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143.51 KB
- 文档页数:22
年中医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要点:.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细目三: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要点:.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儿科四诊特点要点:.儿科四诊应用特点.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问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儿科治法概要要点:.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儿科常用内治法及其适应病证.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第二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一:胎儿期保健要点: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细目二:婴儿期保健要点:.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及断奶适宜时间.人工喂养方法.混合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原则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胎怯尋占.I发病特点2病因病机1 •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洽5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硬肿症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三:胎黄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第四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小儿感冒的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蛾要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三:咳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与防护细目四:肺炎喘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预防与调护细目五:哮喘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反复呼吸道感染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二: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三:泄泻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四:厌食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五:积滞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疳证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七:贫血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防与调护第六单元心肝病证细目一:夜啼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二:汗证要点:.发病特点。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发病特点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火——清泄心脾积热;虚火——滋肾养阴降火。
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分证论治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西医治疗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预防与调护孕妇注意个人卫生,患阴道霉菌病者要及时治愈。
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注意小儿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
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尽可能暂停使用。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闲难,应立即处理。
历年考点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A.凉膈散B.泻黄散C.清热泻脾散D.泻心导赤散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中医儿科学一、中医儿科沿革1、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历代儿科名家的学术特点、主要著作。
2、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儿科名著的主要学术思想,以及对儿科发展的重要贡献。
二、儿科基础1、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儿童的年龄分期方法。
2、掌握儿童止滋发育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三、儿科病生理要点1、稚阴稚阳学说——“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吴鞠通)。
2、纯阳学说——“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凶经》3、小儿五脏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帘虚°4、了解小儿四诊特点:如望诊头颅、凶门等与成人不同。
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了解'三关'(风、气、命)的定义、意义。
6、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一一“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7、了解'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和临床概念。
(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问诊。
古代儿科称为'哑医9、'凶填’——凶门突起紧张,为风火痰热、肝阳上亢、热盛生风。
10、'凶陷’——凶门凹陷柔软,为津液大伤、气精不足、佝偻病。
四、儿科治则治法1、了解儿科的常规用药原则;用药剂量。
2、根据治疗八法的原理,理解掌握儿科帘用治疗法则的意义。
了解儿科治则治法所对应的代表方剂名称。
3、了解儿科常用外治法的名称、临床适用范围。
4、了解儿童保健、喂养的一般知识。
五、各论部分要点1、按照《大纲》要求,掌握各论中相应病种的辨证、病机、方药等考试要点。
2、凡要求西医辅助检杳内容的病种,应掌握西医辅助检杳的诊断标准。
如:胎黄证:掌握胆红素指标/参考值。
缺铁性贫血:掌握血红蛋白等相应指标/参考值。
3、凡列出西医诊断标准的病种,应掌握西医诊断标准的症状群纽、特异性指征、发病特点等。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4、凡涉及经典古籍内容的病种,应掌握相应名词。
2011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要点:1.年龄分期标准2.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3.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4.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5.小儿生长发育规律6.小儿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细目二: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要点:1.小儿生理特点2.小儿病理特点3.小儿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细目三:小儿喂养与保健要点:1.营养基础2.能量、营养物质、水的需要3.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4.人工喂养的基本知识5.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6.小儿保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细目四:小儿诊法概要要点:1.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3.小儿啼哭声的诊断意义4.儿科问个人史、预防接种史的内容5.儿科基本脉象6.小儿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细目五:儿科辨证的意义要点:1.八纲辨证的意义2.脏腑辨证的意义3.温病辨证的意义细目六:儿科治疗概要要点:1.小儿疾病的治疗原则2.小儿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3.常用中医内治法则4.捏脊疗法的治疗机理细目七: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要点:1.小儿脱水程度的判断2.小儿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3.液体疗法液量计算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一:新生儿黄疸要点:1.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医,学教育网整理黄疸的鉴别2.湿热熏蒸证、寒湿阻滞证、瘀积胎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要点: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中西医病因病机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西医治疗原则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要点: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及临床表现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3.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二:急性支气管炎要点:1.支气管炎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支气管炎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三:肺炎要点:1.肺炎的中西医病因2.肺炎的分类方法3.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4.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5.肺炎病原学治疗的抗生素药物选择6.肺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7.肺炎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8.肺炎心衰的西医处理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病因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3.小儿病毒性心肌医学教育网整理炎的诊断标准4.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证治及西医治疗细目二:充血性心力衰竭要点: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病因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细目三:先天性心脏病要点: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临床类型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鹅口疮要点:1.鹅口疮的病因及临床特征2.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二:疱疹性口炎要点:1.疱疹性口炎的中西医病因2.疱疹性口炎的辨证论治细目三:小儿腹泻要点:1.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及病机2.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3.小儿腹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脱水的分度5.小儿腹泻的中医分型证治6.小儿腹泻的西医治疗原则7.小儿腹泻重度脱水伴有休克的补液方法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病因2.急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发病机理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4.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5.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进性肾炎、病毒性肾炎的鉴别诊断6.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医学教。
201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一:历代儿科名家要点:扁鹊、巢元方、钱乙、万全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要点:《颅囟经》、《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温病条辨·解儿难》细目三:学术思想要点:1.钱乙的学术思想2.万全的学术思想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一: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细目二:生理常数要点: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4.乳牙萌出正常值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要点:1.小儿生理的基本特点2.“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细目二:病因特点要点:儿科病因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要点:1.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2.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第四单元四诊概要细目一:概述要点:儿科四诊应用特点细目二:望诊要点:1.望诊的主要容2.望神态的要点与临床意义3.审苗窍的要点与临床意义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6.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细目三:闻诊要点:1.啼哭声的诊断,病理性啼哭声与临床意义2.咳嗽声的辨别3.大小便的闻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诊要点:1.儿科问个人史的容2.问病情的要点3.大便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4.饮食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切诊要点:1.儿科脉诊的方法2.儿科基本脉象3.囟门按诊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儿科治法概要细目一:中药治疗法要点:1.用药原则2.中药用量3.给药方法4.常用治法细目二:中药外治疗法要点:常用外治法举例细目三:其他疗法要点:1.捏脊疗法的主要适应病证2.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证第六单元喂养与保健细目一:新生儿期的护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新生儿期护养的主要措施细目二:婴儿期保健要点:1.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2.母乳喂养的基本方法3.添加辅食的原则4.断奶时间及注意点第七单元胎怯细目一:概述要点:胎怯的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胎怯的病因2.胎怯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施治要点:1.肾精薄弱证的症状、治法、方药2.脾肾两虚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第八单元硬肿症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好发对象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硬肿症的病因2.硬肿症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阳气虚衰证、寒凝血涩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九单元胎黄细目一:概述要点:1.胎黄的概念2.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1.胎黄的病因2.胎黄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湿热熏蒸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2.寒湿阻滞证、瘀积发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第十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要点:小儿感冒的特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夹痰、夹滞、夹惊兼证产生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症状、治法、用药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一:病因病机要点:1.咳嗽的病因2.咳嗽的主要病机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一:概述要点:肺炎喘嗽的临床主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炎喘嗽的病因2.病位及主要病机3.心阳虚衰变证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1.风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毒热闭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3.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三单元哮喘细目一:病因病机要点:1.哮喘的病因:因、外因2.哮喘发作期的病机3.哮喘缓解期的病机细目二:诊断标准要点: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发作期热性哮喘证、寒性哮喘证、外寒热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2.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阴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四单元鹅口疮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发病特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第十五单元口疮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泄泻的病因2.泄泻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2.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症状、治法、主方3.气阴两伤、阴竭阳脱变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七单元厌食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厌食的病因2.厌食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脾失健运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八单元积滞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积滞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乳食积证、脾虚夹积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九单元疳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疳”的含义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1.疳证的病因2.疳证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厌食、积滞、疳证的鉴别2.疳气证、干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疳积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4.疳肿胀、眼疳、口疳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单元汗证细目一:概述要点:概述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汗证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亏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一单元惊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发病年龄特点3.惊风四证八候4.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急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2.慢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急惊风四证及治疗原则第二十二单元急性肾小球肾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2.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风水相搏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湿热侵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三单元肾病综合征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肾病综合征的病因2.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脾肾阳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第二十四单元尿频要点:脾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五单元遗尿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遗尿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肾气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肺脾气虚证、心肾失交证的治法、主方第二十六单元五迟、五软细目一:概述要点:1.五迟、五软概念2.五迟、五软的区别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五迟、五软的病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2.五迟、五软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肝肾亏损证、心血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主方3.痰瘀阻滞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七单元麻疹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证候分类与预后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麻疹的主要病因2.顺证病机医学教育网整理3.逆证邪毒闭肺、热毒攻喉、邪陷心肝产生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辨顺证、逆证2.顺证各期的症状、治法、主方3.逆证热毒攻喉、邪陷心肝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四:预防与护理要点:1.预防2.护理第二十八单元风疹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4.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风疹病机特点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邪郁肺卫证、邪入气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九单元猩红热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1.猩红热的病因2.猩红热的病机3.并发心悸、痹证、水肿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诊断2.邪侵肺卫证、毒炽气营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3.疹后阴伤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医学教育网整理第三十单元水痘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水痘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水痘与脓疱疮的鉴别2.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三十一单元流行性腮腺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本病病机特点2.毒窜睾腹和邪陷心肝变证产生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温毒在表证、热毒壅盛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毒窜睾腹变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外治法医学教育网整理www.med66.第三十二单元流行性乙型脑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述2.好发季节、病情及预后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急性期病机2.恢复期、后遗症期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传变规律,三大主症2.邪犯卫气证、邪炽气营证、邪入营血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恢复期、后遗症期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四:预防与护理要点:1.预防2.护理第三十三单元百日咳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痉咳期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邪犯肺卫证、气阴耗伤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痰火阻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三十四单元寄生虫病细目一:蛔虫病要点:1.蛔虫证、蛔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驱蛔单方医学教,育网整理细目二:蛲虫病要点:1.主要临床表现2.预防与护理第三十五单元夏季热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发病季节及年龄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夏季热的病因2.夏季热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症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2.暑伤肺胃证、上盛下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三十六单元紫癜细目一:病因病机要点:紫癜的病机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钱乙 1.《小儿药证直诀》(随唐)1.北宋人阎季忠整理的,不是钱乙写的2.“儿科之圣”3.“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4.“痧、痘、惊、疳”5.重视脾胃病:“疳皆脾胃病”6.重视望诊:“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7.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8.治法:五脏补虚泻实9.方药:六位地黄丸、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
二.巢元方 1.《诸病原候论》(明)2.外感病分伤寒、时气,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3.提出“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三.万全 1.《育婴家秘》、《幼、《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2.儿童保健方面: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3.“三有余,四不足”:心肝阳有余,肺脾肾阴不足4.治疗方面:“首重保护胃气”5.将推拿疗法用于儿科四.吴瑭 1.《温病条辨·解儿难》2.生理特点:“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病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用药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
五3.吴鞠通《颅囟经》 1.最早儿科专著、流行于唐末2.“纯阳”观点3.小儿脉法、囟门诊察法4.论述惊、痫、疳、痢、火丹等证治小儿生长发育1.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280天2.围产期: 从出生到生后满28天3.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满28天4.婴儿期:从出生28天后到1周岁5.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6.学龄前期(幼童期):3周岁后到7周岁7.学龄期(儿童期):7周岁之后到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8.青春期: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岁到18-20岁生理常数1.体重正常值及意义:2.出生体重:3Kg;出生后1周生理性体重下降:3%—9%;1岁时体重10Kg3.1—6个月:每月长0.7Kg4.公式:体重(Kg)=3+0.7*月龄5.7—12个月:每月长0.56.公式:体重(Kg)=7+0.5*(月龄-6)7.1岁以上:每年长2kg8.公式:体重(Kg)=8+2*年龄9.出生时:50cm;1岁时:75cm;2岁时:85-87cm (婴儿期长得最快)10.2-12岁:每年长7cm11.公式:身高(cm)=70+7*年龄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按闭合顺序:后囟:2-4个月(部分出生时已闭合)前囟;1-1.5岁前囟门大小:1.5—2cm前囟门早闭或过小: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某些遗传病、维生素D中毒前囟门晚闭或过大:佝偻病、呆小病、解颅(脑积水)乳牙萌出时间、恒牙萌出时间及数目正常值1.乳牙20颗:4—10个月萌出(顺序先下后上,自前向后,尖牙除外)2.2—2.5岁出齐3.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4.恒牙28—32颗:6岁左右第一颗恒牙5.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6.20~30岁,最后一颗恒牙出齐六、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大动作:3抬6坐7滚8爬12走精细动作:新生儿时双手握拳;3~4个月时可自行玩手,并企图抓东西;5个月时眼与手的动作取得协调,能有意识地抓取面前的物品5~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的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指、食指拾东西;l2~l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l8个月时能摆放2—3块方积木;2岁时会粗略地翻书页;3岁时会穿简单的衣服。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经典复习资料一、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二、硬肿证1、阳气虚衰证: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加味。
2、寒凝血涩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用药1、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或小儿金丹片。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大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总论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生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
儿科四大证:麻、痘、惊、疳。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宋朝)1、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望诊中尤重望诊;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创立新方,化裁古方。
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儿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2、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寒凉法3、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是当时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
4、《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提出烧灼断脐法。
5、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原方论》。
温补法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元代曾世荣著《活幼心书》《活幼口议》。
七言歌诀,对“惊风”的论述。
学术特点:1.对新生儿疾病论述较全面。
2.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因证脉治作出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概括。
3.活幼心书便于诵习,促进儿科知识普及。
2、陈复正(元代,字飞霞),著《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辨证纲要。
3、明清痘疹的防治有稀痘方、痘衣法。
人痘接种法流传到俄罗斯、朝鲜、日本、土耳其及欧非各国。
4、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兴起,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大家完整地创立了温病学体系,促进了中医儿科学向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5、明代万全:“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不足”,首重保护胃气。
6、清·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一、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稚不成熟。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脾系病证第一节鹅口疮一、概念:以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
又因其色白如雪而称“雪口”。
二、发病特点:多见于初生儿,小婴儿。
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
三、西医:白色念珠菌感染外治法1、冰硼散或青黛散+少量蜂蜜调和外涂3次/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龙胆紫涂擦患处,每日 1—2次。
病变广泛者:制霉菌素局部涂抹 10 ~ 20 万 U/ml ,每日 2 ~ 3 次。
)2、吴茱萸15g,胡黄连6g,大黄6g,生南星3g,研末,一岁以内,每次3g,一岁以上增至5—10g,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涂于患儿两足心,外加包扎,晨起除去。
第二节口疮概念: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风热乘脾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 +脾胃积热(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焮红,疼痛拒食,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表证(伙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凉膈散外治法:冰硼散(口疮鹅口疮)吴朱萸(口疮鹅口疮)第三节呕吐证治分类1、伤食吐—呕吐酸臭,吐后觉舒。
2、胃热吐—食入即吐,吐物热臭。
3、虚寒吐—食后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吐物清冷。
4、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暖气频频。
5、虚火呕吐—呕吐反复,时作干呕。
第四节腹痛一、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再发性腹痛)(良性复发性腹痛)(1)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能自行缓解。
(2)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
(3)无(全身症状):发热、呕吐、咳喘、尿急痛等。
(4)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
第五节小儿腹泻脱水的性质液体补液疗法1.口服补液:适应症: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轻度累计损失量:50—80ml/kg;:中度累计损失量: 80—100ml/kg;继续损失量根据实际补给.频频喂给,8—12小时服完.2.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糖后盐、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见抽补钙)(1)定量: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2)定性: 低渗性 2/3张等渗性 1/2张高渗性 1/3—1/5张(3)定速 : 总量1/2在头8—12h补完, 速度 8—12 ml/kg/ h;余量12—16h补完, 速度 5ml/kg /h;休克,首先扩容2:1液或1.4%NaCO3 10—20ml/kg于30—60分钟静脉注入.★1.湿热泻证候:起病急,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学科分析中医儿科学作为传统的四大临床课程之一,分值大致在25-50之间,除了小儿生理常数、生理病理特点、喂养及诊断治疗方法外,肺系的哮喘,肺炎喘嗽,脾系的小儿泄泻,肾系的水肿,肝系的惊风,传染病的丹痧,手足口病都是历年来考试的热点,需要重点学习。
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至分娩,共40周——妊娠中期15周、妊娠晚期13周损伤,易致早产。
2.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满28d——易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
3.婴儿期生后满28d至1周岁——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4.幼儿期1~3周岁——易发生脾系病证,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易发生意外事故5.学龄前期3~7周岁——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6.学龄期7~12周岁——防止近视,防止龋齿,减少精神行为障碍7.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小儿生长发育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出生体重:约3Kg1~6个月:每月长0.7Kg 公式: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每月长0.5Kg 公式: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每年长2kg 公式:体重(Kg)=8+2×年龄临床意义:①体重是衡量小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②体重是临床计算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③体重增长过速可能为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以量床测量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称身长。
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身高。
出生时:约50cm。
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0+7×年龄临床意义:①身高(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
201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一:历代儿科名家要点:扁鹊、巢元方、钱乙、万全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要点:《颅囟经》、《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温病条辨·解儿难》细目三:学术思想要点:1.钱乙的学术思想2.万全的学术思想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一: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细目二:生理常数要点: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4.乳牙萌出正常值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要点:1.小儿生理的基本特点2.“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细目二:病因特点要点:儿科病因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要点:1.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2.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第四单元四诊概要细目一:概述要点:儿科四诊应用特点细目二:望诊要点:1.望诊的主要内容2.望神态的要点与临床意义3.审苗窍的要点与临床意义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6.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细目三:闻诊要点:1.啼哭声的诊断,病理性啼哭声与临床意义2.咳嗽声的辨别3.大小便的闻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诊要点:1.儿科问个人史的内容2.问病情的要点3.大便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4.饮食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切诊要点:1.儿科脉诊的方法2.儿科基本脉象3.囟门按诊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儿科治法概要细目一:中药内治疗法要点:1.用药原则2.中药用量3.给药方法4.常用内治法细目二:中药外治疗法要点:常用外治法举例细目三:其他疗法要点:1.捏脊疗法的主要适应病证2.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证第六单元喂养与保健细目一:新生儿期的护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新生儿期护养的主要措施细目二:婴儿期保健要点:1.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2.母乳喂养的基本方法3.添加辅食的原则4.断奶时间及注意点第七单元胎怯细目一:概述要点:胎怯的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胎怯的病因2.胎怯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施治要点:1.肾精薄弱证的症状、治法、方药2.脾肾两虚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医学教育网整理 第八单元硬肿症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好发对象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硬肿症的病因2.硬肿症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阳气虚衰证、寒凝血涩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九单元胎黄细目一:概述要点:1.胎黄的概念2.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1.胎黄的病因2.胎黄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湿热熏蒸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2.寒湿阻滞证、瘀积发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医学教,育网整理第十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要点:小儿感冒的特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夹痰、夹滞、夹惊兼证产生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症状、治法、用药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一:病因病机要点:1.咳嗽的病因2.咳嗽的主要病机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一:概述要点:肺炎喘嗽的临床主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肺炎喘嗽的病因2.病位及主要病机3.心阳虚衰变证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1.风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毒热闭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3.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三单元哮喘细目一:病因病机要点:1.哮喘的病因:内因、外因2.哮喘发作期的病机3.哮喘缓解期的病机细目二:诊断标准要点: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发作期热性哮喘证、寒性哮喘证、外寒内热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2.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阴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四单元鹅口疮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发病特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医学教育网整理第十五单元口疮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泄泻的病因2.泄泻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2.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症状、治法、主方3.气阴两伤、阴竭阳脱变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七单元厌食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厌食的病因2.厌食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脾失健运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八单元积滞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积滞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乳食内积证、脾虚夹积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十九单元疳证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疳”的含义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1.疳证的病因2.疳证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厌食、积滞、疳证的鉴别2.疳气证、干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疳积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4.疳肿胀、眼疳、口疳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单元汗证细目一:概述要点:概述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汗证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亏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一单元惊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发病年龄特点3.惊风四证八候4.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急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2.慢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急惊风四证及治疗原则第二十二单元急性肾小球肾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2.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风水相搏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湿热内侵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三单元肾病综合征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肾病综合征的病因2.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脾肾阳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医,学教育网整理第二十四单元尿频要点:脾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五单元遗尿细目一:概述要点:概念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遗尿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肾气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肺脾气虚证、心肾失交证的治法、主方第二十六单元五迟、五软细目一:概述要点:1.五迟、五软概念2.五迟、五软的区别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五迟、五软的病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2.五迟、五软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肝肾亏损证、心血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主方3.痰瘀阻滞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七单元麻疹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证候分类与预后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麻疹的主要病因2.顺证病机医学教育网整理3.逆证邪毒闭肺、热毒攻喉、邪陷心肝产生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辨顺证、逆证2.顺证各期的症状、治法、主方3.逆证热毒攻喉、邪陷心肝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四:预防与护理要点:1.预防2.护理第二十八单元风疹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4.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风疹病机特点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邪郁肺卫证、邪入气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二十九单元猩红热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1.猩红热的病因2.猩红热的病机3.并发心悸、痹证、水肿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诊断2.邪侵肺卫证、毒炽气营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3.疹后阴伤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医学教育网整理第三十单元水痘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细目二:病因病理要点:水痘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水痘与脓疱疮的鉴别2.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三十一单元流行性腮腺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3.中西医学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本病病机特点2.毒窜睾腹和邪陷心肝变证产生的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温毒在表证、热毒壅盛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毒窜睾腹变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外治法医学教育网整理第三十二单元流行性乙型脑炎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述2.好发季节、病情及预后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急性期病机2.恢复期、后遗症期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传变规律,三大主症2.邪犯卫气证、邪炽气营证、邪入营血证的症状、治法、主方3.恢复期、后遗症期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细目四:预防与护理要点:1.预防2.护理第三十三单元百日咳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好发季节及年龄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痉咳期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邪犯肺卫证、气阴耗伤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痰火阻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三十四单元寄生虫病细目一:蛔虫病要点:1.蛔虫证、蛔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2.驱蛔单方医学教,育网整理细目二:蛲虫病要点:1.主要临床表现2.预防与护理第三十五单元夏季热细目一:概述要点:1.概念2.发病季节及年龄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夏季热的病因2.夏季热的主要病机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1.症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2.暑伤肺胃证、上盛下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第三十六单元紫癜细目一:病因病机要点:紫癜的病机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