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器具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4
《探索生命的器具》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探索生命的器具及其用途。
2、掌握这些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3、认识到器具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学习内容(一)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和物镜:目镜通常有 5X、10X、15X 等不同倍数,物镜则有低倍镜(如 10X)、高倍镜(如 40X)和油镜(如 100X)。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转换器:用于切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载物台:放置待观察的玻片标本。
调焦装置: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使物像清晰。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放置玻片标本: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此时,视野会变暗,可调节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二)移液器1、移液器的类型单道移液器:一次只能移取一个体积的液体。
多道移液器:可以同时移取多个相同体积的液体,提高实验效率。
2、移液器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移液器:根据所需移取液体的体积选择相应量程的移液器。
设定移液体积:通过调节移液器上的刻度旋钮,设定所需移液的体积。
安装吸头:将适配的吸头轻轻套在移液器的枪头接口上。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说出常见的探索生命器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显微镜、解剖工具、培养皿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探索生命器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探索生命器具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探索生命的器具,如显微镜、解剖刀、镊子、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2、相关的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细胞、血液涂片等。
3、多媒体课件,包含器具的图片、使用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细胞图片和微观生物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问:“同学们,想知道这些神奇的画面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吗?这就需要借助我们探索生命的器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介绍常见的探索生命器具(1)展示显微镜、解剖工具、培养皿等器具,让学生观察其外形。
(2)结合图片和实物,详细讲解每种器具的名称、用途。
2、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图,对照实物,逐一介绍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如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2)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区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如:拿镜、放镜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显微镜的构造几个部分的作用,体验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自我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学情分析:本节课需要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借助探究器具进行微观世界探究,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究兴趣。
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通过让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自己认识显微镜。
2.学会使用显微镜如:拿镜、放镜等。
(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给予不同指导)教具准备:本节课是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完成的。
显微镜及说明书;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古话说得好: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如果我让你观察一下同桌的外貌,你会怎样观察?(学生肉眼观察并回答)如果我让你观察同桌的掌纹呢?(学生讨论回答:借助放大镜)那如果让大家观察更细微的生物或结构,放大镜还行不行呢?(学生讨论回答用两个放大镜,由此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器具——显微镜(课件展示显微镜图片,同时出示显微镜实物)二、新授:(一)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呢?1.教师边出示课件,一一展示结构,同时引导大家观察讲台上的显微镜,从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对物镜、目镜放大倍数的表示、镜头的特点讲解和演示。
强调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转换器、、遮光器(上面光圈的作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一一讲解示范。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目标:、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叶片,自来水等(分组);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2、实验前制度、纪律、安全教育;3、学生实验分组;4、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揭示课题: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那么如何探索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第2章《探索生命》。
三、新授:(一)引导生阅读本章学习目标(二)首先学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三)引导生阅读本节学习目标一、认识显微镜、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2-1,观察显微镜。
(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图2-1认识显微镜(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2、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3、思考:p19二、使用显微镜(实验)、引导学生看教材,自学明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师提示:(1)轻取、轻放。
(2)不得用手触摸目镜、物镜和反光镜。
(3)安装物镜切勿损坏螺纹。
(4)压放玻片标本,注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观察时,镜筒先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后上升。
(6)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7)先转动准粗焦螺旋,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物像。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二〕能力目标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尝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教学难点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内容〔二〕教师准备1、FLASH: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2、准备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所用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布、叶片、清水、烧杯、吸管教学过程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巡视实验情况,对不标准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2〕盖盖玻片时易产生气泡,要会区分气泡和细胞。
〔3〕视野中出现污点,会判断污点位置。
[注意]: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对实验操作和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作业1、在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装片和更换物镜后仍然存在,这说明污点在〔〕A. 目镜上B. 物镜上C. 反光镜上D. 光圈上2、以下有关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顺序排列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表皮放在清水中展平③撕取一小片洋葱表皮④在载玻中央滴一滴清水⑤在展平的表皮上盖上盖玻片A. ①②③④⑤B. ①④③②⑤C. ③②④①⑤D. ②①④③⑤3、制作玻片标本所用材料必须是的,使光线容易通过。
4、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为防止气泡产生,在加盖盖玻片时,应先让接触载玻片,再慢慢放下另一边。
传染病单元、章、节第25章第1节教学内容传染病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根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审核人:姓名:【前提预设】【目标解读】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2.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3.会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合作学习】三)、其它常用的探究器具10、分类:、、、和。
11、注意事项:1)注意。
2)不要用手直接。
3)加热时,不要加热装置。
4)及时做好工作。
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2、临时玻片标本:用于的玻片标本。
13、材料要求:,有时还需要。
14、制作过程1)、净:用干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2)、滴: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标本时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时在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其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3)、取:取的材料一般要求是薄而透明的;4)、展:展材是将材料平展开来,其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便于观察;5)、盖:盖片时应将盖玻片一边与载玻片上的水滴接触,再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6)、染:染色时应从盖玻片的一边滴加染液,再在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引。
【课堂反馈】()1、下列有关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①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表皮放在清水中展平③撕取一小片洋葱表皮④在载玻中央滴一滴清水⑤在展平的表皮上盖上盖玻片A. ①②③④⑤B. ①④③②⑤C. ③②④①⑤D. ②①④③⑤( )2、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A.防止水溢出B.防止生物材料受损 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3、从洋葱表皮上撕下一小块透明薄膜制成玻片标本用来临时观察,这种玻片标本称作 A.切片B.永久装片C.涂片D.临时装片()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0.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A.利于染色B.利于盖盖玻片C.杀灭细菌D.维持细胞形态()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体用的液体分别是A.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 B.生理盐永、自来水、碘液C.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D.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6.给玻片标本染色时,最合理的操作是A.先滴加染液,再盖盖玻片 B.把标本放入染液中浸泡c.在盖玻片上滴染液 D.在玻片的一侧滴染液,在另—侧用吸水纸吸引( )7.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凉开水漱口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c.用碘液进行染色 D.口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8、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A.便于放在显微镜上B.能让光线透过C.不易污染物镜D.易于染色()9、当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A.用手擦 B.用擦镜纸擦 C.用纱布擦 D.以上三项都对()10、如果教室的光线较强,为看到正常亮度的视野,应该选用哪些结构来调节光线?A.凹面镜和大光圈 B.凹面镜和小光圈 C.平面镜和大光圈 D.平面镜和小光圈()11、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镜对光B.观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C.欲将物象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含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我们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照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问,并解答。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i.区别目镜和物镜。
ii.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识别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
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
(1)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 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察
(1)E片观察。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
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更加清晰。
(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则应
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并且解决
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
(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B.45倍
C.50倍D.225倍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p B. b C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