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资产期末汇兑损益调整表
- 格式:xlsx
- 大小:23.04 KB
- 文档页数:1
汇兑损益的会计账务处理模板汇兑损失: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贷: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汇兑收益: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借方红字,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借方蓝字。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实的数字)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贷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2、购汇时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3、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银行存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应收账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预付帐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应付账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预收账款(外币)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这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在此主要讨论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方法。
方法:综合差额法。
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计算公式: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外币会计^外币账户期末调整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与账户原 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等科目。
【例题】中天公司外币业务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某年5月初外币账户余额如下表 所示:该公司5月份发生的有关外币业务如下:① 5月5日岀口商品一批,价款30 000美元,款项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 =7. 6元人民币。
② 5月10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取得短期借款1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二7. 4 元人民币。
③ 5月12日偿还上月欠中国银行短期借款2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二7. 8 元人民币。
5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
美元均通过公司的银行存款美元户存取。
【要求】对上述外币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月末计算汇兑损益并进行账务处理(汇兑损益 计入财务费用)。
① 5月5日出口商品借:应收账款一一美元(30 000美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 5月10日取得借款借:银行存款—美元(10 000美元)贷:短期借款一一美元(10 000美元) ③ 5月12日偿还借款借:短期借款一一美元(20 000美元)财务费用一一汇兌差额贷:银行存款一一美元(20 000美元) 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一一简便方法:T 形账户法。
A 、应收账款期末调整(T 形账户法)第一步,建T 形账戸。
先将“应收账款一一美元戸”的期初余额(包括人民币余额和美 元余额)记入账户,再逐笔查找所有分录,将该科目的金额(人民币金额连同美元金额)记 入账戸,然后分别结出人民币余额和美元余额。
应收账款期末调整228 000228 00074 00074 000 150 000 6 000 156 000第二步,计算科目余额调整数(即汇兑损益)调整数二外币余额X期末汇率-人民币余额应收账款调整额二50 000X7-378 000二-28 000第三步,做分录。
调整数若为正数,则表示应调增该科目的余额(根据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调增记借方,负债类科目调增记贷方):调整数若为负数,则表示应调减该科目的余额(根据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调减记贷方,负债类科目调减记借方)。
KIS 专业版期末调汇业务详解kis专业版期末调汇业务详解期末KIS专业版外汇转账业务详细说明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外币业务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核算内容。
但由于市场汇率经常波动,因此企业在期末结账前,应当将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期末汇率进行折算,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情况。
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汇兑损益,一般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处理。
Kis Professional Edition提供期末外汇调整功能,即外币核算账户在期末自动计算汇兑损益,生成结转凭证和外汇调整历史信息表。
本文主要通过举例说明kis专业版在最终外汇调整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案例:某公司使用金蝶kis专业版产品,每月按要求进行期末调汇操作。
一、调汇原理期末外汇调整是指期末结算前,将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照期末汇率折算,折算后的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根据期末外汇调整的概念,期末外汇调整的原则可以表述为:资产账户:调整金额=期末原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原币金额*期初汇率+当期借方原币金额*凭证实际汇率-当期贷方原币金额*凭证实际汇率)负债科目:调整金额=期初原币金额期末*期末汇率-(期初原币金额*期初汇率+本期原币贷方金额*凭证实际汇率-本期原币借方金额*凭证实际汇率)以上两个公式可总结如下:调整额=外币科目的原币余额*调整汇率-外币科目的本位币余额。
注意:凭证实际汇率是指外币业务发生时的记账汇率。
二、外币币别属性说明在KIS专业论坛主界面中,点击基本设置→ 货币添加外币“USD”,如图1所示:图1币别属性1.币种代码:表示币种代码。
系统默认使用3个字符,最多支持8个字符。
建议使用一般惯例,如人民币、港币、美元等。
注意:在输入币别代码时尽量不要使用“$”符号,因为该符号在自定义报表中已有特殊含义,如果使用该符号,那么在自定义报表中定义取数公式时可能会遇到麻烦2、浮动/固定汇率:当设置为浮动汇率时,则凭证录入时汇率支持手工修改;当设置为固定汇率时,凭证录入时汇率不可修改,由系统自动调用币别属性中设置的“记账汇率”。
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利润表
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利润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外
币兑换方面的损益情况。
该报表包括以下内容:外币货币资产和负债
的兑换差额、外币货币债务的利息和汇兑损失、以及外币货币债务的
偿还等。
此外,该报表还需要展示企业在外币兑换方面的会计政策和
方法。
以上是该报表的基本内容。
以下是一份中文生成的企业会计准
则汇兑损益利润表,内容长达700字左右,按照列表划分得当:企业
会计准则汇兑损益利润表I. 概述
A. 报表目的
B. 会计政策和方法
II. 兑换差额
A. 外币货币资产的兑换差额
B. 外币货币负债的兑换差额
III. 利息和汇兑损失
A. 外币货币债务的利息
B. 外币货币债务的汇兑损失
IV. 外币货币债务的偿还
A. 外币货币债务的偿还本金
B. 外币货币债务的偿还利息
V. 结论
A. 汇兑损益利润
B. 未实现汇兑损益以上是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利润表的基本内容,
该报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在外币兑换方面的损益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一)外币交易的概念外币交易,是指企业发生的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包括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和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二)外币核算的基本程序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其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1.将外币金额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2.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确认为汇兑差额。
3.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时,将其外币计算金额按照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二、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企业发生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按照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折算。
外币人民币买入价卖出价US$100 640 650中间价$1=¥6.45(即期汇率)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汇率变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
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初始确认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教材【例20-3】甲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选择确定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其外币交易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
20×7年3月12日,从美国乙公司购入某种工业原料500吨,每吨价格为4 000美元,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7.6元人民币,进口关税为1 520 000元人民币,支付进口增值税2 842 400元人民币,货款尚未支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由银行存款支付。
会计操作实战外币业务的核算与汇兑差异调整外币业务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使用的货币不是本国货币的业务。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币业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进行外币业务的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注意外币的兑换汇率以及相应的汇兑差异调整。
本文将对会计操作实战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和汇兑差异调整进行讨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币业务的处理方法。
一、外币业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外币业务核算时,会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体货币原则:外币业务必须以原币为基础进行核算,即按照交易当时的汇率进行转换,并记录在册。
2.稳定货币原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外币资产和负债按照稳定汇率进行计价,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减少因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3.外币兑换损益原则:利用外币对本币进行兑换产生的汇兑损益应列入当期损益。
二、外币业务核算方法1.外币的确认和计量在核算外币业务时,首先需要确认外币的类型和金额,并按照外币兑本币的汇率进行计量。
企业通常使用现汇或即期汇率作为外币兑换比例。
确认外币后,应按照原币金额在本币账户中进行记录。
以某企业向国外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为例,采购金额为美元10,000美元,假设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6.5人民币,根据以上信息,会计人员应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核算:借:原材料采购账户(本币) 65,000元贷:美元银行存款账户 10,000美元2. 外币银行账户的处理企业在经营中往往会开设外币银行账户,用以处理与外币业务相关的收入和支出。
在核算外币银行账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应的人民币金额,并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进行记录。
其次,企业在进行外币汇入或汇出时,需要注意兑换的差异。
兑换差异是指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银行兑换成本或收益,在核算时需按照实际金额进行处理。
以某企业向境外客户销售产品为例,销售金额为欧元5,000欧元,假设当时的汇率是1欧元=7.8人民币,假设销售所得欧元存入外币银行账户。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外币交易的概念外币交易,是指企业发⽣的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包括买⼊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借⼊或者借出外币资⾦和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外币核算的基本程序企业发⽣外币交易时,其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1.将外币⾦额采⽤交易发⽣⽇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额。
2.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额相⽐较,其差额确认为汇兑差额。
3.结算外币货币性项⽬时,将其外币计算⾦额按照当⽇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额相⽐较,其差额记⼊“财务费⽤——汇兑差额”科⽬。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民银⾏公布的当⽇⼈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企业发⽣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按照交易实际采⽤的汇率(即银⾏买⼊价或卖出价)折算。
外币⼈民币买⼊价卖出价US$100 640 650中间价$1=¥6.45(即期汇率)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指按照系统合理的⽅法确定的、与交易发⽣⽇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
企业通常应当采⽤即期汇率进⾏折算。
汇率变动不⼤的,也可以采⽤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折算。
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初始确认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交易发⽣⽇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额;也可以采⽤按照系统合理的⽅法确定的、与交易发⽣⽇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的资本,应当采⽤交易发⽣⽇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外币投⼊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的记账本位币⾦额之间不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教材【例20-3】甲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增值税⼀般纳税企业,选择确定的记账本位币为⼈民币,其外币交易采⽤交易⽇即期汇率折算。
K/3期末调汇的参数设置及应用浅谈本期概述z本文档适用于 K/3 所有版本z学习完本文档以后,你可以对总账期末调汇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版本信息z2008年3月10日V1.0 编写人:王慧娟版权信息本文件使用须知著作权人保留本文件的内容的解释权,并且仅将本文件内容提供给阁下个人使用。
对于内容中所含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声明,您应予以尊重并在其副本中予以保留。
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内容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
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对版权、商标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
如果您不接受或违反上述约定,您使用本文件的授权将自动终止,同时您应立即销毁任何已下载或打印好的本文件内容。
著作权人对本文件内容可用性不附加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保证本文件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绝对完整性。
本文件中介绍的产品、技术、方案和配置等仅供您参考,且它们可能会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本文件中的内容也可能已经过期,著作权人不承诺更新它们。
如需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服务,您可向当地的金蝶业务联系人和合作伙伴进行咨询。
著作权声明著作权所有 2007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所有权利均予保留。
目录1. 期末调汇的前提条件 (3)1.1 科目属性设置-“外币核算”、“期末调汇” (3)1.2外币业务凭证全部过账 (4)2. 期末调汇参数选项 (4)2.1 当前汇率与调整汇率 (4)2.2 汇兑损益科目 (5)2.3 按科目方向调汇 (5)2.4 生成凭证分类 (6)3. 手工录入调汇凭证 (7)为了反映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的实有数,在月份(或季度、年度)终了,企业要对所有外币账户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进行调整。
下面结合实际业务,介绍在金蝶软件如何期末调汇。
1. 期末调汇的前提条件1.1 科目属性设置-“外币核算”、“期末调汇”科目核算单一外币或多币别核算,且科目属性勾上“期末调汇”选项。
否则系统期末调汇功能不对该科目进行调汇,如(图一)。
第二章外币核算及汇兑损益一、外汇(Foreign Exchange,FX)(一)外汇的概念—动态(一)外汇的概念—静态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亦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
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二)外汇特点一般说来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构成外汇:(1)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2)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3)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三)外汇的表示方法可自由兑换表2-1 常用货币的货币符号及简写符号货币代码货币名称符号简写货币单位01 人民币¥CN Y1元=10角1角=10分12 英镑£G BP•1镑=100便士13 港元H K$H K D1元=100分14 美元U S$USD1元100分15 瑞士法郎SF CH F 1法郎=100分16 德国马克D M D E M1马克=100芬尼17 法国法郎FF FRF 1法郎=100分18 新加坡元SS SG D1元=100分20 荷兰盾FLS N LG1盾=100分21 瑞典克朗SK R SE K1克郎=100欧尔25 贸易比利时法郎(※)BFRC BE C1贸易比利时法郎※26 意大利里拉(※)LIT IT L 1意大利里拉※27 日元(※)J¥JPY1日元※28 加元CAN S CAD1元=100分29 澳元A S A U D1元=100分38 欧元C E UR1欧元=100(欧)分49 尼泊尔卢比N RS N PR1卢比=100派司(四)外汇的种类(different kinds off oreign exchange )二、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s ) (一)汇率的含义是一种货币单位用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它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折算标准。
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科目1. 引言1.1 概述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科目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一部分,用于反映企业在外币计价会计准则下的货币资金的变动情况,包括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损益。
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科目的编制要求严格,内容要素包括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汇兑损益的计算和披露,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透明。
具体来说,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科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汇率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影响现金流量表的项目、损益表的项目、现金流量表的项目等。
对于列示方式,通常采用表格形式,并且要求清晰明了。
在披露要求方面,应当注明相关的会计政策、假设和估计,以便读者理解。
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科目对企业的国际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企业务必认真对待。
1.2 目的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提供透明度和可比性: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要求严格,能够提供清晰的财务信息,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不同公司采用相同的列示方式和披露要求,有助于不同公司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2. 辅助财务分析和决策:通过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公司在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下的财务表现。
投资者和管理层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3. 风险管理和控制:对于那些存在较大外汇风险的公司来说,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
通过及时的披露和分析,公司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规避可能的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正文2.1 定义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附表,用于反映企业在外币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由于外汇波动所造成的损益情况。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持有外币资产或外币负债发生汇率波动时带来的盈利或损失。
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展示企业在外汇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
汇兑损益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编制,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需要将汇兑损益与企业其他财务报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需要对外币资产和负债进行充分的披露,包括计量方法、汇率变动影响等内容。
外币评估之前一直对外币重估的未清项和余额重估,有点晕,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余额重估次月可以重回,也可以不冲回,这几天问了下同事,自己整理了下,正好也在做一个台湾项目,涉及到这方面。
希望能帮到大家,也当做帮自己复习下吧。
(本来想传截图的,但是涉及到机密问题,因此不能上传咯)外币评估,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期末根据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作重估。
通常,外币评估的范围包括外币现金、银行存款类科目和未清项管理科目(应收应付等)。
对外币重估的目的是为了期末出具企业报表时点,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资产负债情况。
如果跳过一个月不做外币重估,次月再做也是OK的。
但是漏掉的那个月,三大报表应该是不能通过审计的。
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企业在外币业务发生时,应该当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成本位币金额入账。
如果汇率波动不大,可以采用与交易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这个近似汇率就是当期平均兑换汇率M。
另外,通常还有PEND汇率类型,它是用来月末外汇重估用到的,有效日期一般为月末最后一天。
SAP裏目前外幣評估分爲餘額外幣重估和未清項外幣重估。
未清项包括客户、供应商未清项以及总账未清项(如典型的外币兑换中间科目,以及短期借款)余额外币重估重估到本身科目,未清项外币重估重估到调整科目上。
短期借款-外币调整科目是为了给短期借款-统驭用的余额外币重估:6月份汇率6,7月份汇率7,8月份汇率81、次月冲回6月份记账:银行存款美元100USD,600CNY6月30日外币重估:Dr:银行存款美元0usd 100cnyCr:财务汇兑损益0usd 100cny7月1日冲回7月31日外币重估:Dr:银行存款美元0usd,200cny(因为7月冲回了,目前银行存款美元状态是100USD,600CNY)Cr:财务汇兑损益0usd,200cny2、次月不冲回i6月份记账:银行存款美元100USD,600CNY6月30日外币重估:Dr:银行存款美元0usd 100cnyCr:财务汇兑损益0usd 100cny7月31日外币重估:Dr:银行存款美元0usd,100cny(因为7月没有冲回,目前银行存款美元状态是100USD,700CNY)Cr:财务汇兑损益0usd,100cnyPs:这里要搞清楚冲回和不冲回是原因,不是结果。
把“财务费用-汇兑损益”按照下列类别列示其当期发生额。
1、外币银行存款账户期末余额按照期末汇率进行调整的金额
2、外币银行存款兑换业务形成的汇兑损益
3、外币经营性货币性资产、经营性货币性负债项目,按照期末汇率调整形成的汇兑损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4、外币经营性货币性资产、经营性货币性负债项目,结算形成的汇兑损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5、筹资、投资性质的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项目期末汇率调整、结算形成的汇兑损益(短期借款等)
第1类计入“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金额”,因其影响净利润,但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间接法时需要通过“财务费用”进行调整。
第2类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因其既影响净利润,又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间接法时无需要调整。
第3、4类在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时均应予以考虑。
其中第3类因其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需要通过“财务费用”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来反映,需要注意不能重复反映,只需在一处反映;第4类因其属于已实现汇兑损益,既影响净利润,又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无需在间接法时进行调整。
第5类在填报筹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考虑。
其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均影响净利润,同时均又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间接法时需要进行调整。
综上,对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是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的必要前提。
另外,如果企业将外币结算和外币兑换业务合并一笔会计分录进行处理,此时形成的汇兑差额总括反映了外币结算和外币兑换两项业务形成的汇兑差额,此时应进行拆分。
期末汇兑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
1、本期末汇兑损益
(1)本期末汇兑损益的确认:
当外币在账面上为多币种时,企业在期末核算其报表时,应定价所有外币的货币价值,并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以现行汇率确定非本币货币资产及负债明细表上金额。
本期末汇兑损益是指外币账户在价值变化时所产生的差额,即比账面价格高的部分是本期末汇兑收益,而比账面价格低的部分是本期末汇兑损失。
(2)本期末汇兑损益调整:
本期末汇兑损益是指外汇敞口在交割期内币价变动导致的增值损失或者净额差异,将通过本期末汇兑损益调整的形式互相约定,形成企业间的独立的商业及或法律债权债务。
本期末汇兑损益调整计算依据:即利息可调整本期末抵消短期外币负债等,或者当本期末汇兑收益大于本年利息收入时,将本期末汇兑收益分摊至当期年利息收入。
(3)本期末汇兑损益调整后的会计分录:
一、本期末汇兑收益调整
货币资产:
借:外币货币资产
贷:汇兑收益
二、本期末汇兑损失调整外币负债:
借:汇兑损失
贷:外币货币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