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8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A2060Z1190【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课时】68【学分】 4【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课程性质)药物分析就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得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就是一门综合性得应用学科,药物分析主要就是研究化学合成药物与化学结构已经明确得天然药物及其制剂得质量问题,同时亦涉及生化药物、中药制剂得质量控制。
为了全面控制药物得质量,保证用药得安全、合理、有效,在药品得生产、保管、供应、调配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经过严格得分析检验。
药物分析学,通常就是指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得组成、理化性质,辨别药物得真伪、检查药物得纯度与测定药物得含量。
药物质量得优劣,使用剂量、方式就是否合理,使用后就是否安全有效,还应以临床征象与实际疗效来决定。
所以,配合医疗需要,开展临床药物分析,研究药物进人生物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研究药物得作用特性与机制等,从而达到合理用药,更好地发挥药效。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得基本任务就是药品质量得检验、药物生产过程得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得质量考察及临床药物分析工作。
这些都为更好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研究发现新药等工作提供科学得依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树立比较完整得药品质量概念,掌握常用药物得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得原理与方法,能够从药物得化学结构出发、结合理化特性,掌握与分析方法之间得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法之间得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有一定得能力。
此外,还应掌握体内药物分析得特点与方法。
(教学要求)1。
为了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得、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与了解三个级别。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得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与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8学时,即理论课,68学时,实验40学时。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药学课程编号: 15 总学时: 80 其中理论学时:52 实验学时:28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优化工艺,科学合理的贮藏条件和管理条件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现代分析手段。
本课程还安排了与理论学习相配合的实验,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不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药物分析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主要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学时分配注1:实验五:异烟肼片的含量测定为课外内容,4学时。
五、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所学的理论知识,卷面100分,时间120min。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科书[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8月(二)参考书[1] 安登魁,《药物分析》(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2] 安登魁,《现代药物分析选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 马广慈,《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0[4] 许瑞庭,《实用药物分析化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二、三部。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应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行药典,具备独立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本教学大纲所要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杭太俊编著.《药物分析》.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二)参考书[1]刘文英编著.《药物分析》.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安登魁编著.《药物分析》. 第1版.济南出版社,1992年[3]杭太俊编著.《药物分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4]于治国编著.《药物分析》.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朱景申编著.《药物分析》. 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6]安登魁编著.《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7]马广慈编著.《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0年[8]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等),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后作业为习题,3-5次,每次作业题量2-3题,作业布置后,于一周内上交。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内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物分析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量标准等。
2.药物合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如合成路线、试剂选择、产物纯度等。
3.药物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制剂工艺、药物含量、有关物质等。
4.药物分析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二、教学方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药品质量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提供相关参考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评估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4.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2009.9月制一、课程基本信息1.主讲教师:李兵2.课程名称(中/英文):药物分析3.课程性质:必修课程4.周学时/学分:4/45.授课对象:08级制药系6.使用教材:张俊主编《药物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课程简介药物分析是药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药物分析的学习和实践,有助于专业人员树立和巩固的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有助于保障质量合格的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高水品的药物分析研究和实践,有利于促进药品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个药学研究和实践的水平。
药物分析与检验是研究、检测药物的性状、鉴定药物的化学组成、检查药物的杂质限量和测定药物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要凭严格的质量要求的观念,熟悉药品质量分析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定药品质量分析方法的操作和应用,为今后从从事药品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四、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通过药物分析的学习,学员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正确认识、理解和评价药品质量的能力。
开展常规药品质量分析的能力。
建立和修订药品质量标准的能力。
建立和考查药品质量分析方法的能力。
自学能力。
五、教学起点本课程的学习基础是《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分析化学》。
六、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并重,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员正确认知药物分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训教学帮助检验、巩固理论知识,体验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总成绩为100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它们各占10%和90%(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及考勤等形式构成)。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代码:0175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
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涉及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其主要任务包括控制研究、生产、供应、贮存、使用过程中的药品质量及指导临床用药,为更好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研究发现新药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要求考生掌握我国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行药典。
同时,培养考生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药品全检以及针对不同分析样本选择最佳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药典的基本组成与正确使用;(二)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定量分析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三)以八类典型药物的分析为例,围绕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讨论如何从药物的结构出发,运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方法开展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四)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物制品和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一般规律与主要方法;(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六)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药物分析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型应用学科。
药物分析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因此,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药物的成分、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首先应该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药物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药物分析,以及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二、药物分析的常用技术和仪器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药物分析的常用技术和仪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常用的药物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同时,还应该介绍这些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它们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三、药物分析的样品制备和处理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药物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样品制备方法,如提取、萃取、浸提等,以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稀释、过滤、净化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常见的样品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液相萃取等。
四、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的质量控制、仪器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等。
同时,还应该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曲线法等。
五、药物分析的应用和实践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最后应该涵盖药物分析的应用和实践。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所学的药物分析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药物分析中,如药物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稳定性研究等。
同时,还应该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药物分析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技术。
总结起来,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常用技术和仪器、样品制备和处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应用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将来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物分析学》理论教学大纲(供4年制药学本科使用)Ⅰ前言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整个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熟悉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质量控制所用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所用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设计药品的标准规格,最终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材中各章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注意分析化学课程已讲述内容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深化,并适度增加教材以外的新方法。
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时间达到教学要求,以药物分析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特编写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大纲。
一使学生掌握药典的基本组成与正确使用;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药物及其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并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掌握药物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目的与主要内容。
了解国外主要药典及有关药品质量标准;掌握药物定量与分析方法验证;熟悉中药制剂、生化药物分析的一般规律和主要方法;了解某些近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进展。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6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72学时,理论/实验为1:1.33。
三教材:《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文英主编,第五版,2004年。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概括地介绍介绍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以及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及其在药学专业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目的、任务。
2、熟悉全面控制药品质量与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药物的分析方法及其原理;2.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3.增进对药物分析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等;2.试剂:药物样品、纯化试剂、标准品、溶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药物提取和纯化a.手续和实验室安全准则;b.样品研磨、溶解和提取。
2.药物定性分析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b.盐析法。
3.药物定量分析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含量;b.酸碱滴定法;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d.气相色谱测定。
4.药物结构分析a.化学试剂反应;b.分子质谱分析;c.核磁共振分析。
5.数据处理与分析a.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b.结果的可靠性评价。
四、实验操作要点1.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与安全要求;2.精确称量、配制试液,注意标准品的保存和使用;3.善用仪器,仔细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注意样品处理和提取的方法;5.数据分析时,注意结果的可靠性与引导性。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原理;2.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3.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分析与讨论;4.结论和实验心得;六、实验风险和安全措施1.有毒试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操作和处置要求;2.禁止将实验物品带出实验室;3.使用实验仪器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触电和其他危险;4.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化学品应分类储存、密闭保存。
七、课外拓展活动1.阅读药物分析领域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2.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讨论;3.参与相关实践项目,提升实际操作技能;4.加入药学学术组织,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以上为药物分析实验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了解药物分析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与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细节和安全措施,实验结果要认真记录和分析,最后撰写完整、准确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