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2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来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1.理解意义:比喻句是通过比较来表达其中一种含义,它并非字面意思;而拟人句是将非生物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特征,使其像具
有人的能力一样表现出来。
2.词语形式:比喻句常常使用“像”、“如同”等比喻连接词,直接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使用具有人的特征的词语,如“笑”、“哭”等。
3.句子结构:比喻句常常是直接将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与被比较的对象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用主谓宾结构,主语是被拟人化的物体或概念,
谓语表达其人类的行为或特征。
4.上下文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常常是作为修饰或描写语言来使用的,通过理解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可以更好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通过理解以上几点,小学生可以准确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在阅
读或写作中正确使用。
如果仍然有困惑,最好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和解释。
区分比喻和拟人比喻、比拟(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阅读中,同学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既像比喻又像拟人的句子。
由于它们有某些相似点,往往容易混淆。
现将比喻、比拟相关知识简单的作以介绍。
一、比喻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拟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而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三、区别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抓主干、理枝叶,从句式结构来判断。
拟人不出现“像”字,例如: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
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前半部分是喻,后半部分是叙述,这句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
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再看一例:⑶、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浪花像孩子。
)⑷、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
比喻和拟人的区分1、什么是比喻和拟人比喻句通常有3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什么是本体?比如这句话:这座山像一只大象。
本体是山,喻体是大象,比喻词是像。
那么比喻词有哪些呢?像、好似、好比、如、像……一样等等,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重要词语。
拟人句通常是用来模仿人的动作或者形态,拟人中不出现喻体,是直接写出物的某种动作或者形态。
比如:夜晚其实很安静,只有天上的星星在说话。
把星星拟人,形容人的聊天,衬托夜晚的宁静。
拟人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物拟成人。
2、两种修辞手法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两个修辞手法,当把一种物比做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以为是拟人句了。
所以,我们要区分这两者的不同:比喻必须出现喻体,也就是带比喻词(像、好似、好比、如、像……)的,基本可以判定是比喻句。
拟人是不出现喻体的,拟人是直接拟人,没有对比。
来看例句:比喻句:河边有一棵柳树,微风吹来,多像飘着长发的少女。
拟人句:河边有一棵柳树,微风吹来,飘着它长长的头发。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比喻句的本体是柳树,比喻词是多像,喻体是长头发的少女。
那么拟人句呢?没有喻体,直接就是柳树飘着长头发,柳树怎么会有长头发?这就是对柳树的拟人描写。
拟人: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比喻句:1、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3、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4、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5、春天像一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6、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为你精心推荐:比喻句 | 排比句 | 拟人句 | 夸张句 | 反问句 | 设问句 | 对偶句春天像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
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比喻句就是用一个形象具体的、熟悉浅显的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个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比喻句常用比喻词,如:像、像……似的、仿佛、如同、犹如、宛如、是、成了、变成等等。
判断比喻句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
而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小鸟在枝头叫,小河在流淌,我们都可以想象成唱歌;蜜蜂在花丛间采蜜,蝴蝶在飞来飞去,我们可以说是翩翩起舞。
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这里有一种情况:如果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人,那么我们只能说它是比喻句,而不能说成是拟人句。
另外有的老师对“比拟”的概念也不清楚,以为“比拟”就是比喻和拟人。
其实“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与比喻并无关系。
在创作时,我们可以恰当地使用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让事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学生常用比喻句赏析一、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二、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三、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四、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五、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六、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七、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八、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九、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
虽然二者在修辞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其基本特点和表达效果存在一定区别。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
首先,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隐喻性的比较,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如,"他是狮子般的勇猛",这里将人的勇猛与狮子之间进行了比较,用狮子来形容人的勇猛,突出了人的勇敢与强大。
而拟人则是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生命特征和行为。
例如,"大地在微笑","风在低语",这里将大地和风赋予了人类的表情和语言的特性,以突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再次,比喻更多地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通过对隐含意义的比较来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意味深长。
而拟人则是一种直接的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表达方式,通过将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拟人化,使其更具有形象和感情色彩,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最后,比喻更多地注重形象的表达,通过描绘物象之间的共性来进行感性的表达。
例如,"他像一只老鼠般躲藏起来",通过比喻的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并形象地描绘出他的躲藏行为。
而拟人则更注重感情的表达,通过赋予非生物事物或抽象概念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和饱满。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各有特点,那么如何区别呢?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比喻句就是用一个形象具体的、熟悉浅显的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个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比喻句常用比喻词,如:像、像……似的、仿佛、如同、犹如、宛如、是、成了、变成等等。
判断比喻句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
而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小鸟在枝头叫,小河在流淌,我们都可以想象成唱歌;蜜蜂在花丛间采蜜,蝴蝶在飞来飞去,我们可以说是翩翩起舞。
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这里有一种情况:如果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人,那么我们只能说它是比喻句,而不能说成是拟人句。
另外有的老师对“比拟”的概念也不清楚,以为“比拟”就是比喻和拟人。
其实“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与比喻并无关系。
在创作时,我们可以恰当地使用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让事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学生常用比喻句赏析一、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二、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三、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四、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五、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六、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七、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八、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九、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十、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补充资料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初中教材里我们已经讲过,但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嘎子竖起耳朵听。
比喻句和拟人句如何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是我们常常会区别不开的两种写作句型,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下面是又像比喻句又像拟人句如何区分,欢迎参考阅读!请看下面两个例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
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了关系,就成了拟人。
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体替换本体(借喻);拟人用描写拟体(实际上是暗含的喻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其二,(如借喻);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即适用于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即事物)。
其三,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在拟人中拟体(人)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那个句子上来。
学生把“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
”改成“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好像顽皮的孩子。
”或“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游泳运动员”。
很显然“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是本体,“好像顽皮的孩子”或“游泳运动员”是喻体,比喻词是“好像”,这是小鱼的比喻(明喻)。
用上述比喻和拟人的三点区别来审视,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符合比喻的条件,而没有哪一点符合构成拟人的条件。
因此这无疑是比喻句了。
当然,在一句句子中也不能排除有两种修辞手法,既是比喻又有拟人手法,如:“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古井像温情的母亲,用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