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总复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图表][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汇总,家有高中生,请打印一份
我一直都认为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目,不管是高中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内容,在课堂上被老师将思维带到历史上的每一个角落去,仿佛能够亲眼观看那些大事件的发生,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每一个大人物的心路历程。
但有人喜欢就会有人不喜欢的,不喜欢的孩子多半也无非就是觉得历史知识点繁冗复杂,难以记忆,要是自己不会去总结整理,那么所学内容就会变得繁杂,复习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开始,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哪些掌握了哪些是还没有记住的。
这就体现到了一个方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对于文科的内容记忆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下面特意将大家分享一套思维导图,涵盖了高中阶段的所有重点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汇总,家有高中生,请打印一份!
文末有word版资料获取的方法!。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新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图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哲学-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亚洲古代帝国- 古印度的孔雀王朝与佛教传播- 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及其制度- 中世纪时期的中华帝国:汉、唐、宋、元4.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影响与十字军东征- 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后果-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2. 近现代国家的形成- 英国的议会制度与工业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与宪法制定-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3.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亚洲、非洲的反抗与独立运动-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经济全球化4.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联合国的成立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三、当代历史1.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 全球化与地区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兴起-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进步-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的展望四、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解释的多样性与客观性- 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唯物主义2.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教育功能-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批判性思考- 历史与公民意识、国家认同的关系结语: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它不仅记录了过去,也影响着现在和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一、古代历史A. 古代文明的起源1. 古埃及文明2. 两河流域文明3. 印度河流域文明4. 古代中国文明B. 古典时期1. 希腊城邦a. 斯巴达b. 雅典2. 罗马共和国a. 政治制度b. 社会结构3. 汉朝的中国a. 政治制度b. 科技与文化C. 宗教与哲学1. 佛教的传播2. 基督教的兴起3. 伊斯兰教的诞生4. 古典哲学二、中世纪历史A. 封建社会1. 欧洲封建制度2. 日本封建制度B. 宗教改革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C. 蒙古帝国与十字军东征1. 成吉思汗的征服2.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影响三、近现代历史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意大利文艺复兴2. 北方文艺复兴3. 宗教改革的影响B. 工业革命1. 英国的工业革命2. 工业革命的扩散C. 民族国家的形成1. 法国大革命2. 德国与意大利的统一D. 殖民主义与世界大战1. 欧洲的殖民扩张2.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当代历史A. 冷战时期1.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2. 苏联与美国的对峙B. 亚洲的崛起1. 日本的经济发展2. 中国的改革开放C.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 欧盟的成立与发展2. 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D. 当代科技革命1. 信息技术的发展2. 生物技术的进步注意:以上框架图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详细的子主题和关键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在创建Word文档时,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项目符号列表和适当的间距来组织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中干货】高中历史复习最强图表!历史君说没有水分都是干货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整个高中历史的框架,分为两套。
同学们复习的时候,最好自己试着总结框架,如有问题,可以参照一下本文总结的;然后根据框架往里填写具体内容,想不起来的抓紧找课本,一定要在高考前使其自己的脑中能形成清晰的历史网络。
21张图掌握高中历史框架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二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四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五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六封建国家的衰落和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明清(鸦战前))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八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1901)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8)十革命新曙光和国民革命(1919-1927)十一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十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十三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十四过渡时期(1949-1956)十五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十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78年--)十七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4C—18C)十八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C初—19C70S)十九(电气)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1871--1918)二十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8-1939)二十一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1939-21C初)专题讲解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高考历史: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重点知识一目了然!
历史知识纷繁杂乱,如果没有清晰的梳理好知识,背起来真是要人命。
后台有同学留言,需要高中历史知识,老师专门为大家找来了一份历史思维导图给大家,便于大家能够串联起各章节的知识。
不要轻易离手,记得收藏!家长也记得转给孩子一份或者是直接收藏打印出来!
温馨提示
过了暑假,大家就升为新高三和新高二的同学了,此刻内心是否充满迷茫?高考君将陪你一起走过。
高考网会第一时间分享高考政策分析、高校招录数据、高校招生安排等热门信息,点点关注,高考之路不迷路。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高考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历史学科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总结和理解历史重点知识点,下面将进行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一、中国古代史1.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公制礼定制,周礼形成;- 封建制度初步形成。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强调“仁”的重要性;- 孟子提倡“性善论”,主张“兼爱”;- 墨子提倡“非攻”;- 韩非子提出法治思想。
3.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推行法家思想;- 兵马俑的发现。
4.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西汉两位著名皇帝——汉武帝、汉文帝;- 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 千里马遗址的发现。
5.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成为三国的代表人物;- 赤壁之战的发生。
6.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 长安城的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扩张疆土,建立唐朝的疆域;7.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指南唐、吴越等十国的存在。
8.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北宋是指宋太祖建立的宋朝;- 群雄割据,统一中国;- 科举制度的开始。
9. 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宋是指宋高宗建立的宋朝;- 战争频繁,经济文化繁荣;- 南宋亡于金朝。
10.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蒙古族建立的朝代;- 成吉思汗、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的重要人物;- 统一中国。
11.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 群雄割据,明朝统一中国;- 郑和下西洋。
12.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满洲族建立的朝代;- 鸦片战争,近代历史的开始;- 辛亥革命,清朝灭亡。
高考历史知识点表格历史作为一门考试必考科目,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提供一个高考历史知识点表格,供大家参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衰落- 夏朝- 商朝- 周朝的西周和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2.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秦朝政治制度和文化3.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与三国时期- 汉武帝的扩张- 流民起义及黄巾起义- 三国鼎立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 建康和洛阳两个朝代的建立- 以上五个朝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二、近代史知识点1. 唐朝的开创和“开元盛世”-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艺术成就2.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宋朝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北宋与南宋时期的区别3. 元朝的建立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蒙古帝国的兴起和统一- 元朝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4. 明朝的建立和明代的政治制度- 明朝的开创与洪武帝- 明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明朝的政治动荡与世宗三、现代史知识点1. 清朝的建立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 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2.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及其原因- 洋务运动和自强思潮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及其领导人- 中华民国政治状况和抗日战争4.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这只是一个高考历史知识点表格的简要概述。
同学们在备考历史科目时,需要详细了解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成就。
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深入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除了知识点的掌握,同学们还需注重历史学科的解题技巧。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与历史具体事件和人物相关的题目,因此,要多做历年的历史真题,培养自己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框架表!有了它,成绩嗷嗷涨~针对中国现代史梳理的问题,汗青君特延聘名师针对性的答复了同窗们提出的问题。
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窗们梳理汗青常识有所帮助。
结果1:我对现代的政治经济进修的对比透,然则一到文明史就不成了,如何办?答:中国现代思惟文明史的头绪其实很简单。
一共有四大年夜大年夜块内容。
第一个就是先秦诸子,百花怒放(重点),你需要知道儒墨道法四家共七个思惟家的实际,并熟知它们之间的差别(比如儒家寻求德治、法家推崇法治);第二个是汉武帝的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个中包含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际,还需要知道这时候的所谓儒家其实已非孔子之儒家,而是外儒内法;第三个是宋明理学,你要知道程朱理学的鼓起是采取了从魏晋到隋唐的佛教、道教思惟构成的新儒家实际,它和之前的先秦儒家、董仲舒新儒家又不一样,还需要熟知程、朱的纲常伦理至上、唯心主义不雅不雅点(理是万物本源,心外无物等等)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第四个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惟家,需要知道他们的首要平易近本思惟和反封建的不雅不雅点,和他们的首要著作。
这四块除百花怒放以外,根基上都是在家儒家思惟的发展(当然此儒家非彼儒家)。
把这些都梳理终了以后,信赖你的文明史会有一个对比完全的头绪在脑筋里结果2:标忘性汗青事宜,工夫,记不住或稠浊答:1.建议参考?教材前面的大年夜大年夜事年表,出格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对比遏制记忆。
2.给每个标忘性的事宜找一个小故事(比如看到唐太宗想到玄武门之变)或相干事宜遏制协助记忆。
3.反复记忆是前提,没有捷径。
加油吧!结果3:汗青年代不知道有甚么规律没有?答:起首,高考不会有标题问题直接发问工夫、地址(比如秦始皇哪年即位的),它会查询拜访的只是时空定位(比如新航路开辟的时辰中国的官方哲学是不是是程朱理学)。
所以我的建议有两点:1.经过过程记住几个关头年代来遏制时空定位。
比如中国现代史我会记住的几个工夫点是唐朝:7世纪-10世纪初(907年灭亡),宋朝:10世纪(960)-12世纪末(1179),当资料提到这个工夫段的时辰我就会回想起它的期间特点,便可以了。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前8-前3世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确立时期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西周晚期出现铁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井田制瓦解;私田、土地私有制;水利;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3、处于奴隶制时期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文化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科技:日食、哈雷彗星1、思想: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科技:天文(石氏星表)、医学(扁鹊)、司南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时代特征:●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世界历史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后半期)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经济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