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梦游天姥吟留别_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94.06 KB
- 文档页数:3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相关推荐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饶卓颖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
唐诗就是盛唐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诗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
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他的诗正如他自己说的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留别友人时,写下了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这首诗以梦中游仙的形式,寄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得特别突出。
本文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谈一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形式表现(一)以梦幻的形式表现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就是按照入梦、梦游、惊梦的形式来描写的。
诗的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一开始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诗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接下来描写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得诗人进入了梦幻,展现出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只见山中石径盘旋,深山处光线幽暗;又听天鸡高唱,看到海日升空,一片曙色;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又忽觉暮色降临,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姓名:专业:班级:起止日期:指导教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填写)题目: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实习及论文等用纸浅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其中丰富的想象以及奇妙的语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他的诗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众多诗词中都给人一种万千瑰丽的想象空想,无不让世人赞叹他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而正是李白的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将就诗人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一、风格特征分析(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由于李白爱好游历山川,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很多是描写山川以及风景的,这些诗歌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气势,“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当中的诗句,这句诗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又转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秋空图,顿时体现出了豁达的胸怀。
同样,在《行路难》当中依然反映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风格特点。
纵观李白的诗歌,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对仕途的创作,因此也反应出了复杂的情感。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正是反映出了诗人的不满于生活的心理状态。
更对社会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
所以,李白的诗歌在情感表现方面较为直接,其中的磅礴气势和变化多端的气势留溢在诗歌当中,题浪漫主义特点十分明显[1]。
(二)万千的瑰丽想象这一特点也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突出表现。
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反映出了对于解放个性以及追求自由的的内容。
尤其是在心理上的表现更为明显。
而就具体的诗歌来说,那些对于山川等的写作对个人情感表现的十分明显。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夜飞度镜湖月”是诗人的想象,想象自己一夜间成仙,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文解释」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蹄。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人生态度(简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李白通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现实消极反抗,以及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理解李白放浪不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研习赏析诗歌内容,理解李白通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现实消极反抗,以及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教学难点:诗人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及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理解李白放浪不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讲读法 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李白的经典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各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表现出了诗人放浪不羁的人生态度。
今天我们从诗作的整体构思、诗歌创作手法和作品的文体技巧等三个方面来管窥李白的人生态度与人格理想。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比喻、生动的拟人、丰富的想象、奇妙的幻想、借助神话元素。
(一)构思新奇——游刃有余地镜像般展示了诗人整个梦境的过程和层次①开头“瀛洲”的虚无缥缈——衬托——神秘感——(梦境)铺垫②承上启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急迫心情③入梦——谢灵运——释放政治上失意的压力,享受精神上的自由海日、鸡鸣——梦幻,“迷花倚石”——迷离之美——飘忽感——虚化了一个超脱现实的神话世界,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顶峰——奇特的美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梦境:神秘之美——﹥惊险之美神仙世界——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境达到了最高的顶点④出梦——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痛苦与失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⑤抒情——消沉?精神有没有被磨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依然率性而活,并且活得更有节操。
(二)大胆夸张、想象丰富——李白诗歌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集中体现。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紫金电大汉语言文学00级肖信红表达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抒发渴望个性解放的激越情绪,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最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四方面:一、他的浪漫主义诗篇,有着一股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一种强烈的反抗压迫、批判现实的叛逆精神。
人说李白是“诗仙”,他也自号“谪仙人”。
但是李白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神仙,而是一个十分关怀现实,关心祖国前途、民族存亡、人民疾苦的诗人。
他似乎什么都很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登上太白锋,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
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促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李白对现实是有清醒认识的。
唐诗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简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
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
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内容提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主要倾向和特点是浪漫主义激情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
本文试图通过他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
该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
次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行前以此诗书赠友人。
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通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一)李白诗歌概述(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形成以及表现在其中的浪漫主义特色(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成因1、浪漫主义诗作形成的社会因素2、特殊的个人因素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施行均田制的基础上,李唐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
同样,在艺术创作方面,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野草,豺狼尽冠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玄宗之征入长安,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满怀政治热情地把“济苍生”、“安黎元”、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愿望寄托在玄宗身上,他利用和玄宗接近的机会对他申述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针对某些现象对玄宗进行劝谏,如他在诗中说:“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浅谈李⽩诗歌的浪漫主义浅谈李⽩诗歌的浪漫主义李⽩是⼀位盛唐诗坛⾥不得不看的风景,其诗豪放飘逸,想象瑰丽,代表着诗坛⾥的⼀座⾼峰------浪漫主义。
其诗句风华绮丽⽽⼜巧妙的熔铸为⾼⼤古雅。
其⼈桀骜不驯,放任却⼜不随波逐流,⼀⾝追逐⾃由却⼜有安邦定国的宏愿······同时在他⽣活的时代是⼀个封建社会空前⿍盛的时期,⼤唐国威远扬,辐射周边,但同时⼜隐藏着没落与衰败的暗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宏愿碰撞之下,孕育了李⽩独特的浪漫主义诗歌⽓息。
⼀、李⽩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法(⼀)豪迈⽽奔放的⽓势元稹说李⽩的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
”这正道出了李⽩诗歌的这种豪迈⽽奔放的⽓势。
如诗⼈笔下的黄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触龙门。
《公⽆渡河》这⾥,黄河奔腾咆哮,冲决⼀切,呈现出不可驯服的形象,确有“落笔摇五岳”之势。
再如诗⼈笔下的长江和⾼⼭:登⾼壮观天地间,⼤江茫茫去不还。
奇险挺拔,⾼出天外的峰峦,都表现出冲决束缚,追求⾃由的不可阻挡⽓概。
(⼆)丰富⽽奇特的想象李⽩诗歌中,有⼤量的想象,有的诗通⾸是想象。
现实事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然景物、梦中境界等等,在李⽩笔下,⽆不成为想象的媒介。
通过这些媒介,诗⼈的想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意驰骋。
⽽这种任意驰骋的想象⼜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超现实的描写为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服务。
《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的典型。
诗⼈借助梦境,开展⼤胆的想象,描绘了天鸡⾼唱、海⽇升空、熊咆龙吟、霓⾐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暗,表现了崇⾼的理想。
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不开⼼颜”的⽃争精神。
李⽩诗歌中的想象往往出⼈意表,新颖不俗。
但出⼈意表⼜⼊情理之内,新颖不俗⽽不流于怪谲。
(三)⼤胆⽽恰切的夸张李⽩经常使⽤夸张这种艺术⼿法,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
试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特色邵年【摘要】@@ <梦游天姥吟留别>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是一曲追求理想的赞歌.rn这首诗是李白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后,将从东鲁再次漫游吴越时而作的记梦留别诗.此前,李白曾在长安做过三年的供奉翰林,洞察了李唐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加上性格傲岸不驯,蔑视权贵,招致了高力士等人的谗言诽谤,他对一切已感到极为失望,于是自请还山,愤然离京.虽然如此,李白仍然心存希冀,乐观进取,执着追求,不改初衷.<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这种精神境界的形象反映.【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03(018)002【总页数】1页(P39-39)【作者】邵年【作者单位】龙亢农场中学,安徽,怀远,23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梦游天姥吟留别》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是一曲追求理想的赞歌。
这首诗是李白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后,将从东鲁再次漫游吴越时而作的记梦留别诗。
此前,李白曾在长安做过三年的供奉翰林,洞察了李唐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加上性格傲岸不驯,蔑视权贵,招致了高力士等人的谗言诽谤,他对一切已感到极为失望,于是自请还山,愤然离京。
虽然如此,李白仍然心存希冀,乐观进取,执着追求,不改初衷。
《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这种精神境界的形象反映。
《梦游天姥吟留别》虚化了一个超脱现实的奇妙的神话世界。
梦境中的天姥山雄奇高峻、神奇瑰丽。
诗人梦见自己在朦胧的月光下,一夜千里飞跃镜湖,见渌水荡漾、半壁海日,听两岸猿啼、空中鸡鸣。
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
正在“迷花倚石”陶醉之际,忽然眼前出现仙境:虎咆龙吟,声震岩泉,栗林惊巅,雷鸣电闪,山峦崩摧,石门中开;天风浩荡,日月照耀,各路神仙纷纷了然而降。
这个神奇而富有魅力的神仙世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王国,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乐园的狂热追求,表现了李白对于个性自由和摆脱社会羁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