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词复习孙静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路前行越而胜己——记我眼中的孙静老师作者:唐玉辉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9期文|唐玉辉孙静老师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好在一附小当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她,但是这个爱读书的小姑娘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在作文竞赛中年年拿奖。
后来她参加工作,回到了母校任教,巧了,正好和我一个办公室。
亲眼见证了她的勤奋,每天研究教材、设计课例、制作投影片……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忙得不亦乐乎。
事实证明,孙静在语文教学上还是有点天分的。
她工作的第三个月,全校优课竞赛大比武,初出茅庐的她也报名参加了,老教师们有些质疑,但结果出人意料——所有评委都亮出了最高分,她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至今我还记得那篇课文的名字叫《海滨小城》。
评委们一致肯定的是,在当时那个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年代,她已经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并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老师了。
此后,“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了孙静老师的教育目标。
那时候,她的语文教学就展现出了“大语文观”的气象: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当小交警、小气象员、小环保卫士,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担当精神;鼓励指导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多项有益活动,培养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所带班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中获奖达百余人次,学生发表各类文章近40篇,班级也被评为淮安市首届“周恩来班”。
孙静老师很爱阅读,经常看到她在课余手不释卷的身影。
她坚持每个学期精读10本以上教育理论书籍,写不少于万字的心得体会,还先后开设了博客、微博等,通过互联网发表教育教学方面的博文500余篇。
随着阅读的深入以及教学经验的累计,孙静老师尝试着践行“课程与儿童生活融合”的理论。
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带领他们融入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
她注意收集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广泛涉猎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学科门类,博采众家之长,为创设有趣、扎实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她精心设计的“二十四节气诗词”等语文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峨眉山月歌》【诗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字词解释半轮: 半边, 半个。
影: 月光。
平羌: 即青衣江, 大渡河的支流, 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 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 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 今重庆一带。
二、文学常识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三、问题探究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 点明远游时令, 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 点明远游路线, 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试结合“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视为绝唱”这一评价, 赏析本诗。
短短四句诗, 将“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 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 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 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深秋时节, 峨眉山巍峨耸立, 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 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 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 江水流动, 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5.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四、诗歌主旨《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诗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字词解释岐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 以好学爱才著称, 雅善音律。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律诗的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诗用物像来表达品诗歌意境美,语言的精炼美。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王湾曾写的一首诗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把其中的两句亲自书写悬挂于政事堂上,让文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这两句诗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作者简介王湾(693~751)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
《全唐诗》存诗十首。
(三)解题“次”在汉语中有路途所居止之处所的意思。
如:旅次舟次次所《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军队是驻扎)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此山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四)学习律诗特征及诗的节奏美特点:1,有八句。
2,二四六八句押韵。
3,整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颔联,颈联对偶。
划分节奏的原则:1,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
2,古诗的意义结构。
次/北固山下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解词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六)赏景悟情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每一联写了哪些物象?你读出了什么?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我们常说“诗中有画”,这首联就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经鉴赏复习第一单元:初遇古诗经古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经,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初遇古诗经这个单元中,我们将研究一些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理解。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点内容:1. 研究古诗经的背景和意义。
2. 鉴赏《关雎》、《静夜思》等经典古诗,理解其中深意。
3. 分析古诗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水平。
4. 进行古诗的创作和朗读,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研究和练,我们能够更好地鉴赏古诗经,领略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意趣。
第二单元:初识古文化古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初识古文化这一单元,我们将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以下是该单元的研究内容:1. 研究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重要性。
2. 阅读《竹枝词》等古代文化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3. 分析古代文化中的礼仪、思想和艺术,探索其影响力。
4. 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独特。
通过初识古文化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单元:古代人物与古代文化古代人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代表,通过研究古代人物和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该单元的研究内容:1. 研究古代名人的生平和贡献,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2. 阅读《木兰诗》等古代人物的代表作品,感受他们的才情和胸怀。
3. 分析古代人物的人物形象、修养和思想,理解他们的价值观。
4. 进行古代人物的演讲和模拟,增强对古代人物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研究古代人物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结束语通过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经鉴赏复习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鉴赏中国的古代文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5.《夜雨寄北》1.《观沧海》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诗歌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内容皆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家人团聚的诗句(或设想将来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的两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两句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该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或作者劝慰友人不必要因离别而悲伤的句子;或说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心声的句子;或宽慰和激励友人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窗好友将随父母去远方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
唐朝诗人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或劝慰友人不必伤离别,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或借用来表现“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该诗中表现对友人怀念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或“托月送友”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杜牧的《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兴亡之感的两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写登飞来峰与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或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或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或作者把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的两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