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Ontology组织企业的信息和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用Ontology组织企业的信息和知识在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知识管理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获取/创造、组织/存储、传播、应用,使企业在动荡的市场中保持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已经总结好的被基本接受的正式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或者可直接数字化,易于传播;隐性知识是尚未从员工头脑中总结出来或者未被基本接受的非正式知识,是基于直觉、主观认识、和信仰的经验性知识。
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共享,但是创新的根本来源是隐性知识。
日本东京一桥大学着名知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研究发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把隐性知识作用于客观信息,产生显性知识并传授给同事,和同事一起把显性知识汇总并在产品/服务中体现出来。
而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公司信息资产的价值并不在于存贮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在于将信息与特定过程和未知情境进行动态匹配的能力。
通过运用知识管理这一技术,许多企业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
分析家们指出:LotusNotes和世界互联网是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两大中坚力量。
而数据库、文件管理系统和电子邮件则是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基本要素。
为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大多数公司还需要添加某种知识提取产品,它能通过群体协作、过滤和语义技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数字信息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帮助,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又使人们不知所措。
如何组织和提供信息就成为信息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主要的困难包括:知识的表示、信息的组织、软件的复用等。
特别是由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也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介绍公司组织架构的英语作文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 company is the framework that defines the hierarchy,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It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a business as it determines how information flows, how decisions are made, and how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In this essay, I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typic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 company and discuss the key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effectiveness.At the top of the organizational hierarchy i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setting the overall strategic direction of the company. The board is typically composed of a mix of executive and non-executive members, with the latter providing independent oversight and guidance. The board is responsible for appointing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who is the highest-ranking executive in the company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ay-to-day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Reporting directly to the CEO is the executive team, which is typically composed of the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F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COO), and other senior-level executives. The executive team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ompany's strategic plan, as well as overseeing the various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business.The functional areas of a company are typically organized into departments or divisions, each with a specific area of responsibility. Common functional areas include finance, human resources, marketing, sales,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ch department is typically led by a department head or director, who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activities and personnel within that particular area.Within each department, there may be further subdivisions or teams, each with its own set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reporting structures. For example,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may have separate teams for brand management, digital marketing, and event planning, each with its own manager or team lead.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a well-design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the clear delineation of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is helps to ensure that everyone in the organization understands their specific duties and accountabilities, which can improve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and decision-making. It also helps to prevent duplication of effort and confusion around who is responsible forwhat.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flow within the company. A well-designed structure should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both vertically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hierarchy) and horizontally (across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teams). This can help to ensure that everyone in the organization has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do their jobs effectively.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 company can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ts culture and employee engagement. A hierarchical, top-down structure can sometimes be perceived as rigid and bureaucratic, which can negatively impact employee morale and moti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 more decentralized, collaborative structure can foster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empowerment among employees, which can lead to higher levels of eng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In recent years, many companies have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more flexible and agil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such as the use of cross-functional teams or the adoption of a matrix structure. These approaches are designed to promote greater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and responsiveness to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Ultimately,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 company should be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and goals of the business. It should be designed to support the company's strategic objectives, optimize the use of its resources, and enable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communication. By gett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ight, companies can position themselves for long-term success and growth.。
一、Ontology 的定义:Ontology 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
Ontology 是对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的、可共享的规范。
这包含4层含义:概念模型( conceptualization)、明确(explicit)、形式化( formal)和共享(share)。
概念模型:指通过抽象出客观世界中一些现象( Phenomenon)的相关概念而得到的模型。
概念模型所表现的含义独立于具体的环境状态。
明确:指所使用的概念及使用这些概念的约束都有明确的定义。
形式化:指Ontology 是计算机可读的(即能被计算机处理)。
共享:指Ontology 中体现的是共同认可的知识, 反映的是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即Ontology 针对的是团体而非个体的共识。
Ontology 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
补充1:在与领域的本体概念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在与领域,理论上,本体是指一种“形式化的,对于共享概念体系的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明”。
本体提供的是一种共享词表,也就是特定领域之中那些存在着的或概念及其属性和;或者说,本体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具有结构化的特点,且更加适合于在之中使用;或者说,本体实际上就是对特定之中某套及其相互之间的形式化表达(formal representation)。
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对象类型相互关系术语集计算机系统领域概念关系二、Ontology 的建模元语Perez 等人认为Ontology 可以按分类法来组织,他归纳出Ontology 包含5个基本的建模元语(Modeling Primitive)。
这些元语分别为:类(classes),关系(relations),函数(functions),公理(axioms)和实例(instances)。
本体本体(ontology)乃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是描述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化方式,可以用于知识表示与共享。
本体可以被视为一个概念的分类和属性的集合,它定义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些概念的属性及其取值。
在本体中,概念可以是具体的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而属性描述了这些实体或概念的特征和关系。
本体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依赖于它的形式化语言,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本体通过定义概念和关联,可以帮助计算机理解和推理现实世界的知识。
例如,在一个本体中,可以定义“猫”和“狗”是“动物”的子类,而“动物”又是“生物”的子类。
这样,计算机可以基于这些定义进行推理,例如,如果一个实体被归类为“猫”,那么它也可以被归类为“动物”和“生物”。
在构建本体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确定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属性的取值范围。
这需要考虑到现实世界中概念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关系。
例如,在一个本体中,可以定义“汽车”和“卡车”是“交通工具”的子类,而“交通工具”又有“颜色”和“速度”等属性。
这样,计算机在处理关于汽车和卡车的特定问题时,可以使用本体中提供的属性信息。
本体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人工智能领域,它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本体被用于描述疾病、基因、药物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相关的知识。
在企业知识管理中,本体也可以用于组织和搜索企业内部的知识,从而提高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效率。
尽管本体在知识表示和共享方面有很多优势,但构建和维护本体也是一个复杂的任务。
首先,正确地定义本体中的概念和属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定义不准确或模糊,可能导致计算机在处理知识时出现错误的推理结果。
其次,本体的应用范围必须明确,并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匹配。
如果本体的范围过于宽泛或狭窄,可能导致知识的表示和推理效果不佳。
此外,本体的维护也是一个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和修正本体中的概念和关联,以确保它始终与现实世界的知识保持一致。
企业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爆炸式增长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知识图谱作为一种能够完善数据结构和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学习方法,正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
那么,企业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有哪些具体措施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知识图谱构建的基础构建一个有效的企业知识图谱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数据企业知识图谱的构建离不开数据,可以从公司内部的数据仓库、外部数据源和文献资料库对数据进行采集,数据的来源可涵盖面比较广泛,像市场调研、行业分析、规章制度或者公司内部流程等等。
然后根据相应的业务领域进行数据清洗和加工,去除冗余、噪声和脏数据。
2. 归纳对数据的归纳是企业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环节。
将数据按照业务领域的特点进行整理,归类,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同时也需要考虑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统一数据标准和语言。
3. 组织归纳好数据后,全面建立良好的数据组织结构非常关键。
数据组织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对知识图谱的支持效果,通常我们可以利用图形学和树形结构文件等方法进行数据组织。
同时,还可以利用Ontology本体论技术对数据体系进行分层管理和组织。
二、企业知识图谱应用的场景企业知识图谱应用场景的多种类型也是企业重视知识图谱的一个原因。
以下几种场景可以看做知识图谱的良好应用:1. 聊天机器人微软 Cortana、苹果 Siri、谷歌 Assistant等聊天机器人日益普及,而企业来时也可以利用聊天机器人来提高企业在客户服务、产品推广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打造一种企业良好形象。
2. 智能客户管理企业的客户数量大多数情况下是庞大且多样性的,因此需要一个高效的客户管理系统,而知识图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梳理和管理客户数据。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涵盖每一个客户在不同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从客户服务、销售和营销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本体(Ontology)与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的比较分类表/主题词表作为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与本体具有相似性,即它们都是以提高检索效率和知识共享为目的;都用来描述特定领域的学科知识,都可以用作特定学科的知识组织工具;两者都包含词(概念、类)及词(概念、类)间关系;两者都具有等级结构,并通过等级关系及词(概念、类)间关系将词(概念、类)组织起来。
然而Ontology与这些传统知识组织工具有着本质的区别。
Ontology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表达比分类表/主题表等工具要广而且深。
本体更强调对具体事物属性和关系的描述,强调构建领域概念的形式化模型,重视术语体系的模型化、明晰化、形式化和概念模型的共享性。
分类表、主题词表的词间关系精确程度不高,无法揭示更深更广的语义关系。
并且它们没有自身的知识表示语言、无法实现形式化编码,无法支持知识资源的知识标注和知识检索。
一个完善的Ontology能够提出结构的主体概念的关系,包括superclass\Psubclass\Pinstance(超类\亚类飞实例)关系、property value(特征值)、时间关系以及依赖于所用的表达语言的关系等。
通常一个Ontology包含的不止是关系,与分类表、主题词相比这些关系被正式地定义并不模糊。
Ontology用基于描述逻辑的知识表示语言对概念体系(类、关系、函数、公理、实例)进行形式化描述,能支持本体标引工具对资源进行语义标注,支持以知识网络的方式展示知识结构。
因此,Ontology对概念的揭示程度远远高于分类表飞主题词表。
本体( Ontology)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作用1.规范描述知识间的语义关系运用本体方法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进行组织,可以减少概念和术语上的歧义,概念间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对属性与属性之间再添加映射关系,一些在正规词表中不能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的描述出来。
本体描述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个统一框架或规范模型,使得来自不同背景,持不同观点和目的的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成为可能,并保持语义上的一致性。
第24卷 第4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4 No.4 2006年8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Aug.2006本体论概念、方法及其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Ξ梁启华(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本体论(ontology)原本是哲学的范畴,近年来在信息科学特别是在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领域受到广泛地关注,其重要性也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并得到广泛认同。
通过对国外本体论及其在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轨迹,根据大量文献对本体论在知识管理领域的作用、应用与发展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本体论;知识工程;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6)04-0061-04Ontology’s Idea,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K now ledge ManagementLiang Q ihua(Management College of Tianjin U 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Ontology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philosophy.In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o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especially knowledge engineering.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any areas and recognized widely.Firstly,ont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introduced.Then the role,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expatiated on.Fi2 nally,it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is given out. K ey w ords:Ontology;Knowledge Engineering;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Sharing1 引言“知识管理”是近几年来见诸于大量文献并且是频率很高的术语。
Ontology与Gene Ontology1什么是Ontology?1.1哲学上的Ontology在哲学上,Ontology是指存在论,或称为本体论。
指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事物运行的规律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就是说客观事物是按照一定客观存在的规律运行的。
1.2自然科学中的Ontology在自然科学中,我们研究事物运行的规律,实际上实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通过某一个角度来反映客观存在的规律。
广义的说,我们通过某种科学的方法发现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现象,必然是客观规律在某一个方向的反映,不管它是正确的反映,或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
更一般的说,只要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是随机的,它就能在一个侧面和角度反映客观事物运行的规律。
1.3狭义的OntologyPeter Karp指出存在论是为了现有知识体系的规范化和再利用而设计的规范化的概念,即在领域内一套概念与关系的形式化的描述。
2Gene Ontology的建立与发展2.1Gene Ontology的建立及目的Gene Ontology是由Gene Ontology Consortium创建的关于基因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规则的知识的动态的控制性的词汇的集合以及其中各种关系的语法。
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词汇、词典及语法的知识体系,可以用于所有的有机体,用一种规范的方式描述它们的已知的客观规律,方便知识的再利用和再开发。
2.2Gene Ontology的知识体系结构目前,GO包括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三个体系。
分子功能包括转录因子、DNA解螺旋等;生物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嘌呤代谢等;细胞组成包括细胞核、端粒等。
GO收录的生物体包括酵母菌属、果蝇、家鼠、霍乱弧菌、人等17种生物。
所有以上的知识通过有向无环图组织起来,建立了GO数据库,并开发了一系列软件提供给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编辑、知识发现等操作。
GO还可以与其他现有的数据库建立联系,例如:SWISS-PROT、EnzymeCommission、EGAD、GenProtEC、TIGR role、InterPro、MIPS Funcat等。
用Ontology组织企业的信息和知识
在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知识管理就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获取/创造、组织/存储、传播、应用,使企业在动荡的市场中保持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已经总结好的被基本接受的正式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或者可直接数字化,易于传播;隐性知识是尚未从员工头脑中总结出来或者未被基本接受的非正式知识,是基于直觉、主观认识、和信仰的经验性知识。
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共享,但是创新的根本来源是隐性知识。
日本东京一桥大学著名知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研究发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把隐性知识作用于客观信息,产生显性知识并传授给同事,和同事一起把显性知识汇总并在产品/服务中体现出来。
而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公司信息资产的价值并不在于存贮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在于将信息与特定过程和未知情境进行动态匹配的能力。
通过运用知识管理
这一技术,许多企业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
分析家们指出:LotusNotes和世界互联网是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两大中坚力量。
而数据库、文件管理系统和电子邮件则是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基本要素。
为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大多数公司还需要添加某种知识提取产品,它能通过群体协作、过滤和语义技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数字信息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帮助,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又使人们不知所措。
如何组织和提供信息就成为信息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主要的困难包括:知识的表示、信息的组织、软件的复用等。
特别是由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也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为了适应这些要求,Ontology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自被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在计算机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知识工程、数字图书馆、软件复用、信息检索和Web上异构信息的处理、语义Web等。
信息检索技术可分为3类:全文检索(Text retrieval)、数据检索(Data
retrieval)和知识检索(Knowledge retrieval)。
全文检索的特点是把用户的查询请求和全文中的每一个词进行比较,不考虑查询请求与文件语义上的匹配,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查全率,但是查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