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饮食健康教育共14页
- 格式:doc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1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为了严重影响。
为了匡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饮食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监测和心理支持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饮食管理1.1 合理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蛋白质的摄入。
1.2 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患者应按时进餐,每天分为三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
1.3 饮食搭配合理: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食物,注意碳水化合物的选择和搭配,避免过量摄入。
二、药物治疗2.1 药物使用规范:糖尿病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降糖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2.2 药物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应了解自身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低血糖的症状和应对方法等。
2.3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体检,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三、运动锻炼3.1 适度有氧运动: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3.2 避免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运动前应检测血糖水平,必要时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
3.3 注意运动时间和频率: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频率,避免长期不运动或者过度运动。
四、血糖监测4.1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自身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4.2 血糖监测的方法:糖尿病患者可选择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等方法进行血糖监测,注意正确使用和消毒。
4.3 血糖监测的记录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应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分析,以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正确的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在饮食方面,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 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包括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
合理分配各类食物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和豆类,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3. 控制脂肪摄入量: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建议选择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和坚果。
4. 多摄入纤维:纤维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同时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坚持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
5. 控制饮食量:适量饮食是控制血糖的一个关键因素。
定量确保每餐摄入的食物和热量适中,避免暴饮暴食。
在糖尿病饮食中,也需要注意以下的一些事项:
1.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饮食和用药。
2. 避免高糖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高糖饮食,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和饮品。
3. 控制饮酒:酒精会影响血糖的平衡,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酒量甚至戒酒。
总之,正确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遵循上述饮食建议,结合适量的运动和定期的医疗检查,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严重影响着全球的人口健康。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饮食选择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饮食的原则、饮食策略和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饮食方面的指导,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一、糖尿病饮食的原则1.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碳水化合物主要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适量控制米饭、面食、薯类和甜食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
2. 分配合理的主食:主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低GI(血糖指数)的主食,如全谷类、糙米和全麦面包,来保持血糖的稳定。
3. 控制脂肪摄入:虽然脂肪不直接影响血糖水平,但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4. 平衡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身体构建和修复组织的重要营养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并减少饥饿感。
他们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和低脂乳制品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5. 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管理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适量进食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6. 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慢慢咀嚼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糖尿病饮食策略1. 每日三餐规律进食:糖尿病患者应坚持规律进食,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并避免过度饮食的情况。
2. 控制饮食烹饪方法:煎、炸、腌制等高油脂、高热量的烹饪方法会使食物中的营养素流失,增加患者的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清淡、营养丰富的烹饪方法,如蒸、烤、煮等。
3. 避免高糖饮料和甜食:糖尿病患者应远离高糖饮料和甜食,尽量选择无糖或低糖的饮料和食物。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饮食管理1.1 控制饮食热量: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热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以控制血糖和体重。
1.2 分配饮食:病人应根据医生或者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分配三餐和零食,避免大餐和暴饮暴食。
1.3 注意饮食均衡:饮食应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饮食均衡。
二、运动管理2.1 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2 避免剧烈运动: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者长期的高强度运动,以免导致血糖波动和低血糖。
2.3 定期锻炼:建议病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天30分钟,5天一周。
三、药物管理3.1 定时服药:病人应按医生的建议定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避免漏服或者过量服用。
3.2 注意药物副作用:患者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3.3 定期监测血糖:病人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饮食运动计划。
四、心理管理4.1 接受病情:病人应接受自己患有糖尿病的事实,积极面对疾病,不要产生消极情绪。
4.2 寻求支持:患者可以加入糖尿病患者互助组织或者寻求心理咨询,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匡助。
4.3 积极生活:病人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预社交活动和爱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定期随访5.1 定期复诊:病人应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5.2 学习健康知识:患者应定期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疾病管理知识和技能。
5.3 保持联系:病人应与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咨问询题并获得匡助。
总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相关。
为了控制和预防糖尿病,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的要点:
1.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体重可以帮助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血糖控制和胰岛素的敏感性。
2.均衡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水果、蔬菜和瘦肉。
避免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甜点、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
3.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认识到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包和糖会影响血糖水平,通过合理控制摄入量来控制血糖。
4.合理安排餐次:每天三餐加上适量的零食,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长时间的饥饿或过度饮食。
5.坚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6.定期监测血糖: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糖尿病控制情况,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7.遵循医生的指导: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如果需要,定期复查并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法和用药剂量。
8.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肾脏
疾病和眼疾等并发症。
定期检查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9.减少压力: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和患上糖尿病。
通过放松的活动,如冥想、运动或与亲友交流,减轻压力。
10.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所以
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吸烟和饮酒。
请紧记以上健康教育要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以改善糖尿病的管理和预防。
记住,在任何改变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健康保健提供者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1. 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2. 坚持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或瑜伽等,每周坚持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但必须遵医嘱使用药物,并按时按量进行用药。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使用方法,如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学会正确的注射技巧。
4. 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密切关注糖尿病的相关指标,如血压、胆固醇和肾功能等。
定期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并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5. 心理调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面对自己的疾病,建立良好的心态。
适当的心理调节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
6. 避免不良习惯: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因为这些习惯会增加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如心脏病和视
网膜病变等。
7. 寻求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加入相关的患者组织或寻求专业的支持,与其他患者互相关心、交流经验,或者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关于疾病管理的知识和信息。
重要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文档】目录1.介绍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原因1.3 糖尿病的分类2.糖尿病饮食原则2.1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2.2 合理布局膳食结构2.3 控制餐后血糖3.健康膳食建议3.1 主食选择3.2 蛋白质摄入3.3 脂肪选择3.4 水果蔬菜摄入4.饮食禁忌4.1 高糖食物4.2 高脂食物4.3 高盐食物5.运动与糖尿病5.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5.2 运动的注意事项6.糖尿病并发症预防6.1 血糖监测6.2 药物治疗6.3 就医和康复7.附件7.1 饮食计划表7.2 运动记录表7.3 血糖监测记录表【附件1】饮食计划表附件1是一张用于记录每日饮食计划的表格。
通过填写该表格,患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每日的饮食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饮食。
【附件2】运动记录表附件2是一张用于记录每日运动情况的表格。
通过填写该表格,患者可以记录自己每日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有助于监控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附件3】血糖监测记录表附件3是一张用于记录血糖监测结果的表格。
患者可以将每次监测的血糖数值填写在该表格中,便于自己和医生查看血糖的变化趋势。
【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尿病管理办法: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用于管理和监督糖尿病患者及医疗机构的法规和条例。
2.血糖监测:指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的过程。
3.膳食结构:指膳食的组成成分,包括主食、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4.碳水化合物: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糖尿病患者饮食中需要控制的成分之一。
【全文结束】。
糖尿病饮食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饮食指南: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出严格要求。
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这需要患者和家人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下是一些有关糖尿病饮食的健康教育要点:
1.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糖果、蛋糕、甜点等。
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和水果,它们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2. 合理控制脂肪摄入:在饮食中要选择健康的脂肪,例如橄榄油、鱼油和坚果。
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对于心脏健康和胰岛素敏感度都非常重要。
3. 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对高血压和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盐的食品,避免过度食盐。
4.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数量:分餐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原则,可以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控制饮食的总量和时间分配,保持饮食的平衡和稳定。
5. 适量饮水:饮水对于保持身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适量饮水对于稳定血糖和减少尿糖都有帮助。
总的来说,健康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至关重要。
合理的饮食管理不仅能够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和家人应该密切关注饮食,遵医嘱科学合理饮食,与医生和护士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为疾病的控制而努力。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管理和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1. 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选择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
建议少吃米饭、面条、糖果和甜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全麦类食物和高蛋白食物。
2. 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强体质。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
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4. 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科、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体检,以及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5. 心理建设: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应对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抗疾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方式获得帮助。
糖尿病患者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疾病的管理和自我护理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同时,社会上需要加大对糖尿病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合理
安排每餐热量摄入,避免摄入过多或过少。
2. 均衡营养: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维持身体健
康。
碳水化合物应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
12%-15%;脂肪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30%-35%。
3. 控制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高盐和高热量的食物,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
应选
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4. 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饿或过饱。
可以少食多餐,但
不应随意增加餐次或改变进餐时间。
5. 坚持长期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执行。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并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血糖稳定。
6. 接受专业指导: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专业的饮食指导,了解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可以
咨询营养师或医生,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和保持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健康教育
正常人进餐后,虽然血糖会暂时升高,但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增加,所以血糖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而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如果像正常人一样进餐,饭后就会出现血糖持续性升高,长此以往将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
糖尿构患者必刻要药物治疗与营养治疗相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饮食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吃过某种食品后血糖会不会升高且能升多高。
按以上情况可将碳水化合物分为4类。
1.主食类
糖尿病患者控制主食饭量时,不要一味地恐惧米饭的摄入,而是在一般体格情况下,可以每天摄入4~6两(1g=16两)的米饭。
过少的米饭摄入量反而会减弱患者的体质,引起酮尿。
应注意主食类包括来饭,馒头、饼干、面包、包子等。
建议多摄入荞麦、燕麦等粗杂粮。
2. 蔬菜
在“吃不饱饭”的时候,可以多吃点蔬菜,因为膳食纤维可以起到降血糖和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但土豆、山药、南瓜、红薯、自薯、藕、粉丝(条)等食物,其所含淀粉较多,应代替部分主食食用。
3.含单糖多的食品
例如蜜蜂、糕点类、含糖饮料等应当忌食。
4.水果
水果含维生素丰富,可在患者血糖稳定时作为加餐食用,但食用后应注意减去半两主食。
总的来说,碳水化合物中含有植物纤维多的,粗加工的食品与精致食品比起来会使血糖升高得更慢,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及糖尿病人的饮食指南——消除饮食误区前言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健康饮食,以满足病人正常代谢需要为前提,所以并不是吃的越少越好。
有的病人害怕药物副作用反应不愿服药,一味的靠少吃食物来控制血糖,这样,血糖或许能在一定程度内有所控制,但营养跟不上代谢的需要,会引起消瘦,贫血,抵抗力下降等,是不足取的。
有很多人会问:“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吃的。
哪怕是糖,只要合理计算,从主食中减去相应的饭量,照样可以吃。
某些被人们认为“好吃的”食物如老南瓜,柚子等,不但不降血糖,反而升血糖,吃多了血糖可升的很高。
所以糖尿病饮食不适质的问题,即并没有规定哪一类食物不能吃,而是量的问题,每日饮食的总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即生理需要量)。
某些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虽然是“不甜的”,也不能多吃。
在保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食物可相互替换。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21世纪的流行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在我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目前已达到三千万左右,其中,大约95%属于2型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治可防的疾病。
因此当您得知自己或家人患有糖尿病时,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和恐慌,积极学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各种疗法和自我护理的技巧,严格执行医生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就能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您照样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享有健康人的寿命。
现在就利用本手册提供的知识,来帮助您来战胜糖尿病吧!正常的身体如何将食物转化成能量:(1)食物变成葡萄糖食物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后,大部分转变成为葡萄糖,随后,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随血液循环达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如心脏、大脑、肝脏、肌肉组织)。
(2)葡萄糖进入细胞身体内有一种被称为“胰腺”的器官,能够制造和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经血液到达组织的细胞外,与葡萄糖相会,细胞上有专门和胰岛素结合的接收器,成为“受体”。
胰岛素好比是一把钥匙,而受体相当于门锁,当胰岛素把锁头打开后,葡萄糖就能顺利地进入细胞。
(3)细胞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数百万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就像是身体的发动机,不断地利用葡萄糖为“燃料”,供给身体维持日常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糖尿病的发生经过:(1)食物转化成为葡萄糖食物经胃和小肠消化后转化成为葡萄糖,仍然经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和器官。
(2)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由于以下原因,使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胰岛素不足⏹受体数量太少,不能容纳所有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胰岛素量够足,但不能开启受体(3)细胞不能产生能量大多数的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症”,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细胞不能将其转化成能量。
这些过剩的葡萄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因此,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症状。
美国把糖尿病称为“无声的杀手”,指病人血糖升高时没有任何不适,有时候血糖已经很高了,但病人还是“自我感觉良好”。
大多数病人是因为诊治其他疾病时才偶然发现,或是到发生并发症时才知道患上了糖尿病。
因此,建议年龄超过40岁的人每年至少应做1到2次血糖检查以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口渴和多尿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肾脏试图以此来排出血液中的葡萄糖,由于身体缺乏水分,病人出现口干,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有时半夜会因极度口渴而起床喝水。
因尿中含有葡萄糖,尿液呈泡沫状,伴有酸甜气味。
⏹容易饥饿,食量大增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转化成能量,身体缺乏维持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因此病人常常会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
⏹体重减轻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能量,病人虽然饭量增加,体重却在下降。
⏹疲乏没有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常常无端地感到全身倦怠无力,精神不振,⏹其它症状因血糖升高而产生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
糖尿病的论断标准:⏹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随机血糖≥200毫升/分升(11.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126毫克/分升(7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200毫升/分升(11.1毫摩尔/升)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形成原因目前的研究公认,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胰岛素抵抗和因胰岛素抵抗而激发的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竭是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科学家们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通存在于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通常,我们把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称为“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就是指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
也就是说,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降血糖的功能。
胰岛素抵抗可以是先天性的,与遗传有关,而后天因素如肥胖,缺少运动,吸烟,高胆固醇,激素等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如前所述,葡萄糖要进入细胞这道门户,需要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需要用胰岛素这把“钥匙”来打开受体这个“锁头”。
如果胰岛素和受体能够顺利地结合,就能打开门锁,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将被转化成为能量供身体利用,胰岛素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反之,如果胰岛素不能够和受体顺利结合,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
据研究发现,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主要在于受体的数量减少或者是受体出现故障这些环节上。
受体数量太少,不能容纳所有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受体(锁头)故障,胰岛素打不开门锁。
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的关系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
由于遗传及后天因素,如肥胖、高龄及缺少运动等,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降血糖的效能降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胰腺中的β细胞就会“努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力争”使血糖稳定在正常的水平,因此,出现高胰岛素状态,高胰岛素血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伴随着这种恶性循环,最终β细胞终于因疲惫衰竭而无法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此时正常的血糖水平再也无法保持,就会出现高血糖状态,首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随后空腹血糖增高,发生典型的糖尿病。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如果以下的某种因素也发生在您身上,那么,您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将大大的增加,一定要加以小心警惕。
糖尿病的并发症早期糖尿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若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或者不重视血糖的控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先后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以慢性并发症为主,表现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发生病变。
危害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不仅仅是因高血糖所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而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更为严重的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中风和下肢血管阻塞性的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70~80%的人死于大血管病变导致的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的表现⏹心血管病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硬化、中风⏹下肢(末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足坏疽(需要截肢)微血管病变的表现除了大血管病变,眼睛和肾脏的微血管也受到高血糖因素的影响,发生微血管并发症。
主要表现在:⏹眼睛:白内障、青光眼,其中以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眼底出血)最常见,后果最严重,常造成视力突然减退或失眠。
⏹肾脏:糖化血红蛋白增多使肾脏小动脉受损,使大分子的蛋白质也漏出血管,出现蛋白尿。
久而久之,肾功能逐渐衰竭,形成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需要肾透析治疗。
大血管病变的原因: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大血管并发症的“元凶”。
因为胰岛素抵抗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糖尿病发生的前期和糖尿病发生后的早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可以激活一系列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动的因子,如PAI1(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还会促使机体释放多种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的炎症细胞因子,如IL—6(白介素-6)、TNT(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因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可见,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发生之前就已经启动了。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不断加重,炎症细胞因子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些因子促使大血管内皮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
当胰岛β细胞最终因衰竭而导致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产生时,胰岛素水平则已低于正常。
高血糖继续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最终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血糖状态使血液变得更粘稠,血管壁的粘附性增加,发生血凝块(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
而高脂血症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对身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这些有害的脂肪逐渐在内皮的管壁聚积下来,最终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如果斑块脱落,也会形成栓子阻塞血管。
低血糖反应及时处理:在日常生活中,请注意低血糖反应。
什么是低血糖?血糖低于一定数值时(一般为60mg/dl)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重者可引起昏迷。
(低血糖昏迷)低血糖的原因:⏹吃得太少。
饮食不均衡或无规律。
⏹运动过度或空腹运动。
⏹服用过多的降糖药或注射过多的胰岛素。
低血糖的预防:⏹根据饮食计划规律进食。
⏹用药应仔细,勿过量。
⏹勿在餐前运动,而应该在饭后运动,或者在运动前加餐,每天的活动量应时相近。
⏹按要求监测血糖。
有良好的安全习惯:⏹携带快速吸收的糖果⏹随身携带糖尿病病人的身份卡低血糖的表现:⏹饥饿、头晕、心慌、心跳、出冷汗、紧张、发抖等,以上症状可单独或一起出现。
治疗、处理:1.测量血糖,若低于60mg/dl则为低血糖。
2.饮半杯果汁,汽水或服15g葡萄糖制剂。
3.15分钟后再测血糖,若血糖仍低于65mg/dl,再饮半杯果汁。
4.如果低血糖发生在非吃饭时间,可马上吃一点点心,如三块饼干,半杯牛奶等。
如果刚好在吃饭时间,则同平时一样吃饭。
5.如果发生低血糖昏迷,则应注射胰岛高血糖素。
以上是低血糖的经典处理方式,但是有时条件有限,如果没有随身携带血糖仪、没有果汁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低血糖,应马上吃含糖的食物:如水果糖、巧克力、饼干、水果等。
生病了,该怎么办?即使你生病不能吃饭,也要坚持用药和胰岛素,这一点非常重要,生病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如果你停止用药,血糖水平会更高。
在你生病时,坚持做以下几点非常重要:⏹每天检查血糖水平两次或以上,如果血糖水平高于正常需要找医生。
⏹如果血糖水平高于13.4mmol/L(240mg/dl),检查尿酮。
如果尿酮在中高水平,即刻找医生。
⏹看病时带上检查记录给医生做参考。
⏹饮用大量液体。
⏹继续遵守均衡的饮食、如果你有呕吐发生,请阅下文:⏹请参阅“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看病”那一段。
当你病得很厉害,不能起床时,你要请人帮忙检查血糖,以及尿酮,你也要有人定时把食物和饮料送到床前,如果你要去医院治疗或检查,最好有人陪同帮忙把你送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