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泉州府孔庙导游词范文3篇A model of tour guide's Ci of Confucius Temple in Quanzhou编订:JinTai College泉州府孔庙导游词范文3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福建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泉州府孔庙导游词范文2、篇章2:泉州府孔庙导游词范文3、篇章3: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文档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泉州府孔庙导游词范文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
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文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文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
泉州府文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
北宋大观元年(1120xx年)建泮宫门。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20xx年)建棂星门。
总占地一百多亩。
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
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
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
台下通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
泉州府孔庙导游词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有一幅幅极具江南造园艺术风格的苏画。
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苏画吧!南口集珍阁檐下枋间画的就是《三国演义》,从最东一架梁枋就是桃园三结义,Nagaon依次就是虎牢关三英站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禅、三顾茅庐、当阳拒曹、甘露寺刘备招亲、夜战马超、封盖江夺斗等八幅,从西蜀角度着重于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故事。
对面的梨园阁枋间也存有图画八幅,图画的就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也就是相府小姐崔莺莺与赴考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
从北边的一架梁枋起至依次就是张生震撼、张生普救寺借厢、墙角下到、崔莺莺夜登楼、张生跳墙、书斋相见、逼供红娘、长亭送行。
此外,乡景斋枋间的化蝶、十八相送文运堂书店的水漫金山、祭塔救母芸萃斋、印景轩、风来阁、石古斋的枋间画的也都是《红楼梦》中大家熟知的一些故事。
在门面建筑装饰中除彩绘故事图画外,另树一帜的就是砖、木雕刻装饰。
其内容广为,多数具有浓烈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
士宝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
北头一幅是:汴河岸边泊着许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摇橹。
船工的奋力以进,说明载重量之大河水上运输的繁忙紧张情况。
中间一幅,画面正中是汴河上东水门外的虹桥。
桥下一只载满大船正要通过,全体船夫紧张操作,桥上车辆、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构成一股都会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高潮部分。
当您来到店铺前,走跌嘿嘿门面字号,可以辨认出这里每家店铺的牌匾都具有古老的传统,给讲究生意兴隆的商业环境平添了不少浓烈的文化气息。
金字牌匾在文化街各店铺广泛装设,为街区平添了墨妙诗情画意。
正是这样,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本街,供您观赏、选购。
关于孔庙导游词讲解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孔庙导游词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孔庙导游词讲解(1)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孔庙。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取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
我是曲阜xx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能够叫我小张或者张导。
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下方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情绪,为大家带给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
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
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
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
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
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透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
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泉州孔庙导游词泉州孔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位于福建泉州市城内,是泉州市的著名景点。
孔庙是中国古代为纪念伟大思想家孔子而兴建的,泉州孔庙作为全国重要的孔庙之一,每年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泉州孔庙的修建始于南宋时期,至元、明、清时期分别又多次扩建、修缮、改造,以至于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泉州孔庙总面积为148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67.3平方米,主要有大成殿、忠义亭、春秋门、大成门、礼门,以及音乐亭、杏园茶容等附属建筑。
进入泉州孔庙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春秋门,这是泉州孔庙的正门,门上的匾额是“春秋门”三个字。
进入春秋门,便看到了一个宽广的院落,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亭子,亭子名叫“德音亭”,是用来祭奠孔子的地方。
亭子的四周种着一些古老的杏树,是泉州孔庙的一大特色。
从德音亭出来,可以看到泉州孔庙的中心区域,这里是大成殿。
大成殿是泉州孔庙规模最大、格局最高的建筑,是泉州孔庙最重要的场所,主要用于祭祀孔子与其他儒家名人。
大成殿上方天花板上,描绘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生平事迹。
而大成殿的中央,是一座珍贵的孔子塑像,身穿传统的学士袍,面容庄重、神秘莫测。
大成殿的后面是忠义亭,它是泉州孔庙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之一,其内部陈列着一系列关于孔子及其学生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忠义亭旁边还有一座名叫“杏园茶容”的建筑,它是孔庙中最具特色的茶亭,店内主要供应传统的茶点和茶品,是游客休闲品茶的好去处。
泉州孔庙还有一座叫做“礼门”的建筑,它位于大成殿和忠义亭之间,是孔庙的正门。
门前矗立着一座大型的诗碑,上面刻着一首名叫《泉州孔庙》的诗歌。
从礼门出来,就可以结束您的泉州孔庙之旅了。
在参观泉州孔庙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尊师重道、心存追求的哲学思想。
泉州孔庙以其文化积淀、宏大建筑和精美文物,为游客展示了一个早已消逝的华夏古文明,使每一个人都感到深深的敬意和敬仰。
泉州孔庙导游词3篇孔庙是我国四A级风景区,它位于我国山东曲阜,孔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孔子出生和居住的地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就建起了雄伟壮观的孔庙。
下面是带来的泉州孔庙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泉州孔庙导游词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
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
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
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
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
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
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
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
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
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
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
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孔庙导游词讲解孔庙导游词讲解5篇作为一名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庙导游词讲解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庙导游词讲解5篇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xx。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
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
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
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
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现在我们参观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
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古树1700余株。
孔庙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300亩。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
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主人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专用墓地,占地3000多亩,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四周围墙高3米、厚1.5米,长14.5里。
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
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
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希望“三孔”之游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孔庙导游词讲解5篇2嗨,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的文化遗产——孔庙。
我叫王梓懿,叫我王导就好了。
大家往这边看,这就是孔庙。
孔庙导游词孔庙导游词(通用2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孔庙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庙导游词 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孔庙,很荣幸和大家在这里相逢。
我是你们的导演,我姓吴,口天吴,大家可以叫我小吴或吴导。
接下来的美好时光就由我和你们一起度过。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死后的第二年,住宅被改成孔庙。
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邸。
孔庙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的家族墓地。
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和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
始建于宋代,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部事务。
它布局匠心,是园林结合的范例。
下面我们要去参观孔林了,孔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到那儿要坐20分钟左右的车,大家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一会儿吧。
孔林到了。
孔林又称至圣林,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
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林中的墓碑,除了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庙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希望在孔庙、孔府和孔林的这段时光,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孔庙导游词 2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张玉新,是带领大家参观孔庙的导游。
大家可以叫我张导,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
孔庙导游词五篇-考证必读出色的导游所写的导游词大多富含感染力,使得游客在导游的描述下,既看到了美景也学到了知识,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不断的学习,下面WTT就给大家推荐几篇关于孔庙的优秀导游词吧!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出更好的导游词。
篇一:孔庙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任一诺。
今天,由我来带领你们游览“三孔”:·孔庙·。
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
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
曲阜地处鲁中小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
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现在我们参观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的伟大思想宽阔的精神品质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
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一个个直冲云天,听说当时谁敢砍倒一棵,就会以杀头处理。
每一棵树,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
,也称“衍圣公府”。
“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进入大门,由此向后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是孔子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
占地三千多亩。
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
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
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
现在自由活动3小时,可以自行游览“三孔”,也可以进行游戏、野餐等活动,但必须保证卫生。
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回到家里时,别忘了说你们还有一个这样导游噢!篇二:孔庙导游词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
福建泉州孔庙导游亲爱的朋友们,泉州向来是一座名城,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书院文风茂盛,被誉为“邹鲁论”“海滨”此刻,请到达这座象征性的孔庙。
泉州的孔庙位于城市的中心市,位于百源川池西岸。
现有地区为10700平方米也是宋朝泉州文化现存的建筑之一王朝,这在中国几千座孔庙中是稀有的,并且有着悠长的历史拥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大成大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陈设着古代祭祀用具,乐器与文物泉州名人书本、文物等,是认识的宝贵资料泉州古代文化与教育。
北京孔庙泉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孔庙主体建筑泉州孔庙,又称孔庙。
在中唐时,吕四口庙建在西边崖城县《寺额》为丞相张九龄所著唐玄宗的。
太平天国早期在北宋复辟时,此刻的旧址是挪动和建筑。
北宋关帝元年,修筑了潘宫门。
在南宋绍兴七年明伦按“左学右庙”制度重修南宋嘉泰元年,灵星门是建的。
孔子被称为“苏王”。
在过去的朝代里,他从金代被授与“玄尼王”称呼为“玄尼王”“文轩”被誉为“百代公事员表,历代的御用教师”。
孔庙是建在贯串南北的中轴线上网上,本来规模很大,今日图们街的庙门,到朱四桥和中国菜市场,都是孔庙庭院的第一个进口。
大城门前是恒兴门和大成殿是孔子的中心建筑庙宇。
东方有一片海洋滨州鹿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楼办公室、尊景阁等;西游盘公、兴在寺庙研究范围内,有十几个地方“官祠”、“状元祠”圣贤庙,占地面积100多座。
盘王宫,又称贤人门,位于中国西南部夫子庙,面向南街,面向东和北西边。
在宋朝,这座建筑被荒弃了,以后就成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仿木建筑,有两层谢山顶亭式三宽面三楼中间是过道,还有“潘”字“锣”横着写在门楣上。
泛皇宫是学宫,建于周代侯爵的学校前面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它叫盘水。
侯爵的学校叫盘公,作为伴侣它以水边建的学校宫殿而有名。
依据明清科举制度,这个被县学校录取的学生是新来的学生在学校的宫殿里拜见孔子被称为进潘或探望潘。
潘冠楼写了一幅榴莲春联:“中国重镇福建东南部和新疆的一个海国;海国邹鲁遗产“风”。
孔庙导游词范本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带大家来参观孔府。
首先提几个小小的要求:不能乱涂乱画,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还要紧紧跟着我的导游旗,以免走失。
希望大家带回去的是美好的回忆,留下的只是淡淡的足迹。
孔府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是为了纪念孔子而修建的,又名衍圣公府,是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孔子后裔直系子孙的住宅。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他是春秋后期鲁国人,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非常深远。
孔府内共有楼、房、厅、堂四百六十多间,占地____亩。
分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有报本堂、桃庙、一贯堂、慕思堂、三堂、九如堂、御书楼及酒坊等;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等;中路为孔府主体,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为官衙,设六厅三堂,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及后花园等。
现在我们准备进门,大家看到这里有一道门槛。
这道门槛还有一种习俗:男人过门槛要先迈左脚,再迈右脚。
而女人却恰恰相反,要先迈右脚,再迈左脚。
大家向前看,这不是一座大石碑吗?上面刻着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大家仔细看中间,中间是怎么回事?告诉你们吧,那是战争时期被打断后,后来又被人们修补好了,所以那里的字看不清。
这里还有很多石碑,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参观游览一下。
大家注意了,现在举行的是祭孔典礼,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
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
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
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
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
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孔庙的主要建筑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
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
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
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
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
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
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
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
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
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棂星门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
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
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
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
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
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
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
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
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
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
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
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五)泮池和月台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
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
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
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
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
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
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
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
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六)大成殿及两庑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
面阔七开间(41米),进深五间(24米)。
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
柱础为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
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脊身有琉璃瓦件贴饰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色彩艳丽、富有闽南建筑艺术特点。
殿的东西两侧东庑和西庑各18间,各长112米,宽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
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贤的牌位,后为作为府学的斋房。
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
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
后废。
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
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
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
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孔庙陈列的文物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
(一)礼器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
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
礼器是祭孔时用以装酒和食物的。
前478年,孔子逝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将其故居立庙,所藏系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之类。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以太牢(猪、牛、羊各一)祭礼孔子”,开创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例。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朝迁始规定每年春秋二仲(二、八)月举行祭孔大典,即“大祭”,又称“丁祭”,并由皇帝颁定祭孔祀仪,包括祖典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服饰、舞具和供品等。
本殿所陈列的礼器有铜尊、铜壶、铜牺尊、铜盈、铜豆、铜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艺精致,风格迥殊。
其中云雷尊为初献(第一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于亚献(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牺尊形如牛状,用于终献(最后奠酒),表示以农立国,永不忘本之急。
总称为“三献礼”。
其余各器均盛五谷、酱料、果品之用。
(二)乐器与舞器祭孔乐舞同属古代礼仪形式的组成部分。
为公元前500余年前流行于鲁国的《韶乐》。
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主要内容,自隋代至民国初期,基本沿袭一字一音的旋律。
歌词四言八句:“大哉至圣,文教之宗。
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客。
神其格思,是仰是崇。
其格律是我国周代雅颂乐歌诗体的承袭。
祭孔所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萧、洞箫、龙笛、箎、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
本殿陈列的有成套编钟和编磐。
各种鼓乐,如楹鼓为全乐之纲首、每奏一句,以槌击之,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即三响三应三尾;另有一种听应鼓,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之,应共四声,搏鼓声音不甚响,但其声柔和,击法与应鼓同;楹鼓在祭祀中击之,设于门外,有东西之分;鞉鼓在大成乐加击于楹鼓之前称之兆也。
祭祀时,文武百官初到,要先击贲鼓〔也称大鼓〕三百六十声、以配镛钟(大钟)。
殿内还陈列各种吹奏乐器,如陶制的埙和竹制的箎,都有六个出音孔。
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柔优美、协调;洞萧的发音清幽,龙笛的音色清脆,均属于雅乐;笙簧乐器能奏和音,特别是排箫,亦称凤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与编钟同。
所有这些吹奏乐器合奏起来,相当幽雅柔和;拨弦乐器有古琴,形制与现代大致相同,弦面张弦七根,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乐器之一。
所有陈列的器乐部有实用价值。
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挥器麾,来统一乐音。
麾是一根朱竿龙杖,卸麾下垂,绣有金色升降龙和五色彩云。
祭祀时,麾举则乐奏,麾降则乐止。
祭孔舞蹈形式分为“文舞”与“武舞”,作为附属礼仪形式。
明代以来祭孔典礼固定为六项议程即“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乐舞依随释祭仪程,也固定六个乐章:一、迎神奏《昭平》之章;二、初献奏《宣平》之章;三、亚献奏《秩平》之章;四、终献奏《叙平》之章;五、撤撰奏《懿平》之章;六、送神奏《德平》之章。
其思想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德”字,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礼”字。
舞蹈构思,承袭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乐的美学观。
殿中两旁陈列着清代文武官员的礼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
文舞于左,身着清代素服,手执签翟(奏板),配合音乐起舞,表现发扬蹈厉之急。
武舞于右,手执干戚(武器),配合音乐起舞,以示武备之意。
起舞用节指挥,左边配有古代的鼓击乐器杵。
听举麾唱毕,击杵三声,以起壶上之音,曰乐统命于杵。
右边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用竹质的甑横扫捂背的龃龆三次,为止堂上之乐。
舞蹈形式属于古代“文德之舞”,除个别时候取“宫悬之乐”和“八佾之舞“(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偕之舞”,(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价之舞”(乐队排列东南西三面,舞列六行,每行六人),舞容庄重文静,又不失抒情之美,以崇颂孔子的功德,显耀统治者的治定功成。
(三)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封建时代,文庙府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凡考中秀才者必须先入泮宫,进大成殿拜谒孔子。
泉州历代从孔庙培养出来的举人、进士很多。
就进士而言,唐代有16人,五代11人,来代872人,元代3人,明代664人,清代约248人(末完全统计),共约1800多人。
比较著名的有唐代文学家、诗人欧阳詹;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曾公亮、苏颂;宋代状元、政治家梁克家、曾从龙;明代教育家、理学家、贤官蔡清、陈琛、张岳、苏睿明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俞大猷;明代清官贤相李廷机;明代文学家王慎中;明代史学家何乔远;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贄;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与爱国将领施琅;清初理学家、大学士李光地等。
大成殿东西边和孔子画像后面陈列唐代欧阳詹诗集和集欧书的“不二“名匾;来代苏颂的《苏魏公集》;宋代蔡襄的《荔枝谱》《相州昼锦堂记》书、贴;来代朱熹的《朱子全集》;明代俞大猷的《洗海近事》;明代王慎中的《王遵岩文集》;明代李贄的《焚书》;清代李光地的《笔算》(与梅文影合著)等著作。
其中颇能引人重视的有清代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的试卷、明嘉靖皇帝赐给王慎中父母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