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小桥、流水、森林岭南版 (3)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15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1 小桥、流水、森林丨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四年级学生对岭南地区自然景观的审美感知,通过描绘小桥、流水、森林等元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色彩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创作,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小桥的画法:介绍小桥的结构特点,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线条和透视表现出小桥的立体感。
2. 流水的画法:引导学生观察流水的动态美,教授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水流的质感和流动感。
3. 森林的画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层次分明的树木布局和色彩搭配,表现出森林的深邃和生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小桥的结构和透视表现。
- 流水的质感和流动感的描绘。
- 森林的层次和色彩搭配。
难点- 小桥的透视和立体感的处理。
- 流水的动态和透明感的呈现。
- 森林中树木的远近和光影的处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岭南风光图片、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作品、画纸、颜料、画笔等。
-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或水粉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岭南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讲述对小桥、流水、森林的初步印象。
2. 示范讲解:分步骤示范小桥、流水、森林的画法,讲解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5.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创作。
板书设计- 主题:小桥、流水、森林- 步骤:观察→构思→草图→上色- 技巧:线条、透视、色彩搭配作业设计- 课后绘制一幅以小桥、流水、森林为主题的画作,要求运用课堂所学技巧。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和对岭南风光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对岭南风光的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绘画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步骤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在透视处理和色彩搭配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岭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一周:《小桥、流水、森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桥、流水、森林》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对《小桥、流水、森林》的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绘。
3. 色彩的运用和搭配。
4. 环保意识和家乡情怀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和描绘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示范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小桥、流水、森林》2. 重点内容:绘画技巧、表现方法、色彩运用、环保意识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幅《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作品。
2.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了绘画能力。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绘画练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七年级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3)王维《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相融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用律工整,描写边塞军营生活艰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暮春时节,百花将谢,却见有柳絮飞舞,恰似韩愈在《晚春》中描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要不断学习,才时时进步,评价一个人不能仅凭印象,要用《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jì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筋.肉()肢.体()jì()住(2)下列词语中与“格局”词性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天真B.高等C.身量D.出色(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4)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选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______。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小乔、流水、森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 小乔、流水、森林》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描绘小桥、流水和森林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绘画之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如何描绘自然景观,特别是在绘画中处理小桥、流水和森林等元素的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自然景观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特色的认识和审美情感。
3.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描绘小桥、流水和森林等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处理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关系,使画面和谐统一。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描绘江南水乡的画作示例,收集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已准备好的画作示例,引导学生分析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处理小桥、流水和森林等元素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示例,开始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其他自然景观,如山水、草原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处理画面元素关系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小桥、流水、森林 -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自然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小桥、流水、森林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小桥、流水、森林的自然景观特点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3. 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表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自然景观特点及绘画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小桥、流水、森林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自然景观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桥、流水、森林2. 内容: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自然景观特点、绘画技巧、绘画表现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创作一幅岭南地区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创作一幅描绘家乡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岭南特色等。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绘画技巧、作品创作等方面的感受和建议,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小桥、流水、森林-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的能力,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然景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桥的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小桥的结构、造型和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桥的美感。
2. 流水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掌握流水的流动感、波纹和光影的表现方法,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流水。
3. 森林的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森林的层次、树木的形态和光影变化,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森林的茂密与生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岭南版小桥、流水、森林的画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方法。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现场示范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完成一幅小桥、流水、森林的画作。
5.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小桥、流水、森林,用画笔记录下它们的美。
2.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欣赏更多优秀的小桥、流水、森林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小桥、流水、森林的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延伸方面,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绘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小乔、流水、森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 小乔、流水、森林》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等自然景观。
教材以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这些景观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手工制作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森林中的树木、花草等细节表现不够精细,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特点,学会表现这些景观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的方法。
2.难点:对森林中树木、花草等细节的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和搭配。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作品,讲解表现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景观的特点。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绘画、制作作品。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画笔、彩泥等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景观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绘画和制作小桥、流水、森林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表现更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等。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小桥、流水、森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桥、流水、森林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岭南特色的风景画。
二、教学内容1. 小桥、流水、森林的基本特点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3. 岭南风景画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桥、流水、森林的基本特点,运用绘画技巧描绘自然景观。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创作出一幅具有岭南特色的风景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基本特点及绘画技巧。
2. 示范法:现场演示如何描绘小桥、流水、森林,引导学生观察、模仿。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一幅岭南风景画。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岭南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吗?学生回答:小桥、流水、森林。
2. 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基本特点(1)小桥:线条简洁、造型优美,连接两岸,便于行走。
(2)流水:形态各异,有缓有急,清澈见底,给人以宁静、舒适之感。
(3)森林:树木繁茂,种类繁多,生机勃勃,充满神秘感。
3. 讲解绘画技巧(1)线条:用线条描绘小桥、流水、森林的轮廓,线条要流畅、自然。
(2)色彩:运用色彩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的质感、光影和空间感。
(3)构图:合理安排画面布局,使小桥、流水、森林相互关联,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4. 示范绘画过程现场演示如何描绘小桥、流水、森林,引导学生观察、模仿。
讲解绘画步骤:(1)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小桥、流水、森林的轮廓。
(2)用毛笔或水彩笔描绘细节,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搭配。
(3)调整画面,使构图更加和谐。
5. 学生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一幅岭南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