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77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导言儿童文学是特别为儿童创作和阅读的文学类别,它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呈现给读者。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揭示其与其他文学类别的区别,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儿童阅读习惯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儿童文学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
对于儿童来说,掌握和理解较为复杂的语言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儿童文学通常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简单明了的语言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起对故事的认知框架,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此外,儿童文学还常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增强儿童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故事世界中。
二、亲近和关怀的情感表达儿童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突出了亲近和关怀的特征。
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尤为敏感。
因此,儿童文学常常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的表达和转化来塑造深入人心的主人公形象。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儿童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情感,培养爱和关心他人的美德。
通过与作品中的角色共情,儿童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情感共鸣能力,并且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儿童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旨在启发儿童的思考和想象力。
儿童文学的主题可以涵盖友谊、成长、家庭、冒险等方面,这些主题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儿童文学能够帮助儿童思考这些主题,并且在情节的转折中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儿童文学还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儿童培养对不同性格类型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品味。
四、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儿童文学在价值取向方面注重积极正面的传递。
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因此儿童文学通过描写和展示一系列积极正面的品质和行为来引导儿童发展健康的价值观。
这些品质和行为包括友善、勇敢、正直、乐观等。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明了:儿童文学
的语言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不过多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孩子
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生动形象:儿童文学的形象要生动、鲜明,
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
3.情感真挚:儿童文学的情感要真挚、深刻,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和情
感共鸣,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启示。
4.寓教于乐:儿童文
学要寓教于乐,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孩子们传递正面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娱乐中获得教育。
5.多元化:儿童文学要多元化,
包括不同的文学类型和题材,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的需求。
总之,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是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心理为出发点,
通过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寓教于乐和多元化等方面的表现,
为孩子们提供一种有益的文化体验和成长启示。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 纯真。
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 稚拙。
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 欢愉。
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 变幻。
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
但是这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 质朴。
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它所描写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 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
就从这个故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
因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觉得故事很朴素。
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 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
在途中,大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
小红帽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兴。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下面我将从不同方面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 简单明了的语言:儿童文学通常使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语言。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作者用简洁的句子描绘了小红帽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儿童能够轻松理解。
2. 生动形象的描写:儿童文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帮助孩子们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印象。
比如,杨红樱的小说《十万个为什么》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描述,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知识和科学原理。
3. 寓教于乐的特点:儿童文学往往以寓教于乐为目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角色塑造,向孩子们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例如,《小王子》这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小王子的冒险经历,传达了关于友谊、爱和成长的重要观念。
4. 引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儿童文学常常通过奇幻的情节和角色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通过虚构的世界和科技设定,让孩子们开阔了想象力,并且启发了对科学和未来的思考。
5. 轻松愉快的情绪:儿童文学常常以轻松愉快的情绪为主线,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举个例子,刘春华的绘本《皮皮鲁与鲁西西》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和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6. 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题材和内容:儿童文学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选取适合他们年龄段的题材和内容。
比如,蔡志忠的绘本《倩倩和小鸟》以小女孩倩倩的视角,讲述了她与小鸟之间的友谊故事,符合儿童对友情和亲情的需求。
7. 音韵和节奏感:儿童文学常常使用韵律感强的语言,通过押韵、重复和节奏感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罗贯中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虽然是一部成人文学作品,但其中的歌谣、对联和战鼓声等形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8. 幽默和笑料:儿童文学常常运用幽默和笑料,通过搞笑的情节和对话,让孩子们开怀大笑。
比如,卡麦隆的系列儿童小说《马小跳》中,主人公马小跳的搞怪行为和幽默对白,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之纯真美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儿童时期的经验和生活为内容、以儿童为视角和情感取向的文学形式。
儿童文学在文学中具有自身的美学特质,其中纯真美是儿童文学的一大特色。
什么是纯真美?纯真美是一种无邪的美,不经过人的污染和改变,天真、娇嫩、纯粹。
这种美是纯粹的、无杂质的,可以经受时间和岁月的考验。
因此,纯真美在儿童文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恰恰能够引发儿童们本身天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求知欲,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如何体现纯真美呢?儿童文学中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表达方面。
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往往是纯真、无邪的。
例如《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对红玫瑰的宠爱,展现了一种真诚的情感,没有任何杂质。
这种情感表达是纯粹的、无私的,能够深深地触动儿童的心灵。
二、思想内涵方面。
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简单、纯朴的思想。
这些思想往往是基于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他们懂得的、理解的,容易接受的。
例如《小红帽》中告诉我们,不可以随便相信陌生人,不可以做傻事,这样的教育不仅安全、实用,也使儿童们更加懂得如何抵抗邪恶的诱惑。
三、语言表达方面。
儿童文学中的语言常常是简单、流畅的,直截了当,没有复杂的句子和冗长的词汇,这也是纯真美的一种表现。
例如《三只小猪》中的对话就是通俗易懂的,婉转、引人入胜,可以让儿童们容易理解,加强作品的可读性。
纯真美在儿童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使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更加纯净、无邪,表达出质朴、纯真的美感。
与此同时,它也可以给儿童提供独具价值和意义的读书体验和精神享受,并且能够启发和培养儿童的内心雏鹤,以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去面对生活和成长。
因此,纯真美不仅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美学特质,也是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之纯真美儿童文学是追求表达纯真美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这种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语言表达,都力图呈现出纯洁、快乐、诚实和天真的特质。
这些美学特质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的纯真美,并探讨它如何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纯真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美学特质之一。
儿童以其特殊的视角看待世界,他们天真无邪,单纯而真实。
儿童文学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刻画,展示了这种纯真之美。
例如,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中,小红帽天真地相信并跟随狼的指示,最终在奶奶和猎人的帮助下化险为夷。
这种纯真和信任感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复杂的道德和情感问题。
其次,纯真美还体现在儿童文学中的语言表达上。
儿童文学的语言通常简单易懂,直接明了。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故事情节,使儿童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例如,在《小王子》中,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小王子在星球上的冒险,他与玫瑰花的对话,以及对友谊和责任的思考。
这种纯真且易懂的语言带给儿童们的是一种纯粹的愉悦和启发。
再次,纯真美在儿童文学中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使儿童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喜悦和希望。
儿童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幽默、善良和友善的情节,帮助儿童建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充满勇气和正义感,与同伴一起对抗邪恶势力。
这种纯真之美不仅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而且培养了他们追求正义和勇敢的品质。
最后,纯真之美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纯真之美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文学通过创造具有纯真之美的故事、角色和语言表达,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愉悦和富有启发性的阅读环境。
通过阅读这种纯真之美的作品,儿童能够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品质。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的纯真美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儿童文学基本的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蕴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所以表现的更普遍、集中、典型。
其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但是,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由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要以儿童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为依据,它运用和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要素与艺术手段总要体现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这就决定了,儿童文学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独特的审美特点。
这独特的审美特点或艺术品性主要表现为:纯真美、质朴美、稚拙美、荒诞美、悲剧美、幽默美等几个方面:一、纯真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比显得非常稚嫩、纯真、美好,他们的心灵单纯而明净,他们因不谙世事而真挚的对待一切事务,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是儿童生命中固有的品性,从而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内在素质,因而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就成为儿童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稚嫩、纯洁、真挚和美好,是儿童生命固有的品质,童真美的表现。
例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的童话集《青蛙和蛤蟆是朋友》讲述了性情开朗、性格外向的青蛙和性情忧郁、性格内向的蛤蟆之间纯洁、动人的友情故事。
李其美的儿童生活故事《鸟树》,写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把一只死了的小鸟埋进地里,还在上面插了一根葡萄枝条。
在他们的想像中,"这棵树长大了,会开出很多很多的鸟花,鸟花结成很多很多鸟果,鸟果熟了,裂开来就跳出了很多很多的小鸟…"这种美好的愿望和想像当然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是纯真晶莹的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构成了作品纯真之美的内在质素。
二、质朴美:儿童文学风格的质朴是指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它不事雕琢、矫饰和华媚,是一种简洁朴素的美。
质朴美绝不是形式上的粗糙,而是一种简洁、朴素的表现风格,它是本真的自然淳朴之美。
一、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质或艺术品性,即指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生命内蕴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刻和内在的联系。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以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另外,把儿童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作为依据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应用和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手段总与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相结合,这就决定了儿童文学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独特的美学特质。
根据儿童文学描写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看,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六方面。
1.纯真———纯洁真诚的人性美。
在儿童文学的艺术园地里,时时散发着至真至纯的人性美的馨香,因此,表现出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如英国著名童话家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童话《猜猜我有多爱你》(节选)。
小兔子叫喊起来:“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
”大兔子说:“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
”小兔子想,那真是很远。
这时,小兔子看见了黑沉沉的夜空,没有什么能比天更远了。
它说:“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
”说完它闭上了眼睛。
大兔子说:“哦,那真是很远,非常非常的远。
”它把小兔子放到用树叶堆起来的床上,低下头来亲吻小兔子,对它说晚安。
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带着微笑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回到这里。
”这是一个充满纯真童趣而让人备受感动的故事。
故事中,小兔子用自己身体上的部位或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可是无论小兔子怎么想、怎么说,大兔子总是表达了对小兔子更深的爱。
多么纯洁而真实的话语,触动着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这种至真至纯的美在儿童文学中无处不在,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少儿读者的心灵,也感染着一群群成人读者,让大家在纯洁、真诚的世界中感悟自然美、生活美和人性美。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提要】童书的美学品味根源于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质,即无论从其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还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童书通过图画与文字共同呈现了儿童文学的意境与意义。
童书的内容与主题皆源于儿童文学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儿童文学是培育儿童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首先,它是儿童的,即在故事内容、主题蕴含、语言表达、整体风格上等,都与儿童的精神意蕴相融合,与孩子的童真心灵相契合,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与阅读需要。
其次,它归属于文学,具有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质与文学意义的审美风格。
童书相较成人所读书籍来说,总是独具了某种美学品味,表现在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童书;文学;美学一、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童书蕴含的所有文学性要素、意义与风格,都需要最终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由“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共同营造和勾勒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幼儿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意境或者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实现了童书本身的美学意义。
当然,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质,常被称为“浅语”艺术。
“浅”所指向的是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点;“语”即语言形式,浅语艺术即指儿童文学用适合孩子接受的方式传递关于“美”的讯息和意义。
幼儿所能自主阅读的童书一般都是图文相辅的,是一个多种媒介的结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美的主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其中至少包含三类语言: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与教育语言。
也就是说,童书的信息、美感与意义主要是通过这三种语言融为一体地呈现、传递与表达的。
高尔基曾对儿童文学的语言这样评价:“儿童文学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而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
”的确,儿童文学的“浅语”是其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具体表现在:其一,语言的形象性。
以儿童故事《小象当消防员》为例,分析儿童文学的美学特
质
儿童文学是为少年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大层次。
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个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
主要具备六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帮助儿童增长知识,认识社会,懂得做事做人的道理;二是培养儿童阅读、求知与探索的兴趣;三是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四是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五是培养儿童的美感,提高审美水平;六是愉悦儿童的身心,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通过儿童故事《小象当消防员》分析出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为:
(一)纯真
因为儿童世界总是显得那么纯真和美好,所以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就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自然追求。
(二)稚拙
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
形式上儿童文学在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以及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会有稚拙感。
(三)欢愉
儿童文学必须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
表现为以幽默的、滑稽
可笑的形式来表现具有美感的内容。
(四)变幻
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决定了儿童更富有幻想和探究的性格,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更富有幻想,拥有更多的惊险效果和神奇意味。
(五)质朴
儿童文学应该表现本色的自然和纯朴。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提要:童书的美学品味根源于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质,即无论从其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还
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童书通过图画与文字共同呈现了儿童文学的意境与意义。
童书的内
容与主题皆源于儿童文学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儿童文学是培育儿童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首先,它是儿童的,即在故事内容、主题蕴含、语言表达、整体风格上等,都与儿童的精神
意蕴相融合,与孩子的童真心灵相契合,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与阅读需要。
其次,它归属于
文学,具有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质与文学意义的审美风格。
童书相较成人所读书籍来说,总是
独具了某种美学品味,表现在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童书;文学;美学
一、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
童书蕴含的所有文学性要素、意义与风格,都需要最终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由“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共同营造和勾勒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幼儿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意境或者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实现了童书本身的美学意义。
当然,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质,常被称为“浅语”艺术。
“浅”所指向
的是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点;“语”即语言形式,浅语艺术即指儿童文学用适合孩子接受的
方式传递关于“美”的讯息和意义。
幼儿所能自主阅读的童书一般都是图文相辅的,是一个多
种媒介的结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美的主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其中至少包
含三类语言: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与教育语言。
也就是说,童书的信息、美感与意义主要是
通过这三种语言融为一体地呈现、传递与表达的。
例如绘本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充满童趣,既能愉悦孩子身心,同时也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每个动物的嗯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且与孩子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联系,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
形成的一种结构。
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
对认识对象的理解。
二、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
童书里的世界,总给我们以美好的联想与感受,这份“美感”是独属于儿童文学的审美,既包
括感受语言风格上的“美”,也包括感受作品意境上的“美”,这是一个心灵体验与对话的过程。
童书里的世界也大多是非写实的,或者说其艺术幻想大多都是超现实的,是创造性的想象。
正因如此,儿童文学离不开艺术幻想,没有艺术幻想也就没有儿童文学。
当然,幻想与想象
不是凭空的,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这就必然形成虚拟的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投射,从而
也就构筑出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正因为对现实的关照与折射,儿童文学的叙事过程总是
具有了现实与幻想的两条线索,且进行着各种巧妙的构思。
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三种基本样式:其一,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
如怀特《夏洛的网》,小女孩与小猪都是真实的生命交集,共同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故事深刻融入了孩
子的泛灵思想与生命一体化心灵。
其二,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
如安徒生《海的女儿》,幻想出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将之揉入到现实生活中,充满幻想,带给孩子现实生活所无法赋予的奇异之美,同时也贴合孩子认识过程中本就天马行空的想象。
其三,虚实线——以虚拟的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
如英国作家米尔恩的代表作《小熊维尼•菩》,完全虚拟了一个世界,但是所思、所想、所感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这种“虚实”变幻是儿童文学必要的美学品格,因为它是前两种文学特征实现的必要条件。
现
实与幻想的交相辉映,蕴含着童书不同的意境之美和精神内蕴,呈现了极为不同的审美体验,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意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和变幻,总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引导
着孩子们领略文学境界的美,无论是民间传统儿童文学亦或是文人现代儿童文学,都体现了
成人对儿童和儿童生活的热爱和期盼,蕴含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
正因如此,我们
会发现很多经典作品的荒诞性,虽然离奇但不虚浮,因为它们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植于我们
的现实生活以及我们的文化里。
其通过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媒介材料的图画文学语言呈现了
一幅幅美妙绝伦、真实可现、变幻多彩的故事情景。
所以,无论从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
还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儿童文学与信仰,儿童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收获于自身心灵的体验,也升华对幼儿阅读指导的生命深度。
三、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
童书的美学品味必然承载着儿童文学的精神追求。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形态之一,同样渗透着
深刻的人文关怀。
与儿童读者的心灵对话,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成人世界对自身儿童时期的重
新认识与回归,也体现了其对儿童世界存在的现实意义的关照,表现出某种特有的文化品格,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人类对下一代的思想感情、人格品德、心灵修养等方面的传递和期望。
郭
沫若先生曾在其《儿童文学之我见》中谈到:“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绝不像一张白纸;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绝不像一片玻璃。
”这里的澄明与莹澈,也许最能把儿童文学所凝聚的最透明的单纯与快乐表达出来,其亦指向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对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
儿童文学研究者曹文轩曾阐述到:“‘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在提出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沉重感的。
能感动他们的东西
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童书里,作家充满奇异色彩的想象与幼儿的幻想在精神意蕴上是趋于一致的,幼儿具有泛
灵思想、视角上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上总是借助想象与幻想来理解事物及事物间的关系等,而童书作家“试图用童话的形式述说自己对这一世界的一些感受”即是对幼儿认知与情感
的最佳应和;作家至真向善的情感、明辨是非的道德观、涵纳宇宙人生的哲理意识,富有儿
童情趣的幽默感,引导儿童的心智慢慢走向成熟。
童书中自然流淌的纯净、真挚、质朴的情
感以及精心营造的感人至深的美好意境,提升儿童的艺术品味,为儿童读者提供含蓄而久远
的精神享受。
上述即是我们对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解析与探究,这个问题往往被儿童文学研
究者们认为是儿童文学本身最核心的问题。
以往研究要么从美学角度寻找思想脉络,即探讨
语言艺术在创造中的审美关系;要么以审美的独特性作为论述宗旨,以儿童为读者对象,从
儿童自身的成长特点以及精神心理特征出发,阐释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事实上,对儿
童文学美学的探讨还应具有更加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和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
童书是儿童文学
的文化承载,亦体现着儿童文学的精神意蕴,其外在的语言文学形式往往也深蕴了每个时代
对儿童与儿童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凝聚了对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蕴含了某种对于儿童的认
识和观念,并透过文学作家的“用心表达”与“有意描画”,通过文字、图画或其他语言艺术的
形式来呈现和表达,承载着成人对儿童未来的一份热切。
因而,关注当下儿童的生存状态,
深入儿童的现实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当是童书本身的核心价
值追求,亦是对童书美学品味的根本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