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表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耐药性低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适用于一些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限的情况,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等。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差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一些严重感染的治疗,如广谱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四级抗菌药物:四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但安全性较差且耐药性很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物等。
根据抗菌药物目录的等级,医生分级使用权限也相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低级别的医生可以使用低级别的抗菌药物,高级别的医生则可以使用低级别和高级别的抗菌药物。
具体的分级规定可能会因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疾病而有所差异。
医生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够保护患者免受抗菌药物相关的经济负担。
通过明确抗菌药物目录和医生分级使用权限,可以规范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医生在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地的耐药状况等因素,最终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通 知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目前我院共有32种抗菌药物,现根据我院实际,将抗菌药物及医师分级使用权限下发,望各科主任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一、非限制使用级。
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以开具。
二、限制使用级。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以开具。
三、特殊使用级。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资格可以开具。
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规定为了规范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一、抗菌药物的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药品。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1.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有关使用细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或科主任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一天用量。
3. 临床各级医师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严格掌握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
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关于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及分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一级权限):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本院医师具备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二级权限):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具备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但需经科主任审批后使用。
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三级权限):临床科主任、副主任和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具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但需经科主任审批、医院合理用药指导小组审核、分管院长批准后使用。
四、紧急情况下主管医师可以临时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生素,但仅限于1天用量,同时上报相关审批人员,做好记录备查。
五、具备一级、二级权限的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确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时,须提出申请,由具备该级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的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处方,并按照前述程序审批。
六、经审核批准同意使用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在药房取药时应将提交经审批的申请表并复印1份交药房存档,未提交经审批的申请表的药房应拒绝发药。
七、医院合理用药指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执行情况。
对超处方使用权限的医师,予以警告和全院通报;对超处方使用权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3例者,对其处方权限作降1级处理(一级权限医师停止其处方权);处方权限降级处理后再出现超处方使用权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3例及严重不合理用药者停止其处方权;超处方使用权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者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内科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权限一览表王燕执业医师非限制使用级孔维国执业医师非限制使用级杨树刚执业医师非限制使用级朱宜民主治医师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翟艳华主治医师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赵强主治医师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陶然主治医师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我院抗菌药物妊娠哺乳分级一览表说明:1、FDA孕妇用药危险等级:A最安全:充分严格的对照研究证明,怀孕前三月的妇女用药后未发现对胎儿危害的证据(在其后6个月中页未见到危害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
B比较安全:尚未进行孕妇对照研究,但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
C中等安全:动物繁殖性研究证明本类药物对胎儿有毒副作用(致畸或死胎),尚未进行孕妇对照研究,但孕妇的用药获益可能胜于潜在危害,因此使用本类药物之前必须充分权衡其对胎儿的利弊。
D可能危险:本类药物有危害人类胎儿的明确证据,但孕妇用药的获益大于对胎儿危害。
例如:母亲处于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且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药物时可考虑使用,并考虑停止母乳喂养。
X禁忌:人体或动物实验证实该类药物有危害人类胎儿的明确证据。
妊娠妇女使用该类药物对胎儿造成的风险明显大于服药可能带来的任何益处。
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患者。
2、哺乳期用药危险等级:L1:最安全:大量哺乳期妇女用药研究发现,该药并不显著增加婴儿的副作用,这类药物可能对哺乳婴儿的危害甚微。
L2比较安全:目前对哺乳期妇女用药研究显示,该药并不明显增加婴儿的副作用,哺乳期妇女使用该类药物对婴儿有害的证据很小,只是此类研究的数量还比较有限。
L3中等安全: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类药的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对照研究数据,喂哺婴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有轻微的非致命性副作用。
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婴儿的利大于弊后才可使用。
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级别。
L4长期使用:可能危险:有明确证据显示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会造成危害,但哺乳期妇女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
通 知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目前我院共有32种抗菌药物,现根据我院实际,将抗菌药物及医师分级使用权限下发,望各科主任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一、非限制使用级。
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以开具。
二、限制使用级。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以开具。
三、特殊使用级。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资格可以开具。
抗菌药物分级表(原始表)由于部分药品品种增加,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抗菌药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及38号文件的相关规定[1],现提出修改意见,请临床专家审阅修正。
(1)美洛西林/舒巴坦 48.00/1.25g(2)哌拉西林/舒巴坦 63.74/1.25g(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5.09/1.125g(国产) 184.96/4.5g(进口)(4)头孢吡肟 52.90/0.5(国产)75.72/0.5g (进口)(5)头孢噻利 143.99/0.5g(6)头孢哌酮/舒巴坦 113.19/1.5g (进口) 29.60/1.5g(国产)(7)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117.00/1.125g(8)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12.52/0.5g(9)美罗培南 225.87/0.5g(进口) 162.00/0.5g(国产)(10)比阿培南 274.99/0.3g(11)法罗培南 170.28/0.2g×12片(12)莫西沙星 332.99/0.4g 91.93/0.4g×3片(13)吉米沙星 164.63/320mg×3片(14)加替沙星 47.59/0.2g 47.59/0.2g×12片(15)帕珠沙星 124.16/0.3g(16)头孢特伦酯 62.99/50mg×6片(17)头孢他美酯 30.01/180mg×4片(18)头孢泊肟酯58.42/100mg×6片(19)头孢克肟 46.10/100mg×8片(20)头孢丙烯 54.40/250mg×6片(21)头孢曲松 55.20/500mg 46.98/1g(国产)(22)头孢他啶 77.99/1g(进口) 49.79/1g(国产)(23)头孢唑肟 53.79/1g(24)头孢地尼 43.99/50mg×6片(25)头孢地嗪 107.90/1g(26)头孢匹胺 120.75/1g(27)头孢甲肟 119.46/1g(28)头孢西丁 40.19/1g(29)头孢美唑 59.99/1g(30)头孢米诺 95.19/1g(31)拉氧头孢 46.89/250mg(32)氟氧头孢 345.00/1g(33)氨曲南 78.43/1g附:相关参考文件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管理使用权限如何限定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各国设立了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来限定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的管理权限可以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管理权限,并根据具体情况限定医生、医院或药店等单位的使用权限。
一级管理权限一级管理权限是最为严格的管理权限,通常包括新型抗菌药物或具有较大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医生在使用一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获得专门的准入资格或批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并进行必要的报告和监测。
医院或药店对于一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要进行特殊管理,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级管理权限二级管理权限相对宽松一些,包括常规抗菌药物和用途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
医生在使用二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使用指南和规定,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医院或药店在管理二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使用记录和监测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会滥用或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三级管理权限三级管理权限是最为宽松的管理权限,包括一些常见的抗菌药物和用途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
医生在使用三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但仍需遵守相关的使用指南和规定。
医院或药店在管理三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建立基本的记录和监测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综合来看,抗菌药物的管理权限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级别的权限有不同的限定和要求,旨在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
医生、医院和药店的合作和监督是保障抗菌药物管理权限有效执行的关键。
以上是关于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管理使用权限如何限定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执业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副主任医师开具。
二、分级管理办法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
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三、分级管理临床应用临床上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或己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抗菌药品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的抗菌药物。
患者若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若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抗菌药物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制度根据相关指南和制度,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并授权医师使用。
具体如下:一、抗菌药物分级1.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加以保护、新上市不足五年或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授权1.一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住院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授予一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可使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二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主治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授予二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可使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及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三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及科主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授予三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可使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并经过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签字后可开具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门、急诊医师不授予三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住院科室指派出门诊的获得三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在出门诊期间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自动降为二级。
三、抗菌药物分级授权管理1.对违规使用抗菌药物2次以上的医师,逐级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级别,直至取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
2.对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不按规定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取消普通处方权。
3.对降级、取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取消普通处方权的医师需认真研究相关制度及规定,总结经验教训。
以上是本院的抗菌药物分级授权与再授权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一、监管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每次使用限制为2年,定期考核后进行再授权。
二、对违规使用或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降级或取消处方权,期限为3个月,期满后可逐级申请再授权。
三、被取消普通处方权的医师期满后可逐级申请再授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分类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卞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奈夫西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替唑、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其他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派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异帕米星酰胺类氯霉素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抗真菌药制霉菌素、克霉唑、联苯苄唑、特比奈酚、酮康唑、氟胞嘧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啶硝咪唑类甲硝唑、苯酰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青医附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1.引言抗菌药物是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重要工具,但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我们制定了该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2.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时的权限管理要求,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实践准则。
3.权限分级为了规范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权限,我们将权限划分为以下三个级别:3.1.一级权限一级权限仅授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生,以及具备科主任职务的医生。
他们可以自主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处方,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3.2.二级权限二级权限授予执业医师和住院医生,他们可以使用已设定好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抗菌治疗,但需在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下执行。
3.3.三级权限三级权限授予实医师和护士,在执行抗菌治疗时需严格遵守和执行医生的指示,并及时向一级权限医生汇报治疗情况。
4.权限管理流程4.1.一级权限申请医务人员在达到一定资格条件后,向医院药事部门提出一级权限申请。
药事部门将核实医务人员的资质和业务水平后,给予一级权限。
4.2.二级权限授权医务人员在达到获得二级权限的要求后,由一级权限医生进行认可,并在系统中进行授权。
二级权限医生需接受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4.3.三级权限授权医务人员在入职时由医院进行培训和考核,达到一定要求后,由一级权限医生进行认可,并在系统中进行授权。
三级权限医生需服从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5.监督与处罚为保证该制度的执行,医院药事部门将定期进行抽样核查和评估,对于违反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6.结论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提升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降低细菌耐药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