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来的唐诗辑佚及其文学史意义_陈尚君
- 格式:pdf
- 大小:707.95 KB
- 文档页数:11
新刊陈尚君:《全唐诗》中的伪诗与伪好诗文/陈尚君题目中的“伪好诗”是我生造的,前两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名为“伪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的特展。
“伪好物”,就是说画是假的,但是伪造得很好。
我想借这个意思讲一些伪诗中的好诗。
在此之前,先和大家讲《全唐诗》是怎么成书的,为什么《全唐诗》里有大量的伪诗。
“《全唐诗》中的伪诗与伪好诗”,这个题目涉及学术研究和文学品鉴根本的不同。
研究学问要求实辨伪,而文学品鉴讲究艺术精湛。
这两者看似理所当然,其实是各行其是,各有道理。
如果一位学术名家讲解唐诗,所欣赏的恰是一首伪诗,不免留下笑柄。
反过来看,宋人说到好诗,一下子想不起姓名,于是就称是唐诗,任何人都不怀疑。
偏偏现代人发明了古籍全文检索,又偏偏遇到像我这样爱认死理的所谓考据学者,逐一查来,居然一半是宋诗。
《全唐诗》编成那会儿,没有全文检索,编纂者又迫于皇命,学识也有些局限,采取凡前人有一书说是唐诗者,一律视作唐诗收入,问题自然不少,当然也给后人留下发现问题的机会。
研究学问的基础是必须要求实辨伪,因为只有求实辨伪我们才能知道某一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无论研究李白或者杜甫,他们的传世作品中都有疑伪的,《全唐诗》里也包括了大量的伪诗,因此文学品鉴是普及性的工作,作品辨伪是专业性的工作,这两者都是有价值的。
现代《全唐诗》学术研究的工作其实是把九百卷中的四万九千四百多首诗,每一首都解剖出来,仔细地分析,做文本的溯源和史实的探究,追求文献之真相,这样的一个工作虽然艰难,但是它可能也会有特殊的价值。
一、《全唐诗》是如何编成的清圣祖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皇帝第五次南巡,对接待他的江宁织造曹寅提出,希望能够以清宫收藏的两种与全唐诗有关的著作为参考,在扬州编修“全唐诗”。
于是曹寅就延请十位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纮、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在扬州开馆,进行这项工作。
唐诗宋词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他们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历史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
一、唐诗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文化环境都能够感知到它,而且还能继承和创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 独特的艺术魅力唐诗在表现主题、艺术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诗语言精炼、含蓄,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的感情描写。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云千载空悠悠,斯人独憔悴。
九霄环佩银曳裾,惊风乱飞垂玉珂。
”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对自我人生经历的感悟,展现了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细腻。
2. 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薪火不灭的里程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唐诗虽然产生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它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仍然存在。
唐诗通过形象化、感性化的表达方式,捕捉到人类普遍的情感、精神及生活体验,使人们在欣赏中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厚重性和丰富性。
二、宋词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在和唐诗相比较时,更注重情感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也在艺术上实现了更广泛的创新。
1. 精湛的艺术创造宋词在艺术创造上更为复杂和精湛,对于情感表达和观念表达都有更高的要求,这种高难度创作使得宋词的艺术性更强。
宋词家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集情、景、思、情于一体,成为绝佳佳作。
2. 代表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唐诗及其之前的文学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而宋词则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更深入的民族特色和创新性。
宋词继承了唐诗的精华,但更多地吸收了各种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比唐诗有了更广泛的涵盖和创新。
唐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唐诗更是被誉为“诗歌之王”。
唐代诗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社会风貌,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唐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何在?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以此证明唐代诗歌的不朽价值。
一、反映社会风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唐朝社会风貌的多元化与和谐化上。
在这个时期里,诗歌成为了最重要的文艺载体,反映了唐朝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同时,唐代诗歌也以其繁荣昌盛而备受赞誉。
唐诗以其简洁、集中、朴素的笔调,直接诉说着民众内心的愿望和情感。
这些诗歌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之中,他们反映了当时诗人的生活方式、美学观念、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唐代诗歌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代表文化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辉煌,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文化成就。
唐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的文化风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长篇叙事诗如李白的《将进酒》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及短小精干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所展示。
唐代诗歌代表了中国文学的辉煌时期,也取得了国际文化界的认可,例如出自《史记》的“群芳竞艳, 人才辈出”的赞美。
三、人文之美的展示唐代诗歌以其人文之美被世界文化界所推崇。
唐代诗歌以人为本,也正是人文的一种体现。
唐诗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反映了人性,更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体现了人性。
例如杜甫的《北征》,蒋捷的《破阵子·春景》等,充分证明了唐诗强调在诗歌中展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影响。
唐代的一个文化特色就是在诗中展示了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美学艺术价值的体现唐代诗歌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更是具有较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唐诗在独特的诗歌艺术形式上具有精准、简约和挺拔的风格。
唐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手法,通过文章的表述,对审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运用方式,通过通过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抒发情感。
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两会版摘要:一、引言:了解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的背景和意义二、诗歌选集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类型、主题和风格三、两会版的特殊之处:探讨政治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四、作品举例:深入剖析具有代表性的诗篇五、诗歌创作现状:对比一九八零年代与当代诗歌创作的变化六、结论:总结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的价值和影响正文:【引言】在一九八零年代,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事业也迎来了春天。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优秀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为了传承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应运而生。
这部诗歌选集不仅收录了众多著名诗人的佳作,还展现了当时诗歌创作的丰富多样性。
【诗歌选集的主要内容】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的作品类型丰富,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这些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在风格上,既有传统的五言、七言诗,也有现代的自由诗。
这些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悠久传统和新时代特色。
【两会版的特殊之处】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的两会版,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版本,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纷纷以诗歌为武器,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两会版的诗歌作品,既有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也有对民生福祉的关心,体现了诗人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作品举例】以顾城的作品《一代人》为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批判和对光明的向往,体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又如北岛的《回答》,以北岛式疑问句展现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探寻,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创作现状】相较于一九八零年代,当代诗歌创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网络的普及使得诗歌传播更加迅速,但也面临着泛滥和商业化的问题。
如今的诗歌创作者,更注重个性化和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当年那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感。
【结论】一九八零版诗歌选集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诗歌合集。
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风貌,展现了我国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陈尚君个人简介
陈尚君,男,汉族,浙江省慈溪市人,复旦大学教授。
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7年任中文系主任。
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唐研究》编委等。
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较多,亦从事历史文献学和石刻文献学研究。
陈尚君教授对汉魏唐宋文献有较全面的把握,治学颇遵循传统,长于文献考据,对唐一代基本文献建设程功颇巨。
已发表论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唐诗文的网罗、校订和辨析。
已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补录唐代诗文达1万2千多篇,并担任《全唐五代诗》主编之一,为该书主要执笔者。
二、唐宋作家生平研究。
对这一时期数以千计的大、中、小作家生平,都有程度不等的考订和创说。
三、专书研究,偏重于传世著作的流传和文本研究、已佚著作的辑佚钩沉、新出文献的史料抉发,于子史杂书、唐宋集部诸书,纠补颇多。
《二十四诗品》证伪之说,颇受学界关注。
对唐宋史籍亦颇有论列。
陈尚君:唐诗凭什么排名王兆鹏教授学问好,点子多,将电脑玩转后,就一直想找到科学办法给天下英雄或古今诗词来排排座次。
十几年前曾根据某刊发文章的数量,来确定古文学研究者的次第,发出后反应一般。
想想也是,列前者关门窃喜,居后者也无话可说,谁让你不抱贞守一呢?最近出版的《唐诗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用极其复杂而周密的办法,列出一百首排名最先的作品。
刊出后,学界、媒体和网络吵得不可开交,质疑者认为这是恶搞经典,甚至斥责“我们的文科教授怎么成了数字的傀儡”。
编者则回应“排行榜,是我们传播经典的一种策略和试验”(见《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23日9版)。
其实争论的焦点,一是这种方法是否妥当,二是一些家喻户晓的名篇,如李白《静夜思》仅排三十一位,孟浩然《春晓》仅排六十一位,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牧《清明》居然名落孙山,与一般读者的认知有很大差距。
唐诗依靠什么排名现在流行的排行榜,完全是西方发明的玩意。
《排行榜》前言已经理直气壮地加以反驳,列举了宋之问夺袍赐锦、月泉吟社征诗而排定座次、钟嵘《诗品》将一百二十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古人总喜欢说某人或某诗天下第一等,来说明这一方法古已有之。
其实我还可以举出更多的证据,比如七贤四杰八大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以及梁山一百又八人之石碣排名。
不过古代的办法,其实经常是皇帝、大官、名家或民间随意说了算,采用的是“我辈数人,定则定矣”(陆法言语)的主观办法,梁山排名则如新出《李逵日记》的揭发,是宋江、吴用数人的圈套。
近代以来流行的诗人或学者点将录,则是变着法儿地将天王或贼头的诨号扣在已逝将逝者头上,虽最近似现代排行榜,其实都不是一回事。
西方讲究的是科学准确,可以反复实验,有最精当的数据,因此而整出不计其数的排行榜。
从一个国家来说,国土大小、人口多寡、贫富差异、民主程度都可以列出榜单。
至于财富、文艺、体育、特技等等,无不有详尽的排行。
比如富翁根据拥有资产的总数,田径根据精密到千分之一秒或微米的绝对成绩,足球、篮球根据取胜场数,网球根据五十二周胜盘折算成积分,电影根据票房,影星根据收入,都有具体的根据,谁也不能怀疑。
陈尚君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摘要】天才诗人李白,前人多称许他诗思纵横、才思敏捷,甚至认为他写诗用胸口一喷即成。
其实天才纵逸的另一面,是极度勤奋的学习与修改。
本文在梳理存世李白文集代表性善本和唐宋选本、古抄保存李白诗歌文本的同时,详加校勘,去除后世附会依托、编次失误、辗转传讹等因素,列举诸多内证,希望学者理解李白诗集中有定稿、有初稿,许多诗歌都经过他本人反复修改才完成,这是大诗人文学创作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尽管定稿、初稿二者皆存者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但这些记录如能得到正确认识,并据以梳理李白创作和修改的思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李白;诗歌文本;文本多歧;创作过程【作者】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 200433)。
唐诗文本,流播千载,传讹衍脱,在所不免。
误文各家都有,在学者据善本仔细斟酌,不难定夺,所难者在作者曾反复校改,一诗或有数本流传,此其一。
时贤后哲,或吟诵而别得感悟,率尔轻改旧章;或编次而求文本划一,不免添枝增叶;或剪接而就乐章,或涂乙以饰器皿,其用不同,其变多方,此其二。
今人喜谈钞本时代,然就唐诗言,钞胥固不免手民之误,刻本更难免射利之求。
明人刊售唐诗,编次之喜分律古,鉴别更难以精当,胡、季诸书直至清定《全唐诗》,接续明人之芜编,虽称集大成,其实亦集传误之大成,此其三。
就唐诗各家文本之大端言,有文本稳定、歧互较少者,若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温庭筠诸家可称之,大约集本流传单一,宋刻之善者又早经流布,故文本之歧异相对较少。
流传文本多途,各本差异较多,不经会聚众本,难以定夺者,若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诸家皆然,其中尤以李白为甚,且其中有许多特例为他家所无,不能不作深入之探究。
一、宋人编校李白诗文集之回顾李白生前,曾托友人魏颢编《李翰林集》二卷,临终又托李阳冰编《草堂集》十卷,均不传。
宋初乐史编《李翰林集》二十卷、《别集》十卷,亦失传。
北宋学者宋敏求据上述诸集,复广求文献,编成《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包括序碑记一卷、诗歌二十三卷、杂著六卷。
F e b .2024V o l .44N o .1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 L a n g u a g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S t u d i e s 2024年2月第44卷第1期[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的盛唐诗文韵部研究 (23B Y Y 005)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汪业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音韵学;廖灵灵,广西民族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汉语音韵学;程辉,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音韵学㊂八十年来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述评ʻ汪业全1 廖灵灵2 程辉1(1.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广西民族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广西 南宁 410006)[摘 要]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80年来的盛唐诗文用韵研究可分为草创㊁蓬勃发展㊁转型创新三个阶段㊂本文意在从个案㊁分体裁㊁分区域㊁断代㊁方法等5个方面,分析归纳盛唐诗文用韵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拓展盛唐诗文用韵研究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盛唐; 诗文用韵; 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 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4)01-0016-06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8610.2024.01.003 自清儒先秦古韵分部之后,经过王力[1]㊁罗常培[2]㊁周祖谟[3]㊁丁邦新[4]㊁李荣[5]等诸多学人的研究,两汉至隋代各时期诗文韵系得以发明,唐五代音随即提上研究日程,而初唐诗文韵部研究率先取得突破(鲍明炜[6-7])㊂在此前后, 四唐 其他时期及五代诗文用韵亦作为重要课题受到广泛关注,盛唐 首当其冲㊂一㊁研究分期现代意义上的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肇始于1944年张世禄的‘杜甫诗的韵系“[8],迄今已历80年㊂这期间,国内盛唐诗文用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统计,这方面论著有70余篇/部㊂梳理80年来盛唐诗文用韵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㊂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为草创阶段㊂此间仅见8篇论文,研究限于个体诗人用韵及敦煌变文用韵,韵部归纳采用用韵疏密关系比较法㊂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是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相关论著有27篇/部,个案研究㊁分体裁研究等全面展开,台湾地区也有了断代研究成果㊂辙/韵离合指数比较法在这一时期创立并得到应用㊂进入21世纪,涉及盛唐诗文用韵研究的论著凡41篇/部,多数研究转向分区域研究与断代研究,研究方法也有新突破㊂此阶段可称为转型创新发展阶段㊂二㊁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诗文用韵研究的基础㊂张世禄不仅开唐五代诗文用韵研究之先,还提出了判断韵部分合的标准㊂他指出, 大约以超过所见总数百分之十的,才可以认为彼此有混合的趋向[8]145㊂韵部分合数量标准的确立是诗文用韵研究走向精确化的一个标志㊂但对于为何是10%,作者尚未作出有力的论证㊂盛唐个案研究对象以存诗量大的名家居多,如李白(2篇)[9-10]㊁杜甫(4篇/部)[8][11-13]㊁王昌龄(1篇)[14]㊁孟浩然(2篇)[15-16]㊁王维(1篇)[17]㊁岑参(3篇)[16][18-19]等㊂通俗白话诗也颇受关注,僧人寒山存诗三百余首,其用韵研究有唐作藩[20]㊁钱学烈[21]等5家㊂个体诗人用韵研究以归纳韵部㊁分析用韵特点㊁探究语音根据为要㊂唐作藩研究发现,寒山诗韵(含拾得诗韵)除了江㊁宕不分,其他不同摄的一般不通押;阴㊁阳㊁入三类韵部分别甚严,阳声韵-m㊁-n㊁-ŋ三类与入声韵-p㊁-t㊁-k三类也是明显分用;用韵表现出平㊁入分用,上㊁去混押的趋势㊂一些韵部并合范围较广,如鱼虞模同用,支脂之微同用,真谆欣文魂痕同用,庚耕清青同用,陌麦昔锡同用,屋沃烛同用㊂寒山诗用韵的根据不是‘切韵“,而是个人口语[20]㊂钱学烈认为,寒山诗韵反映了八九世纪长安话的口语[21]㊂赖江基[22]㊁马重奇[23]分别据白居易㊁杜甫诗用韵考察 浊上变去 问题,将浊上变去发生的时间上推至盛唐㊂对此,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㊂郜晓芹从李白近体诗用韵考察‘切韵“系韵书的发展[24];耿志坚探讨了李白 乐府诗 押韵的音律问题[25];折斐翡探讨了杜甫古体诗用韵与情感的关系[26]㊂由几个诗人构成的群体诗人用韵研究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语音信息㊂李无未的‘高适岑参诗韵系异同比较“[18],以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 高岑 诗韵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岑参诗用韵较宽,高适较严,反映了二者方言口语及用韵习惯的不同㊂同类型研究还有苗昱‘王梵志诗㊁寒山诗(附拾得诗)用韵比较研究“[27]㊁陈大为‘岑参㊁孟浩然诗韵研究“[16]㊁侯志杰‘元结㊁独孤及诗文用韵比较研究“[28]㊁孟慧娟‘从杜审言和杜甫诗歌用韵看中唐语音变化“[29]等,都是选取具有某种关联性的诗人诗作进行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考察某些方面的异同情况㊂针对某类用韵的研究往往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㊂居思信‘从唐诗中江韵字的押韵看到的一个问题“一文,从12000多个唐诗韵段而江韵字入韵的只有21个韵段的数量反差切入,得出这是诗人们 回避 押实际语音与按韵书押韵两难选择的结果[30]㊂慰望专门考察杜甫押入声韵的5首诗歌,发现其入声韵尾已有相混的迹象[31]㊂三㊁分体裁研究不同体裁在用韵规范或习惯上或有差异,分体裁研究可以保持某种 同质性 ㊂‘全唐诗“‘全唐文“是诗㊁文两大类文体的断代总集,归纳唐代各时期诗文韵部系统往往离不开这两套总集㊂李蕊以‘全唐诗“为研究材料,得出近体诗30部[32]㊁古体诗31部[33]㊂作者将盛唐划入 中唐 ,分初㊁中㊁晚三期考察古体诗韵系及其演变[34]㊂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依托北京大学研制的全唐诗分析系统分辨古㊁近体诗,体现了当代整理大规模语料使用数据库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趋势,不过,仍需要对其可靠性加以验证㊂姚颖归纳‘全唐文“律赋韵部30部,非律赋26部,显示了律赋用韵的特点[36]㊂对细分体裁的研究以变文和墓志铭为多㊂金恩柱较早对唐代墓志铭用韵作了分时期的贯通性研究[37-38]㊂李蕊考察了唐代近体诗用韵与‘广韵“ 独用 同用 的关系[35],周祖谟考察了敦煌变文的用韵与唐代北方方音的关系[39],王兆鹏以唐代科举诗赋用韵为例,考证了‘广韵“ 独用 同用 的始用年代[40]㊂四㊁分区域研究分区域研究是21世纪以来盛唐诗文用韵研究的热门㊂此类研究有29篇/部,其中,针对北方的有16篇/部:河南(朴柔宣[41],胡安顺[42]),陕西(储泰松[43-44],郑剑英[45]),山西(张洁[46],张文 [47]),甘肃(朱丹[48]),河北及北京地区(丁治民[49][50],耿振生[51],于丽媛[52],韩祎[53-54]),山东及安徽㊁江苏的江北地区(朱宰辰[55],许国梁[56]);针对南方的有13篇:安徽(谢友中[57],夏才发[58]),江苏㊁浙江(钱锦伟[59],秋伶[60]),四川㊁湖南㊁湖北㊁江西(焦甜甜[61],陈大为[62-66],曹洁与陈大为[67],郑艳华[68]),福建㊁广东㊁广西(李林青[69])㊂这些研究涉及的空间范围几乎涵盖了盛唐十五道㊂唐代一些重要区域的诗文用韵都得到了研究㊂探求方音是分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与通用韵部研究相辅相成㊂储泰松归纳出唐五代关中诗文用韵28部,作者定之为 通语 ,继而分析韵部通押,发现阴阳相押㊁阳入相押具有明显的关中特色,东钟㊁阳唐㊁庚清㊁蒸登四部关系密切,也是关中方言音系的特点[44]㊂曹洁㊁陈大为详细分析了唐五代湖北文人诗文韵部间的21种通押现象,其中很多属于通语音变,如佳韵系字押入麻韵㊁尤侯韵唇音字押入鱼模等㊂而效摄四韵的合流㊁阳声韵尾的混并㊁入声韵尾的混并与弱化,显然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面[67]㊂分区域研究大多采用了比较的方法㊂胡安顺将唐代洛阳诗歌韵部与‘广韵“ 独用 同用 比较,对以洛阳音为‘切韵“基础音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42]㊂耿振生将唐五代北京地区的诗文韵部与其他地区作比较,论证该时期幽燕地区的诗文用韵没有反映出幽州方音特征,属于通语范畴[51]㊂丁治民分阶段考察了7至13世纪北京地区文人诗文韵部,通过历时比较,指出唐五代至辽宋韵部变化最大,辽宋至金没有多大变化[50]㊂五㊁断代研究断代诗文韵部研究是诗文用韵研究的宏观层面,其首要任务是归纳通用韵部系统㊂迄今为止,盛唐诗文韵系研究成果有5家㊂耿志坚盛唐诗歌韵系分为50部:阴声韵14部㊁阳声韵18部㊁入声韵18部[70]㊂金恩柱盛唐文韵韵系49部,分阴声韵16部㊁阳声韵18部㊁入声韵15部[37-38]㊂金氏所拟 韵母 相当于通常说的韵部㊂孙捷与尉迟治平盛唐诗歌韵系分26部,其中阴声韵8部㊁阳声韵与入声韵各9部[71]㊂孙国旺盛唐文韵韵系27部,包括阴声韵8部㊁阳声韵10部㊁入声韵9部[72]㊂廖灵灵定盛唐诗文韵系43部,其中阴声韵13部㊁阳声韵与入声韵各15部[73]㊂廖灵灵还将其盛唐韵系与其他四家韵系进行对比,计算出各家相同韵部占其韵部总数的比例,分别是:耿志坚62%[70]㊁金恩柱48%[37-38]㊁孙捷与尉迟治平35%[71]㊁孙国旺40%[72]㊂笔者认为,分部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㊂由此引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即诸家盛唐韵系究竟是什么性质?除廖灵灵韵系之外,诸家均未说明其韵系的语音性质㊂可以推断,研究者不认为是方音,而是默认为通语音㊂但通用韵系只有一个,不可能出现分部差异如此之大的几个 通用韵系 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㊂六㊁研究方法归纳盛唐诗文韵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㊂一是韵脚字系联法( 丝贯绳牵法 ),例如鲍明炜[7]㊂二是用韵疏密关系比较法㊂该方法主要依据用韵数量及其比例数决定韵部的分合㊂自张世禄[8]首倡,其后得到广泛使用,鲍明炜[74]㊁姚颖[36]㊁孙国旺[71]㊁李蕊[32]等皆用此法㊂三是辙/韵离合指数比较法[75]㊂此方法以概率论为基础,根据辙/韵离合指数公式的计算结果考察辙与辙㊁韵与韵之间的分合关系㊂金恩柱[37]㊁孙捷与尉迟治平[71]均使用了该方法㊂四是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①㊂该方法基于语言的通用性与空间分布普遍性的同一性原理,根据反映用韵空间分布普遍性状况的空间指标体系,对用韵的通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因而归纳出的韵部具有通用韵部的 确定性 ㊂目前盛唐诗文用韵研究只有廖灵灵[73]使用了该方法㊂要得到 确定性 的通用韵部,分区域用韵研究可以提供一种途径㊂耿振生比较了唐五代北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诗文韵部,没有发现只见于北京地区的韵部,恰恰相反,凡见于北京地区的诗文韵部均共现于其他地区,故将其定性为 通语范畴 [51]㊂就是说,将一定数量的不同区域的诗文韵系进行比较,找出通用于所有区域或大多数区域的诗文韵部之 最大公约数 ,即为通用韵部㊂七、几点认识综观近80年来的盛唐诗文用韵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㊂首先,盛唐诗文用韵的分区域研究投入的力量较多,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而断代研究似有遇冷之势㊂其次,比较的方法在各类研究中用得较为普遍㊂既有不同个体诗人㊁群体诗人及不同韵类用韵的比较,也有不同体裁㊁不同区域用韵的比较;既有共时比较,也有历时比较;既有与‘切韵“‘广韵“传统 参照系 的比较,也有以上古音㊁近代音作参照的比较㊂再次,韵部归纳方法在各时期都有新的进展,新技术㊁新手段在大规模用韵材料的整理㊁分析中的运用越来越多㊂此外,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还存在可改进㊁可提升的空间,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㊂一方面,相关研究存在不平衡,有的研究阙如㊂例如,断代研究数量偏少,近一半的分区域研究为硕士学位论文,这些论文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㊂在分体裁研究中,赋的研究相对薄弱㊂以盛唐为断限的分区域研究尚未见到,而将唐代作为一个共时平面去考察,不易看清其间用韵的历时变化㊂对于基础方言属地的研究,目前只看到储泰松[44]从都城文化的外部因素入手作了 合理性 推断,语言 内证 分析略显不足㊂再一方面,关于断代诗文韵系的语音性质,研究者大多不提,更不用说论证了㊂当前用得较多的几种断代诗文韵部研究方法所归纳的韵部,都不具有通用韵部的 确定性 ,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但该方法需要在更多的研究中加以检验和完善㊂笔者预测,为了避免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使韵部研究结论更可靠,韵部的通用性更确定,将几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能成为包括盛唐在内的断代诗文韵部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㊂ʌ注释ɔ① 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 为汪业全所创设㊂近年来,汪业全指导研究团队利用该方法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各时期诗文韵部系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㊂该方法详见汪业全等‘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的初唐诗文韵部研究“(待出版)㊂ʌ参考文献ɔ[1]王力.南北朝诗人用韵考[M]//龙虫并雕斋文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2]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1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3]周祖谟.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M].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4]丁邦新.魏晋音韵研究[J].台湾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六十五,1975.[5]李荣.音韵存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鲍明炜.初唐诗文的韵系[M]//音韵学研究: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7]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8]张世禄.杜甫诗的韵系[J].国立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 1944(1).[9]鲍明炜.李白诗的韵系[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7(1).[10]林庆盛.李白诗用韵之研究[D].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1986.[11]张世禄.杜甫与诗韵[J].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1).[12]马重奇.杜甫古诗韵读[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5.[13]王三庆.杜甫诗韵考[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1973.[14]李无未.王昌龄诗韵谱[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5]武晔卿.孟浩然诗韵研究[J].河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陈大为.岑参㊁孟浩然诗韵研究[C]//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中国音韵学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南京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王小莘.王维诗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18]李无未.高适岑参诗韵系异同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19]许有胜,陈大为.岑参诗歌用韵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 2018(2).[20]唐作藩.寒山子诗韵(附拾得诗韵)[G].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语言学研究所.语言学论丛:第5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1]钱学烈.寒山诗韵部研究[J].语文研究,1984(3).[22]赖江基.从白居易诗用韵看浊上变去[J].曁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23]马重奇.从杜甫诗用韵看 浊上变去 问题[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24]郜晓芹.从李白近体诗用韵看‘切韵“系韵书的发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25]耿志坚.李白 乐府诗 押韵的音律之研究[J].乐府学:第9辑,2014.[26]折斐翡.杜甫古体诗用韵与情感的关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27]苗昱.王梵志诗㊁寒山诗(附拾得诗)用韵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04(4).[28]侯志杰.元结㊁独孤及诗文用韵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29]孟慧娟.从杜审言和杜甫诗歌用韵看中唐语音变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30]居思信.从唐诗中江韵字的押韵看到的一个问题[J].齐鲁学刊,1981(2).[31]慰望.从杜甫的五首诗韵看唐代入声的演变[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32]李蕊.唐代近体诗用韵研究[J].励耘语言学刊:第28辑,2018.[33]李蕊.唐代古体诗用韵研究之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4]李蕊.唐代古体诗韵部演变考[J].古汉语研究,2021 (1).[35]李蕊.从唐代近体诗用韵看‘广韵“ 独用 同用 例[J].汉语史学报:第25辑,2021.[36]姚颖.‘全唐文“用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6.[37]金恩柱.唐代墓志铭用韵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 1998.[38]金恩柱.从唐代墓志铭看唐代韵部系统的演变[J].古汉语研究,1999(4).[39]周祖谟.变文的押韵和唐代语音[C]//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 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北京:知识出版社,1989.[40]王兆鹏.‘广韵“ 独用 ㊁ 同用 使用年代考 以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为例[J].中国语文,1998(2). [41]朴柔宣.唐五代河南诗人用韵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1.[42]胡安顺.唐代洛阳诗人用韵考[G]//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3]储泰松.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44]储泰松.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45]郑剑英.陕西关中地区新出土唐代墓志铭文用韵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46]张洁.唐代山西诗人诗歌用韵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7.[47]张文 .唐五代晋南诗人用韵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48]朱丹.敦煌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49]丁治民.唐五代燕幽方音考[C]//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㊁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50]丁治民.唐辽宋金北京地区韵部演变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06.[51]耿振生.唐五代北京地区的诗文韵部研究小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52]于丽媛.唐五代河北㊁北京地区诗文用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53]韩祎.唐代河北道赵州㊁定州㊁幽州三地诗人用韵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54]韩祎.从诗文用韵考察赵州㊁幽州的韵部变化[J].成人教育,2010(5).[55]朱宰辰.唐五代黄淮海地区用韵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3.[56]许国梁.唐代山东文人诗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57]谢友中.唐五代皖北诗人用韵考[J].滁州学院学报, 2006(2).[58]夏才发.唐五代皖南文人用韵特点[J].滁州学院学报, 2007(1).[59]钱锦伟.唐五代吴语区江浙诗人用韵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60]葛秋伶.唐代湖州诗歌文献用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61]焦甜甜.四川㊁两湖㊁江西地区唐五代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62]陈大为.唐五代湖北文人用韵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63]陈大为.唐五代湖北地区诗人近体诗用韵系统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64]陈大为.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系统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7).[65]陈大为.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特殊韵例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2(7).[66]陈大为.唐五代湖北地区诗人近体诗用韵特征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7).[67]曹洁,陈大为.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用韵所见时音与方音考[J].东方语言学:第14辑,2014.[68]郑艳华.唐代湖南诗人用韵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69]李林青.福建两广唐五代文人诗词用韵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70]耿志坚.盛唐诗人用韵考[J].(台湾)教育学院学报, 1989(14).[71]孙捷,尉迟治平.盛唐诗韵系略说[J].语言研究,2001 (3).[72]孙国旺.盛唐文用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7.[73]廖灵灵.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盛唐诗文韵部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1. [74]鲍明炜.李白诗的韵系[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7(1).[75]朱晓农.北宋中原韵辙考:一项数理统计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A R e v i e w o f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U s e o f R h y m e sI n T a n g P o e t r y a n d P r o s e i n t h e P a s t80Y e a r sW a n g Y e q u a n1 L i a o L i n g l i n g2 C h e n g H u i1(1.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s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G u a n g X i M 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2.S c h o o l o f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G u a n g X i M 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n i n g,G u a n g x i,410006)A b s t r a c t: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u s e o f r h y m e s i n T a n g D y n a s t y p o e t r y a n d p r o s e i n t h e p a s t80y e a r s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s t a g e s:i n i t i a l c r e a t i o n,v i g o r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a n d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 s h o r t c o m i n g s o f u s i n g r h y m e s i n p o e t r y a n d p r o s e o f t h e p r o s p e r o u s T a n g D y n a s t y f r o m f i v e a s p e c t s,s u c h a s c a s e,g e n r e,r e g i o n,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m e t h o d,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 s t u d y o f u s i n g r h y m e s i n p o e t r y a n d p r o s e o f t h e p r o s p e r o u s T a n g D y n a s t y.K e y w o r d s:p r o s p e r o u s T a n g D y n a s t y;u s e r h y m e i n p o e t r y;r 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