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796.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而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是理解神经调节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与日常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对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提高健康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同时,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3)举例说明反射的类型,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和反射弧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反射和反射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条件反射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生活中的习惯养成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
《神经调节》说课稿课题介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生物必修本中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
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分析”这样4个方面进行剖析。
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
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
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课时的安排: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
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目标分析(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b、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c、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二)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第一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兴奋地传导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理。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本课我将用两课时来完成,本次说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密切配合”的视频,引发学生的讨论:队员要有好的表现,各器官的配合又是如何实现的?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反射弧基本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里面的几个小问题,学生派代表交流本小组的成果,我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的点评和补充,让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说课稿: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是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传递信息,调节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对人体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2.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3. 神经冲动的传递:静息态、兴奋态和复极态。
4.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感知刺激、传递信息和调节生理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a. 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
b. 详细解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c. 讲解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包括静息态、兴奋态和复极态的变化。
3. 概念讲解与讨论(20分钟):a. 解释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感知刺激、传递信息和调节生理过程的功能。
b. 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感知疼痛、调节呼吸和心跳等。
c.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理解和应用场景。
4. 实践活动(20分钟):a. 分发实验材料和工具,组织学生进行神经冲动传递实验。
b.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c.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神经冲动传递的理解。
高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对于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理解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描述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神奇,树立尊重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二、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组成。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反射的实例、反射弧的结构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实例,如手碰到烫的东西会缩回等,引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讲授新课11 反射的概念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111 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112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感受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关键内容。
本节课所在的章节处于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该模块强调了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而神经调节作为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入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
接着详细阐述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式以及突触的结构和传递过程,为后续学习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具备了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等方面的基础。
但对于神经调节这一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二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但对于微观的神经结构和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还需要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概念产生混淆,如神经纤维和神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等,需要通过对比和归纳来加以区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阐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解释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模型和动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精密性,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人教版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人教版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部分。
基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0电子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对教材、学情的具体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主要从课标、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反思八个方面说课。
一、说课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神经纤维细胞膜在静息和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透性的差异分析、突触结构的理解,学生能建立起相应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1)通过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理解,构建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2)通过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训练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对教材中示意图、模式图的分析,探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过程、特点。
4、社会责任通过对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调节机制,在必修三知识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编者将其放在本章开始,为构建“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这个核心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共五部分内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前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关于反射弧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因此需要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不再详细讲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含五篇)第一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说课万能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人教版神经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不仅涉及到生物学基础知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这一章节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神经调节的机制。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学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学习生物体如何通过神经系统进行复杂生命活动的必经之路。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神经调节在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和适应外界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以及神经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2.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复杂机制,以及神经调节对生物体行为的调控作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神经调节的过程。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为什么能够快速躲避飞来的球?”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神经调节的主题。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神经元、突触等,并介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神经生理实验,观察神经冲动的传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反射、记忆等,并进行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