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审批表
- 格式:docx
- 大小:8.71 KB
- 文档页数:1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审批制度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菌药物管理,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菌药物管理。
2、临床医师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
3、抗菌药物实行分类管理,将常用抗菌药物分成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种。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4、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江苏省医院管理学会下发的《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文件汇编》第三、四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和“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5、住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非限制类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非限制类药物和限制类药物。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其中带*)需经科(院)内会诊或外请专家来院会诊,并在病历中有外请专家会诊记录或科(院)内会诊讨论记录。
7、各级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有审批,其中限制类抗菌药物由科主任审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填写“灌南县中医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审批表”,需经医务科审批同意方可使用。
8、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各级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手续。
9、联合用药三种及三种以上抗菌药物者,须有药敏监测报告,且须经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同意后方可使用。
10、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应含有抗菌药物使用的内容。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二、分级管理办法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
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旳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旳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旳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旳亦有几百(1)克制细胞壁旳形成,如青霉素,重要是克制细胞壁中肽聚糖旳合成。
多氧霉素(一种效果很好旳杀真菌剂)重要作用是克制真攻细胞壁中几丁质旳合成。
(2)影响细胞膜旳功能,如多粘菌至少与细胞结合,作用于脂多糖、脂蛋白,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旳杀菌作用,制霉菌素与真菌细胞膜中旳类固醇结合,破坏细胞膜旳构造。
(3)干扰蛋白质旳合成,通过克制蛋白质生物合成克制微生物生长旳抗生素较多,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4)阻碍核酸旳合成,重要通过克制DNA或RNA旳合成,克制微生物旳生长,例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等。
抗生素杀菌作用重要有4种机制克制细菌细胞壁旳合成:克制细胞壁旳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旳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旳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旳影响。
与细胞膜互相作用:某些抗菌素与细胞旳细胞膜互相作用而影响膜旳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旳作用。
以这种方式作用旳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旳合成:干扰蛋白质旳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旳酶不能被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旳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克制核酸旳转录和复制:克制核酸旳功能制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旳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旳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细菌对抗生素(包括抗菌药物)旳抗药性重要有5种机制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旳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如:细菌产生旳β-内酰胺酶能使含β-内酰胺环旳抗生素分解;细菌产生旳钝化酶(磷酸转移酶、核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2.使抗菌药物作用旳靶点发生变化:由于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旳修饰使抗生素旳作用靶点(如核酸或核蛋白)旳构造发生变化,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抗菌药物使用分级授权表知识附件Ⅰ:德江县人民医院处方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分级授权名单科室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职称任职起始时间授予使用级别备注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普通外科1 周涛男1977-06 本科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2013-0 7√★2 付加强男1974-01 本科主治医师√3 张翊美男1975-09 本科主治医师√4 黎绪炽男1984-07 本科住院医师√5 杨宗美男1981-08 本科见习医师√※6 陈河斌男1984-12 本科见习医师√※7 饶普通男1990-04 本科见习医师√※泌尿外科1 游万祥男1969-10 本科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2 钱琦男1972-10 本科副主任医师√★3 高方军男1981-10 本科见习医师√※4 华叶龙男1989-03 本科见习医师√※5 冉光波男1979-09 本科见习医师√※6 冉景兵男1982-11 本科见习医师√※7 覃智民男1987-01 本科见习医师√※骨一科1 龙欣男1966-5 本科骨外科副主任医师2007-12√★2 戴明男1977-08 本科主治医师√3 李林男1985-04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4 张彪男1981-11 本科住院医师2007-12√5 母文浪男1987-12 本科见习医师√※6 张军男1987-12 本科见习医师√※7 杨凯男1987-10 本科见习医师√※8 余涛男1989-02 本科见习医师√※骨二科1 肖长青男1979-10 本科主治医师2007-1 2√★2 周恒男1975-01 本科主治医师2012-05√3 马高年男1985-09 本科住院医师2011-12√4 冉旭秋男1983-07 本科住院医师2010-12√5 杨勇男1987-12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6 龚继强男1980-09 本科见习医师√※7 罗旭男1981-01 本科见习医师√※神经外科1 陆治强男陆治强本科副主任医师2007-1 2√★2 张群男1978-01 本科主治医师2009-09√3 钱良涛男1979-07 本科住院医师2008-12√4 吴伟男1986-01 本科住院医师2010-12√5 冉松男1987-5 本科见习医师√※6 杨应福男1984-12 本科见习医师√※7 张金海男1981-7 本科见习医师√※8 叶春天男1987-11 本科见习医师√※9 王永男1982-6 本科见习医师√※肝胆外科1 黄维学男1976-11 本科主治医师√★2 毛席强男1974-6 本科主治医师√3 甘进男1982-1 本科住院医师2009-12√4 魏国映男1981-2 本科住院医师2011-12√5 杨贵男1978-7 本科住院医师2011-12√6 孙先龙男1987-7 本科见习医师√※7 李洲男1986-12 本科见习医师√※妇科 1 张莉女1974-9 本科主治医师2008-1√★2 蔡艳女1981-10 本科住院医师2008-12√3 罗时梅女1988-6 本科见习医师√※4 徐琛女1988-7 本科见习医师√※5 何露女1987-3 本科见习医师√※6 冯小东男1987-10 本科见习医师√※产科1 肖景玫女1971-8 本科副主任医师2006-0 9√★2 田文鲜女1976-1 本科主治医师2009-09√3 杨爱娟女1974-6 本科主治医师2007-09√4 彭信琳女1986-10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5 高腾猛男本科住院医师√6 蒙梅女1987-1 本科见习医师2012-12√※7 简灵芝女1989-2 本科见习医师√※8 张洁女1989-12 本科见习医师√※9 吴佳嘉女1986-2 本科见习医师√※10 雷雨阳女1990-4 本科见习医师√※眼科1 郭应武男1958-8 专科主治医师1993-0√★2 吴铁坚女1974-10 本科住院医师2001-12√3 田太芹女1983-1 本科住院医师2010-12√4 邹竺君女1985-4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口腔科1 姜守贵男1970-8 专科主治医师2009-0 9√★2 袁霞女1968-12 本科主治医师2006-07√3 彭剑波男1978-10 专科主治医师2005-12√4 肖文秀女1983-9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5 骆雪平女1987-12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6 靳玉树女1987-9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7 赵国琴女1986-9 本科住院医师2012-1√8 谭雪松男1988-12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9 陈蕴琪女1990-6 本科见习医师√※耳鼻喉科1 许俊男1978-12 专科住院医师2007-1 2√★2 罗运良男1960-7 中专主治医师1993-09√3 付晓霞女1986-1 本科见习医师√※4 田伟男1986-8 本科见习医师√※肿瘤科1 代江男1972-12 硕士副主任医师2006-1 2√★2 杨华男1982-9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高年资3 龙辉男1985-10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4 张微微女1987-11 本科见习医师√※5 冯科男1985-11 本科见习医师√※消化内科1 刘菲菲女1977-6 本科主治医师2010-0 9√★2 龚海艳女1983-1 本科住院医师2010-123 陈古堂男1972-12 本科住院医师2010-1√24 付俊国男1981-6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5 童秋琴女1987-10 专科住院医师2011-12√6 冯九洲男1986-7 中专见习医师√※7 潘元梅女1985-12 本科见习医师√※心内科1 张霞女1973-9 本科副主任医师2012-0 3√★2 蔡永光男1974-1 专科住院医师2011-12√高年资3 徐海堂男1985-4 本科住院医师2011-12√4 李贵超男1981-12 本科见习医师√※5 王珍慧女1987-4 本科见习医师√※6 黄光永男1985-7 本科见习医师√※7 张莹莹女1986-1 本科见习医师√※感染科1 陈明男1975-9 本科主治医师2007-0 9√★2 冯修国男1971-6 专科主治医师2006-09√3 张晓松男1973-1 本科住院医师2006-1√24 王卓伟男1978-9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5 黎雪琴女1987-11 本科见习医师√※6 王泽林男本科见习医师√※呼吸内科1 张旭女1979-3 本科主治医师2008-0 9√★2 安永东男1980-8 本科住院医师2011-12√3 刘永莲女1975-2 专科住院医师2012-04√4 覃珊珊女1985-10 本科见习医师√※5 田琴女1988-9 本科见习医师√※6 何丽凤女1986-5 本科见习医师√※7 牟亚军男1989-10 本科见习医师√※神经内科1 张怀昳男1979-3 本科主治医师2010-0 9√★2 张连和男1983-7 专科住院医师2008-12√3 胡茂红女1977-12 本科住院医师2009-12√4 李志军男1978-6 专科住院医师2010-1√25 刘安霞女1979-6 专科住院医师2012-1√26 谭菲菲女1987-10 本科见习医师√※7 涂勇男1989-6 本科见习医师√※8 马进海男1990-12 本科见习医师√※儿科 1 梅文霞女1976-02 本科主治医师2007-0√★92 徐芳女1978-7 专科住院医师√√3 曾亮男1981-12 本科住院医师2010-12√4 刚翠萍女1986-10 本科住院医师2012-12√5 于红娟女1984-09 本科住院医师2009-126 田小琳女1988-9 专科见习医师√※√※7 张芳女1984-12 本科住院医师2009-128 戴伟霞女1989-11 本科见习医师√※9 袁平花女1987-5 本科见习医师√※10 刘琳玲女1984-10 本科见习医师√※11 赵红梅女1989-9 本科见习医师※12 陈文奇男1985-11 本科见习医师※康复科1 石锋男1977-2 本科主治医师2008-09√★2 罗江男1971-10 专科主治医师2011-09√3 郑大川男1982-8 本科住院医师2011-07√4 谭文荣男1980-11 本科住院医师2006-12√5 阴德勇男1981-2 本科见习医师√※6 张思雨女1989-6 本科见习医师√※血透室1 张观刚男1966-10 本科主治医师1996-0 9√2 牟怀男1974-10 本科主治医师2008-09√门诊1 姜其富男1956-8 大专副主任医师1998-1 2√2 沈应杰男1968-12 大专副主任医师2008-12√3 覃进男1958-8 中专主治医师1993-09√4 何大进男1968-12 专科主治医师2009-0√95 田井轩男1954-3 大专副主任医师1998-12√6 黎万余男1958-10 中专主治医师1993-09√7 吴江云男1964-07 本科主治医师1996-09√8 张永虹女1967-08 本科副主任医师√9 高晓燕女1963-05 大专主治医师1998-12√10 陈联强男1976-1 本科住院医师2008-12√11 何爱飞男1972-3 本科主治医师√急诊科1 安黔洪男1973-10 本科主治医师2004-0 9√★2 吴高悦男1973-3 中专主治医师2007-09√3 许廷进男1973-10 专科主治医师2008-09√4 杨润东男1976-5 本科主治医师2010-09√5 杨秀文男1976-4 本科住院医师2010-1√注意:1、“★”符号标志医师开具相应级别抗菌药物须按程序报特殊药品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开具并调配处方;2、“※”符号标志医师开具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后须经执业医师审核签名方可调配处方;3、根据我院各医学专业人才状况,部分临床科室高年资主治医师的科主任按照副主任医师授权,个别高年资住院医师按主治医师授权,经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同时具有授权级别以下抗菌药物处方权;26 郑军男 1976-1 本科住院医师 2008-12√ 7 黎斌男1975-12 专科住院医师2012-12 √ 8 郎勇帆男1988-1 本科见习医师√ ※ 9 陈毅男 1988-9 本科见习医师√ ※ ICU 1卓慧女 1975-1 本科主治医师 2006-09√ ★ 2 范中红女 1981-4本科主治医师 2006-12 √ 3 朱子观男 1973-11 专科主治医师√ 4 杨蓉女 1983-8 本科主治医师√ 5张玉顺男 1984-12 本科住院医师2011-12√4、门诊医师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二、分级管理办法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
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镇康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审批制度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菌药物管理,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菌药物管理。
2、临床医师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
3、抗菌药物实行分类管理,将常用抗菌药物分成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种。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相对较高,或需要特别保护的品种。
4、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
5、住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非限制类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或经培训考核合格授予权限的住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非限制类药物和限制类药物。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其中带*)需经科(院)内会诊或外请专家来院会诊,并在病历中有外请专家会诊记录或科(院)内会诊讨论记录。
6、各级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均须填写“镇康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审批表”,其中限制类抗菌药物由科主任审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需经医务科审批同意方可使用。
7、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各级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手续。
8、联合用药三种及三种以上抗菌药物者,须有药敏监测报告(根据我院实际,在没有药敏室前,应经院内会诊。
),且须经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同意后方可使用。
9、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应含有抗菌药物使用的内容。
付:镇康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镇康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审批制度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菌药物管理,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菌药物管理。
2、临床医师应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
3、抗菌药物实行分类管理,将常用抗菌药物分成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种。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相对较高,或需要特别保护的品种。
4、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
5、住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非限制类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或经培训考核合格授予权限的住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非限制类药物和限制类药物。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其中带*)需经科(院)内会诊或外请专家来院会诊,并在病历中有外请专家会诊记录或科(院)内会诊讨论记录。
6、各级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均须填写“镇康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审批表”,其中限制类抗菌药物由科主任审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需经医务科审批同意方可使用。
7、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各级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如需继续使用,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手续。
8、联合用药三种及三种以上抗菌药物者,须有药敏监测报告(根据我院实际,在没有药敏室前,应经院内会诊。
),且须经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同意后方可使用。
9、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应含有抗菌药物使用的内容。
付:镇康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康菌药物分级使用审批制度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菌药物管理,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菌药物管理。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二、分级管理办法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
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