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过滤系统验证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7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验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验证证书验证申请表时间进度及职责分工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2.验证范围3.判定标准4.验证内容文件确认硬件确认细菌挑战性实验(微生物的截留)验证吸附度验证吸附度验证溶出物验证化学兼容性滤膜完整性验证5.证结果评定及结论验证申请表编号:本申请以批准人签名日期为立项日期。
验证方案1.目的:我司现有产品为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在产品分装前的除菌过滤采用了赛多利斯公司生产的Sartobran P +μm滤芯。
除菌过滤系统在咱们整个工艺流程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咱们通过它来达到药液中除菌的目的。
这套系统本身的合理性对产品质量保证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咱们通过对该系统作前验证,来成立有科学依据,且有靠得住质量保证的过滤除菌系统,以维持全套工艺流程的稳定性。
2.范围:适用于赛多利斯公司生产的Sartobran P +μm滤芯适用性的验证操作。
3.工艺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4.验证内容:.文件确认4.1.1滤器组装按滤芯式除菌滤器准备标准操作细则;4.1.2发泡压力点测试标准操作细则;.硬件确认过滤系统组件及设备过滤系统组件及设备的组成如下:计量仪器一览表细菌挑战性实验(微生物的截留)验证验证目的用过滤含有定量指示细菌的培育基,模拟实际过滤工艺的方式来确认除菌过滤器的过滤能力。
指示菌a. 缺点性假单孢菌(ATCC 19146)生物指示剂(上海鸿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含菌量107/片,该菌直径在~μm。
它不能穿透孔径为μm以下的的无菌级过滤器。
b.指示菌量=过滤器膜面积(㎝2)×107个/㎝2咱们所用的+μm Sartobran P滤芯的有效过滤面积为㎡故所需指示菌量为:2000(㎝2)×107=2×1010个故咱们投入的指示菌量为2000片菌片。
目录1概述 (3)2 目的 (4)3 范围 (4)4 人员及职责 (4)4.1质量管理部 (4)4.2制造部 (4)4.3质量管理部经理 (4)5 引用标准 (4)6 设备描述 (4)7 验证内容及合格标准 (5)7.1文件检查 (5)7.2被过滤介质分别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的起泡点对比试验 (5)7.3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吸附性验证 (5)7.4滤器与被过滤溶液的兼容性测试 (7)7.7过滤材料对滤液的污染程度检查 (7)7.8过滤系统的规格检查 (7)7.9微生物负载控制 (8)7.10使用寿命 (8)8 漏项与偏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验证周期 (8)10 人员培训 (9)11 验证报告 (9)APPENDIX 附件附件列表 (10)12 变更历史 (11)1概述我公司的除菌过滤系统用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制剂溶液的除菌过滤,必须对最终产品的无菌保证进行验证,以保证过滤药液的无菌。
按照USP、BP和Code of Federai Regulations(CFR)的要求,除菌过滤器验证应该进行以下项目的测试: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其中化学性能测试包括过滤器与被过滤溶液的兼容性测试和被过滤溶液对滤器的溶出性试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被过滤介质/水的起泡点测试和滤膜对被过滤液主要成分的吸附测试;生物性能测试包括微生物截留试验。
目前使用的过滤器为Sartorius公司的Sartopore 2 Sterile MidiCap型除菌滤器(货号为:5445307H8——SS——A)。
根据过滤器选择的基本步骤:根据过滤对象根据亲水或疏水根据过滤阶段选择孔径选择材质选择过滤器形式选择过滤面积。
除菌过滤器验证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清洁与卫生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提供更干净、更健康的室内空气,除菌过滤器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为了确保除菌过滤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将分享一套验证方案,以确保其工作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验证目标我们的验证方案旨在验证除菌过滤器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过滤效果,具体目标如下:1. 测定除菌过滤器对细菌、病毒、灰尘等有害物质的过滤效率;2. 测定除菌过滤器使用寿命内的持续性能稳定性;3. 确保除菌过滤器的设计和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验证方法1. 样品准备从供应商处获取足够数量的除菌过滤器样品。
确保样品的来源可靠,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过滤效率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测定除菌过滤器对各种细菌、病毒和灰尘颗粒的过滤效率。
测试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 准备标准菌种和病毒悬浮液,确保其浓度和纯度满足要求;b) 设置合适的试验设备,模拟真实使用条件;c) 将待测试的除菌过滤器安装到试验设备中,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正常运行;d) 通过取样分析等方法,定期监测除菌过滤器对有害物质的过滤效率,并记录测试结果。
3. 持续性能稳定性测试为了确保除菌过滤器在使用寿命期间能够持续保持效果稳定,需要进行持续性能稳定性测试。
测试过程如下:a) 设置实验条件,模拟除菌过滤器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工作情况;b) 运行除菌过滤器,并定期监测其运行状态、过滤效果等参数;c) 对于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分析原因;d) 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除菌过滤器的持续性能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4. 设计与材料审核除菌过滤器的设计和材料对其最终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对设计图纸和材料报告的审核,确保除菌过滤器的设计和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四、验证结果与分析根据上述验证方法,我们获得了有关除菌过滤器过滤效率、持续性能稳定性以及设计与材料的验证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除菌过滤器在经过实验室测试后,对有害物质的过滤效率达到了要求,并能够有效去除细菌、病毒和灰尘等污染物;2. 持续性能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除菌过滤器在使用寿命期间能够持续保持高效的过滤效果,工作稳定可靠;3. 设计与材料的审核结果显示,除菌过滤器的设计与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菌过滤器验证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验证除菌过滤器性能的方案。
除菌过滤器是用于去除或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装置。
为了确保除菌过滤器能够有效地进行过滤和杀菌,并到达预期的除菌效果,验证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2. 验证目的本验证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除菌过滤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除菌效能。
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提供性能保证,并作为产品的技术指标。
验证方案还可以帮助优化除菌过滤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3. 验证步骤3.1 准备工作在开始验证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除菌过滤器样品•不同细菌和病毒的培养基和培养物•显微镜和显微摄像设备•培养皿、烧杯、试管等实验器具•验证记录表格3.2 实验步骤1.收集所需细菌和病毒的培养物,并按照要求培养和增殖。
2.将除菌过滤器样品准备好,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将培养物注入培养皿中,并将除菌过滤器样品安装在培养皿上方。
4.将培养皿放置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让空气通过过滤器。
5.收集通过过滤器的空气样本,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根据培养的结果,观察和计数样品中的细菌和病毒数量。
7.将实验结果记录在验证记录表格中,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拟。
8.根据验证结果,评估除菌过滤器的性能和除菌效能。
3.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验证记录,可以进行以下数据分析和比拟:•统计不同工作条件下细菌和病毒的数量和种类。
•比拟不同样品之间细菌和病毒的去除率。
•分析不同工作条件对除菌效果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根据验证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除菌过滤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除菌效果。
•除菌过滤器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病毒都具有一定的去除率。
•不同工作条件对除菌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化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本验证方案仅为一种例如,具体的验证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修改。
以上是针对除菌过滤器验证方案的根本介绍和步骤说明。
除菌过滤器的验证方案验证方案会审验证方案批准:年月日一、概述1、本过滤器是筒式滤蕊过滤器,过滤器材质为优质不锈钢(316L),滤蕊材质是聚砜。
本滤器用于本公司无菌药品的最后除菌过滤,正常的使用程序是先按照“筒式滤蕊过滤器清洁消毒规程”进行用前或用后清洗消毒。
洗好的过滤器按要求的灭菌条件进行灭菌后待用或待验证。
由于滤器本身的无菌度以及它的稳定和可靠的过滤性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无菌度,因此,为了确保本滤器的过滤除菌性能,特制订本验证方案对本滤器进行性能验证。
2、基本情况安装地点及使用单位:车间岗位。
生产商:主要技术参数:二、验证目的:确认滤芯与药液之间相互不产生不良影响,过滤器完好,除菌能力符合要求。
三、验证范围:在稀配后灌装前的药液,除菌过滤使用的0.20μm聚砜滤芯。
四、验证组织及验证人员组成通过对验证人员的培训,明确验证的目的和验证的程序和项目,确保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五、验证的内容及可接受的标准:1 起泡点试验1.1 目的确定使用的药液过滤器孔径与工艺规定使用的孔径是否相符。
1.2 实验用材料、介质和器具无油无菌压缩空气、压力表、注射用水。
1.3 方法将已清洁和灭菌的除菌过滤器装上待测滤蕊,用注射用水充分浸润,夹闭排气孔,将进液端用高强度管道与压力表和无菌压缩空气或氮气连接,逐渐开启供气阀,向待测过滤器中通入无菌压缩空气或氮气,观察过滤器组合中的压力表示数的变化。
当过滤器组合的后部导管出口处出现第一个气泡时,读取压力表指示值,此压力数值即为过滤器滤蕊的起泡点压力,将此压力与下表对照,可得出待测过滤器滤蕊的实际孔径。
1.4 判断标准待测过滤器起泡点压力应大于或等于下表所示孔径所对应压力数值:1.5.实验结果2 过滤器溶出物试验2.1 实验目的检查除菌过滤器在注射用水中的溶出效应,核实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向注射用水或被过滤液体中释放化学物质。
2.2 实验方法先用注射用水冲洗已装滤蕊的完整过滤器,并将过滤器内灌满注射用水,在蒸汽灭菌机内灭菌(121℃,20min),然后取出过滤器中水样,按《中国药典》(二部)所载注射用水检查项目中易氧化物的检验内容进行易氧化物检验,并对此注射用水进行热原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
过滤除菌原理与验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的冲击下,人们对于过滤除菌技术的需求更是日益迫切。
过滤除菌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以过滤除菌原理与验证为主题,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过滤除菌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过滤,另一种是化学过滤。
物理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的孔隙结构和其他物理特性,将微生物从介质中过滤出去的过程。
常见的物理过滤介质有纸质过滤膜、滤芯、滤网等。
这些过滤介质通常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能够阻拦微生物的通过,从而实现过滤除菌的效果。
物理过滤的优点是过程简单、易于操作,能够迅速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但也有容易堵塞、不耐高温、无法去除毒物等缺点。
化学过滤是通过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过滤物质有消毒剂、杀菌剂、抗菌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与微生物细胞壁或细胞膜产生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而起到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作用。
化学过滤的优点是能够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通常能够去除更小尺寸的细菌和病毒,但也有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产生副产物等缺点。
对于过滤除菌技术的验证,常见的方法有实验室验证和现场验证两种。
实验室验证是指将过滤除菌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来评估其除菌效果和安全性。
实验室验证通常包括确定适用范围、测定除菌效率、评估副产物产生、检测残留微生物等步骤。
通过实验室验证,可以初步确定过滤除菌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现场验证是指将过滤除菌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其除菌效果和适用性。
现场验证通常包括设备调试、现场实验、效果检测等步骤。
通过现场验证,可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过滤除菌技术的性能和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总之,过滤除菌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技术手段。
除菌过滤工艺验证是一种用于确认过滤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微生物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除菌过滤工艺验证的步骤:
设计验证方案:确定验证的目标、范围和计划。
考虑到产品的特性、要求和过滤系统的配置,制定验证方案。
准备验证样本:准备含有代表性微生物的验证样本。
可以使用经过标准化的微生物悬浮液或特定的微生物株系。
确保验证样本中微生物的浓度和存活率符合要求。
进行验证试验:将验证样本通过待验证的过滤系统进行过滤。
注意在试验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规范,确保验证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收集样本和分析:收集通过过滤系统后的样本,并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析。
通过分析验证样本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存活率,评估过滤系统的除菌效果。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对验证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估过滤系统的除菌效果。
与事先设定的标准或要求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编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详细记录验证方案、试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验证报告应清晰地说明过滤系统的除菌效果以及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除菌过滤工艺验证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可能因不同的行业、产品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验证之前,应仔细研究适用的法规、行业指南和标准,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规定。
此外,验证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或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验证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气体除菌过滤器的完整性验证规程(SOP)一、验证目的除菌过滤器必须100%地除去被过滤液中的细菌,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试验证明其结构的完整性,以保证过滤操作的可靠性,过滤完成后再重复完整性检验,以验证本次的过滤操作是否合格。
二、验证方法气泡点测试。
三、验证原理除菌过滤器的完整性检验采用气泡点测试法。
其原理如下:当滤材被液体(湿润液)浸润后,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驻留在滤材的微孔中,在滤材的两侧加上气体压差,由于毛细管效应,气体要将毛细管中的液体赶走而冒出气泡,气体的压差必须增大到某一值∆P,这个压差值就称为气泡点,其计算公式如式1。
式1表明,孔径愈小,气泡点愈高,因此可以用气泡点来检测过滤器的性能。
∆P=4Kσ cosθ / D ⋅⋅⋅⋅⋅⋅⋅⋅⋅⋅⋅⋅⋅⋅⋅⋅⋅⋅⋅⋅⋅⋅⋅式1 其中:∆P—压差(达因/厘米2)σ—表面张力θ—浸润液与滤材的接触角D—孔径(厘米)K—修正系数四、验证设备及材料1、上海先维FILGUARD-322型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2、不锈钢过滤器外壳;3、耐压塑料管(耐压1Mpa)及连接件;4、电源线;5、湿润液—95%以上的乙醇;6、带压力调节阀的测试气源(压缩空气)。
五、滤芯气泡点标准值滤芯最小气泡点值为:0.09MPa。
如测试值大于等于此值,滤芯为合格;反之,测试值小于此值,滤芯不合格。
六、责任生产经理负责落实使用过滤器准确无误;生产督导负责本规程的分发,并指导使用过滤器。
操作者负责严格执行本规程。
七、操作规程1、准备工作(1)、将仪器安放在一平稳、清洁之工作台上。
(2)、准备好220V, 50Hz的交流电源。
(3)、备好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作为气源。
(4)、用乙醇作为浸润液时,要保持测试场地的通风。
2、滤芯的润湿(1)、滤芯材料选择滤芯的材料:聚四氟乙烯滤膜。
(2)、湿润液的选择湿润液:95%以上乙醇。
(3)、湿润操作把湿润液倒入容器中,滤芯开口向上浸没在湿润液中,浸泡时间为10分钟以上。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1. 概述XXX剂是我公司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称号的一种液体制剂。
该产品的特点是药效明确,药性稳定、安全、卫生、外观澄清。
因此在该产品的整体工艺设计上采用了非最终灭菌方式,并用棕色半透明塑料容器盛装。
我们拟采用的工艺方案如下:原药液→粗配液→精配液→除菌过滤→无菌灌装→成品。
为此,我们验证小组对所用的除菌过滤系统进行了验证,以确保按本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稳定、安全卫生,且外观澄清度也符合规定。
1.1验证对象液体制剂车间配制岗位所用的除菌过滤系统,1.2验证方法我们采取前验证方法进行验证。
1.3验证目的除菌过滤系统在我们整个工艺流程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通过它来达到药液中除菌的目的。
这套系统本身的合理性对产品质量保证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通过对该系统作前验证,来建立有科学依据,且有可靠质量保证的过滤除菌系统,以维持全套工艺流程的稳定性。
2. 验证小组结构2.1参与部门生产部、质量保证部2.2 参与人员3. 验证需用的硬件、软件3.1硬件3.1.1过滤系统组件及设备过滤系统组件及设备的构成如下:3.1.2计量仪器一览表3.2工艺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4. 验证过程对本过滤系统工作的验证,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a.对微生物的截留验证。
b.对有效成分的截留验证。
c.滤膜完整性验证起泡点试验。
d.可溶出成分的卫生安全性验证。
4.1对微生物的截留验证4.1.1验证目的用过滤含有定量指示细菌的培养基,模拟实际过滤工艺的方法来确认除菌过滤器的过滤能力。
4.1.2指示菌a. 缺陷假单孢菌ATCC19146(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该菌平均直径0.3μm。
它不能穿透孔径为0.22μm的滤膜。
指示菌量=过滤器膜面积(㎝2)×107个/㎝2我们所用0.22μ聚醚砜滤芯的有效过滤面积为0.7㎡故所需指示菌量为:7000(㎝2)×107=7×1010个b. 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缺陷假单孢菌规格为1010个/菌片,所以我们投入的指示菌量为七片菌片。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实施日期:验证方案目录1.概述及验证方案说明 (4)1.1概述 (4)1.2验证目的 (4)1.3验证实施条件 (4)2.预确认 (4)2.1目的 (5)2.2项目 (5)2.3小结 (5)3.安装确认 (5)3.1目的 (5)3.2项目 (5)3.3小结 (6)4.性能确认 (6)4.1目的 (6)4.2项目 (6)4.2.1过滤速度、过滤能力、对微粒截留效果、物料平衡、清洗效果的确认 (6)4.2.2对药液质量影响的确认 (8)4.3小结 (8)5.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8)6.验证周期的确认 (9)附表2.1预确认检查记录 (10)3.1安装确认检查记录 (11)4.1最佳泵速确认记录 (12)4.2过滤能力确认记录 (13)4.3系统损耗量及完整性确认记录 (14)4.4清洗效果确认记录 (15)4.5过滤效果确认记录 (16)4.6过滤对药液质量影响确认记录 (17)4.7性能确认小结 (18)1.概述及验证方案说明1.1概述****为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除菌过滤是整个工艺流程中保证药液无菌的重要环节。
我公司在生产中使用的除菌过滤系统由粗滤系统和精滤系统组成,包括滤芯、滤壳、硅胶管、蠕动泵。
滤芯为****厂生产的聚醚砜滤芯,规格为5英寸、通过精度为0.2μm;滤壳为先维过滤设备厂生产的316L不锈钢滤筒;硅胶管为美国道康宁公司生产的药用级硅胶管,径为**英寸(**mm),壁厚为**英寸(**mm);蠕动泵为****生产的****型工业蠕动泵。
粗滤系统由滤芯(5英寸,0.2μm),滤壳和两根各****m长硅胶管组成;精滤系统由滤芯(5英寸,0.2μm),滤壳和一根****m长、一根****m长硅胶管组成。
1.2验证目的通过对设备厂家资质、技术文件、设备材质的检查,及对设备各项性能的试验,证明该设备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规定。
12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一、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卫生和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除菌过滤系统作为一种常见的处理污染物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本文将提出一种12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旨在验证该系统的除菌效果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二、系统介绍三、验证目标1.验证系统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验证系统对细菌的杀灭效果;3.验证系统温度、压力等工况变化对除菌效果的影响。
四、验证方法1.污染物去除效果验证a.选择常见的水中污染物和空气中的颗粒物,设置不同初始浓度的模拟污染溶液或气体,通过系统进行处理;b.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滴定法、光谱法、质谱法等)检测处理前后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去除率,以验证系统的去除效果。
2.细菌杀灭效果验证a.在不同初始浓度的细菌悬浊液中分别接种到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到一定程度;b.将培养好的菌液经过系统处理后,采集样品进行菌落计数,计算杀菌率,以验证系统的杀菌效果。
3.工况变化对除菌效果的影响验证a.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除菌效果的验证,例如选取10℃、25℃、40℃等不同温度条件;b.在不同压力下进行除菌效果的验证,例如选取0.2MPa、0.4MPa、0.6MPa等不同压力条件;c.在不同pH值下进行除菌效果的验证,例如选取pH=7、pH=8、pH=9等不同酸碱条件。
五、验证结果分析1.污染物去除效果验证结果应绘制成柱状图,以直观展示不同过滤器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细菌杀灭效果验证结果应绘制成折线图,以展示系统处理前后菌落计数的变化情况;3.工况变化对除菌效果的影响验证结果应绘制成散点图,以展示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除菌效果变化趋势。
六、验证结论根据验证结果的分析,得出对于12除菌过滤系统除菌效果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结论。
如果验证结果表明除菌效果良好且稳定,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和杀灭细菌,满足使用要求,则结论为验证通过。
若验证结果显示除菌效果不达标,则需要进一步调整系统参数或改进工艺,重新进行验证。
除菌过滤器验证方案引言除菌过滤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去除空气或液体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在医疗、食品加工和实验室等领域,除菌过滤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个除菌过滤器验证方案,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预期要求。
1. 验证目标验证方案的首要目标是评估除菌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细菌清除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验证目标: - 确定过滤器对特定细菌株的清除效率。
- 确定过滤器对不同颗粒大小的微生物的过滤效果。
- 评估过滤器的操作时间和工作流量。
- 确定过滤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2. 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除菌过滤器验证实验需要以下设备和材料: - 除菌过滤器: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以满足所需的除菌要求。
- 细菌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株。
- 培养皿:用于培养细菌株。
- 移液器和标准曲线:用于测量细菌株的浓度。
- 实验室平衡:用于称量和配制培养基。
- 大气压差仪:用于测量过滤器的工作压力差。
- LAL试剂:用于检测过滤器的内毒素水平。
3. 实验步骤以下是进行除菌过滤器验证的基本步骤: 1. 准备细菌株和培养基。
2. 将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孵育。
3. 使用移液器从培养皿中取出一定量的细菌悬液,用于后续实验操作。
4. 使用实验室平衡称量一定重量的除菌过滤器。
5. 将细菌悬液传递到除菌过滤器上,并记录过滤时间和工作流量。
6. 使用大气压差仪测量过滤器的工作压力差。
7. 收集通过过滤器的悬浊液样品,用于细菌测定。
8. 使用LAL试剂检测悬浊液样品中的内毒素水平。
9. 分析和评估验证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完成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是验证方案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数据分析和评估的一般步骤: - 计算每个过滤器样本的细菌清除率。
- 分析细菌测定数据,比较通过过滤器的悬浊液样品和初始细菌株的浓度。
- 比较不同粒径大小细菌的过滤效果。
- 比较不同过滤时间和工作流量的影响。
除菌级过滤器验证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
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法规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附录1 无菌药品第九十条对可最终灭菌的产品不得以除菌过滤工艺替代最终灭菌工艺。
如果药品不能在其最终包装容器中灭菌,可用0.22 m(更小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过滤器将药液滤入预先灭菌的容器内。
由于除菌过滤器不能将病毒或支原体全部滤除,可采用热处理方法来弥补除菌过滤的不足。
第九十一条与其它灭菌方法相比,除菌过滤的风险最大,因此,宜安装第二只已灭菌的除菌过滤器再过滤一次药液。
最终的除菌过滤滤器应尽可能接近灌装点。
第九十三条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
常用的方法有起泡点试验、扩散流试验或压力保持试验。
过滤工艺应经过验证,验证中应确定过滤一定量药液所需时间及过滤器二侧的压力;任何明显偏离正常时间或压力的情况应有记录并进行软磁调查,调查结果应归入批记录。
第九十四条同一规格和型号的过滤器,应经过验证确定其使用时限。
法规的解读: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
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
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微孔滤膜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1概述:注射剂生产中常用的微孔滤膜过滤器有两种:圆盘形过滤器和圆筒形过滤器,我公司生产中使用的滤器为圆筒形微孔滤膜过滤器,圆筒形过滤器滤膜的材料为聚砜,孔径分别为0.22um和0.45um,0.45um滤膜用于去除微粒,0.22um用于去除细菌。
本验证针对0.22um微孔滤膜过滤器进行除菌过滤系统去除微生物的能力确认,方案是在所有仪器经过校验,软硬件均符合GMP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在10000级HAVC系统环境下进行的。
为了保证无菌,我厂采用多级串联的方式进行除菌过滤。
无菌过滤器去除微生物的能力须用平均直径为0.3um的缺陷假单孢菌进行挑战性试验来证实。
2范围:无菌灌装制剂车间配置岗位所用的除菌过滤系统。
3目的:对该系统作前验证,来建立有科学依据,且有可靠质量保证的过滤除菌系统,以维持全套工艺流程的稳定性。
4职责: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验证报告的审批,发放检验证证书。
质保部:负责起草验证方案,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按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顺利进行,建立设备档案。
质检科:负责取样,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填写记录,出具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批准,检验用仪器、仪表校正。
生产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会审会签,配合动力设备部及指导针剂制剂车间完成有关验证工作。
设动部:参加会签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仪器、仪表的校正,并做好相应记录,起草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操作规程车间:负责配制间洁工作,安装环境符合设计要求,起草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配合好动力设备部实施好各项验证工作。
5过程对本过滤系统工作的验证,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滤膜气泡点试验,微生物挑战试验。
5.1滤膜完整性验证5.1.1滤芯的“预湿润”为增加流通量,过滤芯子要用表成张力较低的液体“预湿润”。
尽管湿润可能要增大压力强制进行,但为了安全,不使滤膜破损及保证充分湿润,滤芯还是应该预先浸湿。
5.1.2试验装置试验图(见下页)压力表5.1.3滤膜完整性试验步骤装上滤筒后关闭阀1,旋转取下压力表,将纯水慢慢倒入过滤器,当液体溢出时,将压力表装好,保证密封;开启压缩空气或氮气,开启阀1,阀2;缓慢加压到0.31kg/cm2,控制30s,观察滤器的气泡处。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验证方案的申请与审批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方案的审核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概述及验证方案说明1.1.概述1.2.验证目的1.3.验证范围1.4.验证职责2.验证仪器、试剂及文件说明2.1.验证仪器2.2.验证试剂2.3.相关文件3.验证内容3.1.细菌截留验证及滤芯化学兼容性验证3.1.1.杀菌性能验证3.1.2.验证前准备3.1.3.验证步骤3.2.溶出物验证3.2.1.验证前准备3.2.2.验证步骤3.3.吸附验证3.4.可见异物检查4.验证结果评价及结论5.正常运行后的控制要点6.验证周期1.概述及验证方案说明1.1.概述我公司的冻干粉针剂为非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除菌过滤是整个工艺流程中保证药液无菌的重要环节。
公司在生产中使用的除菌过滤系统包括滤芯、滤壳。
滤芯为上海金科生产的0.2um的除菌级聚醚砜滤芯,规格为5英寸;过滤设备为山东潍坊精鹰生产的配液、除菌过滤系统。
1.2验证目的:通过此验证,证明该除菌过滤系统符合本公司注射用生长抑素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规定。
1.3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的注射用生长抑素冻干粉针剂在新建冻干粉针剂车间的除菌过滤系统验证。
1.4验证职责2.验证仪器、试剂及文件说明2.1验证仪器2.2.验证试剂2.3.相关文件5.验证内容:5.1. 细菌截留验证及滤芯化学兼容性验证取规格为107CFU/片的菌片,将其培养成101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根据10版GMP要求,验证细菌截留时,滤膜单位面积除菌量不得低于107CFU/cm2。
2.5寸的滤芯过滤面积为1250cm2,因此所需菌液量不能少于1.25×1010CFU缺陷假单胞菌。
5.1.1杀菌性能验证3.1.1.1从生产线中取已配置好的生长抑素半成品溶液100ml,用移液枪移加入1ml浓度为1010CFU/ml的菌悬液,混匀。
取混匀后溶液1ml,稀释涂布培养,平行操作两份,作为对照组。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
1.概述
xxxxx注射剂是我公司生产近4年上市品种,也是药典品种,是用于xxx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等的治疗的一种液体制剂。
该产品的特点是药效明确,药性稳定、安全。
确认除菌过滤0.22μm聚醚砜筒式滤芯,使微生物的截留达到除菌过滤目的,因此在该产品的整体工艺设计上采用微生物残存概率百万分之一(SAL=10-6),并采用105℃、30分钟灭菌方式,使最终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采用的工艺方案流程如下:
原料药→浓配液→稀配液→除菌过滤→灌装→轧盖→灭菌→成品
附图(一)
为此,验证小组对所用的0.22μm聚醚砜筒式滤芯除菌过滤系统进行了验证,以确保按本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稳定、安全有效。
2.验证目的
除菌过滤系统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通过它来达到药液中除菌
的目的。
这套系统本身的合理性对产品质量保证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通过对该系统作前验证,来建立有科学依据,且有可靠质量保证的过滤除菌系统,以维持全套工艺流程的稳定性。
3.验证范围:
输液车间用于稀配岗位所用的0.22μm除菌过滤系统。
4.验证部门职责:
5采用的文件
5.1《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68页
5.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5.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
5.4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验证
5.5标准操作程序
5.6取样标准工作程序
5.7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6.验证需用的硬件、软件
6.1硬件
6.1.1过滤系统设备及组件
过滤系统组件及设备的构成:
6.2.1 工艺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7.验证过程
对本过滤系统工作的验证,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a.对微生物的截留验证。
b.对有效成分的过滤验证。
c.滤膜完整性验证起泡点试验。
7.1对微生物的截留验证
7.1.1验证目的
用过滤含有定量指示细菌的培养基,模拟实际生产过滤批量工艺的方法来确认除菌过滤器的过滤能力。
7.1.2指示菌
7.1.2.1缺陷假单孢菌ATCC19146(由上海鸿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该菌平均直径0.3μm。
它不能穿透孔径为0.22μm聚醚砜滤膜。
指示菌量 = 过滤器膜面积(㎝2)×107个/㎝2
我们所用0.22μm聚醚砜滤芯的有效过滤面积为1.2m2
故所需指示菌量为:1200(㎝2)×107=12×1010个
7.2.1.2由上海鸿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缺陷假单孢菌规格为1010
个/菌片,所以我
们投入的指示菌量为12片菌片。
7.1.3试验压力及流量
7.1.3.1 压力 0.2 MPa
7.1.3.2 流量 25 L/min
7.1.4试验装置示意图:
万级区万级区局部百级
附图(二)
4.1.5试验用培养基
胰蛋白大豆肉汤培养基--由上海鸿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7.1.6 试验10000级HAVC空调系统下环境
7.1.7 试验步骤
7.1.7.1 将过滤系统灭菌;
7.1.7.2 用空白培养基浸润过滤器,之后进行过滤器的完好性试验;
7.1.7.3 将此溶液用一阴性对照用无菌过滤器过滤,培养并检查无菌;
7.1.7.4 将事先标定浓度的微生物悬浮液装入适当容器,并对待试验的过滤器,进
行挑战试验。
试验步骤按:7.1.7.1,7.1.7.2,7.1.7.3进行;
7.1.7.5 进行过滤器完好性检查,确认试验过程中滤膜的完整性;
7.1.7.6 培养观察结果;
7.1.7.7 结果评价。
如阴性对照过滤器获得阳性结果,则试验无效;
如挑战试验的滤液中长菌,则过滤系统不合格。
7.1.8试验记录及表格
除菌过滤系统验证方案
7.2.1验证目的
在过滤前、过滤后的所用的0.22μm聚醚砜筒式滤芯,完整性达到要求。
7.2.2试验方法
7.2.1.1滤芯的“预湿润”
为增加流通量,提高滤芯的表成张力,用注射用水将0.22μm聚醚砜筒式滤芯“预湿润”。
7.2.2.2试验装置示意图:
FILGUARD完整性测试仪器测试示意图附图(三)
7.2.2.3起泡点试验步骤:
7.2.2.3.1试验操作:
a.关闭阀门V1、V2、V3、V4、V5 。
接通电源,打开氮气源,调节压力使氮气稳定在0.6 MPa,按动仪器上的[功能]键,
[开始]键,仪器开始进行系统气密性测试,按住增加键[Δ],缓慢升压到0.4 MPa时,松开增加键[Δ],观察2min,显示器显示压力值保持在0.4 MPa,证明气密性良好(如压力逐渐下降,则有泄漏,应进行排除)。
b.关闭V1、V2、V4、V5 ,开启V3 ,按[功能]键[开始]键,
[开始]键,完整性测试仪自动开始进行气泡点测试,同时显示器进行计时,[测试]指示灯亮,测试结束时,测试仪发出三声蜂鸣声时,[测试]指示灯熄灭,[完成]指示灯亮,显示器显示测得的气泡点值为0.34 MPa,大于或等于初测值时,为测试合格。
过滤器滤芯产地、孔径与起泡点对应值范围
7.2.4试验记录
7.3对有效成份的截留验证
7.3.1实验对象
以药物中的甘油、果糖为验证对象,考察其在过滤前后成份含量的变化。
7.3.2可接受标准
内控标准:含甘油应为标示量的91.0%~109.0%,含果糖与氯化钠应为标示量的94.0%~106.0%
7.3.3检验方法
甘油果糖注射液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成品检验方法。
7.3.4实验表格及记录
8.1结果分析
8.2评价
从试验结果来看,本过滤系统符合预定要求。
9.最终批准
验证领导小组已审阅上述所有结果及评价分析意见,准予合格并交付生产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