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课金属专题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复习和加深学生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金属的常见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以及金属的溶解性等。
通过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较好地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常见性质的理解和掌握;2.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的认识和实践;3.金属的溶解性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金属的常见性质金属是物质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学生需要掌握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和延展性等。
导电性是金属的重要性质之一,金属能够自由地传导电流。
导热性指的是金属能够快速地传导热量。
可塑性和延展性是金属的另外两个重要性质,它们能够使金属可以被轻松地制成各种形状。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学生需要熟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其中,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例子,学生需要掌握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3. 金属的溶解性金属可以被不同的溶液溶解,学生需要了解金属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包括金属的类型、溶液的成分以及温度等因素。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金属的溶解性相关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金属的常见性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和延展性等。
2. 引入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非金属在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3. 实验探究金属的溶解性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带领学生探究金属的溶解性。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与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1)【回答】大部分金属呈银白色,但是铜是紫红色,铁粉是黑色。
大部分金属常温下是固态,但是汞是液态。
【提问】金属材料由纯金属和合金组成,合金有什么优缺点?【回答】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强、但是熔点更低。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合金吗?【提问】生铁和钢的区别是什么?【回答】含碳量不同。
【讲授】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生铁硬而脆,钢更加柔韧。
【练习】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B. 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C. 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D. 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B. 合金属于纯净物C.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 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3. 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 生铁B. 钢C. 黄铜D. C60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回忆】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回答】金属能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能和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提问】金属都能和酸反应吗?【回答】只有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和酸反应,钾钙钠除外。
【提问】金属和盐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回答】必须是位于前面的金属置换出后面的金属,且盐必须可溶。
【默写】分别默写出铝、铁、镁、铜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什么?【回答】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进一步阻止铝被氧化。
【提问】若将镁条、锌粒、铁钉分别放入盐酸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回答】金属表面都有气泡产生,镁条产生气泡的速率最快,然后是锌粒,铁钉最慢,其中放入的铁钉的溶液变为浅绿色。
【默写】分别默写镁、锌、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锌粉与硝酸铜溶液、铜丝与硝酸银溶液、铜与硫酸亚铁溶液,以上反应能否发生?【回答】锌粉与硝酸铜溶液、铜丝与硝酸银溶液能反应。
《金属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这个专题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金属,旨在让学生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二、教学目标⑴梳理本单元的部分重要考点(金属的理化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
⑵运用金属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⑴金属的化学性质;⑵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分析: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材。
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情景导入展示:铁的化学性质图片讨论:总结铁的化学性质并完成学案知识梳理学生核对答案,完成学案问题导思,夯实基础教材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引导回顾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快速回顾。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知识又重新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复习。
实战演练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1、三种金属的验证方法设计实验证Cu、Fe>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每个小组由一名同学把设计的方案带到讲台上展示,让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1)学生对课前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2)学生来评比哪些小组归纳的比较好。
(学生自评)(3)请一名学生来解说自己小组对方案设计的思路。
(1)通过展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2)让学生学会验证金属活动性知识归纳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情况。
3、根据金属和盐溶液是否反应。
部分学生主动来分析,各抒己见。
学生回答。
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战演练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顺序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C U(NO3)2和AgNOa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一种金属,该金属是() 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反应的先后顺序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越后面的金属,越易从它们的盐溶液里被置换出来。
金属与金属矿物教学设计授课人单位授课时间课题金属与金属矿物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和合金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3、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4、认识合金在改善物质的性能、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意义。
5、树立珍惜资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体验“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化学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规律的应用,炼铁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境:搜索记忆,展示走进钢厂进入车间认识工业炼铁。
二、复习过程中:第一站:铁的冶炼: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选含铁量高的,还要选“有害元素”少的。
你认为不适宜炼铁的矿石是: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炼铁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co 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实验中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
实验中石灰水的现象是学生思索,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视频学生讨论,交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为课题的引入作 .铺垫。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炼铁原理设备原料和重要化学反应引出开放性的实验改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迁移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用调动学生思辨,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共享合作意识。
o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观察能(1)实验开始时要先通_____ ,后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 颠倒顺序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O(2)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 ,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再,原因是颠倒顺序造成的后果是。
初三化学复习课金属专题复习教学设计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乌苏市第四中学王惠教学设计思路:本专题的复习主要涉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铁的冶炼和铁的合金等;还有在现实生活中金属会被锈蚀,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从练习入手进行复习,主要复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知识。
然而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
(2)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3)知道铁的两种合金的区别和铁的冶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习题呈现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金属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的激情。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金属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引入(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的重要性,激起学生为复习金属的相关性质做好铺垫)展示生活中金属的用途,如生活用品、汽车、飞机、火箭、桥梁、卫星、国防等都需要用到金属。
活动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金属相关的物理性质)根据图片中的金属的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并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1、有金属光泽,大部分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2、有导热、导电性3、有延展性4、密度比较大5、熔点比较高活动三:(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之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1)铝常温下氧化形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层________________(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亮的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不久后会慢慢变暗活动四:(设计意图:练习巩固金属与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镁和稀盐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_________,并放出大量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 铁溶于稀硫酸中,有________产生,溶液由无色变色化学方程式为:(3) 铝片置于稀硫酸中,化学方程式为)活动五:(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回忆起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以及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2. 课堂讲解:(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金属生锈、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释。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下节课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游戏:金属猜谜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方式:教师出谜语,学生猜测,答对者奖励。
2. 实验演示:金属与氧气反应目的:直观展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加深学生理解。
方式: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活泼性1.1 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常见金属的位置及其活泼性。
1.2 讨论金属的活泼性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举例说明活泼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3 分析金属活泼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二章: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2.1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区分氧化剂和还原剂。
2.2 学习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
2.3 举例分析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金属的冶炼3.1 回顾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
3.2 探讨不同冶炼方法适用的金属类型及其原理。
3.3 分析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金属的合金4.1 了解合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及应用。
4.2 讨论合金的性能,如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等。
4.3 分析合金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5.1 复习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腐蚀的类型及其特点。
5.2 学习金属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5.3 探讨金属腐蚀与防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六章:金属的化学反应速率6.1 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6.2 学习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探讨影响金属反应速率的因素。
6.3 分析金属反应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金属的腐蚀和焊接。
第七章:金属的化学平衡7.1 复习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7.2 学习金属的化学平衡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平衡。
7.3 探讨金属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金属的提炼和回收。
第八章:金属的催化作用8.1 了解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催化剂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8.2 学习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氧化还原反应和聚合反应。
8.3 分析金属催化作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第九章:金属的电化学性质9.1 复习电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的高导电性、高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3.了解金属的反应特点和腐蚀现象。
4.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及其防腐蚀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特点、腐蚀现象及防腐蚀方法。
三、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特点、腐蚀现象及防腐蚀方法。
四、教学难点1.金属腐蚀现象及其防腐蚀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金属的知识,如金属元素的特点等。
2. 导入(10分钟)•结合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导电性质和导热性质,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金属为什么能导电?–金属为什么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3. 探究活动(25分钟)•对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总结出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差异。
4. 梳理(5分钟)•教师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原理,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5. 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小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什么是导电性?–什么是导热性?–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与金属的特定结构有关吗?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金属在常温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金属会被什么物质腐蚀?–金属腐蚀有什么影响?2. 探究活动(25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和与空气、水等物质反应的特点。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总结出金属腐蚀的规律和影响。
3.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总结,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梳理(5分钟)•教师讲解金属的腐蚀现象及其防腐蚀的方法,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进一步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2.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金属锈蚀的主要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能用语言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描述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图四、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通过典型例题、习题的分析上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规律的方法,帮助学生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在学法上,采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金属复习专题 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 铁的冶炼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金属和金属材料”这单元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及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材料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
如铝合金门窗、不锈钢餐具、交通工具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学习情境素材,因为熟悉,所以,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物质与人类生传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认知需求之前新授课中,学生已经逐课题地进行了学习,对书本中介绍的的迷宫之旅进行评价。
1. 金属跟氧气反应。
2. 金属跟酸反应生成氢气。
3. 金属与盐的反应。
常见金属还比较熟悉,对金属的性质、合金的利用及金属的锈蚀问题等也有了初步的熟识度。
学生学会从生活走向课堂,走进化学学科,用科学知识正确解释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想。
3、存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可是缺乏深入了解,应用已有知识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还不能灵活地从化学理论角度去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知识点不够熟悉,应用变换能力还不够强。
《金属》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金属”是科粤版九年级第六章的教学内容。
本章共四个课题: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其中2、3课题是重点,课题2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提出大家熟悉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学的学科知识上,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理念。
二、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金属的性质。
2. 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相关问题。
3. 掌握置换反应的规律。
4.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及防锈的方法。
5.进一步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原理;金属的锈蚀及防护。
四、难点: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锈蚀条件的探究及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问答、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来源:Zxxkaaa]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课:同学们,你对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哪些?一、金属的存在:展示图片:二、金属的性质:1、 1.物理性质:共性:1、金属都有光泽2、容易导电3、容易导热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练习12.合金:定义:在一种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金属材料性能:硬度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更好回忆、回答、补充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回忆、回答思考回答回忆、回答观察、回答思考回答讨论,交流,归纳,书写思考、书写、纠错、记忆回忆、归纳回忆、归纳举例、练习分析、归纳、记忆思考、回答、交流、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交代本课复习目标了解金属的存在进一步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应用,提高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合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认识铁和铜的合金熟练地书写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设疑、交流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2)))[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