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
- 格式:ppt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27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2。
难:艰难险阻。
3.等闲:平常,无足轻重之意。
4。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5。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6.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7。
泥丸:小泥球。
8。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度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9.云崖: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10。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1。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12.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
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3.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脸.【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长征诗词古诗汉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整体解析。
这首诗是毛主席写的,那可真是相当牛的一首诗。
毛主席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故事大王,用诗把长征这个伟大的事儿给讲得明明白白,还特别有气势。
二、诗句赏析。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这开头就特别霸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直接就告诉咱红军战士那是相当勇敢,根本就不把长征路上的困难当回事儿。
“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啊,那得多难走,可红军就觉得这就像平常散步一样轻松,这气魄,一般人可没有。
就好比我们现在觉得爬个特别高的山很难,可红军战士觉得那都不是事儿。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那么长,弯弯曲曲的,可是在红军眼里呢,就像翻腾的小细浪。
乌蒙山那么雄伟磅礴,红军却觉得它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这就像是一种超级强大的心理暗示,不管多大多难的东西,在红军坚定的意志面前都变得渺小无比。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特别大的怪兽,可你有超能力,就觉得那怪兽就像个小蚂蚁一样。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江的水拍打在高耸入云的山崖上,本来这是很惊险的场景,可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心里是暖的,为啥呢?因为打了胜仗呗,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大渡桥横在那里,铁索晃晃悠悠的,看着就冷飕飕的,这“寒”字啊,一方面是说这环境的艰险,另一方面也能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残酷。
就像你走在一个特别危险的独木桥上,下面是湍急的河流,那感觉肯定不好受,可红军战士就敢冲过去。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红军战士看到岷山那千里的积雪,还特别高兴呢。
为啥高兴?因为长征就要胜利了呀。
“三军过后尽开颜”,所有的红军战士都笑逐颜开了。
这就像你经过了一场特别难的考试,终于考完了,而且还考得不错,那肯定是特别开心的。
长征这么艰难的事儿,红军胜利了,能不高兴嘛。
七律长征古诗拼⾳版1. 古诗七律长征带拼⾳qīlǜchǎnɡzhēnɡ七律·长征honɡjūnbúpàyuǎnzhēnɡnán红军不怕远征难,wànshuǐqiānshānzhǐděnɡxiān万⽔千⼭只等闲。
wǔlǐnɡwěiyítãnɡxìlànɡ五岭逶迤腾细浪,wūmãnɡpánɡbïzǒuníwán乌蒙磅礴⾛泥丸。
jīnɡshāshuǐpáiyúnyánuǎ⾦沙⽔拍云崖暖,dàdùqiáohãnɡtiěsuǒhán⼤渡桥横铁索寒。
gânɡxǐmínshānqiānlǐxuě更喜岷⼭千⾥雪,sānjūnguîhoujìnkāiyǎn三军过后尽开颜。
2. 七律长征拼⾳长征hóng jūn bú pà yuǎn zhēnɡ nán红军不怕远征难,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ǐ děnɡ xián万⽔千⼭只等闲。
wǔ lǐnɡ wēi yí téng xì lànɡ五岭逶迤腾细浪,wū méng pánɡ bó zǒu ní wán乌蒙磅礴⾛泥丸。
jīn shā shuǐ pái yún yá nuǎn⾦沙⽔拍云崖暖,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更喜岷⼭千⾥雪,sān jūn guò hòu jìn kāi yán三军过后尽开颜。
关于长征的诗词12首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的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无题》——聂荣臻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2、《无题》——杨成武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3、《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过草地》——张爱萍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5、《长征》——林伯渠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七律》——乌兰夫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7、《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8、《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9、《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1、《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七律长征的诗意[5篇]第一篇: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一)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写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毫迈的气概.(二)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第二篇:七律长征课前谈话:师:我们第一次见面,先来认识一下,我姓黄生1:我姓——师:我叫黄玉平生2:我叫——师:我是湖州市长兴实验小学的老师生3:我是桐乡小学的学生师:我喜欢书法生4:我喜欢武术师:我喜欢李白的诗生5:我喜欢齐白石的画师:我国的诗人很多,(出示毛泽东的图象),称他毛主席。
你了解毛主席吗?生1:他是中国第一大领袖生2:毛泽东的书法写得非常好认识他吗毛泽东们?我一般生3:他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推翻了革命党政府生4:他写过很多诗词,有《井冈山》、《沁园春学》等生5:《想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是他写的师:毛泽东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一些照片。
(出示长征路上、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冬泳、练习毛笔字中毛主席的照片)教学过程: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拼音hóng jūn bù pà yuǎn zhēng ná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ī děng xián 。
wǔ lǐng wēi yí téng xì làng ,wū méng páng bó zǒu ní wán 。
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n ,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 ,sān jūn guò hòu jǐn kāi yán 。
全诗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主旨: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七律长征的诗意导语: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七律•长征》是在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唯一的一首律诗。
全诗以其极为凝炼的诗行,概括了长征历史的全过程,再现了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
全诗短短的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万种壮志豪情。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悲壮史诗,也是中国诗歌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极具意义的红色丰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篇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全诗轻松豪迈、气度非凡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现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各种困难中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只等闲” 是对“不怕” 的重申和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远征难”三个字包含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数困难,既有自然上的艰难险阻,也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党内的分裂;“万水千山”则是对“远征难”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对全诗下一步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整句的布局上,诗人用“不怕”和“只等闲”将“远征难”和“万水千山”夹到中间,表现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形成前后句的对称,极富美感。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后面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
作者选取五岭、乌蒙这两座大山,代表红军长征途中所克服的所有山脉,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千山”。
五岭、乌蒙在作者的视野中,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的审美对象,“腾”和“走”两个动词,使静止的高山峻岭顿时赋予生命跃然纸上。
七律长征的诗意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