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法
- 格式:docx
- 大小:25.43 KB
- 文档页数: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
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卫生部鼓励企业尽早按标准标示营养标签,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科学认识营养标签。
【食品包装国家标准】关于食品包装的国家规定关于食品包装的国家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卫生部于20XX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XX),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
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食品包装材料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用于食品包装的所有材料及制品。
第三条食品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确保不迁移有害物质,不影响食品的品质与安全。
第二章生产与销售管理第四条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应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销售食品包装材料的企业或个人应索证索票,确保所售产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并保存相关凭证至少两年。
第三章使用要求第六条食品生产者选用包装材料时,应确保其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批准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
第七条食品包装上应明确标示包装材料的名称、材质、生产日期及制造商信息,便于追溯。
第四章检验与监测第八条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及使用企业应定期对产品进行自检,必要时送交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第九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监督抽查,及时公布不合格产品信息,并依法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或使用不合格食品包装材料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一条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严重后果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负责解释。
此《食品包装材料管理办法》旨在强化食品包装材料的全链条管理,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确保每一步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效防止包装材料成为食品安全隐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各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关于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
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卫生部鼓励企业尽早按标准标示营养标签,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科学认识营养标签。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新版的食安法将在今年的10月1号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一部总法,规定了食品行业的方方面面。
今年新修订的食安法亮点比较多,主要修改的地方为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
新修版可以看出其实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而做调整。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在今年5月24日开始实施,统一了包装水的叫法。
除了天然矿泉水有另行的国家标准外,以后市场上的包装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即不是纯净水就归结为其他饮用水。
其他的叫法都将不被允许。
根据新国标规定,标签更改将给水企一个缓冲期,最迟期限是2016年1月1日。
除了标签改变,新国标还对包装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作了新的修订,做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
3、《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新标准本月正式实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者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不合格产品作退货或销毁处理。
4、《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
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食品标签列国家标准之一,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还有《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等。
精心整理食品包装与法律法规包装是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帮助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称。
食品包装是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开,以使食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保持器价值和原有的形态。
食品包装除了要具有包装的性能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卫生安全性。
优点与问题并生,在食品包装带来方便和卫生的同时食品包装带来的危害也相继产生,针对不断产生的问题国家也制定并不断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包装的使用标准。
19日,所高,31针内缝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
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____年食品包装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包装的管理,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食品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的食品及其包装。
第三条食品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关于食品安全和食品包装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食品包装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 保护食品免受污染和变质,确保食品质量。
2. 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提高消费者体验。
3.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施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食品包装安全和品质管理第五条食品包装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并经过食品包装标准化评审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第六条食品包装材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食品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
2. 食品包装材料应当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如铅、汞、塑化剂等。
3. 食品包装材料应当具备适宜的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确保不产生溶解、变形、渗透等现象。
第七条食品包装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 防伪性:食品包装应当能够防止伪劣产品和食品掺假。
2. 密封性:食品包装应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避免食品与外界环境接触。
3. 包装容量准确:食品包装容量应当准确标示,避免误导消费者。
4. 适宜性:食品包装应当便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具有合理的设计,方便开启、储存和使用。
第八条食品包装应当标注相应的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成分、营养信息、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并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食品包装环保管理第九条食品包装应当优先采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第十条食品包装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包装与食品的合理比例。
2. 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装材料,鼓励使用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
3. 推广应用可降解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可降解纸张等。
4. 引导消费者正确分类回收和处理食品包装垃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十一条食品包装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包装回收体系,实现包装材料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日,公布了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导和规范营养标签标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强制标识内容。
根据通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针对当前一些食品企业存在的营养标签夸大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卫生部鼓励企业尽早按标准标示营养标签,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公众科学认识营养标签。
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食品包装、储存、运输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诚信、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的安全、卫生、环保和质量。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包装第五条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卫生要求。
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污染或者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第六条食品包装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包装完好,无破损、变形、漏气、漏液等情况;(二)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有明确的标识,标明材质、规格、用途、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三)包装应当能够有效保护食品,防止食品受到污染、损坏和变质;(四)包装应当便于识别、便于运输和储存;(五)包装应当符合环保要求,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食品进行合理包装,不得过度包装或者低度包装。
过度包装是指包装空隙过大、包装材料浪费、包装成本过高等情况。
低度包装是指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要求、包装容器过小、包装标识不明确等情况。
第八条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应当对食品包装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第三章食品储存第九条食品储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储存场所应当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温度、湿度应当适宜;(二)应当根据食品的特性、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合理分区、分类、分层储存;(三)应当采取防虫、防鼠、防蝇、防霉、防潮、防尘、防污染等措施;(四)储存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卫生要求;(五)储存食品应当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避免食品长时间积压和变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爱护生态情形,节约地球资本,有利于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促进我国公平易近经济可连续成长和“绿色包装工程”的实施,以至达到清除包装舍弃物,专门是“白色污染”造成的损害,进而给人类制造一个优胜的自我生计空是之目标。
依照《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固体舍弃物污染情形防治法》的有关条目,特制订《包装资本收受接收应用暂行治理方法》(以下简称《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说清晰明了包装术语与包装的分类,规定了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舍弃物收受接收应用的治理原则、收受接收渠道、收受接收方法、分级原则、储存和运输、收受吸光复用品种、复用方法、复用的技巧要求、实验方法、考查规矩、包装舍弃物的处理与奖惩原则、附则等内容。
第三条本《方法》既有用于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资本的收受接收应用与治理,也有用于其它包装资本的收受接收应用与治理。
第四条本《方法》在制订过程中,参照和引用了国度相干部分标准。
第二章包装术语及分类第五条包装:本《方法》重要指收受吸光复用的纸、木、塑料、金属、玻璃为原材料制造的各类包装容器及辅肋材料。
第六条综合应用:指应用破旧的包装和包装在加工改制后的边脚余料制成多种关心包装材第七条轮回再生:指用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舍弃物和加工改制后的下脚料为原料或掺与原料制成纸浆、纤维板、可降解塑料、金属锭和玻璃等再生包装材料。
第八条包装收受接收应用治理:指对包装收受接收应用及包装舍弃物处理全过程的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和谐和监督。
第九条回交单位:指供给收受接收包装的单位。
第十条复用单位:指应用复用包装的单位。
第十一条包装收受吸光复用经营单位:指从事包装收受吸光复用的组织、治理、加工、经销等工作的机构。
第十二条包装舍弃物:指差不多应用过的包装而不克不及再进行应用的包装物。
第十三条包装舍弃物处理:指包装舍弃物在最终处理之前的中心处理(即再生应用、改制包装原材料的其它产品)、以及包装舍弃物焚烧和填埋的最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 包装、盛放食品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接触食品的涂料。
食品包装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一道工序, 使食品便于运输、贮藏和销售。
食品包装对于食品安全有着双重意义: 一是合适的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可以保护食品免受化学、物理和微生物因素的影响以及外界的污染; 二是包装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会向食品中发生迁移, 影响到食品的卫生。
我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监管最早在1972 年国务院批准转发的《关于防止食品污染的决议》中,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被列入引起食品污染的原因之一。
之后,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引起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视, 并在1995 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和2009 年取代其作用的《食品安全法》中都将食品包装材料纳入了其管理范围, 实施卫生监管,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有了法律的保护。
《食品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应遵守本法; 至此, 我国将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列入食品相关产品的管理范畴进行监管。
《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食品标准的制定应包含食品相关产品的内容。
2009 年《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后,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正在逐步完善, 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之中。
目前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标准主要由通用性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三部分构成, 基本具备了较为完整的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雏形。
其中, 最为基础的通用性标准主要有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23887-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和SN/T1880《进出口食品包装卫生规范》。
产品标准主要由产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构成, 产品安全标准规范了诸如塑料、橡胶、陶瓷、复合包装袋等一系列包装成型品的卫生规范, 这些产品安全标准主要规定了产品卫生指标, 除此之外, 还有GB19778-2005《包装玻璃容器铅、镉、砷、锑溶出允许限量》、GB8058-2003 《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GB12650-2003《与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三项涉及具体的重金属溶出量的安全标准。
食品包装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食品包装用原纸及其制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食品包装用原纸。
第三条食品包装用原纸及其制品应符合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用于包装食品。
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要作好各环节的卫生工作,防止污染。
第四条生产加工食品包装用原纸的原料(包括纸浆、粘合剂、油墨、溶剂等)须经省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后方可使用。
(一)食品包装用原纸不得采用社会回收废纸作为原料,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等有害助剂。
(二)食品包装用石蜡应采用食品用石蜡,不得使用工业级石蜡。
(三)用于食品包装用原纸的印刷油墨、颜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油墨颜料不得印刷在接触食品面。
第五条生产食品包装用原纸的企业,须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认可。
第六条食品包装用原纸必须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外包装,并标明食品用纸的标志及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等。
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八条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三条____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第二章保健食品的审批第四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二)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
食品包装与法律法规摘要包装是为了在流通中保护产品,帮助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称。
食品包装是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开,以使食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保持器价值和原有的形态。
食品包装除了要具有包装的性能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卫生安全性。
优点与问题并生,在食品包装带来方便和卫生的同时食品包装带来的危害也相继产生,针对不断产生的问题国家也制定并不断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包装的使用标准。
关键字食品包装食品包装法规法律卫生安全性包装材料溶出物塑料纸有毒有害物质1.食品包装1.1定义和作用食品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食品品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儿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采用适当的包装可以可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减少防腐剂的使用和食物的损失和浪费,使食品更加安全卫生。
近些年,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包装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保质期长、经济、环保及使用方便等方面。
包装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2食品包装的分类主要有纸及纸容器(牛皮纸、羊皮纸、鸡皮纸、食品包装纸、半透明纸、玻璃纸、茶叶袋滤纸、涂布纸、复合纸),塑料及塑料容器(PP PE PS K-树脂PVC PVDC 等),玻璃及玻璃容器,金属、木质、纤维制品、陶瓷及复合材料的包装。
2.食品包装相关的安全事件及标准与法律法规2.1包装安全事件各种包装材料中,纸被认为是卫生安全性是最好的,是可以再回收的环保材料,但在加工过程中的不标准使用添加剂还是会造成包装的安全问题。
如:2012年8月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全国纸制品质量情况调查报告,称多品牌的包装物荧光物质超标。
“面桶、奶茶杯一般是双层,内外层用纸差别大。
本次超标事件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非食品级用纸、甚至是废纸”。
食品包装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食品包装用原纸及其制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食品包装用原纸。
第三条食品包装用原纸及其制品应符合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用于包装食品。
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要作好各环节的卫生工作,防止污染。
第四条生产加工食品包装用原纸的原料包括纸浆、粘合剂、油墨、溶剂等须经省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后方可使用。
一食品包装用原纸不得采用社会回收废纸作为原料,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等有害助剂。
二食品包装用石蜡应采用食品用石蜡,不得使用工业级石蜡。
三用于食品包装用原纸的印刷油墨、颜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油墨颜料不得印刷在接触食品面。
第五条生产食品包装用原纸的企业,须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认可。
第六条食品包装用原纸必须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外包装,并标明食品用纸的标志及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等。
第七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八条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第二章保健食品的审批第四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二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地球资源,有利于人体健康、造福子孙后代、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包装工程”的实施,以至达到消除包装废弃物,特别是“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而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生存空是之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条款,特制定《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阐明了包装术语与包装的分类,规定了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管理原则、回收渠道、回收办法、分级原则、储存和运输、回收复用品种、复用办法、复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奖惩原则、附则等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既适用于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与管理,兴远时代广告公司认为也适用于其它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与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参照和引用了国家相关部分标准。
第二章包装术语及分类第五条包装:本《办法》主要指回收复用的纸、木、塑料、金属、玻璃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种包装容器及辅肋材料。
第六条综合利用:指利用破损的包装和包装在加工改制后的边脚余料制成多种辅助包装材料或其它产品。
第七条循环再生:指用纸、木、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废弃物和加工改制后的下脚料为原料或掺与原料制成纸浆、纤维板、可降解塑料、金属锭和玻璃等再生包装材料。
第八条包装回收利用管理:指对包装回收利用及包装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九条回交单位:指提供回收包装的单位。
第十条复用单位:指利用复用包装的单位。
第十一条包装回收复用经营单位:指从事包装回收复用的组织、管理、加工、经销等工作的机构。
第十二条包装废弃物:指已经使用过的包装而不能再进行利用的包装物。
第十三条包装废弃物处理:指包装废弃物在最终处理之前的中间处理(即再生利用、改制包装原材料的其它产品)、以及包装废弃物焚烧和填埋的最终处理。
第十四条有害包装废弃物:指能产生对人体、牲畜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及其它生物污染作用的包装废弃物。
第十五条纸包装:指用纸或纸板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各类纸包装或马铃薯浆模塑包装。
第十六条本包装:指用木材或胶合板、纤维板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包装。
第十七条塑料包装:指可降解塑料和非降解塑料制成的包装。
第十八条金属包装:指用钢、铁、铝及其它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的包装。
第十九条玻璃包装:指以玻璃为原料制成的包装。
第二十条专用包装:指一种或一系列专供某种或某类商品使用的包装:如食品、药品等专用包装等。
第二十一条危险品包装:指盛装具有放射性、毒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感染性及其它对人体、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特性物资的包装物。
第二十二条非专用包装:指除专用包装外,能广泛使用的包装。
第二十三条回收包装:指能回收再利用的包装。
第二十四条复用包装:指回交给使用单位再次使用的包装,包括不加整理即可使用的包装、修复包装和改制包装。
第二十五条修复包装:指经过修补加工方可使用的包装。
第二十六条改制包装:指以回收的包装为主要原材料加工制作的包装。
第三章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原则第二十七条节约原则利用,确定不宜继续利用时方予废弃或作最终处理。
2、包装回收应及时,并安排一定的人员和场地进行收集、整理、送交等工作。
开启包装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坏包装。
3、回收包装应遵循“先复用,后回炉”和“可回炉,不废弃”以及以“原物复用为主,加工改制为辅”的原则,尽量使回收包装略经改制修复就能使用。
4、专用包装应坚持对口定点回收,非专用包装按合理运输渠道和经济区域就近回收。
5、使用包装的单位除军工、军需、出口、供应外轮的商品以及对包装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外,都要贯彻“先旧后新”的原则,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使用复用包装。
6、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为保护商品在进行适度包装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各种包装物或各种包装容器的体积与重量,以节约使用包装原材料。
第二十八条安全原则1、复用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包装的技术标准和本《办法》的要求,保证商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2、复用食品包装和药品包装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药品法》和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3、危险品包装的回收利用应符合国家有关危险品包装和有害固体废物管理的有关标准及规定。
同时,对危险品包装应实行定向定点回收复用,未经无害处理前,不得包装其它物品,不得同普通包装混杂或出售。
4、回收复用一般包装和回收复用危险品包装的收集,堆放、运输及储存应严格分离进行。
5、危险品包装确有其回收复用价值时,应经无害处理、经检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后,方能按一般包装物使用。
危险品包装的危险标志在确定期无害之前,不得去除和更改。
6、凡是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期限的包装,禁止回收复用。
7、包装回收利用和包装废物处理还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公共卫生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8、商品销售者不得销售或随商品免费赠送无回收标志的塑料包装或容器,不得销售或随商品免费赠送厚度低于0.01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第二十九条防假冒原则。
1、申请有外观设计专利的或具有驰名商标的商品销售包装容器,只能由商品的原生产厂家回收和复用。
其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回收复用。
2、同类通用和异厂代用的复用包装,必须将原包装标志及商标全部清除,并重新覆盖复用单位的产品标志和商标,严防假冒行为。
3、回收比较完好的包装应严加控制和管理,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将其用来包装假冒伪劣商品,违者将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三十条经营原则。
1、包装回收利用应遵循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无偿回收与有偿回收相结合的原则。
2、包装回收利用的经营原则是“有利两头,兼顾中间”,“两头”指回交单位和复用单位,“中间”指包装回收利用经营单位。
3、包装回收利用经营单位应做好服务工作,在回收、加工、使用、结算等方面都要方便回交单位和复用单位。
第四章包装资源回收渠道、回收办法、分级原则、储存及运输第三十一条回收渠道。
1、充分发挥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轻工、化工、医药以及一切从事商品经营各部门、各单位主渠道的作用,鼓励在销售商品时,对具有一定价值,又有可能回收的各类包装,应做到尽量回收。
2、组织专业机构(即包装资源回收公司)和专业队伍进行回收。
3、推选垃圾分类,组织城镇居委会、环卫清洁队和销售摊贩进行回收。
4、发挥个体和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的作用进行回收。
第三十二条回收办法。
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不同办法回收。
1、门市回收:即包装经营单位设立回收门市部进行回收。
2、上门回收:即包装经营单位定时定点到各回交单位进行回收。
3、流动回收:即包装经营单位不定期到各个地段进行回收。
4、委托回收:即包装经营单位委托其它单位或个人进行代收。
5、柜台回收:即零售,批发商场(店)在出售商品时折价向顾客回收。
6、对口回收:大宗专用包装由进货单位或用户直接把包装回交给经营单位或生产厂家。
7、周转回收:即各生产厂家、商品经营部门内部使用的包装周转箱(桶),采取一定的制度或经济手段组织定向周转回收。
8、定点回收:即在城镇居民区、街道、工厂、学校、机关、部队、医院、群众团体、写字楼、公园、剧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置不同型号、不同类别的“生态箱”、“生态桶”或“生态袋”,由专门的回收单位负责按纸、木、金属容器、玻璃、塑料分类进行定时、定点、定专人回收。
9、押金回收:凡应回收的包装资源,各商品经营单位在出售商品时,可采用收取押金的方式,保障如数回收。
10、奖励回收:各单位、各部门、各机关团体内部均可采取提成奖励的办法,激励有效回收。
第三十三条回收分级原则。
1、一级回收包装:即不加修整或稍加修整即可原物复用的包装。
2、二级回收包装:即有些破损,但经过修补加工可达到原物复用的包装。
3、三级回收包装:即破损较多,无原物复用价值,但可作为改制原材料或其它用途的包装。
4、等外包装:即只能作回炉料处理的包装。
第三十四条回收包装资源的储存和运输。
1、对回收来的包装资源应作好储存、清洗、分类、整理打包等工序;避免雨淋、曝晒、受潮、虫蛀和污染。
2、危险品包装应单独储存和运输。
3、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与非降解塑料包装制品也应分开储存和运输。
4、运输回收包装的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
第五章包装资源回收复用品种与复用办法及复用的技术要求第三十五条回收和复用包装的品种。
1、纸包装:即瓦楞纸箱、硬纸板箱、纸夹板、各类纸袋、各类纸盒、纸浆模塑制品、蜂窝纸板制品、纸托盘等。
2、木包装:即普通木箱、框架木箱、胶合板箱(桶)、纤维板箱、运输包装木制托盘等。
3、塑料包装: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废弃塑料制品强制回收利用目录的要求,凡列入回收目录的塑料包装或容器可回收利用;未列入回收目录的则禁止回收利用,均按包装废弃物的办法处理。
4、金属包装:即薄钢板桶、镀锌铁桶、铝桶、铁塑复合桶等。
5、玻璃包装:即各类玻璃酒瓶、饮料瓶、罐头瓶、医药瓶等。
第三十六条包装复用的办法。
1、原厂复用,即把完整无损或虽有破损,但经过修整能够重新使用的包装,供给原商品生产厂家使用。
2、同类通用,即对统一规格尺寸的包装,在生产同类商品的厂家通用。
3、异厂代用:即将原厂家暂不用的回收包装,通过试装、套装,改作异厂使用。
4、改制包装,即将破损较多,或找到原物复用销路的包装作原材料,按使用单位要求的规格尺寸重新制作包装。
5、改制其它产品,即利用回收包装作原材料改制其它产品,使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变废为宝。
同时,还可从回收的相关废弃塑料中重新提炼柴油和汽油或其它有用物质,让其重归大自然。
6、原制品再生,即利用回收包装作原材料生产同类或不同规格的包装产品。
7、能量回收,即将包装废弃物在焚化处理时所产生的热能加以充分利用。
第三十七条复用包装的技术要求。
1、复用纸包装的技术要求:①原箱复用的瓦楞纸箱应符合国标GB6544三类纸箱的规定,材质和粘合度应符合国标GB6543的规定。
②修复纸箱应保持箱身坚硬、干燥、不潮不霉,箱身无腰折,箱角无塌陷、箱身和盖底均完整无缺,不脱钉、不缺层、不脱层。
纸箱内外清洁、无污染、箱外标志齐全清晰。
③改制纸箱的箱型、尺寸偏差、箱体质量、箱面印刷、接头钉(粘)合、压痕质量、摇盖质量等均要求符合国标GB6543的规定,有关类别的项目应不低于三类纸箱的规定。
④修复、改制纸箱的含水率达到14±4%范围,其表面防潮处理根据供需双方协定进行。
⑤修复、改制纸箱的抗压强度、耐冲击强度、堆码强度等机械性技术要求,以及在具体产品使用瓦楞纸箱时,按其相关标准或技术的规定执行,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2、复用木包装的技术要求:①回收复用木箱、框架木箱应分别符合国标GB7284和GB12464二等木箱的规定。