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方法技巧点拨《写人要抓住特点》方法技巧点拨(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特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人内向,有人泼辣;有人粗犷,有人细腻;有人幽默,有人朴实。
写人要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把这个人写“活”,写成“他”自己。
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入手,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一面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鲜活起来。
展开具体描写,描写外貌,可写人物的五官、头发与胡须,也可写脸色、神情,尤其是眼睛;描绘衣着,可写人物某次的具体穿着,也可写其习惯的颜色搭配、衣服样式等。
注意不要泛泛地叙述和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先生“读书入神”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可爱的“宿儒”形象跃然纸上。
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中去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
可写的事情很多,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来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
记叙文除了要记事,也常常要描写人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人内向,有人泼辣;有人粗犷,有人细腻;有人幽默,有人朴实。
写人要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把“这个人”写“活”,写成“他”自己。
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入手,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使人物鲜活起来!一、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饰、体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要写好人物的外貌,就要细心观察,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将其扩大,运用一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
常见的写人方法转载自起点作文网1、人物特写法【特点】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
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
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
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
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动态速写法【特点】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
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
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
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3、动静结合法【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
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
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4、展开想象法【特点】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
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5、比较描写法【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
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点》作文指导及范文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
他们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处处为别人,有的时时为自己;有的铺张浪费,有的俭省节约……将身边不同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
写人的作文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一、抓住人物典型事例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
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事例的范畴。
“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写人,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
没有典型事例,文章就平淡无奇,“写人”就没有了真正的意义。
应用典型事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所以,同学们应用典型事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二、展现人物个性1.“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XXX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他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个性和思想。
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作文中的人物的真实语言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凭想象“张言XXX”。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
一个行为动作的描写,就可能使人物有个性。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当“我”赖床不起时,爸爸站到床前,瞪着“我”,一个“瞪”字,就写尽了爸爸的严厉,接下来故事可想而知。
三、善于联想用真情真言写人,首要的就是“真”。
写人作文创作技巧,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写,创作需要牢记三点想写好写人作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人的记叙文应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通过记叙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只有借助典型的事例,才能把人物的特点写好。
在写作文时,要选取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人物经历和典型事例。
第二,做好细致刻画。
人物的特点怎么突出呢?需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神态、心理来表现出来。
每个人不同的家庭环境、身世、文化素养、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外界影响、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以及做事行为、语言、情感,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通过外貌表现人物特征。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形特征,身材、容貌、服饰、神态、风度。
好的外貌描写特征明显,形象生动,不仅能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
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征。
可以把整个动作分解分为几个连续的动作。
仔细观察,把动作分解成几个环节,写出每个动作的层次感,同时又表现出了动作的变化。
还可以在动作前加上修饰词,或者运用比喻的短语来突出动作的角度,力度,快慢。
同事些动作时,还可以加上声音的描摹和心理描写。
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征。
语言描写注意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性格和职业特点。
可以结合神态、动作、语气,以此增强人物语言的感染力,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关于描写人物常见的选材主要有,写自己时要注意抓住自己的特点去写,比如爱跳舞、爱打篮球、爱管闲事、不服输等等这些特征去写;写爸爸妈妈也要抓住特点去写,如爱美的妈妈,做什么事都忘东西的妈妈,低头族的爸爸,爱唱歌的妈妈,喜欢下棋的爸爸,关心学习的爸爸等等;写姐姐弟弟时,一般小孩子都嘴馋、调皮,爱追星,爷爷奶奶呢,爱唠叨,爱节俭,老小孩等等;写老师时,抓的特点有朗诵高手,爱笑;写同学呢,可以写同学的才艺,口才好等等。
这些特征是需要给出具体的事例,这样才能显得人物的个性。
第三,说明评价感受看法。
人物行为给人的感受,人物品质给人的影响,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评价,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间接表达,一般出现在开头或者结尾,单独成段。
写人如何“抓住人物特点”作者:王晓丽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24年第02期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练习是“抓住人物特点”。
“特点”自然是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即使是双胞胎,也要写出两人不同的特点,将两人区分开,显示出每个人独特的一面。
那么,怎样写人才能抓住人物特点呢?一、雕琢细节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许多同学在描绘人物时抓不住重点,不是千篇一律,就是胡乱描写,根本不能突出人物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特点,塑造出经典形象呢?1.形象的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顾名思义就是为人物画像。
描绘人物的外貌特点,要抓住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外貌写。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固然可以描写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但可以观察得更加仔细,比如描写人物动起来的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如:佳佳是我小学时的一位好朋友,记忆里她总是扎着低马尾,发色较浅,在阳光下闪耀着如绸缎般的光泽。
她有着白皙的皮肤,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总是充盈着笑意,大家因此都愿意与她亲近。
佳佳爱思考,数学课上她总是皱着眉头,立志要把所有的难题解开。
她对学习认真的态度,让老师和同学更加喜欢这个努力而和善的姑娘。
作者描写了一位自己小学时期的好朋友,首先她描写的是朋友的发型,“低马尾”符合学生的身份,然后写她的头发闪耀着光泽和白皙的皮肤,不动声色地表现出这位朋友在他心里是十分漂亮的。
然后又通过描写朋友的眼睛表现人物的性格,朋友的眼睛充盈着笑意,突出表现了这位朋友的和善,从眼神中看得出其是一位与人为善亲切的人。
最后以皱着的眉头表现朋友执着好学的性格,她立志要把数学难题解出来,这认真学习的态度为后写文老师同学对她的喜爱埋下了伏笔。
小作者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描写,刻画了一位努力,待人和善的朋友,表达出自己对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人四法一、肖像描写〔一〕画眼法画眼法, 就是通过刻画人物的眼睛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表现人物的性格的一种常见的写人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 能够入木三分地描绘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 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性格特征, 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切的印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人的喜、怒、衰、乐等情绪变化和内心活动, 总是通过各种眼神表现出来。
因之, 抓住眼睛神态变化来写人的心理状态, 是表现人物性格牲的一条最有效的捷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倘假设画了全部的头发, 即使画得逼真, 也毫无意思。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祝福》里关于祥林嫂眼睛的几处描画, 便是很好的例证。
运用画眼法来写人物, 最好是将人物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 让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比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内心的冲突有较强的节奏, 而这些内在的变化必然要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来得以外在的显现, 这时, 抓住眼睛的特征和眼神的变化予以突现, 人物性格就会跃然纸上, 人物形象亦随之而呼之欲出了。
运用画眼法还应注意, 要防止琐细, 紧紧抓住眼神变化及其特征, 用极简洁的语言加以描绘和刻画, 做到简练、逼真、传神, 个性鲜明深刻。
〔二〕白描法白描, 原指国画创作中只用线条勾画物像轮廓而不着色彩渲染的一种创作手法。
用于文学创作和作文写作中, 它是指用简朴平易的文字不加渲染雕饰地勾画出人物形象及主要特征的一种写作方法。
运用白描法进行人物肖像描写, 可以使人物形象线条更清晰, 特征更鲜明, 更自然真切, 更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
运用白描法写人物肖像,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突出一个"简"字。
语言要简洁朴实, 尤其线条一定要清晰单纯, 头绪不可繁多和杂乱, 以便给读者留下一个简明而清楚的印象。
其次是要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 对人物肖像的描写, 愈其简, 就愈要突出重点, 一定要把人物的外部主要物征显示出来, 否则就谈不上清晰。
如何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学生作文,多为模仿,缺乏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愫,这是作文教学常见的不足。
人物的性格都是通过其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出来的。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特征,然后细致描绘。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生活,把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
老师在设计作文时,只有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入手,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作才会变得轻松愉快。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呢?一、以熟悉的人和事为写作素材,描写人物形象我们从呱呱落地起,就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呵护,他们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环绕着我们,父母是我们最熟悉的人。
除此之外,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等都是对我们关爱有加的人亲人。
老师,朋友,邻居等都是对我们成长有帮助的人。
其实我们都每天都在被身边的人和事影响着。
可能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温情脉脉的微笑,这些,记住了就是写作的素材。
大文豪鲁迅先生笔下的长妈妈为什么那么感人?就因为他熟悉她,知道了她对哥儿的爱,试想一个连书名也说不清楚的下层的劳动妇女,要买到有画的《山海经》是多么的不易?是什么原因使她乐于这样做?是长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这种爱让人震悚,让人感动。
二、以典型的事件作为人物活动场景,刻画人物形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场景下才能进行的。
将人物放在典型的事件中来加以刻画,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将人物置放于具体典型的环境,是人物性格的精彩呈现。
如《背影》中写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台阶》中父亲辛劳一生只为修一所有高台阶的房子;《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三国演义》中武松景阳冈打虎。
这些典型事件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人物在典型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了。
三、抓住细微典型的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对人物容貌、语言、服饰、姿态、神情、风度、动作等进行描写就是肖像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人物的有效方法。
人物描写的方法
描写人物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直接描写外貌特征:描述人物的面容、身材、身高、发型、衣着等等。
例如:"那个男人有一头乌黑的短发,精壮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西装。
"
2. 通过行为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等来反映其性格和内心活动。
例如:"她不停地摇头,眼神里透露出痛苦和
不安。
"
3. 透过对话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内容和语气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感情状态。
例如:"他用责备的语气说道:“你怎么这
么不负责任?这次又出了这么大的差错!”
4. 展现人物生活环境:描述人物所处的环境和生活背景,通过该环境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和生活状态。
例如:"她住在一个破
旧的小屋里,衣衫褴褛,四周一片凌乱,看得出她过得并不顺遂。
"
5. 运用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描写人物,使读者在形象上有更深的感受。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给人一种宽慰和希望。
"
6. 透露内心思想: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其他方式,揭示其真实的感受和思想。
例如:"她在心里想着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
"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该避免在文中出现相同的标题,以保持文章的整洁和准确。
小学作文塑造人物三大绝招要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应该有三种思维:第一招,抓住人物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
除外貌外,知识能力、道德水准、内心世界等方面的差异更大。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文如果写不出人物特点,便是败笔。
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一篇作文,一般只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第二招,精选典型事例。
所谓精选事例,就是选取少而精的事例。
为了表现人物特点,不一定要牵出好事例,有说服力的事例,一个就够。
写出对人物的“再发现”过程。
我们对于任何人的认识,都是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
写出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能使读者逐渐认识所写的人物,逐渐产生好感或恶感。
这样写,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而且也容易使文章本身有吸引力。
一定要结合之前讲的“一事写一人”与“多事写一人”的选材技巧第三招,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可使用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以曹文轩先生笔下“秃鹤”为例子直接描写: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
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侧面描写: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通过描写桑乔还有油麻地其他孩子对秃鹤的态度,还有许多孩子随着秃鹤的哭泣而哭泣这一情节,反映了秃鹤让人同情、怜惜、敬佩的一面。
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 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侧面反映该人物特征 人物的细微神态、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等秃鹤看了父亲一眼,低下头去哭了。
怎样写人一抓住人物特点,写出独特人物要写一个人,可以先从这个人的外表写起。
但并不是要我们很呆板地把五官一个一个地写完,而是要写出他在外貌上的特征,以便让读者在脑海中产生画面,使读者能迅速地在脑海中做出区分和辨认——现在正在读的这个人物,和自己以往读过的众多人物相比较,有哪些相似或特别之处。
如果所要描写的人物外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不必在这方面多费笔墨,但一定要透过语言和动作,写出人物的神态和性格,只有当读者体会到这个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这个人物才会变得立体鲜明。
总而言之,无论是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还是神态、性格,都要抓住特点来写,写出人物的特色来。
示例来帮忙我有一个小表妹,她非常逗,别人叫她“开心花”,我却叫她“小闹神”。
别看她是个女孩子,但比男孩子还调皮呢!她一来,保管让你“鼻孔里灌汤——够呛。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顺手拿起一块糖就往嘴里塞。
咦,这糖怎么软绵绵的,还不是味儿?吐出来一看,竟是一块橡皮!这一定是表妹干的好事,将我的糖偷吃了,再用橡皮冒充!我气急败坏地走到表妹面前,凶巴巴地问道:“是你搞的鬼吗?”“不是!”她扭过头,看也不看我一眼,就果断地回答。
“看我不教训你!”我扬了扬巴掌。
姨妈你回来了表妹看着我身后,娇滴滴地打招呼。
我下意识地一回头,咦,我妈妈没回来呀?等我回过神来,表妹早没了踪影。
我垂头丧气地回去做作业,只见我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照片,拿起来一看,差点儿把鼻子气歪了——那是我的照片,她用五彩笔给我画了许多颗虎牙,还添了个“冲天炮”小辫,外加两串长长的耳环。
照片上的人,明明笑着,却硬被表妹涂上了几滴乌黑的泪珠儿。
二好方法选用的事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我们在围绕一个主题写的时候,往往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材料。
有的同学会一股脑儿地把这些材料都写进去,让作文显得囧长,杂乱无章。
其实根本不需要这样,只要选择哪些让人印象深刻、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就可以了,这种材料我们称之为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