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2
8A历史一、二单元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I 作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II 赔2100万银元III 协商关税IV 影响中国不再拥有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让约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I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II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III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I 赔军费白银2亿两II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III 作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IV 影响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内容经济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担保海关税、盐税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参与国家主凶英国、法国罪行1860年火烧圆明园帮凶俄国、美国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敌舰,壮烈殉国其他主要人物左宝贵、丁汝昌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由美国提出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进一步控制中国廊坊阻击战、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广州虎门,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全盛时期1853年北伐、西征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地位与意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口号、性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近代化早期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师夷长技”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口号前期——自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I 江南制造总局II 福州船政局III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后期——求富19世纪70年代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I 开平煤矿II 汉阳铁厂III 湖北织布局IV 筹建新式海军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失败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评价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严复(译《天演论》)等在天津主持《国闻报》百日维新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目的变法图存主要内容政治方面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民主化);经济方面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教方面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方面4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中国近代史线段图近代经济社会生活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
此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在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
新疆设立、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五四运动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战争和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苦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民族战争胜利结束。
近代民族工业在世纪年代产生,实业家如___、___等崛起。
社会俗也开始变革,剪辫、易服饰、改礼节等风尚逐渐消失。
在教育方面,第一所新式学堂是由___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是在清朝末年设立的。
新文化运动期间,科举制度被废除。
新闻出版方面,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申报》,近代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
在文学方面,___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代表作为代表,___则以《子夜》、《家》、《春蚕》等作品被誉为文坛巨匠。
音乐方面,___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作品广为传唱,___则以《黄河大合唱》著名。
绘画方面,___擅长画花鸟,___则主张“新民主主义美术”,代表作为《永乐大典图》和《农村集市》。
列强侵华史一览表战争名称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签订条约 a.割 b.赔 c.开 d.其他鸦片战争 1840.6-1842.8 英国《南京条约》 a.割 b.赔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 英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a.割 b.赔甲午战争 1894.9-1895.3 日本《马关条约》 c.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6-1900.8 八国《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化进程一览表(探索史一览表)时间代表人物口号(目的)成就作用、影响洋务运动 1861-1895 同治帝“师夷长技以制夷” 军用、民用工业、学堂、留学生、海军戊戌变法 1898 ___、___ 宣传维新思想、推行维新变法《万国公报》、强学会、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1911 ___ 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 ___、《民报》、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1-1949 ___、___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北伐战争、十年内战、长征、全民族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 ___、___ 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思想文化改造新中国成立注:此文章中的格式错误已经被删除,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进行了小幅度改写。
八年级历史上册5、6单元思维导图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894—1895年)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3.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经过:⑴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⑵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⑶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旅顺大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⑷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⑴列强在中国掀起夺取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P27时局图)⑵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3.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4.简单经过:⑴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⑵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和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⑷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一、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概略,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综合素养。
二、思维导图下面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夏朝- 夏的建立- 传说中的夏禹- 夏的灭亡- 商朝- 商的建立- 商的灭亡- 西周- 西周的建立- 西周的分封制度- 西周的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鲁、齐、晋等诸侯国的崛起- 鲁国的孔子- 战国时期- 七雄争霸- 孟子- 荀子- 秦朝-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秦的统治措施- 秦灭六国- 汉朝- 汉武帝- 司马迁的《史记》- 汉朝的疆域扩展- 王莽篡权- 风俗习惯的兴起## 二、历史思维方法- 分类思维- 比较思维- 归纳思维- 分析思维- 推理思维- 反思思维## 三、历史意识和历史综合素养- 尊重历史事实- 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与文化的关系- 历史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总结通过学习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概略,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历史思维方法,如分类思维、比较思维、归纳思维等,以及历史意识和历史综合素养,如尊重历史事实、掌握历史演变规律、了解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