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翻译第1讲(软新闻与硬新闻、新闻写作与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224.00 KB
- 文档页数:31
刍议新闻写作中的软与硬
新闻写作中的软与硬
新闻写作是传媒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闻写作中,常常涉及到软与硬的讨论。
在新闻写作中,硬新闻和软新闻是两种不同的报道形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新闻写作中的软与硬。
一、软新闻
软新闻是指报道一些轻松愉快、娱乐性较强的内容,通常这种新闻的报道对象一般是一些有意思的人事物。
软新闻不强调事实的真实性,而是把新闻呈现的更加的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软新闻往往是以人为中心进行报道的,在报道中往往包含了感性的因素,让人们在收看或阅读时感到愉悦和轻松。
例如,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游戏直播,就属于软新闻范畴。
游戏主播通过互联网直播自己的游戏,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观众。
游戏直播既有娱乐性,又能引领市场潮流,成为了传媒行业中非常受欢迎的报道形式。
二、硬新闻
硬新闻是指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的新闻形式,比较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硬新闻通常是涉及到一些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事件,是传媒行业中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
硬新闻通常是以事件或事实为中心进行报道,不注重感性色彩,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和事实真实性。
1。
硬新闻和软新闻名词解释1.硬新闻:传播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信息的新闻。
它所涉及的问题一般比较重大,是受众最关心和关注的信息。
在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硬新闻所占比例也就相应高些,硬新闻包括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和经济衰退等方面的消息。
2.软新闻:是与硬新闻相对而言的一类新闻,主要报道和评论社会上一般人们普遍关心的、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新闻。
它既不像硬新闻那样严肃,也不像软新闻那样轻松、活泼,而是偏重于趣味性,力求从情感上去打动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soft information:通常又称为软新闻,指报道中注重以故事形式出现,叙述和分析议论结合,语言生动活泼的新闻。
这类新闻的作用是借助于故事和议论吸引读者,但不像硬新闻那样让人感到紧张,刺激。
它属于轻型新闻。
4.soft journalism:指报道中注重以故事形式出现,叙述和分析议论结合,语言生动活泼的新闻。
这类新闻的作用是借助于故事和议论吸引读者,但不像硬新闻那样让人感到紧张,刺激。
它属于轻型新闻。
5.热点新闻:就是某一事件引起媒体或公众高度关注,或者说是引起了大家对该事件的兴趣的新闻。
从广义上讲,热点新闻也属于硬新闻,只是相对于“冷点新闻”而言。
从狭义上讲,热点新闻即“时效新闻”。
它有几个特征:首先,这些新闻必须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其次,这些新闻是值得报道的新闻;再次,这些新闻必须是大家正在谈论或感兴趣的新闻;最后,这些新闻能够吸引人,并能引起他人对此事的关注。
6.亮点新闻:是指在客观存在的某个事物上集中体现了人们某种思想认识、某种追求愿望、某种理想目标、某种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亦即在内容上或形式上具有独创性和新奇感的新闻。
亮点新闻是一种显性的新闻。
7.首报新闻:是指报纸第一次刊载的新闻。
8.背景新闻:是指围绕着某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历史或现实状况而编写的新闻。
9.背景知识:是指对新闻中出现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概念、数据、组织机构等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做出的解释和说明,这部分内容一般被称为背景资料。
硬新闻和软新闻名词解释软新闻(soft news)指的是以讲故事或报道小道消息等方式制作的电视新闻。
它通常在人物专题报道之后播出,所以也叫人物报道新闻。
在新闻学上,软新闻与硬新闻相对应,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以人为主要报道对象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5。
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软新闻与硬新闻的区别还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1)从报道内容来看,硬新闻是关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政治、经济、文化动态的报道;软新闻则着眼于日常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细节,以及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问题,如奇人异士、名胜古迹、异域风情、家庭趣事、城乡风貌等。
(2)从报道形式上看,硬新闻是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强调事实性和时效性;软新闻则是现代新闻报道方式,既注重事实性,又兼顾时效性,力求做到有趣味、有悬念、有知识、有特色。
( 3)从采访角度来看,硬新闻一般由专职记者采写;软新闻一般由兼职记者或业余记者采写。
5。
传播主体的不同传播主体不同导致了软新闻与硬新闻在观众群体、阅读习惯、制作目的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差异。
传播主体的差异在硬新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类新闻的传播者主要是新闻机构或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软新闻的传播者则是普通百姓。
传播主体不同,必然使得硬新闻的编辑与创作者更加注重新闻信息本身的真实性,而软新闻的编辑与创作者则可能更多地考虑受众的收视习惯、接受心理等因素。
正是由于传播主体的差异,也就决定了软新闻与硬新闻在制作思路上的不同。
软新闻从根本上说是市场行为,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受众认可度,是对收视率、点击率的追求。
硬新闻的制作思路,是以权威性为准绳,是按照国家的宣传口径来进行采编和报道。
软新闻制作者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单位的小圈子里,而是放眼全国,从受众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权威部门的观点和看法。
6。
传播形式的不同硬新闻强调“硬”字当头,采用现场直播、现场评论的形式,观众收看现场报道时,都能够清楚明白地看到事件的来龙去脉,所见即所得,不需要事先的再三铺垫,从而将新闻事件的脉络充分展示给观众,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硬新闻和软新闻名词解释硬新闻,指报纸、杂志等定期或不定期地报道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等。
也称为“时效新闻”。
有些硬新闻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重大的自然灾害、政治事件、体育盛事、战争和外交活动等。
软新闻是相对于硬新闻而言的,是指以传统媒体形式报道的新闻。
由于其所采用的写作技巧、语言风格与软性宣传的特点接近,因此常被称为“软新闻”。
与硬新闻相比,软新闻内容空洞,可读性差,涉及面窄,是传统媒体采用较多的一种报道方式,尤其适合于在网络上发布。
虽然,报纸上发表的有关某个产品、某个服务质量、某条政策的负面报道、消极报道往往也会招致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质量的质疑。
但如果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看,这些报道都属于“软新闻”,就像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换句话说,“软新闻”是我们传统媒体所采用较多的一种报道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区分“软新闻”与“硬新闻”。
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在积极探索舆论的引导方法。
因此,媒体在运用硬新闻与软新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新闻方法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性质、功能和作用。
以使得自己的报道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社会公众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了解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信息,这是新闻的基本价值之所在。
因此,在现代社会,新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报道类型,如直播、微博等。
其中,直播属于“硬新闻”,微博则属于“软新闻”。
“软新闻”主要是以图片、文字等传统的平面形式报道新闻的,因为这些报道方式和语言风格比较接近,也容易让人们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类别,从而给人造成误解。
因此,在一些新闻机构中,这类新闻又被统称为“软新闻”。
例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有关白酒质量问题的调查性报道就属于“软新闻”。
与此同时,“软新闻”也越来越受到传统媒体的青睐。
在国外,大部分的报纸和电视台都专门开辟了“新闻专栏”,吸引广大读者阅读,扩大新闻影响力。
在我国,电视台也陆续推出“新闻深一度”、“天天调查”等节目,赢得广大观众的好评。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探析软新闻翻译【摘要】为了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实现原文及译文的功能及效果对等,软新闻翻译应该摆脱基于结构语言学的传统对等翻译理论的桎梏,取而代之以建立在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目的论”为其翻译的理论依据,并通过适当的增添、删除和重组等“编译”手段,实现功能对等,使软新闻翻译达到更佳的翻译及传播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软新闻;翻译策略一、引言软新闻一般指娱乐性、愉悦性、情感性的新闻,人情味浓,写法轻松自由,富有艺术感染力,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并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等特点,主要指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等(方幸福, 2002)。
软新闻自身独特的文体特点与对外传播的特殊目的及要求,决定了其翻译必须采取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方法。
本文拟从功能目的理论的角度对软新闻编译中一些常用的翻译方法展开解析,旨在彰显功能目的论对软新闻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二、软新闻翻译的理论依据功能目的翻译理论是以其对译文的功能、受众、交际情景、交际媒介等因素的重视,强调翻译应以目的为总则一一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nord,2001)。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性原则为探讨软新闻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保持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与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一些完全是从原语语境和原语受众角度出发的语篇因素在原文中所发挥的功能会因为语境和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译者的任务是以某个既定的目的为中心,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搭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因此,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能拘泥于原文,又要有效地协调原文作者、译者与译语受众之间的多变关系,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对信息量与篇章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努力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软新闻与硬新闻的区别在当今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听到两个术语:软新闻和硬新闻。
虽然它们都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但它们在内容、风格和报道的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软新闻与硬新闻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新闻行业中的不同作用。
一、定义软新闻通常指的是那些非紧急、非重大的新闻报道。
它们更注重娱乐性和轻松的内容,让读者感到愉快和放松。
相比之下,硬新闻是指严肃、正式的新闻报道,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重要议题,提供客观事实和深入调查。
二、内容特点软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轻松活泼,它们常常关注明星八卦、社交媒体热点、搞笑故事以及轻松有趣的事件。
这类报道通常采用幽默风格,让读者在阅读时放松心情。
相比之下,硬新闻报道更加严肃和深入,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社会事件的严重后果以及深度独家报道。
三、报道方式软新闻通常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类报道重点突出人物形象,注重情感表达和读者的共鸣。
然而,硬新闻的报道方式更为正规,它们注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准确地传达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细节,与读者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四、读者需求软新闻更加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对社交媒体和明星八卦感兴趣的读者。
这类报道提供了一种从疲惫生活中逃避的方式,带给读者欢乐和轻松。
然而,硬新闻的读者更加注重事实真相和深度报道,他们希望通过新闻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新闻行业作用在新闻行业中,软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的手段。
通过轻松活泼的报道方式,媒体机构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广告商的关注。
然而,硬新闻扮演着调查和监督权力的角色,通过揭露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综上所述,软新闻和硬新闻在内容、风格和报道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软新闻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更加轻松活泼;而硬新闻则关注严肃、正式的报道,重点在于提供客观事实和深度报道。
新闻英语的分类: 软新闻硬新闻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新闻业务中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
在英、美及澳大利亚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写作教材中,硬、软新闻的分类之所以成为喋喋不休的话题,是因为对这两种新闻形式的科学区分直接涉及对新闻报道类别和写作方法的确认。
对此问题的宏观把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们的主要分法是:将硬新闻和软新闻一分为二,在这两个巨大的框架之下对新闻文体进行分类,然后再研究导语和主干的关系。
这种两分法似乎可以这样概括:硬新闻: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形式,重在迅速传递消息。
软新闻:一种注重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形式,重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
比如愉悦或深思等,更多地强调人类兴趣。
二者之间的联系:都是新闻;新闻价值的诸种要素(如时间性、重要性、接近性等)都起作用。
二者之间的区别:1.要求重点不同:硬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强调时间性,多为动态新闻和现场报道。
软新闻重在引起读者兴趣和情感呼应。
2.尽管新闻价值和诸种要素都起作用(特别是时间和重大性),但硬新闻要求的程度较高,软新闻要求的程度相对较低。
3.写作方面:硬新闻有一定之规(在大多数情况下沿用倒金字塔结构);软新闻则不拘一格。
硬新闻直接了当,简明扼要,形式简练,具有直接性;软新闻样式复杂,细节描写和记者感情色彩占据重要地拉,具有间接性。
硬新闻形式上基本是动态新闻,软新闻则有软消息和特写之分。
4.在新闻导语方面,硬新闻将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要求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概括新闻的中心。
软新闻导语则不拘一格,有较大的宽容性。
概而言之,新闻的基本形式是硬新闻和软新闻;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导语和文体写作要求也不同。
由此出发,可以这样认为,硬新闻即动态新闻。
除动态新闻以外的新闻都可以划入软新闻。
软新闻是一个大类,其中包括不少品种,在西方新闻学中,它基本包括“软消息”(Brief soft news)和“特写”(Feature story)。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或硬性新闻)和软新闻(或软性新闻)。
软新闻有时也称为“特稿”、“人物特写”或“通讯”。
硬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
它客观的记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硬新闻也可以理解为“消息”、“新闻综述”、“简讯”,它以事实陈述为主。
硬新闻常见于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报,但许多新闻周刊也有类似一周新闻回顾这样的栏目,通常都属硬新闻。
一般来说,新闻硬新闻不宜太长,这是因为硬新闻是赤裸裸的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怎么发生这样的事实,记者的任务是告知情况。
文字过长,可读性必然降低,读者也没有耐心读完流水账。
此外,一条新闻聚焦一个事件,牵扯过多人误会让焦距分散。
软新闻或特写没有硬新闻时间上的紧迫性。
许多学者把软新闻也称为“讲故事新闻”。
采写软新闻,记者力图选取某一新颖角度,并以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人物事件或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教育性或娱乐性的信息,但这并不是说软新闻就没有实效性。
软新闻的内容都有一个“新闻钩”,也就是和当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否则读者读者不太会去关注。
例如奥运会期间记者专题报道礼仪小姐或志愿者。
世博会期间,记者发表一篇关于升旗手的新闻报道;或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一家报纸刊发抗日战争战士的专访,等等。
用个比喻的话,应新闻采用的是广角镜头,让读者了解全局;软新闻采用的是聚焦镜头,让读者看到一个动人的画面。
由于软新闻侧重一个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的某一个角度,因此,他考量记者、编辑的观察力、新闻发掘力和创造力。
“硬新闻”和“软新闻”并重:新闻采编部的内容规划和优化作为新闻界的一员,我们都知道“硬新闻” 和“软新闻” 这两个术语。
不同的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对这两种新闻有不同的定义。
但一般来说,硬新闻是当天或近期的重要事件,而软新闻主要是讨论当下热点、娱乐八卦等内容,其中包含了各种特别的话题。
在新闻媒体的内容规划和优化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用处都很重要。
因此,很多新闻媒体都积极推进两种类型的新闻节目。
一方面,硬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每天都能在新闻中听到各种灾难事件、重大政治变故,这些报道都是最重要的硬新闻。
在目前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之下,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认知。
此外,硬新闻报道需要更全面、准确,而且无论何时都需要及时报导。
因此,纸媒、电视台和网站等媒体的编辑们需要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技能,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另一方面,软新闻则主要强调的是当下的流行和时尚话题,这方面的报道通常有趣、轻松,让人快乐。
对于各家新闻媒体来说,软新闻更凸显网站和媒体自己的特点,可以吸引更多阅读量,促进流量增长。
越来越多这样的媒体,因此,软新闻的报道更多了,新闻内容变得更加有趣。
当然,这种趋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娱乐资讯作为新闻媒体的软肋,常常容易让人产生信息混乱,让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逐步下降,所以娱乐资讯的报道也需要进行适度的审查。
另外,现在娱乐资讯也在不断转变,电视台、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媒体平台都开始建立自己的花园区,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娱乐资讯内容,展现这些栏目的特别魅力和不同点。
这样,读者也能找到最感兴趣的主题,获得特殊的乐趣和快乐。
除了硬新闻和软新闻之外,新闻媒体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提高用户体验,推出更具品质、效率和人性化的新闻报道和服务。
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接触和获取获得新闻资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