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节日的仪式与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解读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意义解读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意义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从中找到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意义展开讨论,探索其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一、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每逢传统节日,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会通过举办庆祝活动、进行特定仪式和习俗等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促进了文化传统在家庭、社会之中的延续和弘扬。
通过传承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道德教育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是培养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全家团聚、亲朋好友互访等活动,体现了传统中的“亲情”和“和睦”。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重视家庭和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美德的传承。
又如端午节,其习俗体现了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主义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参与和体验传统节日和习俗,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诚信、友爱、勤劳等美德,培养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
三、生活方式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以其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和特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节日期间的传统食品、民俗游戏等都是人们追寻生活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还给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灵感。
另外,传统节日还能够调动社会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和经济机会。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道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意义。
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与意义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特定的重要日子,是人们庆祝、纪念或祭祀特定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节日仍然保留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与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在道德教育、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道德教育传统节日对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日的庆祝活动通常包含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通过这些仪式和习俗,人们可以学习和传承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祭拜仪式,弘扬尊敬长辈、团结亲人的传统美德。
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这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是对尊敬祖先、追求家庭和睦的道德教育。
二、历史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往往与历史事件或人物密切相关,通过庆祝节日来纪念和缅怀这些历史事件或人物,可以加深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同。
例如,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这是为了纪念古代抵抗外敌的英雄。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记忆得以传承,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三、社会凝聚力传统节日在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节日是人们团聚的时刻,家人、亲朋好友会相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社会关系。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交换礼物,这种互动不仅可以加深亲情友情,也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样,在其他传统节日中,人们也会通过庆祝活动来加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总而言之,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意义。
通过传统节日,人们可以接受道德教育,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传统节日,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其传承下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注:以上仅为文章正文,标题与其他辅助内容请自行补充)字数:545字。
传统节日中的节庆活动与庆典仪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节日相关联的节庆活动和庆典仪式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中的节庆活动与庆典仪式的类型和意义。
一、春节的庆典仪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
在春节期间,有许多庆典仪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中最重要的是除夕夜的除夕晚会,这是一项汇聚了家庭成员的重大活动。
人们会观看电视晚会、玩鞭炮、吃年夜饭,并在午夜时分一起欢呼“恭喜发财”和“新年快乐”。
此外,烟花表演和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庆典活动。
二、端午节的节庆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也是受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龙舟赛、包粽子和挂艾草的仪式。
龙舟赛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运动,人们在粽子里包裹糯米和馅料,象征着祈求健康和平安。
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信艾草有驱邪和辟邪的功效。
三、中秋节的庆典仪式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圆的时刻。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庆祝和表达对月亮的崇敬。
最典型的是赏月活动,人们在户外赏月,品尝月饼,同时祈求团圆和幸福。
此外,灯谜和猜谜活动也是中秋节的特色之一,人们可以玩猜灯谜的游戏来增加节日的氛围。
四、圣诞节的节庆活动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渐渐受到其他地区的关注和庆祝。
圣诞节的庆典活动主要包括悬挂圣诞树、交换礼物和唱圣诞歌等。
悬挂圣诞树是圣诞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家里或公共场所装饰圣诞树并挂上彩灯和装饰物。
交换礼物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节庆活动,通过互相送礼物来表达祝福和关爱。
此外,唱圣诞歌也是圣诞节的传统庆典活动,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唱着欢快的歌曲,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传统节日中的节庆活动与庆典仪式既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让各个社区的居民有机会共同参与,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这些节日中,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承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拜年等。
传承方面,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象征着亲情、友情和家庭的和谐。
2.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以纪念先人。
习俗包括踏青、放风筝、祭祖等。
传承方面,清明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美德。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
传承方面,端午节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4.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赏月等。
传承方面,七夕节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强调了真挚感情的珍贵。
5.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以赏月、吃月饼为主要习俗。
传承方面,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幸福,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
6.重阳节: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习俗包括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传承方面,重阳节强调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
7.腊八节:腊八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习俗包括熬腊八粥、祭祀等。
传承方面,腊八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农业文明的尊重和对丰收的期盼。
8.除夕:除夕是春节前一天,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习俗包括团圆饭、守岁等。
传承方面,除夕强调了家庭和谐、亲情的重要性。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部分习俗和传承,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富有特色的文化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这些节日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的习俗包括哪些?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春节习俗的了解。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庆典仪式一、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被称为“年节”。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持续到正月十五。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表达对辞旧迎新的渴望和祝福,并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1. 贴春联:人们在家门口贴上对联,以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期望。
上联一般写在门的右边,下联写在左边,横批则悬挂在门的正中间。
2. 祭祖:这是一个重要的庆祝仪式,用于纪念先祖。
人们会在家族的祠堂或祖先墓地前烧香祭拜,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3. 放鞭炮:传统上,放鞭炮可以驱走恶神、祛除疾病和带来好运。
这一传统如今在城市里已经被限制,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很流行。
4. 舞狮舞龙: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色彩的庆祝活动。
人们戴上舞狮或舞龙的表演服装,用特殊的舞步和鼓点表演舞蹈,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5. 吃团圆饭: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与亲人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
餐桌上通常摆满各种美食,象征着丰收和富裕。
二、中秋节:感恩和团圆的节日中秋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个节日主要庆祝丰收和团圆,人们会一起观赏月亮,赏月并且吃月饼。
1. 赏月: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赏月并观赏满月的美景。
中秋节的月亮被认为是最圆的,象征着团圆和完美。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这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
人们通常将月饼切成小块,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3. 赛文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诗歌、故事、灯谜等文化艺术比赛,以丰富和活跃节日气氛。
4. 吉祥物:传统上,中秋节有一个特殊的吉祥物,称为“兔子”。
兔子是一个象征着幸福和好运的动物,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兔子形状的玩偶或图案来庆祝这个节日。
三、端午节:驱邪和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个节日主要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防止疾病和恶鬼入侵。
1. 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传统节日的礼仪和礼节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也彰显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传统节日中,礼仪和礼节是人们互相尊重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中的礼仪和礼节,以及其在今天社会中的意义。
一、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意义传统节日是指源于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节日。
它们通常与农业生产、宗教信仰、历史传说或国家纪念日等相关联。
传统节日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集体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在传统节日中,社交礼仪和传统仪式是人们表达敬意、展示尊重和传递感情的方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传统节日的礼仪和礼节: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赠送红包,并致以新年祝福。
此外,春节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传统仪式,用于驱邪祈福和庆祝新年的到来。
2. 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用于感谢上天和他人带来的恩惠。
在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分享丰盛的晚餐,表达对彼此的感激之情。
此外,人们还会向志愿者和慈善机构捐赠食物和物品。
3. 农历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也被视为团圆节。
人们会与家人、朋友共度这一天,品尝月饼、赏月,并祈求家庭幸福和团圆。
4. 圣诞节:圣诞节是全球范围内庆祝的节日,用于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
在圣诞节,人们会互相送礼物、装饰圣诞树,并参加宗教仪式。
此外,圣诞节还有丰盛的晚餐和各种庆祝活动。
三、传统节日礼仪和礼节的意义1. 传承文化:传统节日的礼仪和礼节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遵循传统的仪式和礼节,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自己文化的根源和独特之处。
2. 增进情感:传统节日的礼仪和礼节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和家庭纽带。
家人和朋友在共同参与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彼此之间能够加深情感的沟通和理解。
3. 增强社会凝聚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传统节日的宗教意义和仪式节日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传统节日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意义和仪式。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过各种行为和仪式来表达对宗教的崇敬、感激和虔诚。
本文将从宗教意义和仪式两个方面探讨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一、宗教意义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宗教意义。
宗教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传统节日则是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举例来说,对于基督教的圣诞节,它是耶稣基督诞生的纪念日,象征着上帝的恩典和救赎。
在这一天,基督教徒会以庄重和虔诚的态度参加教堂的礼拜仪式,表达对耶稣基督降世为人的欢喜和感恩。
另一个例子是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它标志着斋月的结束。
在这一天,穆斯林会进行专门的礼拜,祈求真主的庇佑和祝福。
同时,他们还会进行慈善活动,以回馈社会,表达对真主施舍和宽恕的感激之情。
这些仪式和活动都体现了宗教信仰对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影响。
二、仪式除了宗教意义外,传统节日还特别注重仪式的举行。
仪式是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和神圣性。
参与者在仪式中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符号表达对神灵或信仰对象的敬意和崇拜。
例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庙会活动中常常举行烟花爆竹的仪式。
这个仪式是用来驱邪辟邪和庆祝新年到来的,人们通过放烟花爆竹的方式来驱趋霉气,同时庆祝新年的开始。
这一系列的仪式举行使得节日的氛围更加热烈,人们也更加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吉祥气氛。
同样,在印度的排灯节中,人们会点亮许多彩灯来庆祝。
这个仪式寓意着光明战胜黑暗、希望战胜困境,彰显了人们对神灵的呼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在排灯节的仪式中,通过点亮灯火来庆祝和祈福。
无论是中国的春节烟花爆竹仪式,还是印度的排灯节点灯仪式,这些仪式都是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仪式的举行,不仅使得节日更加庄重和神秘,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到宗教的力量和智慧。
结语传统节日的宗教意义和仪式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崇敬和信仰,也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社会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感的重要性节日是人们纪念、庆祝重要事件或者特殊日子的日子。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感的重要性。
一、社会凝聚力中国传统节日拥有非常强烈的凝聚力,可以将全社会的人们紧密团结在一起。
通过共同参与传统节日的仪式,人们彼此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走亲访友、团聚共度。
这些传统仪式让人们感到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二、文化传承传统节日仪式感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节日的仪式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寓意,通过仪式的举行,能够使年轻一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同。
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保持自我身份认同,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情感表达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增进亲情、友情、爱情。
例如,中秋节时,人们会一起赏月,团圆吃月饼。
这个节日仪式可以让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同样,清明节时默哀祭扫,在代代相传的仪式中,我们可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四、心灵慰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仪式感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比如,元旦的跨年仪式,人们齐聚一堂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仪式可以让人们忘记烦恼,迎接新年的希望与美好。
此外,重阳节登高祈福、簪菊祈祷也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五、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比如,春节期间的祈福仪式,人们为自己祈求来年的平安吉祥,这代表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通过参与这些仪式,人们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为之付出努力。
六、文化软实力的展示传统节日仪式感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对于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仪式不仅仅是我们民族身份的标志,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节日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仪式感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期盼,不仅为社会带来欢乐和团结,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本文将分析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并探讨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1. 促进文化传承和认同节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庆祝和纪念特定的日子或事件,传承和弘扬了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
比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传承了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和谐关系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 促进社会团结和融合节日不仅是人们共同庆祝的时刻,也是社会各个群体相互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通过宴会、游行、娱乐活动等方式聚集在一起,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和社交关系。
例如在美国的感恩节,家庭成员会相聚在一起,分享感恩之情,同时也邀请亲朋好友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团结。
3. 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节日的到来常常会引发人们的热情和向往,激发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在庆祝节日的活动中,人们共享快乐,形成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进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例如巴西的狂欢节,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会聚集在一起,参与到盛大的游行和舞蹈中,共同庆祝这个节日,体验彼此的喜悦与热情。
4.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节日作为社会的重要商业机遇,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节日庆祝活动需要购买礼品、食品、服装等物品,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需求和市场交易。
例如圣诞节成为全球各国商家竞相促销的时期,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地热闹非凡,人们纷纷购买礼品和装饰品,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5. 丰富生活和释放压力节日为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和享受生活的机会,帮助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
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欣赏文艺演出,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例如阿根廷的探戈之夜,人们会在街头广场上载歌载舞,享受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传统节日的礼仪与仪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礼仪与仪式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礼仪与仪式,人们向神灵祈福、祭祖、庆贺丰收等,同时也传递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社会团结的渴望。
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传统节日礼仪与仪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多样性和魅力。
一、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与仪式1. 春节的庆祝方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方式多种多样。
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会团聚一起吃年夜饭,辞旧迎新。
午夜时分,会放烟花爆竹以驱赶邪灵,同时还会贴春联、戴红色的新衣服,寓意着祈福和祥瑞。
在正月初一,人们会进行走亲访友,送红包给小孩子,燃放烟花爆竹,观看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2. 清明节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每年阳历4月4日前后。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上鲜花、食品和酒,在祭拜时默念祝福的话语。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行龙船比赛和踏青活动,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
3. 端午节的习俗活动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和闹香囊等。
其中,吃粽子被认为能驱邪,赛龙舟则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保护粽子不被鱼儿吃掉的传说。
二、印度传统节日礼仪与仪式1. 拉克希米节的庆祝仪式拉克希米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用以庆祝光明战胜黑暗和胜利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颜料互相扔,狂欢庆祝,象征着彩虹般多彩的生活。
此外,还会祭祀火神,并点亮篝火,跳着火焰围成的圆圈。
2. 独立日的公共庆祝仪式印度独立日是每年的8月15日,是印度国家的重要纪念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大型阅兵仪式,升国旗,并进行文化表演和音乐狂欢等活动。
此外,还会举办热气球和风筝比赛,以及各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3. 戈尔杰节的庆典活动戈尔杰节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节日,用来庆祝象征智慧和幸福的战胜邪恶。
人们会进行大规模的宗教游行,演绎神话故事。
游行队伍中的人们身穿各种精美的服装,表演舞蹈和音乐。
浅谈传统节日的仪式与功能作者:高杨倩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3期摘要: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仪式与功能的分析,并对现代传统节日的具体现状分析来探寻节日的仪式与功能的关系,面对现代人们对节日仪式的缺失,以及认为对节日有了功能的认知就足够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认为节日的仪式不应被淡化,反而应当更好的保护,唯有节日的仪式和功能相辅相成,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传统节日仪式功能现代传承一、传统节日的仪式与功能1、节日的仪式意义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仪式,春节的“放炮竹”,元宵节的“逛灯会”,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赛龙舟”等等,有一些传统节日的仪式得到了保存,但是还有越来越多的仪式在现代社会的进化中被人们选择遗忘。
但传统节日的仪式有其自身的意义,不同的仪式表示着在节日中的人们对未来和对生活不同的期待。
例如,在春节要在新年来临之前放炮竹,这就是为了能够让人们将过去一年的不好的事情都随着炮竹的爆炸而消散,让人们用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一年。
不可否认,仪式更重要的是其所指向的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和希冀,所以仪式的意义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象征,人们通过各种仪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宣泄,通过仪式,人们将更好的去面对新的生活。
2、节日的功能当然,节日除了其自身的节俗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功能。
对于节日的功能可以分为文化认同功能和人文娱乐功能。
(1)文化认同功能文化认同功能,是人们通过节日,来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认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同样,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不同的节日,参与节日的人一定是有着相同的特征,才能共同参与到这个节日,而这些人通过节日来加强彼此的联系。
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首先节日可以教化和维护社会。
节日的功能中有一个最显著的功能就是教化功能,人们通过节日中的禁忌来告诫后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过节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同样当这种教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时候,节日也有了维护社会的功能,在面对社会中各种出现的问题,节日用着自己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例如,人们可以通过节日中的各种活动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不会因为情感的爆发而造成一些对社会有害的事情。
其次节日还是对文化的传承起着一定的作用,一个节日绝非一蹴而就,故而节日的持续经历了时间的冲刷,一个节日能够传承至今,其必然是将其最重要的部分一直保存了下来,所以应当要通过节日也能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最后节日也是对民族意识的传承与发展,钟敬文先生说:民间节日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是历代祖先在长期社会活动过程中,适应生活、生产及各种需要和欲求而创造出来并传承下来的。
它凭藉着现实的各种条件,发挥着众人的智慧、能力和想象,为人们的生存安宁、健康等要求服务。
由于随着人们能力、智力等的发达和经历时间的长久,这种传统文化越来越显得丰富多姿。
(2)人文娱乐功能同样节日还有一种功能就是人文娱乐功能,这个和节日的仪式息息相关,人们通过节日中的仪式活动来进行娱乐项目,例如,人们会在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进行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通过娱乐活动也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关系。
在古时候,人们会在不同的节日中有不同的娱乐活动,例如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的“三月三”,不同的民族在这一天就会有不同的娱乐活动,例如壮族人在这一天少男少女们会去山坡上唱山歌,传递彼此的感情;侗族会在这一天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瑶族的妇女们会在这一天上山采摘野菜做出多种颜色的糯米饭;而在土家族,“三月三”也称作“情人节”,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们会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来寻求心爱之人。
由此可以看出节日的人文娱乐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通过娱乐来宣泄感情,不同的娱乐活动表达了人们对与感情的不同需要,所以娱乐活动的功能也是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娱乐活动,也为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例如古代,人们会在清明吟诗作对,就会流传很多的诗歌,此外,像前面提到的对山歌,通过对山歌的搜集和分析,也能了解到不同民族的历史和发展,有助于对文化的传承和学习,故而,人文娱乐功能对传统节日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人更注重功能而非仪式1、现代人过节的现状纵观现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虽然国家有规定传统节日的休息,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过节日都仅仅表现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就结束了。
甚至在有的大城市,过节反而被更多的人当做是进行购物或者约会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越来越少,大多均表现在传统节日的食品上,例如许多的人对中秋节,仅仅认为吃了月饼就算是过节;还有,一些传统节日被商家用作营销的手段,像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往往和旅游结合的非常多,许多商家仅仅把过节的一些活动照搬出来,为了谋取利益,但是对于活动为什么这么做,以及真正节日的流程而选择了淡忘或者忽视,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样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更多的是用作商用,而非真正的让人们理解什么是节日,人们为什么过节日,同样因为没有真正仪式的部分,人们在过所谓这样的节日的时候,并不懂真正这些节日到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和其背后深层的含义。
而现在,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存在。
2、现代人对功能的重视与对仪式的淡忘在现代,因为时代的变化,人们认为节日重要的是其功能,认为只要知道自己的传统节日,通过节日能够将本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够通过节日来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就够了,因此越来越多的节日变成了人们的聚餐活动,许多时候,人们认为节日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饭就表示过了节,而对原先节日的仪式选择了忽略或者是淡忘,人们认为只要注重了节日的功能,就算是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发扬,而现代,的确因为发展、环境的改变,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并不能更好的传承和沿用,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逐渐对仪式不重视,甚至认为仪式过于繁重,对传统节日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例如,许多人提出清明节仅仅去扫墓就可以,应该把烧纸等相关的活动去掉,认为烧纸不仅浪费纸张资源而且还对环境有害,同样对于春节放炮这样一个活动,许多人都认为放炮影响人们的休息,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节日中的仪式应当被慢慢遗忘和删掉。
同样,商业化对节日的侵蚀,也让人们对节日的仪式不再认为那么重要,许多商家把节日当做是可以打折扣的日子来吸引人,让人们对节日的更多的在意不再是节日本身,而是一种商业化的形式,甚至有一些地区,人们为了赚钱将一些节日商业化,看似人们在过节日实际上人们并不懂节日为什么要这样,这也造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人们对节日更当做是一种活动,一种游玩,从而丧失了节日的本身的意义和目的。
三、是否应当淡化传统节日的仪式对于现代对传统节日仪式的探讨,关于人们所提及仪式淡化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仪式不应当被淡化,仪式作为节日中的一部分,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节日中的活动,其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节日的仪式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只有更好的了解节日的内容与意义,才能在当下,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
同时,不同的节日中有着不同的仪式,那么这些仪式也表示着不同的含义,正如前面所提及的一样,人们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要。
所以仪式对节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将仪式淡化,必然会削弱节日自身的意义,对节日的传承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当然,正如许多人所提及到的,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在现代已经不能适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更好的应该是让仪式与现代生活更好的融合,例如在清明节烧纸这样的活动,烧纸是表现人们对逝去的先人的一种追忆与哀悼,人们通过一边烧纸一边与先人对话来表达对逝去者的思念,同样也会有一些对未来生活的祈福,希望先人能够接受到我们的好意来保护在世之人的平安与健康,所以这都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希冀,对于这样的希冀不应该完全的剥夺,我认为更好的是为去祭拜之人提供烧纸的地方,来减少烧纸造成的污染,同样也可以减轻因为大家分散烧纸造成的对坏境的伤害。
还有,关于春节放炮这样的情况,的确放炮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但可以将炮竹转化为电子炮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炮竹带来的污染以及因为放炮后造成的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同样也能循环利用,并且达到人们通过放炮竹来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总之节日的仪式和功能绝不能分割来看,应当作为整体而言。
所以作为节日的两大要素,笔者认为决不能只有功能没有仪式,这样节日的意义到最后都会慢慢消亡,甚至仅仅是作为手段存在,节日不仅仅是对人们有着凝聚力的功能,还要通过仪式来更好的让人们了解节日,传承节日。
所以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笔者认为仪式绝非可以淡化的因素,相反更应该被人们重视,将它更好的融入现代的生活,继续发挥它所表达的功能,只有仪式和功能共同作用,相辅相成,传统节日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1] 王崟屾,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义与传承发展———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四大传统节日为例[J],浙江学刊,2010(4):169-173[2] 李峰,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4):109-111[3] 吴宗友,曹荣,论节日的文化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6):62-67[4] 李竹青,杜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及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30-33[5] 张祖群,中西同质性节日的功能对比[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53-57[6]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0-56[7] 刘锡诚,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74-81[8] 王树臣,民族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倍增器[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46-48[9] 于桂敏,程绍华,马虹,民族传统节日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探究[J],大连民族学院院报,2016,18(4):404-406[10] 韦顺霞,民族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41-42[11] 孟慧英,从多元文化视角看民族传统节日[J],民间文化论坛,2006(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