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丁纯
- 格式:ppt
- 大小:336.00 KB
- 文档页数:53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日趋低迷,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但有一个国家却是例外,那就是德国。
德国不但失业率低而且经济增长迅速,这样好的账单都是制造业强劲出口带来的。
德国制造业出口贡献了国家经济增长的2/3,拉动人均GDP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快,德国也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出口国。
从出口如此强劲的德国制造业身上是不是可以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到出口呢?本文主要研究为什么德国制造业能够长盛不衰,以及辉煌的德国制造业对我国出口制造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出口制造业的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的困境,接着对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今天的中国正如同19世纪晚期的德国,也是追赶型的崛起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
第二部分对分别从德国制造业文化、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和德国创新体系三方面对为什么德国制造业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德国制造”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就是严谨理性: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准主义、完美主义、守序主义、厚实精神。
正式德意志民族的这些文化特质恰恰最大限度地满足制造业的特性,制造业的特性在德国获得了文化这种第一竞争力的强力、自觉地支持,从而使德国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这绝不是偶然的。
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
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在德国制造业的成就中,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德国成熟的创新体系为德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最后,本文提出了德国制造业对我国出口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陈雨露《国际金融》(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外汇与外汇汇率1.1 复习笔记一、外汇1外汇的定义外汇的含义需要从两方面来了解:(1)动态的外汇概念: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实践过程,通过这种活动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2)静态的外汇概念: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或者说是用于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工具。
2.外汇的主要特征:(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2)外汇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或以其他货币表示的资产。
二、外汇汇率1汇率的定义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
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2.汇率标价方法由于两种不同的货币可以互相表示,所以本币与外币就有两种基本的汇率标价方法:一是直接标价法;二是间接标价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的跨国银行又普遍同时采用了“美元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这种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额固定不变,折合本币的数额根据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币值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一定数额的外币折合本币数额增加,说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外币折合本币数额减少,则说明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2)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3.汇率的种类(1)从银行外汇买卖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
①买入价,即买入汇率,是银行从客户或同业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②卖出价,即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客户或同业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③中间价,即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价。
常见于报刊杂志或经济分析之中。
直接标价法中,较低的价格为买入价,较高的价格为卖出价。
而在间接标价法中,情况则相反,较低的价格为卖出价,较高的价格为买入价。
(2)按外汇买卖成交后交割时间长短划分按外汇买卖成交后交割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笔记
《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的笔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收支:主要关注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等。
2. 外汇与汇率:外汇是国际经济交易中使用的各种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等。
汇率则是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是货币价值的表示。
3.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汇率制度描述了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换率如何决定和调整。
外汇管制则是指政府对外汇交易和外汇市场的限制措施。
4. 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间进行资金融通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欧洲货币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股票市场等。
5.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描述了资本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转移。
金融危机则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大量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出现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6. 国际金融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区域开发银行等,它们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建议和技术援助,以帮助成员国解决经济问题。
7.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在一国内部和国际间进行协调。
8. 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全球化描述了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发展上面临的特殊问题和挑战。
以上是对《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的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总结,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书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笔记摘要:1.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笔记概述2.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交易4.汇率与外汇市场5.国际金融风险管理6.国际金融政策与制度7.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正文:【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笔记概述】《国际金融陈雨露第六版笔记》是一本关于国际金融领域的专业书籍,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金融市场交易、汇率与外汇市场、风险管理、政策与制度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国际金融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货币、信用和资本等金融活动。
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
其中,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外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跨国范围内进行的金融活动。
【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交易】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交易主要包括外汇市场交易、国际信贷交易、国际投资交易等。
外汇市场交易是指货币兑换的活动,国际信贷交易是指国际借贷活动,国际投资交易是指跨国资本流动的活动。
【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是外汇市场的核心,其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政策等。
外汇市场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汇率风险。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为降低这些风险,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如外汇衍生品交易、信用保险等。
【国际金融政策与制度】国际金融政策与制度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监管、国际金融合作等。
这些政策和制度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系列发展趋势,如金融一体化、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等。
这些趋势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罗长远教育和访学经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获太古/国泰奖学金的资助,赴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担任访问学者。
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中国大学院访问教授。
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中国大学院访问教授。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在芬兰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WIDER)访学。
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在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é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经济系访学。
2005年3月至2005年11月,获奥地利“OEAD”奖学金,在维也纳经济大学(Wirtschaftsuniversität Wien)经济系学习。
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0年2月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FDIWE)、欧洲研究中心(CES)副教授,2011年11月被任命为文献和数据中心主任。
2006年3月至今,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兼职研究员。
2011年11月至今,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08年9月至今,经济类核心期刊《世界经济文汇》编辑,并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兼任编辑部主任一职。
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FDIWE)、欧洲研究中心(CES)讲师。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发表论文罗长远、陈琳,2012,《融资约束会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吗?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第3期。
罗长远、丁纯,2012,《欧洲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欧洲研究》第3期。
罗长远,2012,《比较优势、要素流动性与劳动收入占比:对工业部门的一个数值模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第2期全文转载(原文发表于2011年《世界经济文汇》第5期)。
作者: 丁纯;许一览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87-9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后危机时代;欧洲经济;国际经济环境;经济数据;应急救助;金融监管;社会保障;国家经济
摘要:从欧洲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狭义欧债危机显然已经过去,欧洲经济缓慢复苏态势基本确立。
一方面,危机期间应急救助、财政整顿、金融监管、社会保障改革以及增强各国竞争力的举措渐次实施和相关机制完善的成效显现,外部国际经济环境向好等因素构成了欧洲经济步出危机、逐渐复苏的主因。
另一方面,危机扩大了核心和外围国家经济、社会差距,增加了欧盟和欧元区各国的趋同难度以及共同体层面政策协调的难度,同时,危机带来的欧盟内部“民主赤字”的扩大、民众疑欧情绪的上升等,制约了复苏的势头。
展望前景,欧洲经济在近期,仍会缓慢向上,但要摆脱通缩主要还是要靠欧央行释放流动性等技术手段而非政治机制上的突破,如成员国同意发行欧元债券或统一财政。
作者: 丁纯[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物刊名: 欧洲研究
页码: 37-5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欧洲;金融危机;经济表现;成因
摘要:2008年秋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欧洲出现金融动荡、实体经济衰退、国家破产、东欧外债危机乃至拖延全球经济复苏的主权债务危机。
相比美国与日本,欧洲经济呈现出恶化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复苏缓慢、国别差异大、失业和主权债务突出、经济社会问题进发、各方充满博弈等特点。
究其原因,主要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外来冲击、欧洲相关国家产业结构软肋的拖累和全球化压力下结构转型的失衡、社会市场经济理念和模式的短板、劳动力市场僵化、科研与教育投入不足等长期沉淀的结构性积弊,以及一体化制度设计和实践的不完善等。
随着主权债务危机的被动求解和欧洲2020战略的主动实施,危机将推动欧洲经济的结构改革和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步伐,欧洲步出危机、继续发展的前景可期。
中欧经贸投资合作现状、问题及前景
丁纯;孙露
【期刊名称】《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下,2023年中欧贸易往来呈现一定收缩,投资模式发生转变,汽车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以产业创新园为代表的合作新模式已经起步。
目前,中欧经贸合作虽受到全球经济低迷、欧盟“去风险”以及相关政策影响,但可以预见,未来双方合作仍有较大潜力,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总页数】4页(P3-5)
【作者】丁纯;孙露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中欧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2.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的原因、现状与前景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4.中韩经贸合作中人民币结算现状、问题及前景
5.中非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欧债危机中的欧洲社会保障制度
丁纯; 李君扬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一主权债务危机中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表现(一)欧债危机中欧盟经济的表现从2009年12月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欧债危机正式爆发开始,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欧债危机大致经历了爆发→救援→恶化→再援救→缓解几个阶段.初期一度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2009年欧洲总体经济创下平均-4.3%的巨大跌幅,失业率从7.1%升至9.0%,赤字率达到-6.9%的高点,债务占GDP比例攀高至74.6%,随后希腊濒临破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集体趴窝、欧元崩溃、欧元区解体等判断也开始甚嚣尘上.
【总页数】23页(P106-128)
【作者】丁纯; 李君扬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
【相关文献】
1.从欧洲议会选举结果看欧债危机的影响和欧洲一体化的前景 [J], 丁纯
2.重视欧债危机影响关注欧洲市场变化——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欧11国出口电动工具简析 [J], 秦屿
3.欧债危机中欧洲银行业资产风险研究--基于欧洲26国200家银行的数据 [J], 曾卉
4.高福利制度引发欧债危机悖论--兼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J], 罗立满
5.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欧债危机演进测度的研究 [J], 张梦露;吴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