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冷加工常见不良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31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
光学冷加工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先进加工工艺,它通过激光或光纤激光束来加工材料,可实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的加工精度。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光学冷加工的工艺流程。
首先,工件的表面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除油等,以确保激光束能够顺利地照射到工件表面。
其次,选择合适的激光加工设备,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加工要求来确定激光功率、频率、加工速度等参数。
然后,将工件放置在加工台上,调整激光束的焦距和聚焦点位置,使其能够准确地照射到工件表面。
接下来,启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束照射到工件表面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模式,如脉冲激光加工、连续激光加工等,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进行调整。
在加工过程中,监控工件表面的温度和形变情况,及时调整激光参数,以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最后,完成加工后,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洗、除渣等处理,然后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总而言之,光学冷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选型、调整、加
工和后处理等多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才能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光学冷加工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为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光学零件冷加工中防腐蚀方法探讨鉴于光学零件冷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光学玻璃抛光表面的腐蚀极大的困扰着光学冷加工行业的生产,尤其是近几年来,光学玻璃零件中使用ZK、ZF、LaK、ZBaF这些化学稳定性差的系列产品越来越多,零件表面被腐蚀的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探讨光学零件冷加工中的防腐蚀方法、提高光学玻璃抛光表面的抗腐蚀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根据多年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防腐经验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光学零件冷加工中防腐蚀方法作简要分析。
标签:光学零件冷加工;防腐蚀;方法简单地说光学零件冷加工也就是对已经熔炼好的光学材料进行切割、铣磨、精磨、抛光、清洗等,在这些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工序所用辅料和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光学玻璃抛光表面的腐蚀现象极其普遍,被腐蚀的比例低则10%以上,高则达到100%,极大地影响光学玻璃的生产和利用。
研究表明,采用临时涂层保护法对易腐蚀的ZF、ZK、ZBaF等玻璃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防腐蚀方法的难点因为每种玻璃熔炼时都必须要保证它的光学性能及物理化学性能,因此很难做到用改变玻璃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1.以R2O—PbO—SiO2成份为基础的ZF系列稳定性差。
我们知道,硅酸盐玻璃的耐潮性首先决定于二氧化硅的含量,硅氧四面体(SiO4)相互连接程度愈大则稳定性愈好。
若玻璃中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增大,玻璃中硅氧结构网络断裂愈多会使玻璃的稳定性下降。
同样,若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如R2O)的含量增大则稳定性也会下降。
各种氧化物对玻璃的影响一般可归结为:①SiO2含量增大,玻璃的稳定性强;②R2O含量增加,玻璃的稳定性下降;③RO含量增加,玻璃的稳定性下降。
因此,对以R2O—PbO—SiO2成份为基础的ZF系玻璃来说,其PbO含量可达65~70%,稳定性很差。
2.对以BaO—ZnO—B2O3—SiO2成份为基础的ZK系列稳定性差。
ZK系列对玻璃来说,其Ba含量可45~50%,稳定性很差。
光学镀膜产品常见不良分析及改善方法镀膜产品的不良,部分是镀膜工序的本身造成的,部分是前工程遗留的不良,镀膜最终的品质是整个光学零件加工的(特别是抛光、清洗)的综合反映,对策镀膜不良时必须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找到不良产生的原因,对策改善才能取得成效。
一、膜强度膜强度是镜片镀膜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镀膜工序最常见的不良项。
膜强度的不良(膜弱)主要表现为:① 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成片脱落;② 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脱落;③ 水煮15分钟后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或片状脱落;④ 用专用橡皮头、1Kg力摩擦40次,有道子产生;⑤ 膜层擦拭或未擦拭出现龟裂纹、网状细道子。
改善思路:基片与膜层的结合是首要考虑的,其次是膜表面硬度光滑度以及膜应力。
膜强度不良的产生原因及对策:① 基片与膜层的结合。
一般情况,在减反膜中,这是膜弱的主要原因。
由于基片表面在光学冷加工及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有害杂质附着在表面上,而基片的表面由于光学冷加工的作用,总有一些破坏层,深入在破坏层的杂质(如水汽、油汽、清洗液、擦拭液、抛光粉等,其中水汽为主要),很难以用一般的方法去除干净,特别对于亲水性好,吸附力强的基片尤其如此。
当膜料分子堆积在这些杂质上时,就影响了膜层的附着,也就影响了膜强度。
此外,如果基片的亲水性差、吸附力差,对膜层的吸附也差,同样会影响膜强度。
硝材化学稳定性差,基片在前加工过程中流转过程中,表面已经受到腐蚀,形成了腐蚀层或水解层(也许是局部的、极薄的)。
膜层镀在腐蚀层或水解层上其吸附就差,膜牢固度不良。
基片表面有脏污、油斑、灰点、口水点等,局部膜层附着不良,造成局部膜牢固度不良。
改善对策:㈠加强去油去污处理,如果是超声波清洗,应重点考虑去油功能,并保证去油溶液的有效性;如若是手擦,可考虑先用碳酸钙粉擦拭后再清擦。
㈡加强镀前烘烤,条件许可,基片温度能达到300℃以上更好,恒温20分钟以上,尽可能使基片表面的水汽、油汽挥发。
光学冷加工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概述 (2)二、光学冷加工基础知识 (2)1. 光学冷加工概念及特点 (3)2. 光学冷加工技术种类 (5)3. 光学冷加工材料 (6)三、实习内容 (7)1. 光学元件加工 (8)(1)原料准备 (9)(2)加工设备与工具使用 (10)(3)加工流程与操作技巧 (11)(4)元件检测与质量控制 (12)2. 光学镜头装配 (13)(1)镜头结构与设计 (14)(2)装配流程 (15)(3)调试与性能检测 (16)四、实习过程记录与分析 (17)1. 实习日程安排 (19)2. 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9)3. 实习收获与感悟 (21)4. 对比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差异 (21)五、实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23)1. 加工成果展示 (24)2. 团队协作与评价 (25)3. 导师评价与建议 (26)4. 自我鉴定与反思 (27)六、未来发展规划与建议 (28)1. 在光学冷加工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 (29)2. 提升自身技能与知识的建议 (30)3. 对行业发展的展望 (31)4. 对后续学习者的建议与展望 (32)一、实习概述本次光学冷加工实习是在我学院实验室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光学冷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光学材料的切割、研磨、抛光等工序,并亲自动手完成了一系列加工任务。
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对实习目的、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我们对光学冷加工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们分组进行了实际操作,每组负责不同的加工任务。
在加工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护,确保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此次实习不仅让我们掌握了光学冷加工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对光学冷加工领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学冷加工工艺简介1.光学冷加工发展现状我国光学冷加工加工技术,虽然有较长历史但具有完整的生产工艺是在1950年以后。
光学冷加工工艺在1950年之前虽然已有所采用,但完整性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光学行业各方面人士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工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光学制造业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已形成了很强的生产能力,并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光学制造能力已达到每年可达五亿件以上。
我国光学冷加工的能力在国际上应当是名列前茅的,但我们的生产工艺却是比较落后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大批量生产高精度元件。
(2)不能制造高精度的特种光学零件。
究其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如下:(1)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精度及速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执行工艺规程不够。
(3)没有专门工艺研究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单位。
(4)暂未形成相关的行业法规。
在国际光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趋势下,世界范围内的光学冷加工产能均大规模向中国转移。
目前中国的元件制造商主要给亚洲的光电产品制造商配套生产为主。
国内的传统光学加工企业抓住机遇,向现代光学加工企业转型。
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积极合作,国内企业凭借制造成本优势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拉动光学冷加工行业进入一轮高速成长的景气循环,中国大陆成为继中国台湾之后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光学冷加工产能承接地和聚集地。
国内光学元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下:(1)国内企业凭借制造成本优势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2)国家大幅增加了对光学元器件及光电应用的技术研发与投入。
(3)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积极合作,国内的传统光学加工企业抓住机遇,向现代光学加工企业转型。
(4)不少产品的国内市场主要份额已被中国厂家所占据并保持较大数量的出口。
以上这些都为中国光学元件产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国内光学元件产业发展势头强硬,但同时有着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1)企业群体庞大,但规模小而分散。
光学冷加工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光学冷加工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利用激光或其他光源的能量来实现对材料的切割、打孔、焊接等加工过程。
相比传统热加工方法,光学冷加工具有不产生热影响区、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
随着工业制造的不断发展,光学冷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电子器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光学冷加工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揭示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产业和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报告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简要介绍光学冷加工的概念和技术应用,并阐明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阐述光学冷加工的概念及其技术应用,并分析光学冷加工市场的现状。
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发展的预测,最终对报告的结论进行总结。
通过本报告的分析,读者将对光学冷加工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光学冷加工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对光学冷加工概念、技术应用以及市场现状的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促进光学冷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光学冷加工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光学冷加工的概念、技术应用以及市场现状的详细探讨,我们发现光学冷加工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光学冷加工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光学冷加工技术在制造业、医疗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光学冷加工技术将会成为制造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产业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镀膜产品常见不良分析、改善对策镀膜产品得不良,部分就是镀膜工序得本身造成得,部分就是前工程遗留得不良,镀膜最终得品质就是整个光学零件加工得(特别就是抛光、清洗)得综合反映,对策镀膜不良时必须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找到不良产生得原因,对策改善才能取得成效。
一、膜强度膜强度就是镜片镀膜得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镀膜工序最常见得不良项、膜强度得不良(膜弱)主要表现为:①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成片脱落;②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脱落;③水煮15分钟后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或片状脱落;④用专用橡皮头、1Kg力摩擦40次,有道子产生;⑤膜层擦拭或未擦拭出现龟裂纹、网状细道子。
改善思路:基片与膜层得结合就是首要考虑得,其次就是膜表面硬度光滑度以及膜应力。
膜强度不良得产生原因及对策:①基片与膜层得结合、一般情况,在减反膜中,这就是膜弱得主要原因。
由于基片表面在光学冷加工及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有害杂质附着在表面上,而基片得表面由于光学冷加工得作用,总有一些破坏层,深入在破坏层得杂质(如水汽、油汽、清洗液、擦拭液、抛光粉等,其中水汽为主要),很难以用一般得方法去除干净,特别对于亲水性好,吸附力强得基片尤其如此。
当膜料分子堆积在这些杂质上时,就影响了膜层得附着,也就影响了膜强度。
此外,如果基片得亲水性差、吸附力差,对膜层得吸附也差,同样会影响膜强度、硝材化学稳定性差,基片在前加工过程中流转过程中,表面已经受到腐蚀,形成了腐蚀层或水解层(也许就是局部得、极薄得)。
膜层镀在腐蚀层或水解层上其吸附就差,膜牢固度不良、基片表面有脏污、油斑、灰点、口水点等,局部膜层附着不良,造成局部膜牢固度不良、改善对策:㈠加强去油去污处理,如果就是超声波清洗,应重点考虑去油功能,并保证去油溶液得有效性;如若就是手擦,可考虑先用碳酸钙粉擦拭后再清擦。
㈡加强镀前烘烤,条件许可,基片温度能达到300℃以上更好,恒温20分钟以上,尽可能使基片表面得水汽、油汽挥发。
镀膜产品常见不良分析、改善对策镀膜产品的不良,部分是镀膜工序的本身造成的,部分是前工程遗留的不良,镀膜最终的品质是整个光学零件加工的(特别是抛光、清洗)的综合反映,对策镀膜不良时必须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找到不良产生的原因,对策改善才能取得成效。
一、膜强度膜强度是镜片镀膜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镀膜工序最常见的不良项。
膜强度的不良(膜弱)主要表现为:①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成片脱落;②擦拭或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脱落;③水煮15分钟后用专用胶带拉撕产生点状或片状脱落;④用专用橡皮头、1Kg力摩擦40次,有道子产生;⑤膜层擦拭或未擦拭出现龟裂纹、网状细道子。
改善思路:基片与膜层的结合是首要考虑的,其次是膜表面硬度光滑度以及膜应力。
膜强度不良的产生原因及对策:①基片与膜层的结合。
一般情况,在减反膜中,这是膜弱的主要原因。
由于基片表面在光学冷加工及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有害杂质附着在表面上,而基片的表面由于光学冷加工的作用,总有一些破坏层,深入在破坏层的杂质(如水汽、油汽、清洗液、擦拭液、抛光粉等,其中水汽为主要),很难以用一般的方法去除干净,特别对于亲水性好,吸附力强的基片尤其如此。
当膜料分子堆积在这些杂质上时,就影响了膜层的附着,也就影响了膜强度。
此外,如果基片的亲水性差、吸附力差,对膜层的吸附也差,同样会影响膜强度。
硝材化学稳定性差,基片在前加工过程中流转过程中,表面已经受到腐蚀,形成了腐蚀层或水解层(也许是局部的、极薄的)。
膜层镀在腐蚀层或水解层上其吸附就差,膜牢固度不良。
基片表面有脏污、油斑、灰点、口水点等,局部膜层附着不良,造成局部膜牢固度不良。
改善对策:㈠加强去油去污处理,如果是超声波清洗,应重点考虑去油功能,并保证去油溶液的有效性;如若是手擦,可考虑先用碳酸钙粉擦拭后再清擦。
㈡加强镀前烘烤,条件许可,基片温度能达到300℃以上更好,恒温20分钟以上,尽可能使基片表面的水汽、油汽挥发。
光学冷加工实习报告一:前言我国光学仪器的加工技术,虽然有较长历史但形成批量生产并具有完整的工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光学冷加工工艺在解放前虽然已有所采用,但缺乏完整性。
解放后经过光学行业各方面人士及职工的努力,方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光学制造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已形成了很强的生产能力。
据有数字统计的资料,我国光学制造能力已超过了五亿件/年,当然这不包括,一些小型民办企业的生产能力。
在亚洲也好,在世界上也好,中国光学冷加工的能力应当是名列前茅的,但我们的技术水平却是比较落后。
主要是表现在不能大批量生产高精度元器件,大部分企业不能长期稳定生产,不能制造高精度的特种光学零件。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a.执行工艺规程不够b.没有专门工艺研究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单位c.没有行业法规d.没有软件贸易企业,没有“光学工程”的承包单位。
一周的冷加工实习结束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让我认识光学冷加工和熟悉了操作方法。
我们本次实习主要是做光学冷加工的铣磨工艺,磨边与精磨工艺,抛光工艺,镀膜工艺,检测技术与方法。
二、实习目的了解现代光学冷加工工艺的发展,通过自己动手完成两个凸透镜零件的加工,是学生所学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托宽知识面,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为以后的找工作打下牢固色基础。
三、实习时间2011年7月9日---7月13日四、实习地点西安工业大学金花校区五、实习部门和单位:教五二楼光学冷加工实验室我校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实验室,1999年通过陕西省教委、计委、科委三家联合验收,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由舒朝濂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拥有刘卫国教授严一心教授、朱昌教授、郭忠达教授、田爱玲教授等学科带头人。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光学制造与检测技术、微光电器件制造技术及应用。
实验室含光学工艺、光学检测、真空镀膜、微光电器件制造与检测实验室,拥有光学零件加工与检测、光学薄膜制造与检测、微光电器件制造与检测的主要技术装备,是光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目录光学冷加工工序----------------------------------------2 玻璃镜片抛光工艺--------------------------------------3 镜片抛光----------------------------------------------4 光学冷加工工艺资料的详细描述--------------------------5 模具机械抛光基本程序(对比)--------------------------7 金刚砂 -----------------------------------------------8 光学清洗工艺-----------------------------------------10 镀膜过程中喷点、潮斑(花斑)的成因及消除方法------------12 光学镜片的超声波清洗技术-----------------------------14 研磨或抛光对光学镜片腐蚀的影响-----------------------17 抛光常见疵病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23 光学冷却液在光学加工中的作用-------------------------25光学冷加工工序第1道:铣磨,是去除镜片表面凹凸不平的气泡和杂质,(约0.05-0.08)起到成型作用.第2道就是精磨工序,是将铣磨出来的镜片将其的破坏层给消除掉,固定R值. 第3道就是抛光工序,是将精磨镜片在一次抛光,这道工序主要是把外观做的更好。
第4道就是清洗,是将抛光过后的镜片将起表面的抛光粉清洗干净.防止压克. 第5道就是磨边,是将原有镜片外径将其磨削到指定外径。
第6道就是镀膜,是将有需要镀膜镜片表面镀上一层或多层的有色膜或其他膜第7道就是涂墨,是将有需要镜片防止反光在其外袁涂上一层黑墨.第8道就是胶合,是将有2个R值相反大小和外径材质一样的镜片用胶将其联合. 特殊工序:多片加工(成盘加工)和小球面加工(20跟轴)线切割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工序也会稍有出入,如涂墨和胶合的先后次序。
客户对镜片的亚斯要求是越来越高,如何在加工过程中让光圈趋于稳定状态,并且不影响作业效率、不增加成本及保证质量。
现在以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
因此对有代表性(代表性指面形精度难加工、局部误差要求严)的部品,来寻找光圈稳定的基本条件所在。
一、光圈不稳定参考1、加工条件:1) 研磨粉粒子径的大小,与浓度配比的大小,对光圈的影响;研磨粉粒子径太大和浓度太大,对磨皿的曲率半径改变就越大,(凸皿曲率半径变大;凹皿曲率半径变小)如与清水相比,光圈会向高的方向变化;容易引起边垂。
2) 转速的快慢影响光圈局部不规则,磨皿的边缘线速度与中心的线速度不一样。
镜片摆出磨皿的边缘越多,镜片光圈就越向负光圈变化;可造成镜片中心与边缘未均衡磨耗,中低与中高时,镜片的调进与调出便是这一道理。
3) 压力的大小对中心薄与D/T>10的镜片有直接影响,(在使用串棒加工时尤其明显)压力的大小对面形的影响主要是镜片整个表面受力不均导致。
4) 加工时间也影响面形精度的变化,因研磨遵循余弦磨削,磨皿曲率半径*砂挂完品时刻在修正。
(因始终要保持磨皿曲率半径,研磨皿的中心磨耗快是必然的)。
5) 摆幅大小的调整:摆幅过大,镜片光圈向低光圈变化,并伴有中低出现;摆幅过小,镜片光圈向高光圈变化,并伴有中高出现。
6) 准球芯的调整:准球芯的调整好与差,是影响压力是否均匀施压。
#Huvn4x7) 同轴度的调整:同轴度指主轴、中继治具、磨皿的中心点要求一致。
如未达到中心点要求一致,镜片在作业中跳动,运行不平稳影响面形精度。
8) 串棒高低的调整:串棒压住夹具;夹具带动镜片旋转,串棒高时传输压力就不能保障,串棒低时会容易刮坏磨皿皮。
9) 各部位稳固、锁紧部位的确认。
10) 镜片在磨皿上的偏移量。
111) 镜片摆出多,镜片易产生压印、面本数易变低、摆动到边缘时易翘动。
摆出少磨耗量小,易边垂。
12) 摆臂杆的平行:摆臂杆不平行影响镜片中心线,与磨皿的中心线无法相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