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银币的收藏与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74
银元的鉴定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以后。
银元最先在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广东、福建行用,随后流行于东南地区及北京。
清末流行于中国的外国银元不下几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鹰洋、英国和日本银元等。
我国早期的银元即仿照外国银元铸造。
官铸银元是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
此前之银元均系地方及私人所铸,成色重量也不一致,因非政府明令许可,故未广泛流通。
我国近代银元有许多珍品,著名的有:广东省造库平壶两寿字银币;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湖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奉天造一两光绪元宝银币(光绪29年);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中华民国21年“金本位”银币(三种);中华民国15年、18年孙像试铸壹元银币(二种);中华民国18年双旗地球银币;浙江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本省)银币;吉林省造光绪10年库平壹两银币。
以上银元被称之为“银币十珍”,这些银元极罕见,市面上见到,基本上可以判别为伪品。
另外,市面上还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也是伪多真少。
当然,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真品传世的。
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那么,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呢?首先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
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
其次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
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
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
最后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
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
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克左右。
近代机制银币的鉴定诀窍和步骤(原创谢绝转载)一、对照历史档案文献资料进行鉴定历史档案是最具权威的鉴定依据。
但是,制造厂家的档案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档案由于政权更迭和战乱等种种原因,能够找到档案依据的又非常有限。
如果找不到档案依据,那就要依靠历史文献资料进行鉴定了,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制作背景、制作经过和制作数目等。
各种具有正规出版手续的图录;流传有续的收藏品;各大博物馆里的银币藏品;权威收藏家马定祥、施嘉干、耿爱德等的鉴定论著;还有,近期学术界达成共识的藏品;最近出版的有关造币厂家的志书等等,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
二、用科学检测的方法来进行鉴定主要测量银币的重量、厚度、大小和成色。
使用工具:电子秤、千分尺和游标卡尺。
重量、厚度和大小比较容易区分,但是,要把握细微的区别,拿7·2钱的银币来说,重量相差正负1 克以上,厚度相差正负0·2毫米以上,大小相差正负1毫米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
关于成色是银币作伪十分困难的一环,因为作伪者即使搞清楚了作伪对象的主要成分,也无法搞清楚微量元素的含量,更无法搞清楚这些微量元素是怎样添加和铸入的。
真品的外观颜色却恰恰取决于这些微量元素,一般来讲,普通的伪造银币银色略偏黄色,那些档次较高一些的赝品银色反而偏白。
三、根据特殊标识和暗记进行鉴定查找暗记是鉴定银币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代机制币往往有很多设计独特,制作精巧的防伪暗记。
这些暗记往往存在于币面图案的隐秘处,制作十分精细,以达到防伪的效果。
比如,“O”版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民国十七年贵州汽车银币草叶中隐藏“西成”二字,等等,很多。
另外,也有一些暗记是用来做标记的,特别是在一些私铸币中,造币者会留下自己的标记,以和其他的私铸币区别开来。
模具在银币铸造过程中是会逐渐损坏的,比如模具开裂或者细部花纹磨损、缺少等等情况非常发生。
有时,模具的破损往往发生在比较细致的部位,例如文字笔画方面,可能少一横或缺一点等等。
有时模具发生开裂,就会在币表面形成突起的裂纹,这些也可以当作特殊标识来进行鉴定,因为一般来说这些特殊标识却是真币的保证。
中国最具收藏价值金银币赏析——稀有军阀系列1、中华民国五年广西都督陆荣廷赠纪念金币市场估价(RMB):650~780万此枚金币直径为3.94cm,重为37.8g陆荣廷所铸银币型币章,其正面上镌陆荣廷着军装正面像,上书“广西都督陆荣廷赠”八字,背镌橄榄枝和平鸽,上书“中华民国五年”纪年字样。
内齿圈外正面镌传统回形纹饰,背面铸花草缠枝纹。
根据典籍记载,其主铸材质为银。
直径39毫米,重量26.5克。
民国五年之陆荣廷币型银章,因其纹饰丰富,铸制较为精美,为民国初期难得的个性币章品种之一。
今虽然不甚稀见,然亦价值不菲。
2、张都督中国民国元年签字版三等纪念银币市场估价(RMB):420~480万此枚银币直径为3.93cm,重为26.6g此纪念章是民国元年(1912年)直隶都督张头等纪念牌GIORGI 签字版,张锡銮(1843—1922),字金波或今波、今颇。
浙江省钱塘县(今杭州)人。
清末直隶总督、东三省宣抚使。
监生出身,“智谋胆略,学识兼备”。
中华民国成立后,授任直隶都督,1912年任东三省西边宣抚使,调任奉天都督、吉林都督,1915年6月24日授为为陆军上将,任“镇安上将军”节制东三省军务。
与袁世凯私交甚笃,是袁的老把兄,资历甚老,曾招降张作霖,并收为义子。
1922年病故,年八十。
着有《张都护诗存》。
张锡銮任直隶都督期间为奖励有功将士,特意制作并发行过若干种奖章、奖牌, 目前存世的纪念牌分为三个等级,即头等纪念牌、二等纪念牌、无等级纪念牌,材质有铜、银和金之分,由沈阳造币厂铸造,官方发行。
当时意大利雕刻师GIORGI 乔治在直隶,由其监制并签字的GIORGI签字版尤为珍贵存世量稀少,十分珍贵,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本藏品为银质签字版头等纪念牌,包浆老到,原汁原味儿,属极美品。
老张面容凝肃,目光深遂,彰显都督风范。
非常难得,极具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3、张作霖陆中华民国十六年龙凤纪念银币市场估价(RMB):420~480万此枚银币直径为3.94cm,重为26.8g民国十六年张作霖大元帅背龙凤纪念银质纪念币币,目前已知存世屈指可数,此币雕工精湛,人物刻画极为传神,乃民国银币中之佼佼者,极为珍稀,甚为难得之品天津造币厂设计铸造,内蒙王老师旧藏,美国重要钱币收藏家顾特曼(Goodman)购藏过此枚银质版本,顾特曼专题目录说明中曾这样表述:“此币乃张作霖试铸样币系列中最为珍罕者,属甚为难得之品。
中国近代银币1:近代银币常见的是“库平7钱2分”,旧制中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而旧制中一斤大概在595克左右(1992年才推出的计量改革将1斤定为500克),所以1钱=595÷16÷10=3.72g 而7钱2分=7.2*3.72=26.784g银元产生之前我国的货币制度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银两(制度),制钱(制度)2:中国近代银币的分类?1)按时间:晚清,民国2)按类型:主币(壹圆形)、辅币(伍角型、贰角型、壹角型、伍分型)3)按内容:龙洋、人物、汉字3:中国近代银币是如何产生的?①: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左右),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欧美各国携带本国银元与我国进行通商贸易,因此批量外国银元流入我国、并有取代中国银两的趋势。
②:到了清代,一度处于闭关锁国,直至道光年间,外国银元的大量输入,套购了我国大量的白银。
(因外国银元一般重七钱二分,含银率90%左右,即实含银六钱四分八厘,但银元形式划一,计算和使用方便,民众乐用,故在兑换中国元宝、银锭时可兑到七钱二分甚至八钱。
每枚银元导致亏损实银一钱左右,每年损失纯银数百万两)③:1833年(道光十三年)两广总督林则徐曾奏请朝廷自铸银币,被清廷驳回,后私自铸造。
④:856年(咸丰六年)上海三家银号用小型机器试铸壹两银币,据说共有四种类型,流通市面后民间称便。
⑤:1881年(光绪七年),吴大澂(同“澄”)在吉林设立机器局,用小型机器试铸少量一两制银元。
开辟了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之先河。
⑥:1887年(光结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制外国银元的入侵,多次奏请自铸银元。
⑦:1888年(光结十四年)获准建厂,即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进口造币机器,聘请外国设计师进行设计。
⑧: 1889年(光绪十五年)八月初六正式试铸库平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四、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记重新型银元一套。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
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以后。
中国近代银币十大珍品,基本都是机制银币,而机制银币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曾经流通和使用了一百多年。
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形形色色的银币,包括本国制造的各种银币,还有几十种在中国的市场上流通的外国银币,品种共计达九百多种。
银币的流通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各种传播媒介中评论钱币收藏和投资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几乎都是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各种现代币,尤其是以近几年发行的流通纪念币为多。
而介绍我国近代银币珍品投资的文章,却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
近代银币虽然没有经过人为的炒作,但价格却一直稳步攀升,表现出良好的保值增值功能,其潜在的投资价值不可低估。
下面小编介绍一下近代银币十大珍品,希望对钱币收藏爱好者会有所帮助。
1、上海一两银币:同治6年(公元1867年)铸,系上海工部局向香港造币厂定制的试铸品。
上海工部局壹两银币(有射线)样币,直径:39mm,重量:36.8克,铸工精美。
钱币界最早对“上海壹两”进行考证而有具体结果的是中国机制铜币大师伍德华(Tracey Woodward)。
他在1922年开始注意此币,至1937年发表研究心得,期间费时近十五年。
其结论是“上海壹两”(Shanghai One Tael)是误写,应该是“壹上海两”(One Shanghai Tael),“上海”一词是指秤量单位,不是地名,即其本意是“漕平壹两”,并非只要在上海行用。
目前存世量极少,参考估价为15~25万元人民币。
2、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光绪15年(公元1889年)铸,因其“置洋文于面,体制未合”,遭到清廷大臣的非议而未能发行流通,存世不足10枚。
两广总督张之洞采纳英国汇丰银行的建议,停铸七三反版银币,改铸七二反版银币。
该银币正面点圈内为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四字,外围为英文。
银元的鉴赏与收藏一、银币(银元)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可以肯定地说银元是货币的一种,货币就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在三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货币进行交易了。
银质货币大约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左右的战国时期,那时的银质货币还不完全具备流通功能,一般只是作为赏赐之用。
到了宋代开始大量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出现了各种计重的银锭、银铤,这种性质的银质货币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清光绪年间我国才开始制作机制银元,使银币真正进入流通领域。
我国流通银币的出现是在清中早期的乾隆时期,有一种西藏制作的用手工打制的银币——“章噶”银币,形制非常接近我们今天的银元,当时是用于边境贸易的。
真正的机制银元是出现在清末的光绪年间,由于国力的衰退,经济的落后,在与西方垄断的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时,我国大量较高纯度的白银不得不流出境外,而换取含银量相对较低的国外的机制银元,我们把它叫做“殖民地银元”。
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清政府开始购买机器,成立制造局发行自己的机制银元。
我国近代第一枚机制银元是光绪八年吉林将军希元为解决钱荒而奏请清政府制造地方银元,于光绪十年(1884年)制造了“吉林厂平”银元。
这种银元虽然是机制的,但是用手工雕模,钱文不规整,图案比较幼稚,看上去不是很精美,但它却开了我国机制银元制造的先河。
中国大规模正式开始制作机制银元是在广东,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成立制造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发行,之后,各地包括中央都开始成立制造局制作银元发行,一直延续到1948年,大约有900多个品种和版别。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发行银元,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才开始发行法定面值的纪念金银币。
二、银币的鉴赏银质货币是根据不同形制和版别而定的,可分为古代银质货币、古代银币、近代银元、现代银元四个大的方面。
1、古代银质货币:包括战国时期的银质货币、汉代的银饼、宋辽金时期的银铤、明清民国时期的银锭等。
战国时期的银质货币有早期的银质空首布,当时只作为分封诸侯时的赏赐之用,目前只在国家博物馆及河南博物馆有馆藏,形制为平肩弧足,民间尚未发现真品。
光绪银元银币详解
光绪银元银币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种货币,由清朝光绪皇帝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发行,直到民国初年的民国十
一年(1922年)停止发行。
光绪银元银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光绪银元银币的正面图案是光绪皇帝的侧面五分像,上方有“光绪银币”四个字,下方有汉字“宣统年造”。
背面图案有一个
中文“光绪元宝”字样,周围以英文镶嵌着“TAI-CHING-TI-
KUO-SILVER-COIN”(代表是大清帝国银币)。
光绪银元银币的铸造材料为银,含银量在92%以上。
面值有
一两、五角、二角和一角四种。
其中,光绪银元一两面值最高,也是最受收藏者关注的品种。
光绪银元银币在流通和收藏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方面,由于其精美的工艺和稀缺性,收藏者对光绪银元银币的需求较大,使其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另一方面,光绪银元银币作为旧时代的货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中国钱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存世量相对较少,光绪银元银币的真伪辨别和鉴定也成为许多藏家和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在购买光绪银元银币时,建议通过正规的钱币交易机构或专业人士鉴定,以确保投资的真实性和收藏的价值。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版别介绍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版别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种银币。
宣统三年银币版别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收藏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宣统三年银币的特点和相关参考内容。
宣统三年银币,是指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铸造的银币。
宣统三年是清朝末年,也是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一年。
宣统三年银币因其版别独特,在收藏市场上备受关注。
以下是宣统三年银币的特点:一、形制特点:宣统三年银币的形制包括:面额、纹饰、重量和规格等方面。
面额:宣统三年银币的面额有1圆、7分2厘、3分6厘、2分4厘和1分2厘五种。
其中,1圆为最高面额,1分2厘为最低面额。
纹饰:宣统三年银币正面中央图案为龙,寓意权威和尊贵,表达了对皇权的崇拜。
背面中央图案为两株交叉的稻穗,寓意丰收和财富。
整体设计简洁大气,雕工精细。
重量和规格:宣统三年银币的标准重量为7两2钱4分2厘,规格为3.9厘米。
二、历史背景:宣统三年是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一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宣统三年银币作为当时流通的货币之一,见证了这段历史时期的变革。
三、收藏价值:宣统三年银币由于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人们广泛视为收藏品。
宣统三年银币的价格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版别、保存情况、流通量和市场需求等。
目前,宣统三年银币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是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之一。
以上是关于宣统三年银币版别的介绍。
在收藏市场上,人们对宣统三年银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不少人选择将其作为投资收藏的对象。
而对于收藏者来说,了解银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市场行情的走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宣统三年银币的版别介绍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内容:1.《中国银币大典》:该书对中国历代银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宣统三年银币的版别和特点。
2.《中国近代货币标准教科书》:该书介绍了中国近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宣统三年银币的历史背景有重要参考价值。
宣统三年银币鉴定方法宣统三年银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种流通货币,也是中国钱币收藏市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铸造年份为宣统三年,即1911年,而其鉴定方法则是针对这种银币的真伪和品相进行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宣统三年银币的外观特征来进行初步的鉴定。
宣统三年银币正面中央为篆书“宣统三年”字样,周围环绕着满文“宣统三年”和汉文“造币总厂”字样,背面则为两条嘉禾纹样,上方为“壹圆”字样。
在观察时,我们要注意文字和纹样的清晰度和规整度,以及银币的边缘是否平整,有无刮痕、磨损等。
对于宣统三年银币的重量和直径也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依据。
根据官方规定,宣统三年银币的直径为39mm,重量为26.7g。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称重器和卡尺等工具来测量银币的重量和直径,与标准数值进行比对,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格。
宣统三年银币的材质也是鉴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宣统三年银币是由银和铜合金制成的,其成色为0.900,即含银量为90%。
我们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检验,或者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材质分析,以确定银币的成色是否符合标准。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对银币的包浆和品相进行观察来进行鉴定。
宣统三年银币经过长时间的流通和保存,通常会形成一层包浆,这是银币上形成的一种天然的氧化膜。
包浆的颜色和质地可以反映银币的历史和保存状况。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银币的品相,包括表面的磨损程度、划痕、凹凸等,这些都会对银币的价值和收藏意义产生影响。
在鉴定宣统三年银币时,还需要注意防止购买到假币。
近年来,由于宣统三年银币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制造假币来进行非法牟利。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银币的整体质感和手感,以及与真币进行对比,从而辨别真伪。
总的来说,鉴定宣统三年银币的真伪和品相需要综合运用外观特征、重量直径、材质、包浆和品相等多种方法。
在进行鉴定时,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要谨慎选择购买渠道,以确保自己购买到的银币是真正的宣统三年银币。
总听说“近代银元十大珍”,到底是哪十大珍品?近代历史中诞生了非常多种类的银币,有些传世量很小,如今十分罕见,并且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发行量少,发行时间短,或者因为某种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十分稀缺。
由此诞生了近代银币十大珍品,这些罕见的银币流传至今的真品,市场价过百万不在话下,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1.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双龙“寿”字币广东双龙寿字币分一两、七钱二分、七钱二三种版别,其银币的铸造,史料中没有确切记载,也可能是关于其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已丢失。
因此泉家们历来对于其具体铸造情况有不同的解读,而且至今没有定论。
在民国时期以张炯伯为首的诸多学者认为:这种银币是光绪三十一年为纪念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而铸造的。
其稀有程度及其神秘的身世一直为藏界津津乐道,被誉为“传说中的银币”。
2.民国十六年孙中山像陵墓壹圆银元展开剩余79%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民国政府在南京钟山建造了中山陵,并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移至南京,南京造币厂为此铸造了480枚纪念银币,设计新颖,铸工精良,存世稀少。
3.新疆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重七钱二分本币为新疆唯一带英文和维吾尔的银元。
币上英文是准噶尔的译音,新疆计量当时习惯用“湘平”。
而此处却用“库平”,主币库平七钱二分(壹元),属元角制,而辅币四钱、二钱、一钱属两钱制,分属不同计量单位。
此币不知出处,铸期确切年代无从查考,但此币素来名声大,曾有孤品之称,如今断续发现仅有3--4枚。
4.国父孙中山地球双旗币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先生像地球双旗壹圆银币,是天津造币厂1929年设计试铸的。
该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西服肖像,上书“中华民国十八年”7字;背面有交叉的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矗立于地球之上;下镌“壹圆”2字。
外圈所镌英文意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先生像背地球双旗图壹圆银币仅试铸样币一枚,未发行,是中国现代机制币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
5.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像纪念币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作霖出兵打败直系军阀后,把持北洋军阀政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安国军总司令。
龙洋银元种类范文
龙洋银元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银元中的一种。
它于20世纪初由清朝政府发行,流通时间较短但影响深远。
龙洋银元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龙洋壹圆、龙洋伍角、龙洋贰毫等。
首先,龙洋壹圆是龙洋银元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它的正面图案是一条神龙,龙身盘绕,神态威武。
正中央的设计是一个圆形的洋楼,象征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背面图案则是两只交叉的双龙,寓意着龙传统文化和近代洋务运动的结合。
这种银元的特点是精美细致,图案雕刻精湛,整体设计简洁明了。
其次,龙洋伍角是龙洋银元中的另一种常见种类。
它的正面图案与壹圆相似,同样是一条神龙。
但与壹圆不同的是,伍角的背面图案是一个麦穗束,象征着农业的繁荣和国家的富饶。
这种银元的特点是小巧玲珑,图案清晰可见,非常适合作为零钱使用。
清末民国时期珍稀银币⼤全清末与民国时期的珍稀银币光绪⼗六年(公元1890年)⼴东⽤机器⾃铸银币,⼴泛流通,各省纷纷仿效开铸,但这些银币标明重量仍未完全脱离银两制。
宣统⼆年(公元1910年)清政府进⾏币制改⾰,以货币单位名称取代原先的货币重量名称,彻底抛弃繁琐复杂的银两制⽽采⽤银元制。
这⾥介绍⼴东省博物馆近期展出的“馆藏古钱币稀品展”中的清末与民国时期的珍稀银币。
中国试铸的第⼀套机制银币——光绪⼗年吉林⼚平银币吉林省因长期缺乏制钱,许多商贾、钱庄的钱票在市场上流通,造成银价⾼昂,物价上涨。
光绪⼗年(公元1884年),吉林机器局制造了中国第套机制银币。
这套银币有⼚平壹两、柒钱、半两、叁钱、壹钱5等币值,但没有发⾏流通,传世甚少。
在满洲语中“吉林”是“船⼚”的意思,当地的平砝习⽤⼚平。
光绪⼗年吉林⼚平壹两、柒钱、半两三种银币正⾯⽅格内有“光绪⼗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三⾏篆书共⼗⼆个字,上有圆状篆书“寿”字,两旁有狭长的龙纹,边饰连珠纹。
背⾯⽅格内标明重量,外有满⽂对照,地饰卷云纹,边饰圈点纹。
叁钱、壹钱银币正⾯⽅格内有“光绪⼗年吉林官局制”三⾏篆书共九个字,纹饰与上述三种银币相同。
背⾯除纪值不同外,其余样式也相同。
⼴东铸造的第⼀套机制银币——⼴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光绪年间,全国各地⼴泛⾏使外国银元,为了抑制外国银元的⼤量流通,两⼴总督张之洞向朝廷奏请在⼴东设⽴钱局,⽤机器铸币。
奏折中提到铸银钱“⼴东华洋交错,通省皆⽤外洋银钱,波及⼴西⾄闽台、浙江、皖、鄂、烟台、天津所有通商⼝岸,以及湖南长沙、湘潭,四川打箭炉,前后藏⽆不通⾏,以致利归外洋,漏卮⽆底,窃惟铸币便民及国家⾃有之权利,铜钱银钱,理⽆⼆致,皆应我⾏我法,⽅为得体。
”“外洋银圆每圆重漕平七钱三分,今拟每元加重⼀分五厘有奇,定为库平七钱三分。
”清光绪⼗五年(公元1889年),⼴东钱局使⽤机器铸制第⼀套银币,有库平“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5等币值。
鉴赏中国银元1.中国银元简介银元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现在,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
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元、袁头银元、孙头银元及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纪念币和中国苏维埃币等。
晚清银元以光绪币为代表,“光绪元宝”的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中间有小满文,背面为盘龙,但各省制造的大小并不统一,收藏市场上价格相去甚远。
其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在香港拍卖市场上拍到数千美元。
民国期间的银元主要是袁头币和孙头币。
“袁头银元”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和“壹圆”字样,有不同年份和地区制造的各式各样品种,另外还有一些袁世凯纪念币。
“孙头银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四周为英文字。
还有“孙船银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大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
民国银元由于留世较多,拍卖市场价格一般比较低。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先后在中央苏区、鄂豫皖、闽浙赣和川陕等地铸有中国苏维埃币,正面多为镰刀、斧头图形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字样,是非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据专家介绍,我国近代银元的重量一般为26.5克左右(合库平七钱二分),最大的36.5克,经过流通磨损等,也应在25.6克以上。
成色大多为88,最高达98.5,低的只有60左右。
投资者在选购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辨认,重量不够或成色太低者,不是经过人为处理,就是伪造品。
银元除“壹圆”主币外,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等银角子作为辅币,一些较为稀珍、品相成色较好的品种,在投资市场也常有不俗表现。
近代银元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近代银元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