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课时课题:可爱的家一、教学目标:1、能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温馨幸福。
2、能唱准附点音符、唱好弱起节奏。
3、理解音乐,对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引发共鸣。
二、教学重难点:1、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的异同,感受音乐符号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并尝试为歌曲配上第二个声部。
三、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照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照片非常奇妙。
只有音乐的钥匙才能将他打开,你们听!(教师钢琴伴奏,照片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请一位同学用舞蹈把刚才演奏的旋律来表达。
师:学生表演的非常棒。
同学们这些照片就是一个家,你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描绘一下。
生:回答师:能不能用音乐的节奏来表达它呢?请一位同学给老师写一个4/4拍的节奏生:认真书写师:我们用这位同学的节奏来表达可爱的家(师生互动)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个音符i---17-16—15-I1(师生互动)柯尔文手势让我们用可爱的家词来演唱师:同学们的歌声唤起了我对家的思念我忍不住想歌唱。
(教师钢琴伴唱)师:同学们仅仅用这旋律对家表达还是不够完整。
接下来我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这是一个声音的传递游戏。
(师生互动)生:模仿师:用IU的声音跟着老师一起唱生:模仿师:接下来同学们朗读一下歌词(师伴奏、生读词)二、新授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唱这首歌,用歌声来表达。
教师唱一句,生跟唱师生集体演唱师:当作曲家写到这里时候没有把笔停住,接下来我们学唱这个乐段师生完整演唱三、声部加入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课时用了四个音,大家还记得吗?(教师出示音符、旋律)声部集合教唱(师生活动)师:(让我们完整演唱)四、聆听师:接下来我们来聆听音乐。
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1、歌曲情绪是什么?第二个问题2、歌曲里面的器乐是什么?生:回答师生站起来互动总结:让我们用肢体来表达音乐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吧!板书设计:可爱的家i---17-16—15—I1二声部合唱。
课时教案设计
拓展教学
小结下课8’
3’
介绍词曲作家
教学拓展与小结
欣赏录音范唱《可爱的
家》,师随音乐画出歌
曲的旋律线。
播放音乐;师弹琴生轻
声演唱,思考哪句歌词
最能打动你?情绪又
是怎样的?高潮部分
用f力度演唱,温馨的
部分用p力度演唱。
(在
歌谱上把高潮部分用
红色标出)
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
过程:这首歌是作曲家
比肖普为歌剧《克拉里
——米兰姑娘》写的主
题歌,并讲述部分歌剧
的大概内容。
小结:这首歌曲大量出
现附点节奏,因为它能
够拉动人的心弦,乐尾
的渐弱更能表现思乡
之情绵绵不断。
师钢琴
演奏肖邦的《离别》结
束本课。
再次欣赏录音范唱
《可爱的家》,师
生共同在高潮部分
配上低声部旋律,
并加上动作表演。
分组进行二声部的
合唱练习。
播放《可爱的家》
的音乐。
通过音乐学习,学
生能珍惜自己的幸
福生活,能关爱父
母和身边的人(思
渗)
这首优
美、感人
的歌曲出
于作词家
培恩,作
曲家比肖
普之手。
板书设计
可爱的家
作业预习必做选做
课后反思这首歌曲的歌词跟之前有变动,唱起来不是容易上口的,先通过老师领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的节奏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学唱,这样能容易些。
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人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并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同情与恩情,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弱起小节”,掌握弱起小节的强弱规律,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能学会演唱《可爱的家》,用温馨、安详的声音与同学合唱这首歌曲。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4、能认真听赏并哼唱萨克斯独奏曲《回家》的主题音乐,感受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能温馨、安详地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难点】懂得合唱部分高低两个声部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教学准备】学生:音乐课本教师:音乐课本、电子琴、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弱起小节”,掌握“弱起小节”的强弱规律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能跟着琴声正确哼唱《可爱的家》的旋律,把握旋律的节奏特点。
3、学唱《可爱的家》的第一声部,试着用温馨、安详的声音学唱。
4、初步感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教学过程】一、课前聊“家常”:1、同学们,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曾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今天,我将它带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
(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MTV)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2、这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一个词语表述吗?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二、学唱《可爱的家》:1、导语: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
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请把音乐书翻到30页。
2、简介音乐创作背景。
3、让我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家的温馨与可爱。
4、曲谱教学:(I)出示学习要求生自学曲谱△认-认拍号及它所表示的意义。
△找出歌曲中与下列歌曲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i=D 4/41213.4 4515-3514.342 I 3 - 0 I音乐知识:弱起小节导语:学到这儿,我突然有个发现,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小节显得特别孤单。
你发现了吗?是那一小节?师生互动对话:△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这不就得了,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2、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3、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唱歌可爱的家》人教版 (4)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家》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家的眷恋和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情感。
同时,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较为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可以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对家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重点: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增强课堂互动性。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可爱的家》的歌词、图片、家庭情境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音频:歌曲《可爱的家》的示范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的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音准和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让学生反复演唱,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家庭的歌曲或舞蹈。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爱的家-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作用;2.学会合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欢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作用;(2)学会合唱歌曲《可爱的家》。
2.教学难点:(1)对家庭的理解,以及家庭中各个成员的作用和意义;(2)歌曲的整体把握和合唱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导入歌曲《可爱的家》,展示家的美好与温馨。
(2)让学生看一下家庭照片或家庭画作,引导学生谈一谈家庭的模样、成员以及他们的作用等。
2.歌曲学习(1)听歌:播放《可爱的家》歌曲,并让学生静听。
(2)歌词齐读:师生一起齐读《可爱的家》歌词。
(3)听歌分解:将歌曲整成一小段一小段,让学生分别听懂并跟着唱。
(4)整体合唱:将歌曲分段组合起来,让全班一起来合唱。
3.歌曲表演(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让他们更好的合作。
(2)或全班一起合唱,让学生更有自信地展示自我。
4.游戏学习(1)家庭成员游戏:把同学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家长、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让他们通过扮演来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5.总结反思(1)总结:唱得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演或给予表扬。
(2)反思: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更加深了对家庭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歌曲和游戏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们都会对自己的家庭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唱歌可爱的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唱歌:可爱的家”。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歌曲《可爱的家》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英文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跟上音乐节奏,并用英文进行简单的歌曲演唱。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曲的演唱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可爱的家》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自信地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可爱的家》中的英文歌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解释。
2.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和示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唱,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可爱的家》的音频和视频材料,以便进行示范和让学生自主学习。
2.准备歌词翻译和解释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示意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唱歌《可爱的家》。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随后,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可爱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教唱歌曲,是学生感受家庭的幸福美满。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认识弱起、四四拍。
3、能力目标:用柔和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学会换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柔和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家的温暖。
难点:认识四四拍、弱起、正确换气。
三、教学点:1、同头异尾。
2、四四拍。
3、弱起4、柔和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自我介绍:请同学们介绍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都有什么特点?2、温暖的家;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什么样的家?......(板书“可爱”)感情的读一读这四个字。
教师弹琴演唱歌曲,请学生感受速度与情感。
(二)新授:1、整体感知:(1)速度、情绪:听了刚才老师唱的,大家觉得这首歌的速度是快速的还是中速的?情感呢?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2)师生接龙师生接龙唱旋律,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每一句的尾巴(蓝色部分)。
(3)相似旋律根据师生接龙演唱的旋律,找一找歌曲中相似的旋律。
(4)划分乐句第一句老师用字母a来表示,与他相似的第二句老师也用字母a它相似的。
但是这两句是不是完全一样?为了便于区分。
我们在第二个句子的a旁边加上一个1。
这样就变成了a和a1。
以此类推标记其他的乐句(5)教唱歌曲唱歌之前,提醒学生,上身坐直,屁股坐到板凳的前一半,唱歌时不要喊,自然发声就可以啦。
师教唱歌曲第一句,第二句请学生自主演唱。
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2、解决重难点:(1)认识四四拍思考:这首歌曲应该选用哪种节拍?比较使用四二拍和四三拍。
认识四四拍,根据四四拍的强弱关系边做动作边唱歌,学唱第三句和第四句。
学习剩下的乐句c(2)认识弱起请学生自主发现乐句c与其他的乐句有什么不同?以第一句为例分析思考:第一小节只有一拍。
剩下三拍去哪里了?......用X补足第一小节(板书),观察这两个音是第几拍?——第四拍。
第四拍是强拍还是弱拍?(板书)这首歌我们应当从这一弱拍开始唱,所以在我们音乐当中,我们给这种从弱拍起唱的小节叫弱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家》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场景,让人感受到家的美好。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第二乐段节奏缓慢,富有变化。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家庭的美好,培养对家庭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阶、节奏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各有不同,通过这首歌曲,可以加深他们对家庭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可爱的家》,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家庭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掌握。
2.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营造家庭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家庭的美好,培养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家庭图片、故事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教学道具:家庭场景布置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营造温馨的氛围。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可爱的家》。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曲歌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唱练。
教师针对音准和节奏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巩固所学。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总结,引导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family.6.小结(3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强调家庭的美好。
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2.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感受家的温暖与可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准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提问:“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们觉得这首歌想表达什么情感?”2.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逐步熟悉歌曲旋律。
3.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学生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感受家的温暖与可爱。
4.歌曲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可爱的家》,让学生欣赏并对比。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版本及原因,交流欣赏感受。
5.歌曲创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编歌词、编排动作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歌曲演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学生分组演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可爱的家》,讲述歌曲表达的情感。
2.课后练习:熟练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注意音准、节奏。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唱环节,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同学们,我们来听听这一句,‘我有一个可爱的家’,注意‘可爱’这两个字的音调,谁能试着唱一下?”“很好,我们再来一遍,大家跟着一起唱。
”2.教学难点:针对节奏和音准的难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我们重点练习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比如‘我有一个可爱的家’,这里的节奏是强弱弱,我们来拍手感受一下,一、二、三,再来一次。
”“现在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不要抢拍也不要拖拍哦。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后,可以展开如下对话:“同学们,你们听到歌曲中提到的‘家’字了吗?家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的,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歌曲中的‘可爱的家’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2.歌曲学唱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我们先从第一句开始,注意‘我’字要唱得轻柔一些,表示家的温馨。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游戏与演唱,运用创设情境、合唱等方法,学会歌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馨。
(二)了解弱起小节在歌曲中的运用。
(三)能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组有关家庭温馨的照片,同时播放《可爱的家》伴奏音乐,师生共同交流欣赏这组照片的感想,并引出课题。
2、出示发生练习的歌谱,师生共同练习。
二、音乐传递游戏
1、教师歌唱一句,学生模仿,并将最后一个音变成dol传过来。
2、加大难度,体会每次变化的感觉。
3、师生交流与思考,说说自己演唱的感受以及旋律的变化。
4、边唱边用手表现弱起旋律的特点。
5、熟悉旋律后,再用lü来发声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感受、交流,循序渐进的了解弱起小节和附
点音符的妙用;让学生自己发现旋律,边唱边思考,增加学生的兴
趣,有助于对歌曲的理解与把握。
)
三、学习新歌
1、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2、随老师范唱有感情的演唱。
四、表现歌曲
1、欣赏器乐伴奏《可爱的家》。
2、学生自主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感受家的意境美。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器乐演奏的歌曲,并结合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绪和内容,演唱时更能够表现歌曲的情感。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
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
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次演唱。
3 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小提琴独奏曲〈〈伦敦德里小调〉〉。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2.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
3.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为重点,难点并总结出乐曲所提示的音乐主题。
教学教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导入
聆听播放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并提问,然后导入新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本课学习兴趣)。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什么乐曲它运用新疆哪个族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写成的这首乐曲表现怎样情绪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是新疆之春,它运用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写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乐观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师:对,说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欣赏具有欧洲风情中的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
二、新课教学
播放《伦敦德里小调》让学初次感受,体验音乐风格。
师:同学们!聆听后能说出〈〈伦敦德里小调〉〉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的音色如何乐曲的情绪怎样
生:学生讨论回答: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其音色明亮、清脆、音域很宽广;情绪热烈流畅明快旋律扣人心弦。
作品及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来自什么地方以及作者吗
师:曲名: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个小城。
爱尔兰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伦敦德里小调》又叫《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
改编者为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课后请同学们能否在地图册上找到“伦敦德里”这个地方吗试试看好吗
再次让学生存细聆听《伦敦德里小调》,请同学们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师:这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是几段体组成的你们能否按照乐曲的走向描绘出你所想向、感受的旋律线吗你们认为乐曲高潮在哪里,最富有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
师:这首乐曲是单二部曲式写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气氛。
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
整个音乐充满了爱尔兰人民热爱生活以及憧憬未来美好的感情,也是最富有激情的乐句(第四乐句)。
小提琴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
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的优势,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
完整地聆听,复听全曲:{引导学生回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都充满了温暖,同时对比歌曲的情绪。
能够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欣赏及演唱几首表现家庭的歌曲,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珍惜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2.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爱。
3、分析音乐的速度、旋律线两种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欣赏歌曲看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歌词、曲调、速度、旋律走向……
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速度,让学生分析。
稍快的速度可以使歌曲情绪显得欢快。
2. 欣赏《内依巴河》歌曲学习,对比与《可爱的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回答:节拍不同,句首弱起相同……
试着用强弱弱的规律拍手为歌曲《内依巴河》伴奏。
5.聆听歌曲《布娃娃》是什么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师:分析《布娃娃》的旋律走向,为什么会让我们觉得忧伤
学生:歌曲的旋律走向是向下,会让人觉得从高处飘落下来的感觉,尤其以前两句更为明显……
6.唱一唱歌曲《小船》的旋律,体会它的旋律走向。
师:这首歌的旋律较为平稳中略带摇荡的感觉,有些像一条小船在水面上。
三、为歌曲配伴奏
师: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描写家庭温馨或是渴望家庭温馨的,表达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的心情。
歌曲唱出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声。
为了让歌曲更加美妙,老师想请同学们为它配上适合的打击乐器伴奏。
四、课堂小结
音乐各种要素间的配合与变化可以使音乐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同学们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我们的班级更团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付出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