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技术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奉贤华电灰坝东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张才俊摘要:以奉贤华电灰坝东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涵闸基坑开挖为例,叙述轻型井点降水方案设计及具体的施工过程。
关键词:轻型井点降水、设计、施工1.前言对于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含水层(滩涂圩内)中进行基坑开挖时,由于坑内外的水位差大,较易产生流砂、管涌等破坏现象,甚至使边坡或坑壁失稳坍塌。
在基坑开挖前,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将基坑内外水位降低,从而达到开挖基坑的目的,是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施工方法。
本文以奉贤华电灰坝东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涵闸基坑开挖为例,阐述轻型井点降水方案设计及具体的施工过程。
2.轻型井点降水工艺简介2.1工艺原理轻型井点降水是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带过滤器的井点管,并在井点管四周填中粗砂,距顶部1.0-1.5m处回填粘土闭气,上部用软式透明管接于集水总管,然后与真空泵组相连,使得地下水被吸至地面而排除。
2.2工艺流程井管和滤管组装连接→冲孔成井→埋管﹑灌砂密封→安装总集水管→井管和总集水管连接→安装集水箱及抽水设备→检查、试运转→工作→工作结束,拆除2.3工艺优点与传统的支护基坑支护工艺相比,轻型井点降水具有以下优点:(1)降水后土层固结,基底干燥稳定,提高了土的承载力,便于用大型机械进行土方施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2)布臵灵活,使用方便,施工速度快,降水效率较高;(3)可反复多次使用,施工费用小,经济效果好。
2.4工艺适用范围轻型井点降水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在沿海、沿河地区,地下高水位软土地基中使用轻型井点降水,能获得很好的经济和技术效果。
由于轻型井点的抽水机组臵于地表,真空在地面产生,所以其降水深度受到真空吸程的限制。
一级轻型井点降水井管埋设深度一般为6m左右。
轻型井点适用的土层为粉砂质粉土、粉质粘土,在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效果较好。
3.工程概况奉贤华电灰坝东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涵闸为Ⅰ等工程,Ⅰ级建筑物。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篇【论文】研究背景桥梁工程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并提供十篇相关论文供参考。
论文1: 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本文研究来自于对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的调研。
论文探讨了不同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其适用性和效果。
论文2: 桥梁浇筑工艺优化研究本文研究桥梁浇筑工艺的优化问题。
论文讨论了不同浇筑工艺对桥梁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论文3: 桥梁梁体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研究了桥梁梁体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
论文探讨了不同梁体施工技术的特点,并评估了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论文4: 桥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研究本文研究桥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论文分析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桥梁施工中如何有效进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论文5: 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本文研究了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技术的问题。
论文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论文6: 桥梁施工中的机械化应用研究本文研究桥梁施工中的机械化应用问题。
论文讨论了机械化施工对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并探索了如何合理利用机械化技术进行桥梁施工的方法与策略。
论文7: 桥梁施工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研究本文研究了桥梁施工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问题。
论文探讨了材料的选取对桥梁结构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材料选择和应用的相关建议。
论文8: 桥梁试验与检测技术研究本文研究了桥梁试验与检测技术的问题。
论文讨论了桥梁试验和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应用,以及其对桥梁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
论文9: 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本文研究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问题。
论文探讨了质量控制与管理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策略。
论文10: 桥梁施工中的项目管理研究本文研究桥梁施工中的项目管理问题。
论文分析了项目管理对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来提高桥梁施工效率。
流沙地层桥梁基础井点降水施工摘要:对于铁路工程建设者来说,桥梁施工历来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桥梁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又是重中之重,尤其对于地质比较复杂的桥梁,基础施工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以往经验,结合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大四线高关支线铁路Ⅵ标段黑塔沟大桥基础施工,介绍了流沙地层基础采用井点降水施工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础;井点降水;施工Abstract: For the railway project builder, bridge construction is alway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i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especially for complex geological comparison of bridg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s more important. According to past experience, combinative Inner Mongolia Erdos Region four lines high closed branch railway bridg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ection VI black tower, introduces the formation basis of quicksand by well point dewat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future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foundation of well point precipitation; construction;1、引言大四线高关支线铁路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新建地方铁路大四线的一条支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以流动沙丘、半固定、固定沙丘及湖盆洼地、河谷阶地相互交错为其特色。
桥涵基坑施工中井点降水工法浅析在桥涵基坑,尤其是含水丰富地区的桥涵基坑施工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排出基坑内及周围土体中多余的水。
就目前来看,有钢板桩围堰、钢套箱围堰等方法,但这些施工方法的工艺复杂,且成本也高。
如果在河流水流量不大,且又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的话,而相对于上述方法而言,井点降水施工法成本较低、工艺简单,且容易进行施工操作。
井点降水工法適用于粉砂、粉质粘土、粉土的地层,在基坑开挖之前采用此工法降水,可保证土方开挖前土壤干燥,为下步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在大庆电业局通信调度楼工程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经验,因地制宜采用适用于该工程较简单的降水施工方法,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基坑支护费用,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过程中距离基坑边8m距离的原有办公楼、生产楼等建筑物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井点施工工法的基本特点(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井点管采用现场脚手钢管,降水时用的沉淀水箱采用搅拌机蓄水箱和现场砌筑水池并用,水泵临时租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中的一次性投入,并使得大多数降水材料都能在一个工程当中得到重复利用。
(2)采用机具、设备较简单,使用灵活,拆装、周转都较方便。
(3)降水效果好,能使基底以上土质保持干燥,基坑底内不需再设排水沟、集水井,雨季施工雨水通过基底下渗,通过井点排出。
(4)可防止流砂发生,提高边坡稳定,减少基坑边坡支护费用,特别是对易发生流砂,管涌现象的粉质粉土,采用此方法,能有效保证降水质量和施工安全。
(5)在降水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少,减少降水成本。
(6)保证邻近建(构)筑物安全。
由于采用此工法,不破坏原土层结构,经过试验和多次施工中的测量观测证明,此工法施工很少对降水附近土产生扰动,不会因此减少邻近建筑物基础以下土层地耐力,可有效预防邻近建筑物在降水期间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地基下陷现象的发生。
二、井点施工工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及土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以及明沟排水易发生流砂和塌方的土。
建筑基坑管井井点降水施工工法1前言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
当遇到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当遇到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管井井点排水作为人工井点降水方法中的一种,因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降水量大等特点已成为地下水位丰富的建筑基坑降水的常用方法。
掌握该方法在项目上的应用,不仅可使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掌握建筑基坑降水排水上的一门常用的施工方法,而且也可丰富钻前工程上的降排水的施工途径.2特点管井井点又称大口径井点。
它具有排水量大,抽水效果好,施工井点少,各井点相互独立,设备简单;而且,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工程费用较低等特点,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中被经常采用的降水方式.3适用范围管井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适宜于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1。
0~200m/d范围内的,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
因其单眼井排水量大、可由浅到深进行动态降水,该方法可适用各种水文地质条件,可降低的水位深度达3~5m.4工艺原理和设计概述管井井点作为井点排水方法的一种,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两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底0。
5~1。
0m以下。
4。
1工艺原理管井井点降水的工艺原理是用水泵将土中水分排除后,利用土体中动水压力的减小或消除,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放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另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向下,井点降水法的实施可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加密实;因此,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可使施工人员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
不但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即使在粉细、粉土地层开挖基坑,也可防止流沙现象的发生。
浅谈深基坑工程井点降水施工发布时间:2023-02-01T07:35:21.356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8期作者:张齐[导读] 井点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方法。
在基坑开挖前,采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中,张齐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I 266000摘要:井点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方法。
在基坑开挖前,采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中,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该技术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措施。
井点降水能疏干地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消除流沙,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与基础施工时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提供较干燥的施工条件。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井点降水;施工措施目前有的基坑因积水或土质稀软无法施工,有的甚至因出现流沙管涌等现象导致边坡塌方,破坏地质;有的基坑土体发生较大位移,影响临近建筑物安全,这些异常情况,往往由地下水引起,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1井点降水施工的应用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2幢超高层A、B塔楼,9层裙房和3层地下室结构,其中A塔楼39层,高度165.5m。
B塔楼51层,高度205.7m,总建筑面积为217877m2。
基础为筏板结构,筏板顶标高为-16.2m。
其中B塔楼基坑深度20.25m,筏板厚度3.9m。
施工现场十分狭小,施工具有一定困难。
基坑支护采用新工法“咬合桩+预应力锚索”,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咬合桩”通过顶部冠梁形成连续封闭的排桩结构。
1.2井点降水应用的技术条件地下水埋深7.0~8.0m,随季节变化幅度为1.5~2.0m。
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填土层;②黄土状粉土层;③卵石层;④强风化砂岩层;⑤中风化砂岩层。
建筑工程井点降水施工技术论文【摘要】利用井点降水技术进行建筑工程降水排水,不仅可以使基坑中的降水深度扩大范围,还可以使降水半径的限度得到提高,取得良好的降水效果,基本可以保证正常施工,因此,在一些类似的建筑工程施工时,同样可以使用井点降水法进行降水排水。
在深基坑开挖时,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这时就需要进行降水,否则就会导致基坑浸水的现象,从而对施工的条件以及地基的承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所以,要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中重视基坑降水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井点降水是一项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一、井点降水技术简介一般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工程中,会使用井点降水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在基坑开挖之前,将一些滤水管(井)放在底下,然后,因为在抽水层的滤水管是透水的,要用抽水设备把水抽出来,地下水必须要低于基坑地步的标高,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流沙以及管涌与坑底的隆起等现象。
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这项技术有很多的优点:第一,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
第二,不管基坑呈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都能进行快速适应。
第三,减少了基坑支撑时使用的材料以及土方的工程量。
第四,使用滤水管将地下水抽走能避免出现流砂的现象。
第五,能够增强土层的强度,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
第六,实施降水以后,能够保证土壤的干燥,方便了后续的机械化施工与操作。
二、施工过程与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井点降水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流程:(1)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要依据的是基坑开挖时的顶边线,然后对井位进行测放,同时还要注意将保护措施做好。
(2)将设备安置就位。
保证成井设备将井位对准,还要将井管以及滤料和洗井设备等准备好。
(3)做好管井的施工工作。
首先要用冲击钻机进行钻凿,保证其达到设计的深度,然后对钻孔进行清理并换浆,最后,要下入井管,将滤料填入进去,再用空压机以及水泵做好洗井的工作。
(4)做好抽水试验工作。
这项工作要在洗井的工作完成之后进行,还要将出水的能力以及含砂量进行标定。
建筑施工井点降水技术论文【摘要】在前期施工中降水,待施工完成后,及时对降水区域进行回灌,是很多工程忽略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回灌,会对周围的建筑物等其他设施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采用井点降水要特别慎重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前言在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施工时候,比如干大罐工程或是建站场厂房时,往往要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高度,满足施工要求。
如何设计井点位置,采用多大的井点合适,怎么施工才能更好的降水?下面就降水的要求和技术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二、井点降水的原理井点降水,一是要在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不出现流砂,保证基坑内正常施工作业;二是要防止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已建建筑物、管线、道路路面所造成的各种危害。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长期井点降水时,降水曲面坡度为降水影响半径的1/10,如井点主管埋深为S(指地下水位以下),则最大的影响半径可达10S。
若已建建筑物、管线、道路路面位于影响半径范围内,而不采取防护措施的话,就会引起不均匀沉陷,造成倾斜、裂缝。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深基础的正常施工,减少对周围邻近建筑、管线、路面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了一些措施,这样才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三、相关技术经验1. 确定井点布置的基本原则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大小、要求降水深度、地下水流向和含水层渗透系数等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基坑宽度小于10米,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米时,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当基坑宽度大于10米,土质较差、渗漏系数较大时,可沿基坑两侧各布置一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形或多边形封闭布置。
封闭形井点的转角处在每边不小于5米的范围内加密主管1/3至1/2。
井点管距基坑壁不宜小于1.5米,井点主管的滤管应埋至抽吸深度以下0.5-1米处,以免进气。
为了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水泵轴心应与总管保持齐平。
2. 井点系统使用注意事项2.1 井点立管埋设完并与卧管及抽水设备接通后,必须先进行试抽水,在无漏水、漏气、淤塞等现象后,才能正常投入使用。
桥梁基坑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摘要:文章就井点降水在南通市通启路高架工程桥涵基坑开挖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桥涵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真空井点降水、滤管、砂性土、井点系统、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7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项目所在南通,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本项目道路场地较平坦,标高在3.3~4.2m。
地下水位观测,钻孔内初见水位标高约为2.4m~2.7m,稳定潜水位标高约为2.2m~2.5m,水位年变幅1.5m 左右,一般在85国家高程1.8~3.3m,历史高水位约3.5m,地质多为砂性土。
承台基坑在开挖时,基坑内地下水大量渗出,造成基坑内积水成患,坑壁连续坍塌,开始时采取集水坑明排水坑壁支撑加固法进行开挖,由于基坑底部及坑壁渗水量较大,发生流砂现象,造成支撑失效,坑壁继续严重坍塌,无法进行进一步施工。
后来经过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地质情况,决定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基坑范围地下水位,保证基底及坑壁土壤疏干。
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施工方法在砂性土中非常有效。
井点降水优点
1.运用轻型井点降水,研究合理的施工工艺,提前降低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开挖及基础混凝土施工,有效缩短工期。
2.地质状况:基坑土质为细砂土,且地下水位较高。
用明排水
法排水时易于夹砂带泥,随水流失发生流砂现象。
用井点降水法施工,可以完全克服流砂现象。
3.用井点降水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地下水位,形成稳定的降落曲线,稳定土臂,土壤疏干,抗剪强度增加。
4.基坑开挖时可不必放坡或坡度改陡,减少挖方和回填土量,并降低支撑要求,甚至可不支撑。
5.基坑井点降水后,因浮力减少,增大压密有效压力,有利于增大地基强度,正好弥补河套地区地基承载力较低的缺陷。
三、降水工艺
3.1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布置方案选择
考虑桥涵基坑开挖一般在2~5米深,基坑宽度20米,根据井点降水类型决定采用一级轻型普通井点降水,采用环状井点,真空法抽汲排水。
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条件,我们所选的排水井为无压非完整井。
3.2井点降水设备
为满足井点降水需要,首先需要一套冲管冲孔设备:冲孔机,需要一套抽水设备:真空泵、抽汲总管、连接管及井管。
3.3井点系统降水各参数计算
轻型井点计算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涌水量,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选择抽水设备等。
井管间距、井管直径、井点滤管及抽水设备是影响井点降水效果的主要原因。
下面以本标段48#墩承台深基坑为例进行井点降水各参数计算:本基坑,各项参数如下:长48
米,宽20米,要求降水深度s=3.1米,s’=5米,l=15米,渗透系数k=0.5m/d(砂性土),h= s’+l=20米。
井管间距详细计算过程如下:
3.3.1井管影响半径r
r=1.95s=1.95×3.1×=16.55
3.3.2基坑假想半径x0
x0== =17.48
3.3.3h0 :有效带深度,系经验值,如下表所示,
表-1抽水影响深度h0值
3.3.4涌水量q
对于无压非完整井,地下水不仅从井的侧面流入,还从井地渗入。
经过佛尔赫格麦尔试验,认为无压非完整井点系统的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1.366k=1.366×0.5×(2×28-3.1)×
3.1/(log16.55-log17.48)=1252.5m3/d
3.3.5单根井管的抽水能力:
q=65πd l =65×π×0.3×1.2×=12.96 m3/d
d——滤管直径(m);
l ——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cm/s)。
3.3.6井管数量n
n=q/q=1252.5/12.96=96.65取值97根
3.3.7井点管间距则为:
d=2(l+b)/ n =2×(48+20)/97=1.4m,为保证抽水效果,实际施工布置时间距必须小于1.4米,这里取值1.3米。
l、b——矩型井点系统的长度和宽度。
四、降水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基坑降水通过抽排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地层中各类地下水的水位,以满足工程的降水深度和时间要求,保证基坑开挖的施工环境,同时为基坑底板与边坡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同样如果地下水处理不当就会给基坑工程带来问题。
为了实现基坑开挖的干作业和基坑底板与边坡的稳定,常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大量抽水。
当对基坑地下水处理不当时,常造成基坑坍塌,地面沉降等事故,在这方面有许多工程实例在此不必赘述。
分析地下水处理不当造成不良现象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因基坑排水使坑壁内外侧形成较大的水头差、增大了地下水流的渗透压力,可能在基坑内产生管涌;
(2)降水井结构不合理或洗井不规范,当抽取地下水时带走大量土颗粒,导致土体被掏空,造成地面塌陷或开裂;
(3)围护结构防渗性差,坑外土颗粒流失;
(4)基坑底板以下有承压水,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之间的土体压力小于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坑底产生突涌,流砂、流土等;
(5)水质变化,特别是沿海地区特别容易导致海水入侵,淡水资
源咸化。
结束语
根据对本项目承台基坑的井点降水施工,顺利实现了基坑降水,保证了基础施工,缩短了工期,达到预期目标,为下一步大范围基础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人民交通出版社桥梁工程师手册(第二册)
[2].张永波、孙新忠,基坑降水工程,地震出版社,2000.
[3].龚晓南主编.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杨根芳,深基坑真空井点降水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程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