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
- 格式:ppt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23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从古至今,文章的写作一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核心,而修辞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文章的精髓。
修辞手法是文章中对言辞、语言、结构等文学元素进行把握、突出表现,以达到高度表达效果的手段,是文学创作的一大基础。
本文就会介绍12种修辞手法,历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同时也应用于答题型作文中,并根据不同类型展示出不同的答题格式。
首先,先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人:将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动物或人物,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性格特征;2.喻:把不同的事物,用明确的相似处来描述和表达;3.用:在文章中引用诗词、名言,凸显自身观点;4.比:通过事物之间的对比,更能展示出各自特点;5.刺:反讽是通过言下之意来强调事物的不足;6.问:在文章中设置一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7.拟:绘画的手法,用清晰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8.用反复:重复另一种言辞、结构,更加紧凑,突出思想;9.调:是指作者利用特定的言辞,来构筑特定场景和气氛;10.义替换:一个同义词取代另一个同义词,更加灵活,使句子更加丰富;11.问:凭借反问手法,达到引读者思考的效果;12.点:破折号、省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除了以上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在后面介绍它们在答题型作文中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描述型作文中,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叙述、描述、表达、形象化等,比如,可以用拟人、比拟等来描述景物,用引用、反复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议论文中,可以运用拟人、讽刺等修辞手法,来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可以用对比、定调等来凸显鲜明的对立,更有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记叙文中,可以用设问、反复及标点等修辞手法,来更好地展示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的思想。
以上三种答题型文章,都可以适当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提高文章的表达,增加文章的文采。
此外,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不能简单地运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应该契合文章主旨,加以解读和重新构思,以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自己文章更有文采,更能出彩。
经常使用修辞特点及作用一、比喻1、概念比喻,又叫打例如。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利用一事物来例如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2、构造比喻一样由三个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依照比喻构造的三个局部的异同和隐现特点,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恍如、犹如、仿佛、像……一样、恍如……似的,好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显现本体和喻体,直接表达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咱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一起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庞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组成比喻必需具有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那么,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拟(2)此日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想〔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二、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抵达形象生动的成效。
例如:〔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比喻,拟人作用:答题格式: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性;表达了对xx 事物的喜爱或赞美。
三、排比:是把内容周密关联。
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贵,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顽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漂亮和宽广!排比作用: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语言表达更有气势,增强语气。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在参加考试的时候经常用到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题目,殊不知这种试题都有规律可循,其答题格式如下:
1、比喻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特点,表现作者……之情。
2、拟人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将……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动作,赋有,表达作者……感情。
3、人物描写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了……描写方法,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情态,表现了人物……心理,揭示了人物……感情(或品质)。
4、词语理解型答题格式: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含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阅读答题格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有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1比喻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_____比喻成 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_,表达了作者 _____之情 .
2比较 (拟人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给予
____以人的感情和动作 , 把什么人品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
3 排比 :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之情 . 语调铿锵 ,句式齐整 ,加强语势 ,突出感情 ,增添表现力 .
4设问 :归纳该修辞手法表现 (引出 )的内容 + 惹起思虑和注意 ,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重申 _______,惹起读者思虑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 反问 :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重申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说句),振聋发聩 ,语气更激烈 ,激发读者思虑 .
6夸张 : 重申 /突出 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表达成效突出 .
7频频 : 运用频频的修辞手法 ,突出的表现了
______( 句子描绘的内容_______(句子表达的感情 ) 8 对照:与), 强
烈地表
达对照,
重申了突出了
9 通感:是觉。
是觉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写出了。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1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1.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3.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②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③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4.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5.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6.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②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7.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8.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9.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10.引用: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11.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讽刺等。
2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
这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了。
比喻又叫打比方,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翡翠是喻体,比喻词是“仿佛”。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等。
其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如:草原变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其三,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有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进行叙述。
如:两只小虫都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二、拟人。
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再如:大海啊,你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三、夸张。
就是把所描述的事物,故意夸大或者缩小,这样更加鲜明突出,令人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