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来料检验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44.33 KB
- 文档页数:52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标准指导书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范围:来料进料检验2、质检步骤(1)来料暂收(2)来料检查(3)物料入库3、质检要点及规范(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内容等无误后送交IQC 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
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
(3)检查内容:(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
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
(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
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要求规范一、检验流程及要求:1.检验员应按照检验规程进行工作,保证检验流程的正确性和标准化。
2.对于每一个元器件批次,必须进行检验记录和保存,包括来料检验报告、检验数据记录等,以备随时查阅。
二、检验项目及要求:1.外观检验:-检查元器件外观是否完整,无明显破损、划痕等。
-检查元器件标识是否清晰,无模糊、歪斜等问题。
-检查元器件引脚是否正常,无变形或损坏。
2.尺寸和封装检验:-检查元器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检查元器件封装是否完整,无明显变形或焊接不良。
3.引脚电性参数检验:-检查元器件引脚电性参数是否符合规范,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4.功能性能检验:-检查元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开关、放大、传输等特性。
-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5.环境适应性检验:-检查元器件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是否能正常工作。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6.可靠性检验:-检查元器件的可靠性,包括耐压、耐久性等要求。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三、检验设备及环境要求:1.检验员应熟悉所用的检验设备,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2.检验设备和环境应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检验设备应定期校验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四、来料检验文件要求:1.对每一批次的来料元器件,应填写并保存来料检验报告。
2.来料检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元器件型号、批次号、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
3.检验报告应妥善保存,并能随时提供给需要方查阅。
五、不合格品处理要求:1.对于不合格的元器件,检验员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进行适当的记录和处理。
2.不合格品应加以标识,并妥善保存,以便在后续环节进行追踪和处理。
3.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制度,包括报废、退货、返修等等。
六、检验周期及频次:1.来料检验的周期和频次应根据元器件的重要性和质量稳定性要求来确定。
电子元器件的来料检验标准指导书(新版)一、引言随着电子元器件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质量竞争已经成为电子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来料检验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为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提供一些标准指导,帮助企业加强来料检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二、来料检验标准1. 文件审查a) 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是否有原厂授权书、生产批次日期、成品测试报告等要求的证明文件。
b) 质量保证文件:检查供应商的质量保证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c) 物料清单:检查物料清单与实际采购的物料是否一致。
2. 包装检查a) 外包装: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受潮、破损或划痕等情况。
b) 号码标识:检查包装内外是否有正确且明确的物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等标识号码。
c) 规格型号:检查外包装标识是否与内部物品一致。
3. 外观检查a) 外观特征:检查元器件的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要求,如齐整、无变形、无裂痕等。
b) 包装标识:检查外观是否有明显划痕、刻痕、氧化等,对于已经打开过的包装需要进一步检查。
c) 规格型号:检查元器件标识是否与物料清单一致。
4. 功能检查a) 性能指标:检查元器件是否满足规定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b) 测试方法:使用正确的测试方法和设备进行检测。
c) 检测要求:对元器件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判断是否合格。
5. 环境检查a) 温度湿度:检查元器件是否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范围内运输和储存。
b) 防静电处理:检查元器件是否采取防静电措施,并进行有关的检测和测试。
c) 其他环境要求:根据元器件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
三、结论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标准及相关要点,通过对来料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详细介绍,提高其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生产和用户的需求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
在检验中,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及时记录,完善来料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电子类器件来料检验规范准则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而电子器件成为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电子器件的来料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电子类器件来料检验规范准则,以确保电子器件的质量符合标准,提高电子产品的品质。
一、来料检验的目的来料检验是指对进厂材料、零部件或零装件进行检验,以判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规范的程序和方法。
来料检验是电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确保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来料检验规范准则1. 检验标准:对于电子器件来料检验,应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规范进行检测。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需求。
2. 检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电子器件类型,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例如视觉检查、尺寸测量、电参数测量、X射线检测和环境试验等方法,从而保证来料的电子器件质量符合标准。
3. 检验设备:应配备各种类型的检验设备,包括金属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检测仪、电测设备、振动试验机和高温试验箱等设备,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4. 检验人员:应选择有经验、资质齐全的检验人员进行来料检验,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同时,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确保检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严格验收:应严格对进厂的电子器件进行验收,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退货或返修,并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部件要确定相应的清远和储存期限,以确保电子器件在生产流程中符合规范。
三、来料检验的流程1. 签收:在签收电子器件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外包装,确认无任何损伤和其他明显缺陷。
2. 取样检验:按照所制定的抽样方案,从进厂的电子器件中取相应样品,进行检验。
3. 检验项目:对于每个电子器件类型,应制定相应的检验项目,并确定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4. 检验结果判定:依据检验结果,判断电子器件是否合格或不合格,并进行记录和处置。
5. 出具检验报告:对每批货物进行检验后,应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式、检验数据、检验结论和不合格处置方案等内容。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规范一、目的电子元器件的来料检验是为了确保所采购的电子元器件符合质量要求,以防止低质量元器件对生产和终端产品的影响,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采购的所有电子元器件的来料检验。
三、检验内容1.外观检验- 检查元器件外壳是否完整、无破损;- 检查引脚是否正常,无弯曲或损坏;- 检查元器件表面是否有腐蚀、刮花等影响使用的情况。
2.尺寸检验- 根据元器件的规格书或图纸,检查元器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元器件与封装件是否匹配。
3.性能检验- 根据元器件性能要求,使用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 检查元器件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4.功能检验- 根据元器件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 检查元器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四、检验方法1.抽样检验- 根据公司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数量应符合统计学原理。
2.仪器设备-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检验设备进行检验;- 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 对每次来料检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验项目、结果和判定;-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2年。
2.检验报告- 对不合格的元器件进行不合格品处理,并填写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应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
六、责任和控制1.责任- 采购部门负责执行和监督来料检验工作;- 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电子元器件。
2.控制- 定期审查和更新本规范;- 进行来料检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关能力。
七、附则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并作为公司来料检验的依据。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标准一、引言。
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对电子元器件的来料检验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才能确保元器件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标准展开讨论。
二、外观检验。
1. 外观检验是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外观缺陷、尺寸偏差、标识是否清晰等方面。
在外观检验中,应该注意检查元器件的外壳是否有裂纹、变形、氧化等情况,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标识是否清晰可辨。
2. 对于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外观检验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电阻器和电容器,应注意检查外壳的颜色、字迹是否清晰;对于集成电路和二极管等器件,则需要检查引脚的弯曲、氧化情况等。
三、功能性能检验。
1. 功能性能检验是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静态参数测试和动态参数测试两部分。
在静态参数测试中,需要测量元器件的电阻、电容、电压等基本参数;在动态参数测试中,需要测试元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功耗、温度特性等。
2. 对于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功能性能检验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集成电路,需要通过模拟信号输入和数字信号输入测试其逻辑功能和时序特性;对于晶体管,需要测试其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参数。
四、可靠性检验。
1. 可靠性检验是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环境适应性测试、老化测试、振动测试等。
在环境适应性测试中,需要测试元器件在不同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在老化测试中,需要模拟元器件长期使用后的性能变化;在振动测试中,需要测试元器件在振动环境下的可靠性。
2. 可靠性检验是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中最为复杂和耗时的环节,但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可靠性检验,才能确保元器件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失效和故障。
五、总结。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外观检验、功能性能检验和可靠性检验,才能确保元器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来料检验规范准则一、物料分类a.关键物资(A类):构成最终产品的关键部分,严重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必然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b.重要物资(B类):构成最终产品的重要部位的批量物资,会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c.一般物资(C类):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或重要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贴片电阻检验规范贴片电容检验规范贴片电感检验规范贴片高频电感检验规范物料类别:B类共38页第4页贴片二极管、三极管、MOS管检验规范集成电路(IC)检验规范晶振检验规范电感检验规范继电器检验规范铝电解电容器检验规范电池座检验规范物料类别:B类共38页第14页印制板检验规范物料类别:B类共38页第15页天线(高频、低频)检验规范喇叭、蜂鸣器检验规范光耦检验规范粘胶检验规范开关、按纽检验规范线(24芯、5芯等线束)检验规范线材(排线、灯线、按键等线材)检验规范关键件IC检验规范连接器、端口检验规范排针、排座检验规范LED、发光二极管检验规范电池、电源检验规范海棉、泡沫、塑料包装件检验规范包装纸箱、纸盒、保修卡、说明书等检验规范产品外壳(塑料壳)检验规范物料类别:A类共38页第31页产品外壳(铁壳)检验规范五金件(螺丝、螺母等)检验规范铭牌、标签检验规范钥匙胚检验规范物料类别:C类共38页第35页识别器外壳检验规范PCBA检验规范可焊性检验规范共38页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