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11.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教学片段◆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形象师: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你能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
生:我找到的一句在第三自然段“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师:你读了这一句,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很不尊重人!让晏子钻狗洞!师:说得很好!楚王只是个不尊重人的人吗?生:很霸道、专横,还瞧不起人!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我从第四自然段“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 声, 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看出来的!师:你能读出他瞧不起人的语气来吗?(生读)师: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的感情可以,但表情不够丰富,动作没表现出来。
师:你给大家试试!(生读)(通过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注重学生互评,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生:还有一句:“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也能看出楚王瞧不起人,傲慢无礼,霸道专横!师:对!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是处处刁难,一点儿也不尊重晏子。
还有吗?生:有,第五自然段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故意让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当得知囚犯是齐国人时,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师:我留心听到你说是“故意”,你怎么知道的?生:他们正在吃饭呢,怎么就押来个犯人呢?只有楚王安排,武士才敢吧!生:再说,楚王本来就是想用尽一切办法给晏子难堪,好显显楚国的威风。
师:那么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全文,把楚王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划出来读一读。
(生读) 生:我发现楚王的目的没达到。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从“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有小声的“啊”,读书的学生有所察觉,停住了。
) 师:请注意老师的问题哦!我们在这里说的是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请再想一想。
有没有其他同学帮助他?(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发现,既是给他思考的余地,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五年级下册语文《11晏子使楚》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时数:课时执教:
课题11 晏子使楚课时安排第课时
导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
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
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在公元2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这期间,各国经常争战。
其中齐楚
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
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
交中的一个故事。
七、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导学案«晏子使楚»导学案学习目的1、学会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蔼变的口才。
(重点)3、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难点)导学案预习一、读课文三遍,圈画生字,给课前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二、我会给〝子〞字组成词:我以为这些词语可以分为( )类。
经过查字典,我知道〝晏子〞中的〝子〞的意思是:三、查字典,写意思:敝:大夫:仗着:枳:淮:四、查找资料«晏子春秋»和晏子的相关资料。
晏子的身份相当于如今的:一、引导自学,组内反省(20分钟)(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说说查找到了哪些资料?2、把课文读一遍,读迟滞,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把字音读正确。
3、积聚生字词。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欺侮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二)小组协作自主探求(填空局部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1、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欺侮与反欺侮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原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2、思索:课文写了三个回合的斗智。
第一次是楚王为了欺侮晏子,想让他,而晏子却说:,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为了欺侮晏子说:,意思是:,晏子反唇相讥说:,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着笑;第三次是楚王在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意思是:晏子却说:,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
3、读了课文,你以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晏子的身份相当于如今的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5、分角色读读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的对话,看谁读得最好。
二、组内协作,交流收获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现交流的效果是:,请( )同窗代表我们小组交流,其他同窗补充。
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的1.我能看法本课8个生字,分角色朗诵课文。
2.我能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言语中所包括的智慧。
3.深化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情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深化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情特点。
学习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学时2学时四、知识链接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齐国大身,他的足智多谋和夫。
公元前556年末尾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
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注重消费,倡议蚕桑,支持厚赋重刑。
在我国休息人民意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课前独学独学义务1.依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迟滞。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强盛、安居乐业、面不改色〞。
独学检测我能了解以下词语。
敝国:面不改色:安居乐业:2.我能看拼音、写词语wǔ rǔ sā huǎng guī jǔ qiú fàn dà chén 3.独学一问:课中导学第一学时一、学习目的1.我能看法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了解重要词义。
〔重点〕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难点〕二、教员导入三、独学展现1.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迟滞或把词语读准确。
2.写一写:强盛、欺侮、取笑、尊重、威风、规矩。
3.秀一秀:我知道课文讲了楚王次想欺侮晏子,而晏子极致回击。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检测。
四、协作探求交流1.自在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课文中我不了解的成语勾勒上去,在小组内讨论。
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大家听。
4.读课文,想想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快乐的是什么?五、教员小结第一学时一、学习目的1.深化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情特点。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探求交流1.自在朗诵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课堂交流,教员随机点拨。
晏子使楚导学案背景简介《晏子使楚》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晏子在战国时期向楚国求援的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名臣,曾经任职于齐王宫中,后来因得罪齐威王而被贬谷城。
在那里,他撰写了大量的政治论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政治理念。
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晏子使楚》,我们可以了解到晏子在求助楚国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思,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关系。
阅读策略1.在阅读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2.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根据文章内容,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思考相对应的现实情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重点1.晏子如何谋求楚国的援助?2.晏子向楚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3.晏子最终在楚国的助力下,和齐王和解的过程是怎样的?4.整个故事中体现了晏子的哪些政治思想?阅读笔记1.当晏子向派人请拜楚王时,晏子被楚王拒绝了,这时晏子说:“君有阿衡之事,臣有救援之策,请容臣为君担忧。
”此言一出,巧妙地让楚王改变了之前对晏子的看法。
2.晏子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让齐国放弃与晋国的联盟,并且放弃与楚国的交恶。
这个条件提出来非常聪明,因为齐国和楚国的实力差距比较大,楚国也不可能对齐国采取过于苛刻的要求。
3.楚王最终同意了晏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在撰写书面盟约时,双方的措辞存在差异。
在这个时候,晏子将自己身上戴的璧石分开送给楚王和楚王的大臣,以示自己的善意,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4.整个故事中,晏子的政治思想并不是简单的以自身为中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分析利弊得失,最终达到求得援助的目的。
他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策略,对后世的国际关系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思考题1.晏子在求援过程中的行为你认为值得肯定的是什么?有哪些做法可以值得借鉴?2.晏子在与楚国达成协议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你认为这种方法行得通吗?现代政治中,有没有类似的案例?3.你认为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晏子的政治思想有何借鉴意义?总结通过阅读《晏子使楚》这篇古文,我们能够看到当时晏子被贬谷城后仍然十分努力地为齐国谋求援助的过程。
晏子使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晏子说的话。
体会晏子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的故事。
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4、对比阅读初步了解古文的精炼和节奏。
二、学习重难点:1、精读晏子和楚王阵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2、理解句子的含义。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3、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的含义。
三、学习过程:(一)巩固基础知识1.小组长汇报“课前预习”检查情况。
2.老师根据学情进行点拨,梳理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当堂练写生字。
(二)交流背景资料1.小组交流个人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限时2分钟。
2.小组轮值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
(三)合作探究课文,解决学习重难点。
1.讨论主题: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具体方法:根据以下设计的问题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解决疑问。
第一回合较量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2.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就对接待的人说。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句话言下之意是:如果(),那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回合较量1.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2.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被派到这里来了。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
3.在这段话中有三次有关“笑”的描写,从这三次“笑”中你体会到什么?4.后人在这段话中引申出三个成语,请画出相应的句子。
5.我能和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第三回合较量1.默读第五自然段完成,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晏子使楚》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
课题
:
晏子使楚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五
执教
吴清华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懂得晏子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习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
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
才,及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思想品质。
预习准备:
读通课文,认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
学习过程
环节
学
案
导
案
预习检测
(
3
)
1、我会默写:wu ru( ) qiu fan( ) gan ju ( ) bi ren( )
2、我会理解:大夫侮辱面不改色安居乐
业 3、我能用“安居乐业”说一句话。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导入感知
(
6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导学案人教版五班级下册《晏子使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污辱、威严、矮小、冷笑、犯难、法规、款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才智。
3、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二、背景了解晏子于齐灵公26年(公元前556年)任齐卿之职,历经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君主,堪称“三朝元老”,景公即位后不久,他帮助镇压了叛军,因而深得景公赏识。
晏子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满腹经纶、才思迅速而灵敏,尤以口才出众而著称于世。
在齐景公即位的其次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傲慢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头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通过这次教训,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气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
在这种状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傲慢自傲,因此准备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三、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污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2.把握词句①完成作业本1到3题,①完成同步练习词语广角和句子长廊部分。
3.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在-------(时间)-----------(地点)-----------(人物)--------------------(大事)4.品读课文尝试完成同步练习阅读平台和作业本4、5两题。
5.把不会做的在书上或本子上标记,或者在这里记下来。
(二)合作学习1.四人小组争论相互沟通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法指导:小组成员按挨次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他组员回答,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导学案上,指定一名组员汇报,全班相互沟通。
晏子使楚导教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晏子说的话。
领会晏子语言中所包含的智慧。
3、认识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还击楚王的三次欺侮,保护齐国尊严的故事。
衷心的钦佩晏子超人的智慧和蔼辩的口才。
4、对照阅读初步认识古文的精华和节奏。
二、学习重难点:1、精读晏子和楚王阵唇枪舌剑的话,认识楚王三次是如何欺侮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2、理解句子的含义。
领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蔼辩的口才,以及保护齐国尊严的思想质量。
3、联合课文,领会“欺侮”和“尊敬”的含义。
三、学习过程:(一)稳固基础知识1.小组长报告“课前预习”检查状况。
2.老师依据学情进行点拨,梳理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当堂练写生字。
(二)沟通背景资料1.小组沟通个人课前采集的背景资料,限时 2 分钟。
2.小组轮值讲话人代表小组报告。
(三)合作研究课文,解决学习重难点。
1.议论主题:联合课文,领会欺侮和尊敬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详细方法:依据以下设计的问题合作学习,组内议论沟通,介绍代表向全班报告,解决疑问。
第一回合较量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欺侮晏子的做法,用波涛线画出晏子的反驳。
2.面对楚王的欺侮,晏子没有“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就对招待的人说。
你从中领会到了什么?3.“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接见‘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句话言下之意是:假如(),那么()。
4.有感情地朗诵第三自然段。
第二回合较量1.默读第四自然段达成,用横线画出楚王欺侮晏子的做法,用波涛线画出晏子的反驳。
2.接见低等的国家就派低等人去,接见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我最不顶用,就被派到这里来了。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 。
3.在这段话中有三次相关“笑”的描绘,从这三次“笑”中你领会到什么?4.后代在这段话中引申出三个成语,请画出相应的句子。
5.我能和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这一段。
第三回合较量1.默读第五自然段达成,用横线画出楚王欺侮晏子的做法,用波涛线画出晏子的反驳。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课方案《晏子使楚》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创建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认识故事内容,理解晏子辩驳的话,领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稳睿智、机智灵巧,以及保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时令。
4、初步认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保护国家尊严而自告奋勇,据理力求的爱国感情和懂得尊敬他人的道理。
教课要点:认识故事内容,理解晏子辩驳的话,领会他的沉稳睿智、机智灵巧,以及保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时令。
教课难点:初步认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课方案: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此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盛离不开一个人,这人固然身材矮小,但能说会道,口才极好,被第1 页派到其余国家履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很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露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依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依据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沟通以上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拿禁止的字音,全班沟通。
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欺侮晏子,晏子每次都辩驳了楚王,保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沟通,其余同学能够增补。
)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同议论沟通。
三、深入研究课文,打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虑并勾勒理解:楚王为何要欺侮晏子?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可启示学生联系课文相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商讨。
楚国国势富强,有兼并各国的野心。
欺侮晏子,就是欺侮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第2 页楚王是如何欺侮晏子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指引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欺侮连起来,做比较、剖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