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整理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及特点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天文学:
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农学:(强调应用)
医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四大发明: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早在虚无缥缈的史前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并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成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1. 医学: 中国古代的医学,历经多代医家的研究,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疏证论》为代表的医学
体系,极大地加强了社会的公共卫生水平,减轻了老百姓的病痛苦难。
2. 气象学: 中国古代的气象学,通过多年的观测和研究,制定出精确的气候常识和气象预报技术,为人们制定出适宜的耕作规格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地质学: 中国古代的地质学,虽然发展较晚,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山海经》、《太玄经》、《百草图》等重要著
作,将大量抽象的地质概念变成具体的表象,为今后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植物学: 中国古代植物学,从自然现象的观察,出现了《本草经》等重要的植物著作,深入挖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构建了一
套植物分类学体系,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在医学、气象学、地质学和植物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科学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古代科技成就简表
1. 灌溉系统:古代人通过建造遏制河流的水坝来控制水流,从而灌溉农田。
2. 数学:古希腊数学家Pythagoras发明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开启了几何学的新篇章。
3. 印刷术:中国早期使用竹简作为书写媒介,后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4. 航海技术:古代雅典人用三角测量方法绘制地图,古罗马人发明了水上风车,船只的使用和安装航海仪器等技术的运用也使得航海能够远航至世界各地。
5. 建筑技术:古埃及人发明了三角锥,从而可以修建更加稳固的金字塔和其他建筑。
6. 防御工事:古中华民族发明了城墙和城门,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抵御敌方攻击。
7. 医学:古希腊人Hippocrates提出著名的“不伤害”原则,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
8. 工具制造:古罗马人发明了锡克斯,使得金属制品的制造变得更加精确和高
效。
9. 纺织业:中国古代发明了织布机和简易的无纺布纺织方法,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产量和效率。
10. 交通运输:古罗马人发明了硬沥青道路、桥梁和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为当时的大规模商业贸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哲学第一个发展繁荣时代,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源头。
在这个时期,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
在当时,我国的天文历法、气象、音律、几何数学等学科,均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声、光、力等物理学科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带动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天文学: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气象学:观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是人类最早从事的科学活动之一。
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气象科学开始萌芽。
相传我国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黄帝时代,就设有专人从事气候观测。
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帝尧时代,还设立了专门掌管天文和气象的官职(我国古代天气和气象是一起的),这一官职历代相沿。
到清朝时称为“钦天监监正”,是掌管天文、气象的最高政府官员。
我国古代曾为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早在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的张衡就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
这是在空旷的大地上竖一根五丈高的杆子,杆子装一只可以灵活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转动的方向,便可以确定风向。
对相风铜鸟的有无,国外始终存有异议。
1971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安平县逯家庄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中,发现一幅东汉建筑群鸟瞰图,其后的一座钟楼上立有相风鸟,从而毫无疑问地证明相风鸟是世界最早出现和使用的风向仪。
而西方装在屋顶上的候风鸡,是在12世纪开始有的,比张衡的“相风铜鸟”晚了约1000年。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随风飘动。
观测的人听到铃声,去看旗被吹动的方向,就可知道风向。
这是和现代风向袋相似的一种仪器。
地理学:中国古代地理学知识萌芽很早,至春秋战国时代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论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非常丰富,这包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应用等方面。
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
古代人通过观察自然界,发现了许多自然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探究。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现了星象、风水、气象等自然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研究,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古代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现了黄道十二宫、八卦等自然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安排农事活动等。
古代希腊人发现了几何规律,并用几何的方法来测量土地面积和建造房屋等。
古代印度人发现了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
这些古代人的成就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明了许多用于观察、探究和应用自然的工具和仪器。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望远镜、占星术的工具、水钟等,这些工具和仪器在观察、探究和应用自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建立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
例如,古代中国人建立了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这些理论在当时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古代人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非常丰富,在观察、探究和应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
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记载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比希腊天文学家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早约200年。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纪录②东汉张衡制造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浑天仪分做内外几层,每层都可以转动,中间有个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轴和球体的接触有两个交点,即天球上的北极和南极。
在球的表面排列有二十八宿和其它恒星,球面上还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夹角,分列有二十四节气。
这架仪器的构造,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为了使浑天仪能够按照时刻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组滴漏壶。
滴漏壶是古代测知时刻的仪器,它用一个特制盛水的器皿,下面开个小孔,水一滴一滴流到刻有时刻记号的壶里,人们只要看到壶里水的深浅,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时刻。
当时没有发明钟表,人们用它来测定时刻。
张衡利用壶中滴出来的水的力量来推动齿轮,齿轮再带动浑天仪运转,巧妙地使浑天仪一昼夜转动一周,把天象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人们就可以从浑天仪上面观察到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
浑仪上哪一颗星正在升起,哪一颗星正在达到天顶,哪一颗正在落下去。
一切都准确地同天象相符。
张衡认为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已经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地动仪: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由青铜铸成,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悬挂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
(1)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年)、《俄蒙协议》(1912年)、《中俄声明》(1912年)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