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色彩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56
绘画色彩基础教案第一章:色彩的基本概念1.1 色彩的定义解释色彩是光线的视觉效应,是人的眼睛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知。
强调色彩与光线的关系,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
1.2 色彩的三要素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或暗度,与黑白色阶有关。
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与颜色的饱和度相关。
第二章:色彩的冷暖2.1 色彩的冷暖概念解释色彩的冷暖是人的心理感受,与颜色的物理属性无关。
暖色系包括红、橙、黄等颜色,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
冷色系包括蓝、绿、紫等颜色,给人冷静、宁静的感觉。
2.2 色彩冷暖的运用讲解如何运用色彩冷暖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示范通过冷暖对比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第三章:色彩的互补关系3.1 互补色的概念介绍互补色是指在色轮上相对位置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橙等。
强调互补色能够增强彼此的对比和突出效果。
3.2 互补色在绘画中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互补色来提升画面的视觉效果。
示范通过互补色搭配来平衡画面色彩,避免色彩过于单调或冲突。
第四章:色彩的混合4.1 色彩混合的基本原理介绍色彩混合的三种基本方式:加法混合、减法混合和空间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如太阳光谱中的颜色混合。
减法混合是指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如绘画中的色彩调配。
空间混合是指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来混合色彩,如电视屏幕和电脑显示器的色彩混合。
4.2 色彩混合的实践操作讲解如何运用色彩混合原理进行实际的绘画创作。
示范通过色彩混合来创造出丰富的颜色变化和细腻的色彩层次。
第五章:色彩的情感表达5.1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介绍色彩能够引发人的情感反应,不同的颜色能够激发不同的情绪。
强调艺术家通过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5.2 色彩情感表达的实践讲解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示范通过色彩的情感表达来增强画面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第六章:色彩的观察与分析6.1 色彩观察的方法介绍如何训练观察色彩的能力,包括对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下的色彩观察。
色彩基础知识第二章色彩色彩概述1.色彩基础知识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
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
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
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
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
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
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光源色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
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
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
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
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
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
色彩三要素明度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形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明度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
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
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紫色是明度最低的色,处于光谱的边缘,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
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进行一幅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把对象的有彩色关系抽象为明暗色调,这就需要有对明暗的敏锐判断力。
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做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
色相色相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
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
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列,就像音乐中的音阶顺序,秩序而和谐,大自然偶而将这光谱的秘密显给我们,那就是雨后的彩虹。
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的色相发射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
纯度纯度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它取决于一处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
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绿色相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了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第一章概论一、理论学习1)“色彩学”定义:色彩学(Color Science)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色彩学的研究理论:色彩物理学、色彩生理学、色彩化学、色彩心理学、色彩美学、美术色彩学、设计色彩学。
3)色彩学的意义:色彩学是科学认知色彩的基础色彩学是合理运用色彩的规律色彩学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色彩学是创造审美的手段二、实践如何学好色彩学:查阅文献资料扩展色彩学的知识面用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写生中学习掌握自然色彩的和谐美从大师作品中学习掌握色彩配合的方法捕捉灵感进行色彩创意第二章东西方色彩理论第一节东方色彩理论1)五色观发展历史:五色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五色”一词的出现追溯至战国时期。
东汉确立了“土居中央”的观点,并突出了黄色的地位,经隋唐至宋以后定黄为皇室专用色。
现代意义:原始人总结出了与现代光谱色相近的“五色”。
五色中的“青、赤、黄”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色彩三原色中的“蓝、红、黄”同类。
白色是全部光谱色的相加(正混合),黑色是全部颜料色的相加(负混合)。
历史意义:“五色观”制约着古代中国的色彩观,成为了一个社会功能的图示,因此使得对色彩的认识不能依照自然规律而展开。
“五色观”亦有符合科学规律的一面。
“五色观”包含了色彩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了有色与无色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中国艺术对色彩规律把握的独特性和准确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色彩理论的缜密与深刻。
2)儒家色彩理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恶紫之夺朱”,紫色夺正不“仁”君子不以绀(微带红的一种黑色)取饰,红紫不以为裹服(内衣)”目之于色,有同美焉延续五色说,强调正色的较高地位,用色彩象征等级。
3)道家色彩理论五色令国人盲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两级化、简单化,重视黑白的相互作用。
产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色彩审美观。
4)佛教色彩理论富有装饰性、象征性,是儒家和道家色彩理论的有益补充。
第二节西方色彩理论1)西方学者与色彩理论德谟克里特原子论假设亚里士多德光即色彩猜想德米那斯关于光的三棱镜现象的论文牛顿解开色彩由来之谜、写出著作《光学》,提出光的性质的科学发现和推断,即光有粒子和光波。
色彩基础知识课件一、色彩的定义与属性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感知和行为。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简单来说,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色彩具有三个主要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比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它是区分不同色彩的关键特征。
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亮程度。
从最亮的白色到最暗的黑色之间,存在着无数的明度变化。
就像在一幅画中,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纯度,也叫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而纯度低的色彩则显得较为柔和、淡雅。
二、色彩的分类色彩可以分为原色、间色和复色。
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包括红、黄、蓝三种。
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世界的基础,其他所有颜色都可以通过它们的混合来产生。
间色,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比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紫色。
复色,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复色的种类繁多,色彩变化丰富。
三、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往往会引发我们不同的情感和联想,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红色,常常让人联想到热情、活力、爱情和危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
橙色,给人一种温暖、欢快的感觉,常与活力、创造力相关联。
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快乐,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色彩。
绿色,通常与自然、生命、和平相联系,能给人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蓝色,象征着冷静、理智、信任和忠诚,常常让人感到沉稳和安宁。
紫色,富有神秘、高贵的气质,常与浪漫、优雅相关。
白色,代表纯洁、清新、无辜,在很多场合都被视为纯洁的象征。
黑色,往往与严肃、神秘、力量相关,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沉重。
四、色彩的搭配原则了解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情感象征意义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色彩的搭配原则。
1、对比搭配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