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练习-精选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选择题1.(惠阳月考)一个长方体水池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池的()。
A. 侧面积B. 表面积C. 容积D. 体积2.一罐可口可乐的容量是()。
A. 355LB. 0.3m³C. 355 mLD. 355立方分米3.选择。
(1)一个油桶可装50L汽油,油桶的________是50L,汽油的________是50L。
A.体积B.容积C.表面积(2)计量冰箱的容积用()作单位。
A.LB.mLC.m3二、判断题4.(吴忠月考)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5.(颍上期中)长方体的底面积越大,体积也就越大。
()6.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越大,说明它的体积越大。
()7.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三、填空题8.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________,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________.9.计量物体体积要用________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________。
10.(泰兴期末)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20________一辆汽车的油箱容积大约是72________3200________=3.2________11.(洪洞期中)“0.78升、780毫升、780立方分米、780立方厘米”四个数量中,________与其他数量不相等。
12.6000毫升=________立方分米 9.02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厘米4立方米3立方分米=________升 90秒=________分四、计算题13.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单位:厘米)(1)(2)五、解答题14.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为4dm,宽为3dm,向容器中倒入7.5L水,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这时测得容器内的水升高12cm。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题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 ()立方分米 1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850立方分米=()立方米
0.96立方米=()立方分米 12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2.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2.06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80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0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4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2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42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067立方米= ()立方分米 80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28立方米= ()立方分米 8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28立方米= ()立方分米 8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一个牛奶包装箱是一个长50cm、一个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宽30cm 高40cm的长方体V=a3=10×10×10
V=abh=50×30×40 =_____立方分米
=_____立方厘米 =____立方厘米
= _____立方分米=_____立方米
=_____立方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9课《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之间的进率,以及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后续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体积单位知识,对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之间的进率,以及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练习,运用所学的体积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体积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一个水果篮子,装满了苹果,苹果的体积是500立方厘米,如果把这些苹果换成相同体积的橙子,需要多少橙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题开心预习新课,轻松搞定基础。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0立方分米=()立方米7.8升=()毫升=()立方分米4.08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876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 在()里填上“>”“<”或“=”。
45立方分米(><= )4.5立方米1040毫升(><= )1.04升0.072立方米(><= )120升3.6升(><= )3600立方厘米180平方米(><= )1.8平方分米3. 苏通长江大桥上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是长为80米,宽为16米,高为4.5米的长方体混凝土箱梁,这个箱梁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列式:答:这个箱梁的体积是立方米。
4. 一个长方体沙坑的长是80分米,宽是42分米,深是6分米,每立方米沙土重1.75吨,填平这个沙坑共需沙土多少吨?列式:答:填平这个沙坑共需要沙土吨。
5. 在一个长为60厘米,宽为3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的四角分别截下四个边长为5厘米正方形,然后把剩下的铁皮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盒。
这个铁皮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列式:答:这个铁皮盒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 一个无水观赏鱼缸(如图)中放有一块高为28厘米,体积为4200立方厘米的石块,如果水管以每分钟8立方分米的流量向鱼缸内注水,那么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石块完全淹没?列式:答:至少需要分钟才能将石块完全淹没。
7.判断。
(1)棱长和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也相等。
(√×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它们的长、宽、高也一定相等。
(√× )(4)把两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是432平方厘米。
(√× )(5)一个长方体,如果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体。
(√×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表面积扩大24倍。
扬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0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10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积单位知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体积单位知识,对于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单位之间的换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提高换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单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够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换算表格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体积单位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体积单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体积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体积单位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体积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体积单位换算问题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换算问题,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演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时5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2.能够进行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讲解。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如何测量的,体积的单位有哪些。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让学生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
第1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含答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今天,我要分享的教案是关于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具体内容包括: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掌握换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
2. 讲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意义,明确进率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比例。
3. 讲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换算方法,即通过乘以或除以进率来进行换算。
4. 例题讲解:举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体积单位间进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5立方米换算为立方分米;(答案:5000立方分米)(2)0.5立方厘米换算为立方米;(答案:0.0005立方米)(3)1000立方分米换算为立方米;(答案:10立方米)2.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为3米,宽为2米,高为4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24立方米)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知道体积单位和长度、面积单位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和类推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资源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两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小正方体若干个。
ppt。
预习设计一、提纲:4平方米=()平方分米4立方米=()立方分米2.5平方米=()平方分米2.5立方米=( )立方分米0.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8立方米=()立方分米二、学习体会: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揭题认标、举例梳理1.以小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2.学生明确本课练习的内容及目标。
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回顾交流所学的知识。
【板块一】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体积单位。
(板书课题)【板块二】1.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块的学生自主梳理。
多层练习、内化提升1.练习七的第5题学生先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
练习七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计算结果的单位是否正确。
练习七的第9题练习七的第10题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从外面量的数据和从里面量的数据分别有是很么关系。
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练习七的6、8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完成后交流、订正。
体积与他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练习?知道一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能推算出它能盛多少毫升的水吗?2.校对。
花坛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花坛的底面积;求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土,就是求这个花坛的侧面积。
【板块三】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
2.针对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师生一起分析、补救。
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作业设计课堂作业:(10分钟)《一课一练》第2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10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体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邻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进率的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进率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4.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对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进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进率的知识点,并通过练习题的示例,理解进率的计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通过学生的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对于正确率高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正确率低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
率换算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换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能正确思考及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3.8立方米=()立方分米
4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6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谈话: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又是怎样换算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5题。
学生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溶剂有什么关系?再来进行推算。
2、做练习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作业时,再三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做练习七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是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计算结果的单位写得是否正确。
4、做练习七的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做练习七的第9题。
学生读题后,先集体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6、做练习七的第10题。
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说说从里面量的数据和从外面量的数据分别有什么关系,然后再由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作业
测量自己家中一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