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分注、集输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分注工艺集成,提高纯梁分层注水开发效果【摘要】主要针对纯梁采油厂油藏类型复杂多样,且储层间的压力渗透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油藏特性决定了分层注水是注水有效开发的主要途径。
为提高分注效果、洗井效果、增强测试可靠性、治理水井出砂、确保管柱及井下工具可靠性,在注水工艺持续改进和分注工具优化配套的基础上,采油厂不断完善分注工艺,逐步形成了具有纯梁工艺特色的分注工艺技术。
【关键词】渗透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分层注水、有效开发、分注工艺【中图分类号】te355引言纯梁采油厂注水井开井517口,日注能力2.3万立方米,日注水平2.21万立方米,分注井131口。
2012年根据采油厂下达的分注井井下工具要求,尽量减少井下工具串,同时又要考虑分层效果,根据地层压力、套损情况等多种因素优选工艺,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在多家单位工具使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纯梁采油厂地质特征及技术累积,优化出适合于我厂具有纯梁特色的分注工艺。
一、分注工具的优选1、封隔器的优选:y341型水井封隔器是一种水力坐封,提放油管解封的可洗井注水封隔器。
有y341-115,y341-115g,y341-150,y341-150g等四种规格。
多级使用时可一次同时完成坐封,该封隔器操作工艺简单,现场使用成功率在98%以上,可单级、多级使用于井深3500米以内,井温小于160℃的不同井径水井的分层注水。
2、配水器的优选:选用常规gdp型配水器,gdp型配水器是改进型空心轨道式配水器,换向可靠性提高,可直接带水嘴下井,封隔器坐封后,卸压后可以直接进行注水,不需投捞死芯子,简化了施工工序。
改进了配水芯子,解决密封圈掉落问题。
3、水力锚的优选:水力锚用途及适应范围sm水力锚主要由锚体、锚爪、弹簧和防垢衬套等构成。
锚爪里面增加了挡垢装置,有效的防止锚爪空间结垢,保证了水力锚解卡顺利。
4、配套水力卡瓦和补偿器:水力卡瓦和补偿器是锚定补偿式注水管柱的配套工具,水力卡瓦能够避免了封隔器坐封及注水过程中的管柱蠕动,补偿器能够补偿管柱长度变化,缓解管柱中力的产生。
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煤矿采矿的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在采矿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不够科学合理,或是操作流程不够安全规范,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各类安全事故,也会影响到具体的煤矿采矿进度。
想要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掌握各类采矿技术和工艺,并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和优化创新,借此来提升采矿工作的安全性。
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煤矿开采企业对采矿工艺与技术的研究都不到位,这很难让煤矿采矿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也很难让采煤工艺与技术的优化创新贴合时代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采矿工艺技术;采矿工程引言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煤矿的采矿效率、质量及安全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为了进一步促进煤矿采矿工程的发展,煤矿企业将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中,这样不仅有利于煤矿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性开采,还有利于煤炭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有效降低采矿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
近些年,中国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煤矿在采矿工程中确保开采安全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积极应用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科学合理地将多种采矿工艺技术应用于煤炭资源的开采中。
1、工艺技术的使用现状与价值分析1.1使用现状煤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煤矿资源的开采工艺优化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煤矿资源埋藏在地下,因此储煤层繁多,如果贸然进行开采,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为了让煤矿企业开采工作变得更加安全,让煤矿开采问题得到解决,需要进行开采工艺技术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如果只采用传统的采煤方式完成采煤作业,那么煤矿开采效率就无法得到提升。
在传统采煤过程中,采煤人员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采煤工艺,保证采煤工序的合理推进,这是当前工艺技术使用的具体现状。
1.2价值分析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效率不高,由于煤矿开采工程较为特殊,所需要使用的开采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因此唯有在智能化、机械化技术改革推进过程中提升开采效率,才能够打破传统开采模式的局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开采过程的安全。
油田采出水处理及回注地面工艺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开采规模的日渐扩大,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和回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对大量采出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先进地面工艺技术对采出水进行处理和回注已成为我国油田开发的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油田采出水处理及回注地面工艺技术的问题。
一、油田采出水的特点油田采出水的特点是具有高含盐量、高含油量和多种杂质的特点。
如果这些采出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因此,需要对这些采出水进行处理。
当前,油田采出水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采取一些物理学原理,如过滤、沉淀、膜分离等方法进行水处理的方式。
目前,油田采出水的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过滤:过滤是一种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对采出水进行过滤的方法。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沉淀物,但对溶解物和微生物没有去除作用。
(2)沉淀:沉淀是利用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水底部的原理,将悬浮颗粒和沉淀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颗粒浓度较高的采出水。
(3)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对溶液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调整压力差或电场等参数对不同大小或电性的物质进行分离。
膜分离可以去除水中的颗粒、沉淀和某些离子,但不能去除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改变水中化学成分来达到清洁水的目的。
目前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沉淀法:沉淀法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提高沉淀的速度,促使沉淀颗粒尽快沉淀下来,以达到分离水中的颗粒物和沉淀物的目的。
(2)氧化法: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氧化分解,将其转化为短链化合物或无毒化合物,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的目的。
(3)膜分离法:膜分离法通过利用半透膜对物质的分离作用,利用膜材料和组合膜结构按某种规律对水中杂质进行分离,以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的方法。
天然气集输工艺流程及处理措施摘要: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其开采和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天然气的输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如腐蚀、水合物、气液两相流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天然气的运输、储存和利用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天然气能够稳定、高效地输送和利用,需要探讨一系列天然气集输工艺和处理措施。
本文将围绕天然气集输工艺和处理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天然气的安全输送和高效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天然气;集输工艺;处理措施前言天然气集输工艺是天然气整体生产工作的关键,根据天然气行业的持续发展趋势来看,保证集输工艺处理的安全性、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天然气体从地下开采出来后,需要使用集输管道将气体集中到处理站,再为天然气满足外送条件而进行脱水脱酸处理,最后将合格的天然气输送入外送管道,展开远距离的输送工作,这项工作的全过程就是文中指的天然气集输工艺。
1 天然气集输工艺流程及要求天然气集输的实践阶段需要有环境的配合,不仅要保障四周环境的安全还要保障设定简约化的天然气集输工艺,以此减少各个生产环节的损耗,防止天然气的非必要消耗,提升其实际价值。
集输环境温度不够时要适当进行保温措施,因为经过冷冻的集输管道会大幅度降低天然气集输的效率,所以要严防冷冻情况的发生导致天然气的整体效益受损。
同时天然气也是化学燃料,运输阶段要严格把控环境温度,保障项目全体的安全。
因此相关的集输工艺务必保障绝对的密封性,从根源严防泄漏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避免因天然气泄漏导致的浪费,对天然气井中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开采,把天然气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
天然气属于气体,因此运输阶段务必严格执行封闭处理,全程根据流程进行。
2 天然气集输工艺处理措施2.1天然气集输防火防爆工艺天然气集输防火防爆工艺是保障天然气集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天然气集输工艺中,涉及到的高压、高温、易燃、易爆等因素使得天然气集输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科技论坛2015.12︱485︱陆上油田单管集输技术应用杨春颖(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冀东油田陆上油田成立至今,油田进入中、后期高含水开采阶段,随着油井采出液含水量的升高,油井掺热水工艺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缺点则逐渐显现,即投资大,能耗高,增大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的压力。
目前部分地区采用二氧化碳驱(吞吐),通过井口采出液分离,分离出的水进行回掺,造成掺水系统设施腐蚀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运行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冀东油田陆上油田存在的以上问题,探索应用单管集输技术,对冀东油田陆上油田进行了集输系统停掺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中对冀东油田陆上油田单管集输系统改造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改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关键词】单管;集输系统;停掺;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5)12-0485-011 引言冀东油田陆上油田已开发了高尚堡、柳赞、老爷庙、唐海四个主要油田,目前高尚堡、柳赞、老爷庙油田主体采用双管掺热水流程(见下图),共有转油站(带掺水)10座,平台110座,油井1035口。
由于该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原有的双管掺水流程集输能耗较高,增大了油田运行成本。
同时由于部分地区采用二氧化碳驱(吞吐),分离出的水碳含量高,造成掺水系统设施腐蚀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运行。
因此对陆上油田集输系统进行单管集输改造,节能降耗,减少安全隐患。
单井2 单管集输技术井口不加热单管流程,即自然常温集输技术,不需要其他辅助措施,依靠单井井口自身的压力和温度,把油气混合物输送到计量间。
单管环状串接不加热集油流程是将一座计量间阀组间的几口井用一条集油管线串联成一个环状,用高液量井带动低液量井的集输模式。
通常3-4口井串在一个集油环上。
用高含水井带动低含水井,在机械剪切作用下,使油以小的滴状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提高单井原油含水来降低原油粘度,降低管输摩阻,实现不加热集输。
苏里格气田南区块天然气集输工艺技术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区块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的低渗透致密岩性气藏。
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特殊的开发方式(采用井间与区块相结合的接替方式开发),采用了以下天然气集输工艺:①井下节流、井丛集中注醇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工艺;②管道不保温;③中压集气;④井口带液连续计量;⑤常温分离;⑥两次增压;⑦气液分输;⑧集中处理。
形成了“中压集气、井口双截断保护、气井移动计量测试、气液分输、湿气交替计量”等一系列工艺技术,有效降低了地面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了气田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对类似气田的开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南区块天然气集输工艺技术中压集气井口双截断保护气液分输湿气交接计量1 气田概况苏里格气田南区块(以下简称南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部,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和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共同开发的国际合作区。
南区块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的低渗透致密岩性气藏,具有以下地质特征和开发建设难点。
1)气田初期生产压力高达22 MPa,但压力下降快[1]。
2)井流物中含少量重烃,不含H2S,微含CO2,需采用脱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工艺[1]。
3)单井稳压生产能力较强,可以较长时间利用地层压力采用定压放产的方式生产,在超过5.0 MPa的井口压力下生产了4年,其后在2.5 MPa以下的井口压力下生产,而未采用苏里格气田其他区块定产量稳产的生产方式。
4)单井初期配产高,最高配产量为l0×104 m3/d。
平均配产量为3×104 m3/d,为苏里格气田其他区块单井配产量的2~3倍。
5)单井产量下降快,生产l年后,产量下降了一半。
6)全部采用9井式井丛开发,后期约一半的井丛需要加密到18井,地面井场数量较苏里格气田其他区块大幅度减少。
2021-2021年气田集输处理新工艺总结材料3气田集输处理新工艺的应用3.1高压集气工艺由于气田所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玛河气田采用“气井-集气站-处理站”的二级布站方式,将采气管道和集气管道的压降控制在0.2~0.6MPa之间,利于气井的生产;避免了因为单井采气管道的温降和压降过大、采气管道内形成较大的断塞流后对集气处理站内的计量分离器和生产分离器形成较大的冲击,造成分离器液位上下急剧波动,同时也降低了集气区的工程投资;根据玛河气藏的特点,单井集气采用高压集气-加热节流-轮换计量工艺,高压天然气、凝析油、采出水全密闭混合输送工艺,充分利用井口的压力和温度来防止管道中水合物的形成,避免了含油污水分散处理问题;同时提高了气井生产的适应性和稳定生产的年限。
单井采用高压集气工艺,简化了井口设备,可实现井口无人值守,降低了工程投资。
高压集气工艺的首次应用,使得玛河气田集输工艺处于国内气田的领先水平。
3.2高压集气计量分离器和凝析油取样器的应用高压集气计量分离器选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单井来的天然气、凝析油和水的混合物进入高效三相分离器,天然气在分离器的入口经聚结丝网后进入分离器内部,在气体重力分离区内脱出粒径100μm以上的液滴,再经气包捕沫网除液后经气出口流出三相分离器;分离器采用波纹防浪板抑制来液的波动对沿流向后部区域的影响,凝析油通过溢流板进入油室经油出口流出三相分离器,污水进入水室经水出口流出三相分离器。
计量分离器对油、气和采出水分别计量,实现对天然气、凝析油和采出水的连续计量;天然气的计量采用旋进旋涡流量计,凝析油的计量采用涡街流量计,预留采出水流量计的接口。
为了避免在气田开发初期气井产水量小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水相的连续计量,在凝析油排液管道上设置含水取样分析仪检测含水率,通过计算取得气井产水量资料。
在开发后期气井产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增设水相的连续计量仪表。
凝析油取样器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监控操作,可全自动完成取样预充、样品采样、取样放空等操作,操作员只需在现场的计算机触摸屏上点击,就可实现取样器的操作。
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及应用摘要:采油工程注水井具有井斜大、先期分段防砂完井层数多、单层配水量大、平台生产作业空间有限等特点,对注水技术要求更高。
因此,采油工程分层注水技术开发与应用均需结合自身地质油藏及井况特点,在前期防砂完井或套管完井的井筒基础上开展研究。
同时,随着采油工程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需要在现场实践中不断进行分层注水技术的完善升级。
关键词: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引言在油井的开采过程中,如果缺少驱油能量作为补充,便会在采油过程中使油层之间的压力不断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油量开采量小、地下原油性质变化、油气比例上升、原油抽动难度大、原油黏度增强等问题,最终会使较多的石油无法开采,变成死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注水工艺也进行了较大的优化和升级,可以通过分层注水工艺使底层的压力达到稳定,同时还能提高石油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石油开采企业而言还能降低开采的成本。
因此,积极了解分层注水的工艺,可以有效处理层间的矛盾并保证原油的高产,在当前资源紧张的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概述同井采油分层注水技术是通过同井采油分层注水管柱的设计,将油层的油通过井下潜油电泵机组直接举升到地面;同时,在同一井筒中,将地面需要注入不同目标层位的水通过同井采油分层注水管柱注入目标的注水层中,从而实现同一井中即可采油又可以同时注水,相当于把原来的1口井优化成2口井使用,节省了井口井槽的使用,提高单井利用率,实现一定范围的井网优化。
因此,本文针对采油工程出现的采油井天然能量开发一定时间后产能下降较快,需要对地层进行能量补充但受到井槽、空间限制的问题,进行了同井采油分层注水技术的研究。
2石油工程注水采油应用现状注水采油这一技术大多应用在二次采油过程当中,通过分层注水,让地下水波效应能够得到提升,进而实现石油开采目标。
应用注水采油这项技术,还能充分利用管式配水器、支撑封隔器等,使技术应用效果更加显著,提高工程采油效率。
单采分注、集输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单采分注、集输工艺技术是将不同层的采出液分别采出,分别进入对应的油液集输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污水回注相应的采出层;同一层采出液流体性质非常相似,在液体中离子平衡未被打破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及结垢现象,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回注到地层,不会造成储层伤害。
关键词:单采分注原油集输污水处理除垢防腐
定边采油厂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厚,油气富集广阔,油藏埋藏梯度覆盖广,且各个区块纵横交替,造成了定边采油厂特殊的油气开发体系,影响到油田采出水体系复杂,侏罗系和三叠系油藏水混合后,出现结垢、腐蚀现象,影响了油田注水开采的正常生产,而且会对储层造成伤害。
随着油田开发逐步进入开采后期,油气集输和污水处理系统负荷增大,尤其是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管线腐蚀与结垢、能耗的增加和地层的伤害等矛盾的突出,已经成为定边采油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调研、考察、研究,结合采油厂的生产现状和发展需要,成功应用了单采分注、集输工艺技术,解决了两种水型混合后结垢问题,为采油厂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为低渗透油田多层系开发过程提出了新的思路。
一、单采分注、集输工艺原理及流程
1.工艺原理
将不同层的采出液分别采出,分别进入对应的油液集输系统和污
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污水回注相应的采出层;同一层采出液流体性质非常相似,在液体中离子平衡未被打破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及结垢现象,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回注到地层,不会造成储层伤害。
2.工艺流程
根据各油区的地质情况的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对油区的集输工艺进行统筹设计,将延安组、延长组两层系的油液分别采出,经过各自的流程进行沉降、脱水后,将油输往炼厂;污水经过两套污水处理设备(延安组污水进延安组的污水处理系统;延长组污水进延长组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注入对应的层系。
依据油区地形地貌、油井分布、产层状况,原油集输系统设计为延安组、延长组两套处理工艺流程,将产层一致的混合液输入对应的计量站、联合站,通过加温、脱水、除油、精细过滤,化学反应进行处理。
(同一区域内为一个联合站内设计两套流程)
单井、计量站同层油气水混合液通过管线进入集输站总机关(不同层进入另外一套总机关),经过清蜡收球筒(疏通管线),加药泵加入破乳剂,经换热器加温(30℃-35℃)进入生产分离器(分离伴生气),经立式分离器进一步分离,拌生气送入锅炉房燃烧。
油液进入自动溢流沉降罐沉降,使油水分离,油(含水2%)自动溢入储油罐,经过流量计计量和含水分析仪分析,达到外输油标准,由外输泵输往炼油厂。
沉降罐排出的污水(含油≤1000mg/l)自动压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除油罐进行第一次除油,经加入药剂(絮凝剂、缓蚀剂、除铁剂)将污水中含有少量的油珠、悬浮物絮凝,由刮油器将浮油刮入污油池,污水(含油≤100mg/l)再进入缓冲罐。
经泵输入二次除油装置(内为pp填料,亲油疏水)吸附油分子,进行二次除油(含油≤1mg/l)。
再进入精细过滤器(除悬浮物,杀菌),过滤后达到回注标准(悬浮物≤1mg/l)。
进入储水罐(隔氧气囊,起到隔氧密闭作用)。
由注水泵注入联合站所管注水井,同时输往各计量站配水间分水器,分注各井。
二、技术要点及主要环节控制
1.主要技术控制
在整个处理系统中防腐、防垢、隔氧、过滤是系统关键。
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
1.1从采油到污水处理过程采用全密闭流程,起到了隔氧作用,缓解腐蚀。
1.2加入适量的缓蚀剂(复合碱,量与型号要通过分析化验来确定),提高ph值(7.5 ),降低co2的浓度。
1.3加入杀菌剂来消除污水中的细菌。
1.4加入适量的阻垢剂抑制地层水采出后温度、压力、总矿化度等条件变化后发生沉淀、结垢现象。
1.5阀门采用抗防腐阀门,管件为双金属复合管,注水管线采用玻璃钢增强塑料复合管(防腐、耐热、抗磨擦和防渗的聚氯乙烯为
管材内衬层,高强度、高刚度的热固性玻璃钢为耐压层),注水管柱采用涂防腐层的油管.
1.6经过烧结管过滤,最终去除悬浮物。
2.单采、分输、分处、分注等四个环节必须同时保证。
2.1单采:为了实现分输、分处目的,我们实施区域相对统一采油层位的开发方案。
单井侏罗系与三叠系油层绝对单采,防止层间干扰(压力不平衡,结垢、堵塞孔喉),为分输分注做保障。
2.2分输:延长组和延安组油层油气水集输以及分层处理,达标后的注水均为专用管线,相对独立。
2.3分处:侏罗系与三叠系油气水分别处理,确保注入水与地层的配伍性,同层系采出污水与地层水水型水质一致,在整个处理系统中加入了破乳剂、絮凝剂、缓蚀剂、除铁剂、杀菌剂、阻垢剂等油田化学药剂。
这些药剂的加入量和加入类型都是经过严格的室内和模拟地层实验、分析,不会对地层产生伤害。
这些药品要定期和不定期化验、分析、监测以保证水质处理。
2.4分注:对应层位回注,不会造成储层伤害。
三、主要成果及创新点有
1.找到了适合定边采油厂区域特点的工艺集输技术。
2.单采分注不会对地层造成污染,不会堵塞油层的喉道,与原地层水相配伍,不发生化学反应,不需做过多的处理。
3.该工艺在油田中的应用,不但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费用,并在油田集输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循环经济。
4.与常规的油田集输、处理工艺比较,该技术应用简单的工艺流程,在很大程度的减缓了计量站、联合站内管线及设备的结垢、腐蚀等问题。
有效的降低了油田维护费用。
5.将采出污水分层系经过处理,回注到对应地层,不但污水达到了零排放,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排污费用,恢复了地层压力,使受益油井持续稳产、高产,提高了采收率。
作者简介:张啟元(1981-),男,汉族,青海湟源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