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9.65 KB
- 文档页数:2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早期诊断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具体资料,从而提高我院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术后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9年至2014年间在我院就诊的150例患者,按照年龄分组为A组和B组。
通过手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细胞分化、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归纳统计分析。
结果 A组与B组在病理分期及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分化和肌层浸润方面,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且A组情况要优于B组。
结论年轻妇女在子宫内膜癌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若在诊治过程中,加以注意,将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122-01子宫内膜癌一直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20%-30%,是目前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
但近几年研究发现,该病不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同时患者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年龄分组,并比对两组在手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细胞分化、肌层浸润深度等方面进,从而加强对该病病理特点认知,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以及术后治愈率或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自2009年至2014年间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
并以45岁为分界线分组,其中A组为≤45岁患者,共计21例;B组为>45岁患者,共计129例。
1.2诊断标准及方法采用FIGO制定的病理诊断和病理分级标准;采用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制定的病理分类标准。
1.3 统计分析以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
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资料A组患者年龄集中在28-45岁,平均年龄(39.8±3.6)岁,正常来经;B组患者年龄分布在46-86岁,平均年龄(53.3±4.1)岁,均绝经。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组织。
由于这种癌症的发生率在近年来有所上升,因此对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较轻,常常被误认为是月经紊乱。
但是在进展较为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1.异常的阴道出血:出现间歇性阴道出血、经期过长和经量增多等。
2.导致腹痛和不适:这和癌细胞在子宫内膜组织里蔓延有关。
3.出现压力的感觉:患者会感觉到盆腔的肿块或者肿物引起的压力感。
4.十分不适的感觉:这个症状通常出现在肿瘤已产生转移到其他部位时。
另外,患者还可能会感到易疲劳或食欲减退等。
二、病理诊断病理学的诊断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标准。
这一项的确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检查。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身上采集相应的组织样本,通过以下手段来检测:1.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医生会对切片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检测细胞学的是否正常。
2.确定组织的分级:医生通过观察标本的组织,对其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级。
3.检测癌细胞的存在:医生可以通过切片后的组织标本来检测是否有癌细胞而确诊。
三、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方法包括:1.磁共振成像MRI:这项检查主要是通过磁力图和射线来观察患者内膜厚度和肿块分布情况。
2.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可以用来确定肿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肝脏、肺等可能会存在的转移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检测。
四、诊断标准1.病理学证实是必须的;2.预计的存活期至少为12个月,擦除外期或系统治疗的病人需要排除;3.诊断年龄:肿瘤发生后,患者年纪一般在50岁以上。
以上内容就是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总之,一个标准的确好还是不够。
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多种工具进行诊断,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5T07:25:19.221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5期作者:金玉梅[导读] 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常见的子宫内膜癌,通过刮宫活检可可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型。
(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摘要:目的评估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分析病理结果。
结果150例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者经过病理活检,得到子宫内膜样腺癌136例(90.67%),8例(5.33%)为浆液性癌,5例(3.33%)透明细胞癌,1例(0.67%)癌肉瘤。
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常见的子宫内膜癌,通过刮宫活检可可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型。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效果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是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每年约有20万的新发病例,同时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三位妇科恶性肿瘤之一[1]。
其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相关,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肿瘤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现将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经量异常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经期显著延长;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实验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者;理解及语言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51.15±4.6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5±0.11)年;学历:45例中大专,50例高中学历,5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探讨发表时间:2018-01-29T15:29:33.15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9期作者:徐丹[导读] 对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主张子宫内膜刮宫活检,以防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后的病理诊断,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依据。
方法: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进行FIGO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
结果: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I期50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Ⅳ期20例,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91.86%。
结论: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分段诊刮病理诊断中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级别被降低,临床上应重视分段诊刮的内膜癌病理报告。
对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主张子宫内膜刮宫活检,以防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字: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诊断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asymmetrical cancer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asymmetrical carcinoma after curettage biopsy and analyze the my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asymmetrical carcinoma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May 2017, 90 patients with asymmetrical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clinical staging and surgical pathology of FIGO. Results: The clinical stage of FIGO in 90 cases of asymmetrical cancer was stage I 50 cases, stage II 10 cases, stage III 10 cases and stage IV 20 case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linical stage and operative stage was 91.86%. Conclusion: Segmented curettage is essential for the diagnosis of asymmetrical cancer. Due to the sacramental curettag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asymmetrical cancer tumor cells were reduced in hematological grade, clinically importa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ub-curettage asymmetrical cancer pathology report. For irregular vag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advocating asymmetrical curettage biopsy to prevent missed diagnosis,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Key words: asymmetrical cancer; clin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前言: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5左右。
子宫内膜癌病理报告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XX岁
临床病史:
患者于XX年X月X日因阴道出血、下腹胀痛等症状来我院就诊。
行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上方附着物,行宫颈活检术后确诊为
子宫内膜化生。
治疗及随访:
患者于XX年X月X日行子宫内膜刮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
患者随访至今,生活与工作正常,未出现异常症状。
病理报告:
标本号:XX2020X
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组织
镜下所见:见少量不规则的腺体增生,部分腺体间伴有不规则形态的核,细胞有破损和坏死现象,核染色体呈现不均质性和增多性。
同时见少量淋巴管侵入。
诊断意见:
子宫内膜腺癌
备注: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内膜上皮细胞,随着病程进展,可能还会累及到子宫肌层、卵巢等周围组织。
早期子宫内膜癌多数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者是经期结束后继续阴道有血性分泌物,需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广泛lvsi诊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广泛的淋巴管和/或血管浸润(LVS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预后指标。
它被广泛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
广泛LVSI是指肿瘤细胞浸润到宫颈内膜下层的深层和子宫浆膜上的浅层,或者浸润到宫颈内膜深层和浅层淋巴管和(或)血管的肿瘤组织。
广泛的LVSI意味着肿瘤细胞的侵袭非常明显,预示着肿瘤的侵袭性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LVSI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的检查,通常是在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观察到。
病理学家会检查组织切片,寻找肿瘤细胞在血管或淋巴管内的侵袭表现。
LVSI一般被认为存在于对称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灶的淋巴管周围。
子宫内膜癌LVSI的正式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的评估病理学家需要观察细胞核的异型性、核分裂、细胞的形态、细胞膜和细胞间质等特征,以确定是否存在LVSI。
有时候,LVSI可能很难被观察到,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和观察。
2.淋巴管型LVSI的判定淋巴管型LVSI指的是肿瘤细胞侵袭到淋巴管内。
病理学家会检查切片,观察淋巴管内是否存在肿瘤细胞的浸润,并进行评估。
3.血管型LVSI的判定血管型LVSI指的是肿瘤细胞侵袭到血管内。
病理学家会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侵袭到血管壁,在血管壁内形成小的癌栓。
这些癌栓可以通过染色或特殊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标记和观察。
4. LVSI的分级根据LVSI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LVSI 是指肿瘤细胞在淋巴管或血管内仅少量浸润;中度LVSI是指肿瘤细胞浸润到大部分血管或淋巴管内;重度LVSI是指肿瘤细胞浸润到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血管或淋巴管内。
LVSI的存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存在LVSI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广泛LVSI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更加密切的随访和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子宫内膜癌150例临床病例分析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相关的因素。
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50例,分析与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率相关因素。
结果:年龄大于等于56岁的患者3年、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小于56岁的患者(P<0.05);早期(Ⅰ期、Ⅱ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Ⅲ期、Ⅳ期)患者(P<0.05);组织分化较好的(G1、G2)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组织分化差的(G3)患者(P <0.05);肌层浸润深度小于1/2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肌层浸润深度大于等于1/2的患者(P<0.05)。
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故早期发现并诊治子宫内膜癌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Method: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underwent primary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from Feb 2004 to Dec 2011 in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56 years-old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ages were less than 56 years-ol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phase Ⅰand phase Ⅱ)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the latter perio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degrees of tissues differentiation(G1 and G2)were bet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degrees of tissues differentiation(G3)were bad(P<0.05).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in 3 and 5 years of patients whose muscular infiltration depth were less than 1/2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muscular infiltration depth wer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2(P<0.05).Conclusion:Age,surgical-pathologic stage,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So early discovery,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can raise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Key words] Endometrial carcinoma;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经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30例伴 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分析(1.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盐城 224002;2.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目的MELF(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浸润是子宫内膜样癌的特殊浸润模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着重分析伴MELF浸润生长方式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方法分析30例伴MELF浸润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特征,随访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本组病例中MELF浸润均与其他浸润模式混合存在,显微镜下MELF位于主体肿瘤浸润前端,腺体呈微囊状、狭长、碎片化改变,间质粘液变性及炎细胞浸润。
MELF浸润病灶的Ki67指数明显低于主体瘤,两者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451)。
所有患者均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及/无淋巴结清扫,15例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
29例有随访,随访时间5-104月,其中1例2年后死亡,1例1年后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和转移。
结论MELF浸润具有独特的形态,偏好发生于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需仔细寻找隐匿MELF结构以准确评估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MELF浸润与临床病理特征尚未见显著相关性,可能与细胞退变有关。
关键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癌,MELF,浸润,预后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carcinoma,EEC)是子宫内膜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依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
EEC浸润子宫肌层的生长模式主要包括侵袭性浸润、推挤性浸润、腺肌症样浸润、恶性腺瘤(微偏腺癌)样浸润以及MELF浸润5种模式[1]。
其MELF浸润病灶显微镜下观察容易被遗漏,近几年对其认识逐渐深入[2],MELF浸润发生率各文献报道不同(7%-48%)[3],主要见于子宫内膜腺癌中,且最多见为ECC类型,尤以低级别ECC(G1-2)居多。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30T11:20:38.5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作者:王茜
[导读]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但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II期较高,达67.5%。
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便于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以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
结果:75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9例(12%),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阴道异常出血者69例,占92%。
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误差率为10.3%,II期误差率为67.5%,III期误差率8.3%。
结论: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但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II期较高,达67.5%。
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析;临床病理
Diagnosis and clinicopathology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to provide relevant practical medical evid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5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general conditions, clinical symptoms, treatment method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75 patients was (52.8±9.2) years, 9 patients (12%) were younger than 45 year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37.2±6.0) years. The patients had a younger age. 69 cases of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 accounting for 92%. Clinical stage error rate: The error rate in phase I was 10.3%, the error in phase II was 67.5%, and the error in phase III was 8.3%.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age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has a younger trend. If the prognosis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good, the diagnostic error rate of clinical stages, phase II is higher, reaching 67.5%. Rais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is perio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Diagnosis analysis; Clinical pathology
前言: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0%-30%。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些年来逐年上升,据文献报道已接近宫颈癌发病率,尤其以欧美国家更为突出,已跃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和病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回顾性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探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以期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生存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75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均自愿参与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年龄25岁-64岁,平均年龄(42.31±10.51)岁;经手术病理确诊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本次研究复合医学伦理会的相关规定。
1.2基本方法
回顾分析病员一般情况,主要临床症状,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手术病理分期、分级,手术病理结果,腹腔冲洗液结果,淋巴结转移等,所有病理结果均由病理医师复核,旨在获得较为准确的研究分析结果。
2.结果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闭。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未孕、未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雌激素等,另外有卵巢癌、乳腺癌或肠癌家族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也会增大闻。
随着全球妇女准备受孕的时间越来越晚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年轻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不仅要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而且还应在保证预后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质
量,保留生理功能甚或保留生育功能。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多为高分化癌,细胞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较早,浸润程度较低,预后较好,但是浸润程度低的原因也可能是绝经前患者就医时间早或者及时的进行预防检查有关。
而老年患者对于阴道不规则流血这一典型症状没有充分认识其严重性,没能及时就医,另外术后随访发现老年患者多为农村妇女,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没能及时就诊有一定关系。
因此,此现象的影响因素对于该疾病的研究影响很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经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数据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年轻组(绝经前)与中老年组(绝经后)比较,临床分型、细胞分化程度、组织浸润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年轻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中老年患者组织学类型较复杂,恶性程度较高,易早转移,预后较差。
根据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临床病理类型,不孕症患者更易患子宫内膜癌。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为高分化癌,且期别较早,相对于中老年妇女预后好。
老年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因此对绝经后无痛性子宫出血患者,特别是患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者应警惕,及时进行诊断性刮宫、B超等检查,使老年子宫内膜癌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要对宫内膜癌的相关症状早些予以鉴别,实现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效提升了早期诊断符合率,进而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给予重要依据,避免延误治疗而发展成其他严重病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秀丽,杨瑾,徐炼,等.子宫内膜癌499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2):2380-2381.
[2]吕琳,彭芝兰,楼江燕,等.子宫内膜癌129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2):922-923.
[3]曾俐琴,彭芝兰.妇科恶性肿瘤2409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