轻画线。
3. 用直尺连接画线上的点,形成物体的形状。
4. 清除多余的线条,使得物体形状清晰可见。
-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1. 准备一个尺子和一个物体,如铅笔或书本。
2. 将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
3. 确保尺子与物体紧密贴合,读取尺子上与物体末端对齐的刻度值。
4. 记录物体的长度。
-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三:测量物体的质量1. 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个物体。
2.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3. 将物体小心地放在天平的盘子上,并等待天平平衡。
4. 读取天平上的质量刻度,记录物体的质量。
- 实验四:观察物体的浮力现象实验四:观察物体的浮力现象1. 准备一个透明和一些物体,如玻璃球或塑料玩具。
2. 将装满水,并放入物体,观察物体浮在水中的现象。
3. 添加或减少物体的重量,观察浮力的变化。
4. 总结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 实验五:测量物体的速度实验五:测量物体的速度1. 准备一个计时器和一个物体,如小车或球。
2. 将物体放在一条直线上,并确保路程没有障碍物。
3. 使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需的时间。
4. 根据物体的行驶距离和所花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 实验六:观察磁力的作用实验六:观察磁力的作用1. 准备一块磁铁和一些小金属物体,如别针或铁钉。
2. 将磁铁放在桌上,将小金属物体靠近磁铁。
3. 观察小金属物体被磁铁吸引的现象。
4. 移动磁铁或改变小金属物体的距离,观察磁铁对物体的作用力变化。
以上为初中物理实验步骤的简要介绍,具体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向老师请教。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并遵守实验室规定。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各个方面。
1. 测量实验: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力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
2. 力学实验:
摩擦力的研究
重力的研究
弹力的影响因素
浮力的研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3. 电学实验: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电阻的测量
电功率的测量
简单电路的连接
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光学实验: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
5. 热学实验:
温度计的使用
热膨胀的研究
比热容的测量
热传递的实验
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研究液体蒸发的研究
6. 声学实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
声音的吸收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研究
7. 天气与气候实验:
气压计的使用
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测量
风的形成和作用
云和雨的生成原理
气候变化的初步了解
以上仅为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更多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大全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以下是初中物理实验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声的传播实验- 铁丝振动实验:通过振动铁丝产生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实验:比较声音在空气、水、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 共振杯实验:用手指沾湿,沿着边缘滑动杯口,发现共振现象。
2. 灯泡的发光实验- 串联电路实验:通过串联电路中的灯泡,观察灯泡的发光。
- 并联电路实验:通过并联电路中的灯泡,观察灯泡的发光。
- 灯泡的亮度实验:通过改变电流大小,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3. 反射与折射实验- 光的反射实验:借助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规律。
-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观察光线的折射规律。
- 反光板实验:用反光板放出光线,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4. 平衡和力的实验- 弹力的实验:观察弹簧的伸缩变化,体验弹力。
- 平衡的实验:利用秤杆和物块,观察平衡的条件。
- 重力实验: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观察物体受重力的影响。
5. 马达和发电机实验- 电磁感应实验:将导体放入变化的磁场中,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
- 电动机实验: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
- 交流发电机实验:通过旋转线圈或磁铁,观察交流发电机的原理。
6. 火焰与燃烧实验- 点燃液体实验:通过点燃液体观察不同液体的燃烧特性。
- 氧气燃烧实验:通过放入含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物体,观察燃烧速度的变化。
- 火花实验:通过摩擦产生火花,观察火花的特性。
7. 波动实验- 调谐叉的共振实验:通过调整频率和共振箱的体积,观察共振现象。
- 波长的测量实验:通过观察测波长的装置,测量不同波长的光线。
- 绳波实验:通过横波在绳子上的传播,观察波的传播特性。
8. 电解质的导电性实验- 测量电流实验:通过改变电压和电阻,测量电流的变化。
- 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实验:通过改变电容器的大小和电压,观察充电与放电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天平•多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稳定的桌面上。
2.根据天平的最小分度值调整天平的零位。
3.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等待天平示数稳定。
4.记录天平示数,即为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示数,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多次测量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物体质量的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桶•多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容器放在天平上,并调整天平的零位。
2.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与物体的质量。
3.将水桶放在容器下方,用水充满容器。
4.将容器与物体的组合放入水桶中,观察水位上升的高度,并记录水桶与组合的总质量。
5.计算物体的体积,即为水位上升高度除以容器底面积。
6.计算物体的密度,即为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密度值。
根据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判断物体的成分和性质。
密度较大的物体通常比较坚硬,密度较小的物体通常比较轻盈。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尺子或卷尺•多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待测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使用尺子或卷尺对物体的两个端点进行测量,保证垂直于尺子或卷尺。
3.记录尺子或卷尺标尺上与物体两个端点对应的长度数值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长度数值,可以得出物体的长度。
在进行多次测量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面积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直角尺或计算面积的公式,测量物体的面积,并了解面积的概念。
实验器材•直角尺•不同形状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待测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使用直角尺对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边进行测量。
初中物理全册必背实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初中物理全册必背的实验知识点汇总。
1. 实验名称:测量长度
实验内容:
- 使用直尺、游标卡尺等仪器测量长度
- 研究读数和报告测量结果的方法
实验目的:
- 研究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锻炼观察、记录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2. 实验名称:力的作用
实验内容:
-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目的:
- 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实验名称:简单机械
实验内容:
- 搭建简易的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 进行力的测量和运动观察
实验目的:
- 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 掌握力的分析和运动观察的方法
4.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
实验内容:
- 进行光线传播实验,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 使用反射镜、凸透镜等光学器件进行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
-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性质
- 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的实验方法
5. 实验名称:电学实验
实验内容:
- 进行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量的测量实验
- 使用电池、电线、导线等电路元件进行电学实验
实验目的:
-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 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电学量的测量方法
这些是初中物理全册必背的实验知识点汇总。
在学习物理实验时,记得要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学会分析和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这个实验超有趣的!就像我们在和光玩捉迷藏一样。
你拿一个平面镜,再用一束光去照它,然后观察光反射的方向。
我记得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
小李同学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当看到光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出去的时候,他惊讶地喊:“哇,真的好神奇啊!”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光反射时的角度关系,就像解开了光的一个小秘密。
你不想亲自试试吗?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嘿,你知道吗?平面镜成像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
你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自己”,但又摸不着。
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小王对着镜子做各种鬼脸,镜子里的“他”也跟着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发现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而且是正立的。
这就好比是光给我们变的一个奇妙魔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对这个神奇的现象不好奇吗?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成像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透镜,能让物体的像变大变小,还能变远变近。
我们用凸透镜对着蜡烛,调整距离,在光屏上就能看到不同的像。
有一次,小张把蜡烛放得很近,结果看到了一个很大很模糊的像,他着急地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呀?”大家一起帮他调整,最后终于看到了清晰的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感觉自己就像探索宇宙奥秘的小科学家。
你想不想体验一下这种探索的乐趣呢?四、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这个实验很基础但也很重要哦!就像给物体量身高一样。
我们用刻度尺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比如铅笔、书本。
我记得我第一次测量的时候,特别紧张,生怕量错了。
但是慢慢地就熟练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这可是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的技能呢。
你平时有没有自己测量过东西的长度呀?五、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就像给物体称体重一样。
我们用天平来称各种小物体的质量。
有一次,小赵在称一个小铁块的时候,不小心把砝码放错了,结果称得的质量不对,他懊恼地说:“哎呀,我怎么这么粗心呢!”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重新正确地称出了铁块的质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汇总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研究使用天平进行物质的称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上,待其稳定。
3.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等待天平指针稳定。
4. 记录天平指针所指示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二: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物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表现出的运动状态。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平放置的小车和一根弹簧。
2. 将弹簧连接到小车的一端。
3. 在小车上放置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
4. 手动将小车推动一段距离,观察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小车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结果:观察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研究使用和水进行物质体积的测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和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将填满水,并记录中水的初始体积。
3. 将待测物体放置于中,记录中水的最终体积。
4. 通过计算初始体积与最终体积的差值,求得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研究使用尺子或标尺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尺子或标尺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
2. 将尺子或标尺放置于物体旁边,确保其与物体接触。
3. 读取尺子或标尺上与物体接触的刻度值,并记录下来。
4. 通过刻度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汇总》的内容,供参考使用。
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数据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和展开。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
验
1. 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名称: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目的:探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材料:斜面、小球、计时器、直尺
-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呈适当的角度。
2. 在斜面起点放置小球,并注意球的初速度。
3. 开始计时,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4. 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滑动距离。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 阻力实验
- 实验名称:阻力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的阻力
- 实验材料:空气减阻器、计时器、小球
- 实验步骤:
1. 将小球固定在空气减阻器上。
2. 打开计时器,观察小球在减阻器内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结论。
3. 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物体、槽、三棱镜
-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置于槽中,设置直尺为起点。
2. 在光源前放置物体,并在物体前方放置三棱镜。
3.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入物体和折射后的情况。
4. 记录光线射入和折射的角度。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记录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实验,实验总数为150个,详细内容请参考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