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整个盆地呈现西高东低的倾斜状。
为了有效开发盆地资源,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针对这里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希望深层次研究盆地地层特点与油藏地质。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历史与地层基本构造分析1.1 形成历史鄂尔多斯盆地雏形形成于早太古代~晚太古代之间,它从地台基底雏形阶段逐渐过渡形成独立基底,在早元古代快速发展,并在晚元古代与古生代随着陆表海沉积逐渐成型。
而在中生代发展阶段,鄂尔多斯盆地出现了坳陷盆地阳台,直到新生代才完全形成现代地貌特征。
1.2 基本构造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沉积盆地,它西高东低且在西部位置拥有大面积缘断褶带与天环坳陷。
东部与中部拥有大量挠褶带与自然斜坡。
更重要的是,该盆地中蕴藏着大量的油田,其中大部分油田就位于西缘断褶带位置,也有一部分油田分布于中部斜坡位置。
从油气聚集的自然条件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主要可以基于以下3点内容展开分析。
第一,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复合鼻状构造,它是指由于地壳不规则运动所形成的陡峭程度较低的平原地带(只有少部分局部区域存在凸起高点)。
这些地方是比较显著的油藏形成位置,容易集聚油气资源。
第二,鄂尔多斯盆地四周陡峭且大起大落,最高处高耸入云端,最低处却深不见底,反差相当之大。
这种特殊的鼻隆带结构显然是因为区域的历史构造运动所形成的。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一般坡的隆起度为10m/km,倾角相对平缓(小于1°),而且这种小斜坡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占据了不小比例(超过12万km2),已经达到整个盆地总面积的1/2。
第三,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存在一层层沉积物所沉积形成的局部隆起地带,它与该区域的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这里所提到的“差异压实”就代表在同一层沉积物中其本身也并非是均质且同一的,而是由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因此它的岩层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岩层在成岩以后无论是质地还是厚度都存在巨大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油藏建产技术研究及实践王碧涛;曹丽;康乐;沈焕文;周飞;徐宁【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受沉积特征的影响,侏罗系油藏规模小,砂体变化快,建产风险大.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断褶带侏罗系油藏为研究对象,从油藏的形成、特点、古地貌刻画等多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侏罗系油藏建产的主体技术,本文的思路及技术对盆地其他地区同类油藏的建产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4页(P94-96,112)【关键词】陕北斜坡;天环坳陷;两找一打;上岸探边;旋回对比【作者】王碧涛;曹丽;康乐;沈焕文;周飞;徐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三叠系沉积末受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进一步抬升沉积的延长组顶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在此背景下,沉积了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地层。
富县组及延安组下部延10地层为侏罗系早期的河流充填式沉积,填平补齐了受剥蚀的沟谷纵横的古地貌。
在沟谷中沉积了一套粗粒序的砂岩沉积,高地腹部局部地区缺失延10地层,在地貌逐渐夷平后,发育一套中细砂岩、砂泥岩及煤系地层等泛滥平原河流相沉积。
发育的甘陕、宁陕、蒙陕一二级古河的下切为油气的运移形成了良好的通道,古高地和古斜坡沉积的砂岩为油气的储集形成了良好的存储条件,同时泛滥平原沉积的泥岩及煤等细粒沉积成为油气的遮挡条件,印支运动形成的西倾单斜和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构造相配合,形成众多的延安组小型油气富集区[1-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22•录井工程2020年12月元素录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研究与应用阎荣辉①田伟志②鲍永海②武星②杨森② 沈柏坪②(①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②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发育于不同类型的河流一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河流一三角洲相砂体迁移摆动及纵向多期叠置,导致地层垂向序列复杂,加之局部地区微幅构造发育,水平井往往钻遇泥岩,给常规水平井地质导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为达到快速钻进、提高砂体钻遇率的目的,运用元素录井参数、元素比值对目的层及顶、底板泥岩进行精细刻画,建立小层元素响应特征标准模型,并在水平段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钻元素参数与标准模型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快速判断钻头的相对位置,进而及时进行轨迹调整。
该方法在研究区S59井进行现场应用,钻遇率达到了90.26%。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水平井导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元素录井技术能够有效地弥补现有地质导向方法存在的欠缺,满足井场生产需求。
关键词元素录井技术致密砂岩水平井地质导向钻遇率中图分类号:TE13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803.2020.04.004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lement logging in horizontal well geosteering of tight sandstonein Ordos BasinYAN Ronghui①,TIAN Weizhi②,BAO Yonghai②,WU Xing②,YANG Sen②,SHEN Boping②(^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Xi'an, Shaanxi710018,China;②GWDC Mud Logging Company,CN P C,Panjin,Liaoning124011China Abstract:Tight sandstone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in Ordos Basin are develop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fluvial-delta sedimentarysystems Duetothemigrationoffluvial-deltafaciessandbodyandverticalmulti-stagesuperimposition,the verticalsequenceofstrataiscomplicated Micro-structuresaredevelopedinsomeareas,andhorizontalwe l softendri l mudstones,whichaddsgreatdi f icultytoconventionalhorizontalwe l geosteering Torealizerapiddri l ingandincrease thedri l ingrateofsandbody,elementloggingparametersandelementratioareusedtofinelydescribethetargetlayerand thetopandbo t om mudstones A standard modelforelementrespondingcharacteristicsofsinglelayersisestablished,andcomparisonwithstandard modelonthebasisofelementparametersinactualdri l ingismadeduringtheconstruction ofhorizontalsegment,whichcanquicklydeterminetherelativepositionofdri l bits,andadjustthetrajectoryintime This method wasappliedinthefieldofwe l S59inthestudyarea,andthedri l ingratereached9026%Theapplicationinthe horizontalwe l geosteeringinthetightsandstoneofthe UpperPaleozoicin Eastern OrdosBasinshowedthatelement logging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geosteering methods and meet the production needs on we l siteKey words:element logging technology,tight sandstone,horizontal well geosteering,drilling rate引用:阎荣辉,田伟志,鲍永海,等.元素录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研究与应用[].录井工程,2020,31(4)2228YAN Ronghui,TIAN Weizhi,BAO Yonghai,et al.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lement logging in horizontal we ll geosteering of tight sandstone in Ordos Basin[J]Mud Logging Engineering202031(4):22-28阎荣辉高级工程师,1975年生,200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一、概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点突出了地质条件分析、成藏机制探讨、勘探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背景、生储盖组合、油气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明确指出了该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方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勘探技术;有利目标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资源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盆地地质研究作为油气勘探的先导性工作,对于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突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创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全面概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勘探技术的创新。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该区域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还为今后的勘探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鄂尔多斯盆地将会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横跨陕、甘、宁、蒙四省区。
这一盆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可采储量的13,石油储量占全国可采储量的14,天然气储量则占全国森林总储量的14左右。
这些矿产资源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全球视角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对外矿产合作的重要窗口。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盆地成为我国通往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经贸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地质理论与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储量较为丰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勘探理论,并就相关理论的实践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勘探质量,对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实践
前言:石油勘探理论的正确实践是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的分析了石油勘探过程中的理论应用情况,并就石油勘探理论的具体实践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概况
当前,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储备和开采量位居我国前列,从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开采历史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新生代盆地,并在地缘上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另外,鄂尔多斯盆地具有较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能够按照叠合生长的方式完成石油能源的开采[1]。
另外,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开采领域具有地理上的突出优势,能够在多种石油勘探技术的核心部位进行能源的有效开发,使能源的开采过程可以更好的进行负面因素的有效减少,使能源能够长时间保持均衡的运行状态。
在鄂尔多斯实施石油資源的开采,可以通过内部构造的优势进行石油开发稳定性的提高,鄂尔多斯的能源开采过程可以很大程度上依赖缓冲带的状态进行石油开采技术的分析,并通过技术应用环节的多个单元,对石油气产生的主要空间实施分析,使石油资源可以在开采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沉降技术的应用,并提升盆地底部的适应程度。
二、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理论的实践
(一)根据曲流河三角洲理论进行石油勘探
首先,要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势平缓特点,对盆地石油开采技术的具体框架实施分析,使现有的石油开采技术可以结合盆地的构造情况实施研究[2]。
另外,要按照盆地地势倾斜的特点,对原有的石油勘探理论实施分析,以便石油的开采环节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物质资源的现实。
另外,要结合当地的石油开采环境的湿度情况,对石油开采期限是否可以进行延长进行研究,使石油的开采环节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河流的发育特点,促进盆地当中沉降性资源的完善。
要根据复合型三角洲的运行需要[3]。
(二)根据辫状河理论进行石油勘探
首先,要按照辫状河的石油开采效率,对固定时间内的石油资源开采量进行研究,使石油资源可以更好的同西南区域的地理构造情况取得一致。
另外,要按照现阶段的盆地构造特点,对后续环节中的辫状河逆转性因素实施有效的分析,
使石油资源可以在后续的逆转过程中与山区的连接地带进行有效的连通.以便具有危险性特征的山地能够有效的避免受到石油开采环节的挤压[4]。
要按照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盆地边缘情况,对石油资源的三角洲区域实施分析研究,并尽可能多的增加石油资源的开采完整性,使石油资源可以结合母岩的具体特点进行矿物成分的合理分析,提升石油开采团队对沉积性因素研究的规范性。
可以按照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因素,对三角洲的现行沉积体系实施处理,使三角洲的砂体能够有效的结合沉积的规模进行有效的应用,使三角洲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状态进行盆地物质的合理控制,使三角洲的研究过程可以根据白东向西的模式进行推进,以便河道可以根据下分的需要进行资源展布情况的研究。
(三)根据多层系复合理论进行石油勘探
要选取盆地的中部区域进行复合理论的应用,使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上结合斜坡的运行状态,对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具体单元构造情况实施分析,使石油资源可以在更加完整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沟壑深度的提高[5]。
另外,要结合沉积过程中的砂体存储状况,对不同区域石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使石油的开采可以更大程度上结合三角洲的状态进行分析,提升石油资源开采的连续性。
要按照石油资源的具体开采要求,对开采区域周边的水资源情况实施分析,使平原区域的石油开采工作可以结合水资源的上升情况进行分析,提升砂体的管理质量。
要根据砂体的种类需要,对水资源是否可能通过沉积发生变化进行分析,以便三角洲区域的石油勘探工作可以结合资源的分布需要进行调整。
(四)根据内陆凹陷理论进行石油勘探
可以结合三角洲区域的油气勘测理论,对沉积性物质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使理论的研究能够更大程度上接近油气丰富区域的运行需要,并根据技术的具体演变规律,对盆地区域的三角洲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使三角洲的研究能够更大程度上贴合河道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使三角洲可以河道运转的过程中进行分布性因素的有效管理,促进石油储备条件的丰富化。
另外,要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储备的特点,对石油资源的具体储积条件进行研究,以便石油资源的储积可以更大程度上贴合资源横向分布的特点进行研讨,提升纵向石油资源的储积质量,使石油可以更大程度上适应岩性圈的研究过程,提升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效率。
另外,要根据岩性圈的分布情况,对岩性圈是否有利于石油资源的有效采集进行研究,以便石油的开采范围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延展处理。
结语:
从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勘探人手,对当地的石油勘探理论进行分析,并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的具体地质情况,对提升石油开采质量的具体措施实施分析,对增强鄂尔多斯的石油开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及含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
学,2004
[2]吉利民陇东西峰地区三叠系油源、成烃母质及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
[3]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王玉满,黄金亮,王淑芳,付成信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J]天然气工业,2011,12:26-39+125
[4]张力军.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勘探与投资分析评价[D].西北大学,2006
[5]闫小雄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古物源分析与沉积环境格局恢复[D].西北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