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矿井概况一、概述1.交通位置位置:公乌素煤矿三号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桌子山煤田东南部,公乌素精查区6-19勘探线间原精查范围内,行政区划属乌海市海南区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28″—106°58′01″北纬:39°21′14″—-39°15′18″矿区范围由37个拐点圈定的范围;矿区面积15.3106km2,开采深度1300米-1000米标高。
交通:矿区距乌海市约45km,西距拉僧庙车站11km,并且109国道从矿区通过,乌海市车站是京—兰线重要的交通枢纽,本矿铁路线是从乌海市车站直接进入矿区,交通便利。
储量:矿井剩余地质资源量18516万吨,剩余可采储量12961万吨。
2、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1)地质构造本矿区位于拉什仲背斜向南倾没部分,公乌素背斜东翼,本井田为单斜东倾,地层产状25°倾角12-25°倾向为115°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单斜形态,且断层较发育。
(2)煤层特征公乌素三号井煤矿各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表1(3)煤岩类及煤质特征煤岩类型多为暗淡型及暗亮型,煤呈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比重较小,中等硬度,玻璃光泽,线理状及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参差状及阶梯状断口;煤岩组分以暗煤及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局部为半暗型;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属中镜质组煤;煤中杂质以粘土类矿物为主,含黄铁矿;镜煤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990~1.050之间,区内煤的变质程度为中阶烟煤。
各煤层煤质特征表表2(4)水文地质本井田地面处于干燥的半沙漠的丘陵地带,公乌素沙沟从井田中部流过,无常年表流。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岩层含水微弱,含水层单一补给来源有限,故地下水对矿区开发影响不大。
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10m3/h,最大涌水量为315m3/h。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原勘探属孔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第一类。
根据在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情况、采掘揭露的含水带,为复杂属第二类裂隙充水矿床,在实际生产中出现断层水、孔隙水、地表渗透和季节性洪水,危害着井下的正常生产。
一、矿井概况:山西良顺煤业有限公司原名和顺县北李阳煤矿,是和顺县原北李阳煤矿和南李阳煤矿资源整合而成的矿井。
2007年9月5日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良顺煤业有限公司。
由宁波良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2009年依据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企业进行重组,矿井生产能力提升为900kt/a,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正邦良顺煤业有限公司。
正邦良顺煤业位于和顺县李阳镇北李阳村和南李阳村中间,行政区划隶属李阳镇管辖。
井田西界有阳泉----河北涉县207国道,距泊里煤运站约3km,交通便利。
采矿许可证批准井田面积4.2797平方公里,开采8#、15#煤层,矿井地质储量3618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637.7万吨,兼并重组后矿井能力提升为900kt/a,技改初步设计已经完成,经晋煤办基发【2011】362号文批复了开工报告,批准建设工期16个月。
井田为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6°~14°,井田中部有4条发育正断层,井田构造简单。
矿井采用混合开拓方式,井筒包括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
主斜井:净宽4.5m、净断面15.15m²,斜长968m,坡度23°,采用砌碹和锚喷支护,担负矿井进风、出煤、人员上下之用。
井筒装备胶带输送机和猴车。
副斜井:净宽3.6m、净断面10.85m²,斜长820m,坡度23°,采用砌碹和锚喷支护,担负矿井进风、辅助提升、人员上下之用,井筒铺设30kg/m的单轨、行人台阶和扶手,采用单钩串车提升。
回风立井:净径4m、净断面12.56m²,垂深293m,采用砼浇注支护,担负矿井回风,并兼安全出口之用,井筒内装备行人梯子。
采煤方法采用综采放顶煤。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矿井供电方式采用双回路,供电电源一回路来自李牛线李阳35KV 变电站,供电距离为1.5Km,导线LG-185mm2已架设完成;另一回路来自于和顺110KV变电站东乡线供给,线路长14Km,导线LG-120mm2已部分架设。
高庄煤矿矿井概况高庄煤矿概况一、矿井井田概况,一,地理位臵高庄矿井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东临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和104国道~分别有铁路专用线和公路与之贯通,京杭大运河从井田内穿过~水路、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臵优越。
,二,井田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类型高庄井田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一般7,18?~局部小于5?~最大达22?。
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井田内有岩浆岩侵入。
地质条件类型为中等。
2、煤层高庄井田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系太原群~共含煤十九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四层:即3、3、12、16煤。
可采煤层上下下总厚度平均10.33m。
主要含煤地层一般厚度为260m~可采含煤系数为4%。
山西组可采煤层3、3煤层层位稳定~可采性较好~是本区的主上下要开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41m~山西组地层厚度为91m~可采含煤系数为9.2%。
3煤层沉积稳定~全井田可采~厚度变化幅度为2.23,8.53m~72%上3的钻孔见煤厚度5m左右~煤层容重1.35t/m~结构简单~仅在极少数钻孔见有夹石一层~厚度一般小于0.2m~其岩性以粘土岩为主。
3煤层属稳定至较稳定煤层~除局部受河床同期冲刷~形成小范下围的无煤区外~其大面积内稳定可采~厚度变化幅度为0.15,6.25m~3一般在4.0m左右~煤层结构较简单~容重1.33t/m。
太原群可采煤层为12、16层煤~平均总厚度为1.92m~太原群地下层一般厚169m~可采含煤系数为1.1%。
由于其为簿煤层~且12为大下部分可采~煤厚为0,1.97m~平均0.74m~故12、16层煤可采性较下差。
3、煤质井田内煤质稳定~属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山西组各煤层均为低灰、低硫、低磷煤层~3为气煤~3为1/3焦煤,太原群煤层12为上下下肥煤~气煤~中~富硫~中灰~16层煤属肥煤。
,三,开采技术条件1、主采煤层顶、底板3煤层顶板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厚度0.87,14.43m~平均上5.64m~致密、性脆、裂隙较发育。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区概况一、地理位置、交通新源井田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部昭阳湖区。
行政区划归滕州市和微山县共同管辖。
地理位置:新源井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4′31″,北纬35°01′35″。
井田东西长约8-9km,南北宽约7-9.5km,面积约54km2,其中湖区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87%。
交通情况:本区东有京沪铁路,区内辛安港距滕州火车站25km;井田东侧有济(宁)微(山)公路和两条县级公路;井田内有京杭大运河,北达济宁,南通苏、沪、杭,湖滨筑有留庄港、辛安港两个航运码头,经昭阳湖与大运河相连,交通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本区北面为丘陵和凫山中低山区,区内大部分为湖区,地面标高+30.14~36.35m,湖底标高约32m。
地势为东高西低。
井田东侧中部有一条北沙河,河水自东北流向西南至昭阳湖,属季节性河流。
井田大部分面积位于湖水区,湖面辽阔,常年积水,最高洪水位+36.48m,沿湖筑有堤坝,湖堤顶标高+37.19~39.89m,堤坝宽2~5m。
近十年水位偏低,丰水期水位标高+34.04~35.25m。
三、气象及地震1、气象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海洋与大陆间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约为13.5℃。
降雨多集中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768.3mm。
本区四季风向变化较大,春、夏、秋三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北风、西北风较多。
4月份和夏季大风较多,历年最大风速29m/s(1969年7月22日)。
2、自然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本井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山东省第一组)。
四、周围其它煤矿开发情况新源井附近已建矿井有武所屯、休城、徐庄、赵坡、留庄、级索、王晁、北徐楼、滨湖和锦丘等10对地方、国有煤矿(详见图1—2 周边矿井分布示意图)。
东邻枣庄市台儿庄区王晁煤矿、北邻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西和南为新安煤矿南井。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初步设计简介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自然地理条件孟村矿井及选煤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彬长矿区中北部,地处咸阳市彬县与长武县交界地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管辖。
井田东西长10.5km, 南北宽6.5km,总体规划井田面积61.2km2。
可采面积约58.77km2。
井田公路交通便利,312国道由东南向西北从中部穿过。
以冉店为中心,东南距西安178km距咸阳153km,距彬县28km,西北距长武县12km。
井田内有县级公路与县乡相通,福银高速(G70从井田东侧通过,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平(凉)铁路,通过井田东侧,便利的交通为煤炭外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彬长矿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塬梁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泾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中部,将全区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加川道的地貌格局。
孟村井田处于长武北塬,基本地貌有河谷平川、黄土塬梁和沟壑三种。
总的地势特征为北咼南低,西咼东低。
塬面最咼海拔咼程+1183.1m (西坳),河谷最低海拔咼程+846.4m (亭北),相对高差150〜230m。
本区地处中纬带高原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3〜5月份为西北季风期,最大风速12.7m/s。
据长武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9.1 C,年均最高气温14.9 C,年均最低气温4.1 C,本区极端最高气温36.9 C (1966 年6月19 日),极端最低气温-24.9 C(1975年12月13日)。
冰冻期一般为10月至来年3月。
年均冻土层厚度35cm冻土层最大厚度68cm全区年平均降雨量587.8mm 雨热同季,年蒸发量为1552.4mm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
据历史记载,区内无破坏性地震记录。
据2001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本区抗震设防裂度为切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
第一部分三河尖煤矿矿井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三河尖煤矿隶属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江苏省沛县龙固镇境内,于1988年8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Mt/a,2006年起矿井进行技术改造,2008年经江苏省经贸委批准生产能力为2.20Mt/a,至2008年底矿井可采储量为8712.9万吨。
井田位于黄淮平原,面积约43.5km2,井田范围及周边主要为农田和村镇,地势平缓,无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和场所。
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建有主井、副井和南风井三个立井井筒,主生产水平-700m水平贯穿全井田,建有-530m、-980m两个辅助生产水平。
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由主井和副井进风,南风井回风。
矿井可采煤层有4层,即山西组7、9煤和太原组17、21煤,山西组7、9煤目前为主采煤层,为近水平至倾斜的厚煤层和中厚煤层,采煤方法以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和综采为主,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主、副井分别采用14t双箕斗和双层双罐笼提升;井下原煤运输主要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为轨道运输。
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7、9煤为自燃煤层,17、21煤为容易自燃煤层,可采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性,7、9煤煤层具有冲击地压倾向。
矿井从业人员总数目前为4660人,其中从事煤炭生产人员3608人。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瓦斯危险源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7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87m3/min,属低瓦斯矿井,瓦斯主要来源于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采空区。
矿井无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
风险分析本矿井属于瓦斯矿井,如果对矿井瓦斯危险源及点火热源监控不当,开采过程有可能发生瓦斯燃烧或瓦斯爆炸事故。
2.2.2 煤尘危险源根据重庆煤研所对本矿进行的煤尘分析测定,本矿井7煤煤尘爆炸指数为37.71-38.88%,9煤为34.34-36.51%,17煤为41.11-43.81%,21煤为42.7-44.63%,各煤层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矿井概况一、地埋位置、交通情况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泉山区境内,距徐州市约11km。
西陇海铁路从井田西南通过,矿铁路专用线在夹河寨与西陇海铁路接轨;矿专用公路与徐州市三环路、徐沛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二、井田边界范围夹河井田东部F1号断层下盘与庞庄矿相邻、F1号断层上盘与庞庄矿张小楼井相邻,西部以陇海铁路为界与大刘矿相邻;浅部自21煤层露头,深部至1煤层-1200m等高线。
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1、地层本区在前震旦系基底上沉积了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系地层。
2、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系地层是该井田含煤地层,均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自下而上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⑴太原组厚147~167m,平均厚159m,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本组地层沉积旋回清晰,标志层明显,夹灰岩8~13层,特别是一、二、四、十、十二层灰岩特征明显,沉积稳定,为本组主要标志层。
本组含煤4~10层,其中20、21煤为可采煤层,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
⑵山西组厚88~138m,平均厚118m,为滨海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地层,本组中下部含煤1~6层,其中7煤为可采煤层,8、9煤为局部可采煤层。
⑶下石盒子组厚173~250m,平均厚210m,属局部海湾,近海三角洲相或沼泽相沉积,岩性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发育了本区主要煤组,含煤2~8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分煤组,其中发育在中煤组的1、2煤为本组可采煤层,1煤为局部可采薄煤层,2煤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层。
3、构造夹河井田位于徐州复背斜九里山向斜南翼中段。
井田总体为一走向略有变化的单斜构造。
地层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且F1号断层上下两盘地层产状有差异。
F1号断层下盘:15~24线地层走向NE60°,24线以西渐转至近SN向,地层倾向NW,沿倾向方向地层倾角变化很大。
本区未发现火成岩,仅在西风井附近靠近煤层露头发现一小型陷落柱。
井田内共发育大中型断层21条,其中落差≥100m的断层4条,正断层1条,逆断层3条;落差50~100m的断层5条,正断层4条,逆断层1条;断层落差20~50m的断层7条,正断层6条、逆断层1条;落差10~20m且走向长度≥800m的断层5条,全部为正断层。
一、矿井概况1.地理位置: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老沟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25公里处,大同市南郊区四老沟村,其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13008ˊ,北纬40004´。
2.地质赋存条件:四老沟井田大同组含煤地层共含煤20多层,其中可采煤层有2#、3#、4#、8-3#、8#、9#、10#、11#、12-1#、12-2#、14-2#、14-3#等,共计12层,地层总厚217米,煤层总厚度19.16米,含煤系数8.9%,煤层多、层间距小,分叉合并现象较普遍。
现主要开采14-2#、14-3#煤层。
井田内共发现断层78条,落差大于5米的有12条,最大落差为17.5米,落差2--5米的断层有36条,1--2米的共有30条。
本井田内的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矿井中、西部地区,由3个背斜和2个向斜相间组成。
井田内的岩浆岩主要发育有辉绿岩和煌斑岩。
出露于地表自下而上穿插于云岗组地层中,岩墙宽2--3米,延伸长约4公里。
发育在本井田内的陷落柱目前发现有6个,它们的大小不等,它们大都呈园形或椭圆型(在平面上)对工作面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3.自然灾害危险:水文地质:井田处于十里河与口泉河的分水岭地带,南部的银塘沟、三井沟、珍珠沟、东窑沟、胡家湾沟、井沟之水汇入口泉沟,北部支沟水流入十里河。
各沟常年干涸,仅在雨季时洪水流径为季节性沟谷,口泉河横贯本井田的中南部,发源于尖口山,流经挖金湾、雁崖、四老沟、新白洞、同家梁、永定庄、出口泉镇,流入大同平原汇入桑干河,汇水面积216KM2,河流在矿区内全长26.6KM,河谷宽40-70米,该河过去有泉水补给,随着沿途各矿煤层的开采,现已干涸,除雨季外,主要靠各矿排出的废水补给。
本井田的含水层有四种,现分述如下:1)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组本组岩层出露于八峰山,主要由灰褐色灰岩及薄层竹叶状灰岩组成,致密、坚硬、有小溶孔,溶孔最大直径为2厘米,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21-0.28L/sm,渗透系数1.08-1.278 m/d,静止水位1210.141米。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矿井位置平煤二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矿区中部,距市中心1km。
东部以十矿为邻,西与三、四矿为邻,北与一矿相联接。
矿井工业广场有专用铁路与矿区专用铁路相接,并与国铁京广线、焦枝线相连。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有柏油公路与附近各县市沟通,交通便利。
平煤二矿是平顶山矿区开发的第一对矿井,属于有限煤田,1957年10月投产,愿设计立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开采浅部己组煤,立井使用1t单层单车罐笼提升,—30m水平运输大巷使用架线电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
到1979年,原计划范围内煤层已全部采完,后为延长二矿寿命,平煤集团公司多次从周围矿井给二矿划入储量,在主井提运方式不变的条件下,增设了—86m二水平单轨电机车运输系统,两水平之间通过—86m水平翻笼和东翼暗斜四部SPJ—800普通胶带机连接,年产量维持在0.6Mt/a左右。
1998年二矿对主提升运输系统进行了改造,新施工一条皮带斜井与己二皮带下山,地面煤楼分别搭接作为二矿出煤系统,2000年5月投入使用,实现了井下原煤皮带运输连续化,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二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0.6Mt/a提高到1.2 Mt /a,由一个年产不足0.6Mt的小型矿井一跃成为一个产量达1.2 Mt 的中型矿井,成为平煤集团公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目前矿井主要回采己15煤层,庚20煤层,己庚组四层煤联合布置开采,采用长壁后退式高档普采采煤方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二水平己庚二采区及己庚一采区联合布置同时开采己,庚组两层煤。
二、地形、地势、河流该区地面相应位置为平顶山山脊及南坡、北坡。
平顶山山脊为分水岭,地面重要建筑物有:油库、下牛村;地面海拔标高200~500 m。
井田内无常年河流,发育有季节性冲沟,只有季节性冲沟,雨后有水,晴后断流。
三、气象地震本区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根据平顶山历年气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为794 mm,最大降雨量1323 mm,雨季7~9月。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运裕煤矿位于昔阳县中部,距昔阳县城约8km,行政区划属昔阳县大寨镇管辖。
阳(泉)—长(治)干线公路207国道从井田东部外5km处通过,阳(泉)—涉(县)铁路从井田西部通过,矿井主工业广场距阳涉线上的北亩集运站约2.5km,坪上集运站约10km,距昔阳铁路发煤站12km。
沿铁路北上65km可达阳泉,与石太铁路接轨,向南可至河北涉县,再转向东至邯郸与京广铁路相连,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第二节地质情况本井田总体上为一向斜构造(北亩向斜),北亩向斜轴部位于井田西南部,两翼对称,地层倾角3°~8°,井田内发现7条正断层,除F5正断层落差为15m外,其余断层落差均不大,为5~6m, 井田中西北部陷落柱较发育,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跨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
由于煤层之上没有强含水层,所以断层、陷落柱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第二章矿井开拓第一节井田开拓根据井田开拓部署,全井田只布置一个采区,走向长平均1500m,倾斜宽平均2500m,面积3.32km2。
采区设计储量22366kt,设计可采储量13976kt,服务年限11a。
在主提升斜井以东以18°倾角、344°26′40″方位角布置采区,落底于15号煤层底板。
布置轨道上山和回风下山,在对面布置采煤工作面。
新建回风立井落底至+722m,通过回风石门与回风巷贯通。
形成生产系统。
现井田为一个采区,采区走向长为1020m,倾斜长为1700m。
开拓大巷即为采区的准备巷,在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回采巷道。
轨道大巷、胶带大巷、回风大巷、瓦斯尾巷均沿15号煤层顶板布置;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沿15号煤层底板布置(在煤柱内沿顶板布置,距停采线10m范围内由沿顶布置过渡到沿底板布置);。
运输顺槽直接与运输大巷相接;回风顺槽直接与回风大巷相接,并与运输大巷相连,回风顺槽与运输大巷之间设有风门,形成采区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排水系统。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一、矿井概况及开采范围芦岭煤矿位于皖北宿州市东南20余公里处,北距淮北市(集团公司所在地)82公里。
井田中心位于北纬33°35′59″,东经117°06′30″。
东以F32断层为界,经淮煤地[1998]300号文批准,西以补13线和6-7线为界与朱仙庄煤矿相邻,浅部以10层煤露头为界,深部以-800m等高线为界,走向长约8.2km,倾斜宽 3.6km,勘探面积29.5 km2,主井坐标:X=3712619.34,Y=39516759.99,Z=25.00;采矿登记面积(包括生活区)为33.877km2。
X=3710155~3717195,Y=39510865~39520175。
芦岭煤矿西临津浦铁路,距芦岭火车站9km,矿区专用铁路在此与津浦铁路接轨,井田北有宿(县)—泗(县)省道、南有宿(县)—蚌(蚌埠市)101省道穿过,各有9km矿区公路与之相连,交通便利。
井田范围内除采矿形成的塌陷湖外,均为农田,地形平坦,呈西高东低的趋势变化,标高在22~25m之间。
井田内的水系主要是塌陷湖及沱河。
沱河是一条经人工修整的季节性河流,斜切井田南部,另有孟家沟、卜陈沟与沱河相通,地表水系较为简单整齐,且多为人工修整的沟渠。
矿井设计由华东煤炭公司设计院承担,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66.1年。
1960年12月开始建井,1969年12月简易投产,以后边生产边基建,于1976年达到并超过设计生产能力,后来又经过多次局部技术改造,使矿井年生产能力稳定在180万吨以上,最高年产量突破200万吨。
根据原煤炭部[87]煤生开字第65号文批准,从1988年起进行矿井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的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并于1993年12月完成。
2001年最高年产量达246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竖井石门分水平开拓,共划分三个水平,Ⅰ水平为-210m~-400m,Ⅱ水平为-400m~-590m,经原淮北矿务局设计处、地测处商定,Ⅲ水平下限定为-800m。
矿井开拓布局讲座第一部分矿井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各生产系统情况第三部分矿井开拓布局第四部分掘进施工工艺演变第一部分矿井基本概况一、地理位臵: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地处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境内,东距新泰市约13公里,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17°31′03″~117°41′15″,北纬35°53′45″~35°56′58″范围内,井田处在新汶煤田西部,位于新汶向斜南翼。
矿井于1958年建井,1962年12月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1997年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吨/年。
井田面积35.6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本区域位于小汶河两岸,为莲花山和蒙山之间的山间凹地半缓阶地形丘陵,呈东西向分布,中间低,南北高。
井田范围内地面标高+147.0~+200.9m。
三、主要河流:小汶河自东向西流经本区浅部,为本区的主要地表水系,最大流量1830m3/s(1964.07.17),其支流崖头河流经本区东部。
近年来由于上游不断建筑蓄水,小汶河已经成为季节性河流。
四、煤田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构造类型本井田位于新蒙向斜南翼,系一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不甚发育。
煤系地层属石炭二叠系,呈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煤岩层倾角6°-36°,呈东缓西急之势。
地层走向近东西。
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主要断层按走向分为NE 向、NEE向和NW向三组,其中绝大多数断层为NE向。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为Ⅲ-Ⅲa,Ⅰd,Ⅲeg。
2、煤层本区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煤系地层总厚256米,共含煤19层,煤层平均厚12.07m,其中可采6层(二、四、六、十一、十三、十五层煤),可采煤层总厚10.34m,含煤系数4%。
分为前组煤和后组煤,前组煤为二层、四层和六层煤,后组煤为十一层、十三层和十五层煤。
二、四、十一层煤为稳定煤层;六、十三层煤为较稳定煤层;十五层煤为不稳定煤层。
1矿井概况1.1 井田的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及地震情况煤质牌号用途1.1.1位置,范围大雁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麓的海拉尔河中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管辖。
大雁三矿位于大雁矿区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7′00″—120°34′24″,北纬:49°10′57″—49°14′01″。
根据采矿许可证批准的大雁三矿范围为:东以17线和F10断层为界;西以27线、F10和25线为界;南以37煤层露头和煤系基底为界;北以滨洲线铁路煤柱为界,东西平均长7.371km,南北平均宽3.872km,面积28.541 km2。
三矿首采区(北二采区)位于大雁三矿的东北部,其范围为:东以17线为界;西以F1与F10断层交汇处为界;南以F10断层为界;北以F1、F2断层为界。
东西平均长4.00km,南北平均宽1.34km,面积平均为5.36 km2。
开采深度为: 由650m标高至100m标高;有效年限为:2004年11月4日至2028年7月31日;井田范围由下列27个拐点坐标依次连线圈定。
拐点坐标见表三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二,交通情况大雁矿区东与牙克石市接壤,西连海拉尔区,南邻巴彦嵯岗苏木,北隔海拉尔河与陈巴尔虎旗相望。
国防公路301线在矿区北部通过,滨洲线铁路在矿区中部穿过。
大雁火车站东距牙克石市18km,西至海拉尔区64km。
向东经牙克石市可达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北京以及全国各地,向西经海拉尔区可到我国边陲重镇满洲里市。
大雁三矿有自备铁路及柏油公路与滨洲线铁路及国防公路301线相接,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第二节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一.自然地理大雁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地势为四周高中部低,呈盆地状,海拨标高在640-900m 之间,地表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有部分人工林,矿区北部及南部有水系和沼泽。
三矿井田内地形比较简单,其地势为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拨标高在625-690m之间。
丰汇煤矿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丰汇煤矿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东北部,李家沟区东南部,昔阳县方位202°方向13km处的麻汇村至田曈一带,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23//~113°40/43//,北纬37°30/53//~37°32/34//。
井田面积13.9645km2,井田走向长度3.7km,倾斜宽度2.6km,资源量只有15号煤层,资源储量84960k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50233k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kt/a,全矿井服务年限为29.9a。
矿井设计首采区为一采区,一采区西、南、北部为井田边界,东部为采空区,采区倾向长度3100m,走向长度2000m。
一采区为双翼采区,采区为一翼前进、一翼后退式开采。
为避免巷道风速超限,采区巷道采用双进双回的布置,即采区运输巷、采区轨道巷进风,两条采区回风巷回风。
1、主斜井:现有井筒X=4158380.185 Y=19736058.096 H=962.033。
表土段半圆拱混凝土砌碹,基岩段为半圆拱锚网喷支护,净宽4.4m,净高3.6m,净断面积13.74m2,倾角20°,斜长669m(到15号煤层),井筒内安设皮带、架空乘人器,担负矿井提煤、运送人员、进风的任务。
2、副斜井:现有井筒,X=4158409.185 Y=19736049.096 H=965.033。
半圆拱粗料石砌碹支护,净宽3.6m,净高3.0m,净断面积9.4m2,倾角20°,斜长652m(到15号煤层),铺设30kg/m单轨,担负矿井下料、出矸、进风任务。
井筒内设有台阶和扶手,作为矿井一个安全出口。
3、进风立井:现有井筒X=4157984.173 Y=19734182.081 H=1005.5。
净直径4.2m,净断面积13.84m2,垂深326m(到15号煤层),担负进风任务,井筒内设有梯子间,兼安全出口之一。
矿井概况
一、井田概况
1、地理概况
2、主要自然灾害
3、矿区建设概况(1)、矿井的建设生产情况(2)、周边小煤矿情况
4、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二、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地质特征、地质构造
2、煤层及煤质
3、矿井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倾向性、地温地压
4、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井的开拓方式
1、井田境界、储量、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2、井田开拓方式(1)、开拓方式(2)、井筒数目和位置(3)、水平划分盘曲划分和开采顺序(4)、盘区划分和开采顺序(5)、盘区布置(6)、采煤方法及工作面布置
四、矿井各生产系统的情况
1、通风系统
2、供电系统
3、排水系统
4、运输系统(1)主运系统(2)辅运系统
5、监测监控系统
6、供水、供风、防尘系统
7、通信、通讯系统
五、矿井的采煤方法
1、介绍工作面布置情况
2、综采、机采、掘进工艺的讲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项目投资开发为主的能源经营的国营企业,公司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和高新技术装备实现了煤矿全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下面就***矿井建设项目的总体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进行汇报。
矿井概况
***位于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
该矿井井田面积14.446km2,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井田批准开采16—25号煤层,井田内保有资源储量201.0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21.2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72.2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三个井筒,新掘主斜井、副斜井,刷大改造原有井筒作为回风斜井,井田设计划分三个盘区开采,一盘区主要可采煤层17、22和25-1号煤层;二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18、22-1和25号煤层;三盘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7、22和25-1号煤层。
通风系统
1、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风机工作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通风采用两进一回,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主通风机采用两台FBCDZ№26/2×31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
机,每台通风机配用YBF系列,两级专用防爆电动机两台,电机容量为315千瓦,电压为10千瓦,通风机设备采用电动机反转的方式反风,反风风量大于正常风量的40%,反风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启动反风时间小于10秒。
2、回采工作面采用单进单回的U型通风,各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
掘进工作面配备双风机、双电源,一用一备,自动切换,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二)、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50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100 立方米/小时,井下设有主排水泵房、主、副水仓,水仓总容量2500 立方米。
主排水泵房装有三台MD85-45×6型耐磨多级离心泵,水泵额定流量85立方米/小时,额定扬程≥270m,配套110kw、660v矿用隔爆型电动机。
(三)运输系统
1、主运输系统
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布置有22号煤层主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
22号煤层主运大巷带式输送机斜长为480米,倾角为-4.3°,运量为800吨/小时,带速为2.5米/秒,带宽为1000mm,配套隔爆电动机YBPT315S-4,功率为125千瓦。
2、辅助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有轨运输方式,由井底车场运来的物料转运至南翼辅助运输大巷,其通过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直接运到盘区车场挂
钩,而后运输到采掘工作面等用料处,其中采煤工作面所需物料由回风顺槽端口运入,直达回采工作面。
(四)供电系统
矿井新建35KV变电所,35KV变电所由两回路35KV电源供电,其中一回路35KV电源引自小京庄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导线型号LGJ-185/25,另一回路35KV电源引自水窑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导线型号LGJ-240/40。
2、井下供电系统
由地面矿井配电所10KV不同母线引出两回路电源,电缆采用MYJU32/8.7/10KV/3×240,从副斜井35KV变电站送至井下中央变电所。
(五)采区及工作面设备
1、S220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运输、回风顺槽均沿22号煤层底板布置。
工作面机采高度3.0m,放顶高度2.78m,采放比为1:0.93,循环进度0.8m。
3、首采工作面主要配套生产设备
MG400/930-WD型采煤机一台,前、后部刮板输送机型号均选择SGZ764/400型,SZZ764/200型转载机一台,PCM160型破碎机一台,DSJ100/63/125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端头ZFT12800/20/32、过渡ZFG6400/20/32、中间ZF6400/17/32。
(六)压风系统
矿井地面空压机房安装现有四台KG—350A型空压机,其中三台
工作,一台备用。
KG—350A型空压机;Q=40.8m3/min,P=0.85MPa,配套250KW电机。
(七)综合自动化系统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有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煤炭产量监控系统。
1、监测监控系统
该系统为KJ340型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系统,KJ340系统由监控主机及其传输接口、井上、下分站、传感器和信号电缆等组成。
监控主机对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处理和存盘,并将各种生产过程模拟量、测量参数表及各种参数的实时和历史曲线进行显示或打印相关报表,并实时上传市公司总调度室。
2、应急广播装置
该系统为ZB12D矿用广播装置,主控设备和麦克风安装在调度台,主要系统设备有智能型广播控制主机、音频光端机、KXY12矿用本安型音箱、KDW660/12B(B)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等设备。
3、人员定位系统
该系统为一套KJ242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系统,矿井调度指挥中心室有2台工控微型计算机做监控主机,监控主机通过副斜井通信电缆至井底车场矿用分站,无线信号覆盖整个井下。
4、产量监控
本矿利用1套KJ219型产量监控系统。
该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动
态称重技术,在矿井出煤口处安装称重及视频监控系统,自动监测煤炭产销量。
5、通讯系统
采用行政数字程控交换机DH-2000型与矿用无线通讯设备进行通信组网,数字中继16门,总配线架容量为128门,直接服务地面及井下各单位。
6、矿井工业视频电视监控系统
矿井采用工业视频电视监控系统。
对井下采煤工作面顺槽带式运输机头落煤点、盘区皮带巷综采落煤点、中央变电所、水泵房、猴车下车站、爆炸器材发放硐室、井底车场等重点部位进行图像实时监视。
工业视频电视监视系统采用海康视频综合平台,支持任意数量的视频输入。
大屏使用55〞液晶4×12拼接大屏幕显示系统。
自我矿井开工建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设备厂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质量监督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矿井建设已基本完成,有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矿将认真对待、积极整改,在短时期内全部落实完善。
***
二〇一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